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成立于189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成就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之一,致力于保护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目前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64个国家开展有500多项野外项目。WCS在中国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框架,开展了西部羌塘保护项目、东北虎保护项目、爬行动物项目、华南地区野生动物贸易项目,并设有中国边境野生生物卫士奖。目前WCS在北京拉萨珲春广州设有办公室。[1]

简介

WCS总部位于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总共拥有600多名员工,以及GIS、教育以及野外兽医等方面先进的设施。WCS在纽约还管理着其他4个动物园,有1000多名员工,包括中央公园动物园、景观公园动物园、皇后区动物园及纽约水族馆。所有动物园和水族馆的2008年的游客量达到四百万人次。

WCS除纽约总部外,在全世界有3000多名员工。WCS国际保护项目中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有:从事科学和探险、培训和能力建设专家、生命景观专家和GIS实验室专家、野外兽医专家和保护教育专家。

WCS著名野生动物保护学家威廉·毕彼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做过雉鸡类的研究,继威廉·毕彼后,首席科学家乔治·夏勒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长期在四川和羌塘开展大熊猫与高原有蹄类的保护工作。1996年WCS在上海建立了中国项目办公室,2005年,中国项目的总部转移到北京。目前,WCS中国项目在西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开展有蹄类保护,在东北地区开展跨国界东北虎保护,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对扬子鳄和斑鳖进行保护,还在华南地区开展减少野生生物消费和贸易以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项目,并从2008年起设立中国边境野生生物卫士奖。WCS注重与政府、社区合作,开展长期的野外科学研究,用收集到的野生生物与生态系统的第一手信息推动保护工作。到2008年底,WCS中国项目一共有4个办公室,分别是北京办公室、拉萨办公室、珲春办公室和广州办公室。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的策略是支持综合的野外研究课题,培训当地的自然保护专业人员,为保护和管理野生生物种群。

主要活动

1.设立野外研究课题,建立野外工作计划;

2.派遣专家赴世界各地医治野生动物和培训当地兽医;

3.WCS的教育部编写以强化自然保护内容中小学教材并在世界各地举办教师培训班。

中国活动

WCS在中国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乔治·夏勒博士受邀代表WCS进入中国,在四川和羌塘开展大熊猫与高原有蹄类的研究保护工作,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乔治·夏勒博士是20世纪伟大的博物学家之一。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中,他一直致力于野生动物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长期以来,夏勒博士担任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CS)的科学主任,在非洲美洲亚洲开展先锋性的研究工作。他将深奥的科学研究、公众交流、政府合作以及对生命的尊重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许多鲜为人知的动物及其现状告知世人,并协助多个国家的地方政府推动当地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WCS全球项目在夏勒博士工作的基础上,于1996年在上海正式建立了WCS中国项目办公室,以老虎和藏羚羊为代表性物种,构建WCS在中国的项目。到现在,WCS中国项目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工作框架,开展了西部保护项目、跨国界的东北虎保护项目、两栖爬行动物项目、野生动物贸易项目以及教育项目。范围涵盖了从关键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公众意识和环境教育、野生动物贸易调查,以及景观水平的规划。WCS注重与政府、社区合作,共同开展长期的野外科学研究,用收集到的野生生物与生态系统的一手信息推动保护工作。目前WCS在北京上海拉萨设有办公室,哈尔滨办公室即将建立。

历史

追溯到1895年4月26日,纽约州特许建立纽约动物学会(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这是WCS的前身。纽约动物学会是美国首批保护组织之一,它有着明确的目标:做野生生物保护的先锋,促进动物学的研究,创建一流的动物园。创建人中包括被誉为“纽约市之父”的Andrew H. Green,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兼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馆长Henry Fairfield Osborn,后担任美国第26届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以及其他一些纽约著名人士。

WCS的总部位于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它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动物园,1899年11月8日起开始接待游客,其在纽约公众文化中的地位可以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相提并论。纽约市每年为布朗克斯动物园提供一定资金用于园区的运转,WCS则是动物园的管理者。这种政府与自然保护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已保持并完善了100多年。此外,WCS的大部分日常管理资金来自于私人捐助。此后,纽约市政府将中央公园动物园、景观公园动物园、皇后区动物园及纽约水族馆交由WCS负责管理。每年有超过400万游客参观这些动物园与水族馆,WCS鼓励游客了解野生动物的世界,关心自然界的未来。在动物园的管理之外,WCS更多致力于野生生物及其自然栖息地的先锋性保护研究,这些研究工作甚至在布朗克斯动物园建成之前就已进行。19世纪末,WCS的动物学家William Temple Hornaday开展了一次美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调查,公布了鸟类与哺乳类数量逐年下降的报告,这些研究报告推动了美国各州动物保护法律的出台与规范化。

自1905年开始,Hornaday带领开展了一个全国性保护项目,通过政府资助建立避难所,拯救濒临灭绝的美洲野牛。这一独特的物种最终得到拯救——这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布朗克斯动物园鸟类馆馆长威廉·毕彼自20世纪初开始对亚洲的野生雉鸡类进行研究,并出版了相关著作。此外,他还乘坐深海潜水装置于1934年下潜至半英里深的百慕大海底,探索深海世界。

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WCS在肯尼亚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缅甸马来半岛等地开展了一系列野生动物调查研究项目。1959年,WCS资助乔治·夏勒博士对刚果的山地大猩猩进行先锋性研究,此后,乔治·夏勒博士先后在非洲、亚洲、南美洲开展先锋性的野生动物研究,并成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野生生物研究学家。1962年,William Conway担任布朗克斯动物园园长,并于1992年开始担任WCS主席。在他的带领下,WCS在全球的保护事业进一步扩大。目前,WCS在全球64个国家开展保护工作。

宗旨

WCS的使命——保护野生生物及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WCS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WCS 的策略

WCS的策略是进行长期、深入的野外研究,为保护野生生物种群提供技术支持;培训当地的自然保护专业人员,提高其自身的保护管理水平;同时,WCS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来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WCS在中国的策略是通过积极地开展保护和教育活动与政府和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合作保护中国独特重要的野生动物和野生生态系统。

使命

WCS的使命——保护野生生物及它们的自然栖息地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本着严谨的科学态度。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致力于保护野生生物及其野外自然栖息地。在布朗克斯动物园的带领下,他们抱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国际性保护活动和宣传教育,并对世界最大的城市野生生物公园体系进行管理。希望这些行动能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并让他们对在当地或全球范围内人类与野生生物和谐共处抱有美好憧憬。WCS之所以致力于保护自然是因为他们相信,这对保持地球上的生命完整性是必须的。自1895年以来,WCS就以布朗克斯动物园为总部,在全世界开展野生生物及野外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在地区、国家和国际上开展了上百万个具有开拓性的环境教育项目,特别是把纽约野生生物公园的资源与在全球的野外项目相结合,以激发人们对自然的爱心,并领导环境教育工作,帮助维持这个星球上的生物多样性。

每年有超过400万的人参观布朗克斯动物园、纽约水族馆及中央公园、皇后和前景动物园,工作人员鼓励这些游客了解自然世界,并鼓励他们关心自然界的未来。

将动物园和水族馆野生动物展览与环境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项目紧密结合的前景一片光明。 --WCS主席和执行总裁 Steven E. Sanderson博士 [2]

参考文献

  1. 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 [2012-11-27]. 
  2. WCS HOME.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