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成立於1895年,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是世界上最大最有成就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之一,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目前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的64個國家開展有500多項野外項目。WCS在中國的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工作框架,開展了西部羌塘保護項目、東北虎保護項目、爬行動物項目、華南地區野生動物貿易項目,並設有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目前WCS在北京拉薩琿春廣州設有辦公室。[1]

簡介

WCS總部位於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總共擁有600多名員工,以及GIS、教育以及野外獸醫等方面先進的設施。WCS在紐約還管理着其他4個動物園,有1000多名員工,包括中央公園動物園、景觀公園動物園、皇后區動物園及紐約水族館。所有動物園和水族館的2008年的遊客量達到四百萬人次。

WCS除紐約總部外,在全世界有3000多名員工。WCS國際保護項目中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有:從事科學和探險、培訓和能力建設專家、生命景觀專家和GIS實驗室專家、野外獸醫專家和保護教育專家。

WCS著名野生動物保護學家威廉·畢彼於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做過雉雞類的研究,繼威廉·畢彼後,首席科學家喬治·夏勒博士於20世紀80年代開始就長期在四川和羌塘開展大熊貓與高原有蹄類的保護工作。1996年WCS在上海建立了中國項目辦公室,2005年,中國項目的總部轉移到北京。目前,WCS中國項目在西部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開展有蹄類保護,在東北地區開展跨國界東北虎保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對揚子鱷和斑鱉進行保護,還在華南地區開展減少野生生物消費和貿易以及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項目,並從2008年起設立中國邊境野生生物衛士獎。WCS注重與政府、社區合作,開展長期的野外科學研究,用收集到的野生生物與生態系統的第一手信息推動保護工作。到2008年底,WCS中國項目一共有4個辦公室,分別是北京辦公室、拉薩辦公室、琿春辦公室和廣州辦公室。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的策略是支持綜合的野外研究課題,培訓當地的自然保護專業人員,為保護和管理野生生物種群。

主要活動

1.設立野外研究課題,建立野外工作計劃;

2.派遣專家赴世界各地醫治野生動物和培訓當地獸醫;

3.WCS的教育部編寫以強化自然保護內容中小學教材並在世界各地舉辦教師培訓班。

中國活動

WCS在中國的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當時,喬治·夏勒博士受邀代表WCS進入中國,在四川和羌塘開展大熊貓與高原有蹄類的研究保護工作,和各級政府部門以及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喬治·夏勒博士是20世紀偉大的博物學家之一。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中,他一直致力於野生動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長期以來,夏勒博士擔任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的科學主任,在非洲美洲亞洲開展先鋒性的研究工作。他將深奧的科學研究、公眾交流、政府合作以及對生命的尊重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許多鮮為人知的動物及其現狀告知世人,並協助多個國家的地方政府推動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護事業。

WCS全球項目在夏勒博士工作的基礎上,於1996年在上海正式建立了WCS中國項目辦公室,以老虎和藏羚羊為代表性物種,構建WCS在中國的項目。到現在,WCS中國項目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的工作框架,開展了西部保護項目、跨國界的東北虎保護項目、兩棲爬行動物項目、野生動物貿易項目以及教育項目。範圍涵蓋了從關鍵物種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公眾意識和環境教育、野生動物貿易調查,以及景觀水平的規劃。WCS注重與政府、社區合作,共同開展長期的野外科學研究,用收集到的野生生物與生態系統的一手信息推動保護工作。目前WCS在北京上海拉薩設有辦公室,哈爾濱辦公室即將建立。

歷史

追溯到1895年4月26日,紐約州特許建立紐約動物學會(New York Zoological Society),這是WCS的前身。紐約動物學會是美國首批保護組織之一,它有着明確的目標:做野生生物保護的先鋒,促進動物學的研究,創建一流的動物園。創建人中包括被譽為「紐約市之父」的Andrew H. Gree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Henry Fairfield Osborn,後擔任美國第26屆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以及其他一些紐約著名人士。

