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李周 (宋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周,字纯之北宋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1]

原图链接李周:北宋诗人,今存《华清怀古》二首。

李周中进士,任长安县尉,转任洪洞县令、云安县令。在云安免盐井之税百万。后来在施州担任通判,后来改任判西京洛阳国子监[2]

原图链接李周:北宋名臣李周草堂寺(双桧诗碑) book.kongfz.com 780*1052

宋哲宗即位后,召入京师,任兵部职方司郎中。后来李周历任秘书少监陕西路转运使太常少卿陕州集贤殿修撰[3]

原图链接华清宫:华清宫近影。

人物事迹

调任长安县尉时,遇灾荒饥馑,官府设粥饭以救济饥饿百姓,但人多非常拥挤,秩序很难维持,他设栏杆将男女老少分隔开来,使秩序转好。[4]

转任洪洞县令。前任在职,民间发生绝世户时,官府没收其家产,但没有将遗券交给族人,李周到任取之交还百姓。郡吏责备李周,他说:“利民,所以利国也。”该县南山涧中水流漫溢,他命百姓修筑新堤,百姓不再受灾。改知云安县(即今四川云阳),免除盐井征税百万。改为施州(治今湖北恩施)通判。州内少数民族人民不会用牛耕地,他为辟农田数千亩,选被贬谪戍边的人中善耕田者,买来耕牛进行耕种,收获粮食后使军粮得以充足。

宰相司马光准备举荐李周为御史,欲让他进见,但他认为闻荐而拜不妥,遂不往见。宋神宗命近臣举贤能之士,孙固荐李周,神宗便召李周问话。神宗说:“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他答:“不识也。”神宗又问:“识司马光乎?”答:“不识也。”神宗又询问御边之策,他回答:“四边,手足尔。若疲劳中国以经营边地,会使百姓穷困,若聚集为盗,恐为心腹之忧。”神宗点头。事后神宗对孙固说:“李周,朴忠之士也。朕且以为御史。”执政大臣认为李周不肯附己,建议先试用,除提点京西刑狱。[5]

当时兴修水利,有人请疏导湍河开为六条渠,以增加钳卢陂(一名玉池陂、迪陂。在今河南邓县东南。西汉南阳太守召信臣修。)之蓄水,预计用工达80万。李周认为疏导湍河会造成水害,因上疏说,渠能否修成,而费用可凿一渠试看能否足用。渠果未成。次年,湍河发洪水,使邓城几乎淹没,人们才思想起李周的意见。改判西京国子监[6]

宋哲宗即帝位,召回朝为职方郎中。宋与西夏和谈,欲将所占西夏之地还予西夏,包括放弃兰州。李周说:“陇右故为唃氏氖所有,常为我朝之藩篱,今若弃之,必归西夏所有。西夏得益于河湟,实力壮大,尽得吐蕃河西之地,对秦、蜀形成威胁。”其他朝臣边将亦有反对放弃兰州之议,朝廷终未弃。迁为太常少卿、秘书少监,以直龙图阁出任陕西转运使。后又入朝为太常少卿,升权工部侍郎。不久又以集贤院学士出知邠州(今陕西彬县)。历知凤翔府(治今陕西凤翔)、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陕州(治今河南陕县)、提举崇福宫,改为集贤殿修撰。

卒年80岁。[7]

传世诗词

李周为诗人,但是至今存世不多。

《华清怀古》

胡雏铁骑正纵横,环上罗衣血染腥。

蜀道归来应悔祸,香囊特地泣娉婷。

《华清怀古》

吾家居处本关西,旧记遗踪事不迷。

屡过华清无一字,恐人笑我不留题。

《双桧联句》

古宇列双桧,森郁欹檐角。 高干若偃盖,低枝罗翠幄。

叶硬攒猬毛,子圆如雀壳。 盘根虽轮囷,呈才终卓牵。

枯冬傲霜雪,炎夏宜雨雹。 苍皮绕龙蛇,危巅巢𬸚𬸦。

岁寒知后凋,清风到先觉。 月涵烟影孤,雨溜苔藓驳。

愿逢繁辂用,勿使为榱桷。 春姿笔工偷,风韵溪虎学。

松筠比节操,虫鸟敢蠹啄。 黛色晚山分,清香朝露濯。

桃李耻妖饶,椅梧羞龌龊。 俗名强雌雄,奇胜重古朴。

气势已千寻,栽培从一握。 五松惭忝位,秦封受殊渥。

参考文献

  • 宋史·卷344·李周传》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