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青岛新闻网 的图片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东营市境内,新、老黄河入海口两侧,是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设一千二、黄河口、大汶流三个管理站,总面积15.3万公顷,其中陆地面积 82700公顷,潮间带面积38250公顷,低潮时负3米浅海面积32050公顷。2013年10月24日,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

目录

地理位置

保护区地处黄河入海口,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3′~119°20′,北纬37°35′~38°12′之间,包括黄河入海口和1976年以前引洪的黄河故道两部分。

占地面积

面积15.3万ha,其中核心区7.9万ha,缓冲区1.1万ha,实验区6.3万ha。

保护类型

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主要景点

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资源是黄河近百年来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成陆的海相沉积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东西比降1:10000左右,潜水位小于2m,矿化度10~20ml/L,土壤为隐域性潮土和盐土土类,降水量551.6mm,蒸发量1928.2mm,气候为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距东营市仅60公里,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年平均降水量为551.6毫米。这片三角洲是黄河挟带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陆地的海相沉积平原。现代黄河三角洲上地貌有河滩高地,坡地,大型洼地等。黄河尾闾摆动新成的陆地带地势宽阔低洼,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类型独特,海河相会处形成大面积浅海滩涂和湿地,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区内水生生物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有8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文昌鱼江豚松江鲈鱼等。有野生植物上百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野大豆分布广泛,各种鸟类约187种,列为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受保护的达10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白头鹤、白鹳、金雕、大鸨、大天鹅、小天鹅、灰鹤、蜂鹰等32种,各种鹭类、雁鸭类水禽不但种类多,数量也极为丰富。

现代黄河三角洲上景观独特,土地年轻辽阔,林木,草场及野生动物等自然景观新颖,野趣浓烈,奇丽的“金涛”刺入碧蓝的海中,形成世界罕见的奇观。这里油气资源丰富。胜利油田井架林立,东营大桥,防潮大堤等现代工程宏伟壮丽,以及新兴的石油工业城东营,丰富的自然资源等,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

视频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13万只候鸟栖息越冬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