WCS的總部位於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它是美國最大的城市動物園,1899年11月8日起開始接待遊客,其在紐約公眾文化中的地位可以與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相提並論。紐約市每年為布朗克斯動物園提供一定資金用於園區的運轉,WCS則是動物園的管理者。這種政府與自然保護組織之間的合作關係已保持並完善了100多年。此外,WCS的大部分日常管理資金來自於私人捐助。此後,紐約市政府將中央公園動物園、景觀公園動物園、皇后區動物園及紐約水族館交由WCS負責管理。每年有超過400萬遊客參觀這些動物園與水族館,WCS鼓勵遊客了解野生動物的世界,關心自然界的未來。在動物園的管理之外,WCS更多致力於野生生物及其自然棲息地的先鋒性保護研究,這些研究工作甚至在布朗克斯動物園建成之前就已進行。19世紀末,WCS的動物學家William Temple Hornaday開展了一次美國野生動物生存狀況調查,公布了鳥類與哺乳類數量逐年下降的報告,這些研究報告推動了美國各州動物保護法律的出台與規範化。

自1905年開始,Hornaday帶領開展了一個全國性保護項目,通過政府資助建立避難所,拯救瀕臨滅絕的美洲野牛。這一獨特的物種最終得到拯救——這也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布朗克斯動物園鳥類館館長威廉·畢彼自20世紀初開始對亞洲的野生雉雞類進行研究,並出版了相關著作。此外,他還乘坐深海潛水裝置於1934年下潛至半英里深的百慕大海底,探索深海世界。

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WCS在肯尼亞坦噶尼喀(今坦桑尼亞)、烏干達埃塞俄比亞蘇丹緬甸馬來半島等地開展了一系列野生動物調查研究項目。1959年,WCS資助喬治·夏勒博士對剛果的山地大猩猩進行先鋒性研究,此後,喬治·夏勒博士先後在非洲、亞洲、南美洲開展先鋒性的野生動物研究,並成為世界上最傑出的野生生物研究學家。1962年,William Conway擔任布朗克斯動物園園長,並於1992年開始擔任WCS主席。在他的帶領下,WCS在全球的保護事業進一步擴大。目前,WCS在全球64個國家開展保護工作。

宗旨

WCS的使命——保護野生生物及它們的自然棲息地

WCS本着嚴謹的科學態度。

WCS 的策略

WCS的策略是進行長期、深入的野外研究,為保護野生生物種群提供技術支持;培訓當地的自然保護專業人員,提高其自身的保護管理水平;同時,WCS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來提高公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

WCS在中國的策略是通過積極地開展保護和教育活動與政府和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合作保護中國獨特重要的野生動物和野生生態系統。

使命

WCS的使命——保護野生生物及它們的自然棲息地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本着嚴謹的科學態度。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致力於保護野生生物及其野外自然棲息地。在布朗克斯動物園的帶領下,他們抱着嚴謹的科學態度,開展國際性保護活動和宣傳教育,並對世界最大的城市野生生物公園體系進行管理。希望這些行動能改變人們對自然的態度,並讓他們對在當地或全球範圍內人類與野生生物和諧共處抱有美好憧憬。WCS之所以致力於保護自然是因為他們相信,這對保持地球上的生命完整性是必須的。自1895年以來,WCS就以布朗克斯動物園為總部,在全世界開展野生生物及野外自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在地區、國家和國際上開展了上百萬個具有開拓性的環境教育項目,特別是把紐約野生生物公園的資源與在全球的野外項目相結合,以激發人們對自然的愛心,並領導環境教育工作,幫助維持這個星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每年有超過400萬的人參觀布朗克斯動物園、紐約水族館及中央公園、皇后和前景動物園,工作人員鼓勵這些遊客了解自然世界,並鼓勵他們關心自然界的未來。

將動物園和水族館野生動物展覽與環境教育和野生動物保護項目緊密結合的前景一片光明。 --WCS主席和執行總裁 Steven E. Sanderson博士 [2]

參考文獻

  1. 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 [2012-11-27]. 
  2. WCS HOME.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