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斑鳖
图片来自chinatimes

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又称黄斑巨鳖斯氏鳖,是产自中国南部和越南北部的一种大型淡水,栖息于长江下游水系红河水系,可能为现存体型最大的淡水龟鳖类动物[1]

与生活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西亚斑鳖(幼河斑鳖 Rafetus euphraticus)为近亲,二者是斑鳖属(斯氏鳖属)仅存的两个物种

在2016年1月越南还剑湖的一只野生个体和2019年4月中国苏州动物园饲养的一只雌鳖相继死亡后,目前已知的活体斑鳖仅剩四只:苏州动物园尚有一只雄鳖,系中国最后一只斑鳖,一只雌性和一只性别不明的野生个体生活在越南河内的同莫湖,一只性别不明的野生个体生活在越南的宣汉湖。

虽然斑鳖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认为是中华鳖,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物种,因此未被列入中国在1989年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目录

分类简史

斑鳖在1873年始被西方学界认识,大英博物馆的动物学家约翰•爱德华•格雷描述罗伯特•史温侯上海寄往的斑鳖标本并命名为 Oscaria swinhoei,同时形容斑鳖为从未被发现、最美丽的鳖科物种。

1880年,总部位于上海法国耶稣会韩伯禄上海附近的黄浦江苏州太湖附近获得此龟的几个标本,并认为它们为五个不同的物种Yuen leprosusYuen maculatusYuen elegansYuen viridis 以及 Yuen pallens。属名 Yuen 大概是来自中文的“”字(音译自威妥玛拼音现代汉语拼音),意为大鳖。

后世学者先后将斑鳖归入鳖属Trionyx)、中华鳖属Pelodiscus)及鼋属Pelochelys),Meylan 在1987年正式将斑鳖归入斑鳖属Rafetus)。

种群现状

斑鳖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物种。主要致危因素是栖息地的丧失,以及过去被人类捕捉作为食物或药物[2]

在古代,班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斑鳖已知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江苏浙江两省处的交界太湖,以及云南红河流域的个旧元阳建水县

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中国已知的最后一只野生个体于1998年在元阳及建水县之间的红河中捕获,后被放生。

至今斑鳖仅有四只个体残存,分别生活在越南河内的同莫湖与宣汉湖,以及中国苏州动物园。同莫湖与苏州动物园的个体广为人知,而宣汉湖的个体则由龟鳖保育组织 TSA(国际龟鳖生存联盟,Turtle Survival Alliance)在2018年4月12日宣布发现,通过测定宣汉湖的环境DNA确认其存在。

2020年10月23日,越南同莫湖的一只斑鳖被保护工作者成功捕获,并被确认为雌性。保护工作者对其进行健康检查、采集拭子和血液样本、植入识别微芯片后,将其放回湖中。保护工作者也确认了同莫湖存在另一只斑鳖。[3]这为斑鳖的繁育带来了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