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华北军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北军区为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军区之一,领导和指挥华北地区所属的人民武装力量。1948年5月20日,为适应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1]。1955年2月11日,华北军区改称北京军区[2]

诞生过程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下设有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南军区西北军区这六大军区。华北军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六大军区之一,是华北地区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由原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一部组建而成,领导和指挥华北地区所属的人民武装力量。

1948年5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5月9日的决定,为适应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需要,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

党中央作出建立华北局、华北军区的决定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成立进入正式筹备阶段。当时聂荣臻司令员正在阜平城南庄负责毛泽东主席的安全保卫问题,不能立即赶往平山参与华北局、华北军区的筹建问题,用电报和电话联系,要求晋察冀 解放区的干部积极配合筹建工作。华北局和华北军区的前期筹建工作主要由刘少奇和薄一波负责。薄一波生前回忆,“毛主席、党中央要少奇负责这项工作,并要求同时筹办面向全党全军全国的党校、军校和党报。少奇同志为此召集了一系列会议,从政治、组织、经济等各方面作了大量艰巨的工作。”在筹备期间,薄一波和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滕代远杨秀峰黄敬等已先后从邯郸武安一带移居平山,当时薄一波进住王子村,其他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住烟堡、孟岭、王子、七亩、 高村、寺庄、里庄、孟堡、东冶和冶河西的范西冶、杨西冶等村。在烟堡尖尖山下,工作人员盖起了80多间平房,作为日后华北局、华北军区司令部办公使用。

筹建中,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3]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 赵尔陆任参谋长(后唐延杰),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王世英任副参谋长,蔡树藩任政治部副主任(后张南生张致祥)。所属野战部队(即华北野战军)编为2个兵团: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第14纵队;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军区 直辖第1、第7纵队和炮兵第1、第2旅及 华北军政大学、冀中军区( 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 赵振声任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赵健民任司令员,潘复生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鲁瑞林任司令员, 赖若愚任政治委员)、冀南军区( 徐深吉任司令员, 王从吾任政治委员)、太岳军区( 刘忠任司令员,王鹤峰任政治委员)。全区部队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两大军区合并时,第1兵团刚结束3月份发起的临汾战役,随后于6~7月又进行晋中战役,解放了临汾城和晋中广大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在此期间,第2兵团执行中央军委赋予的从战略上牵制华北国民党军的任务,以主力出击冀热察,一部出击保(定)北,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有力地配合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

发展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

晋察冀军区建立于抗日战争初期,到1945年9月,辖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军区及冀晋、冀察、冀中各2个纵队和热辽纵队、冀东纵队等8个纵队,共32万余人。11月,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战略部署,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犯,保卫人民胜利果实,晋察冀军区将8个纵队和调归军区建制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编成2个野战军和1个教导旅。第一野战军由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3个纵队;第二野战军由军区副司令员萧克兼任司令员,军区副政治委员罗瑞卿兼任政治委员,辖6个纵队。第一野战军在张家口以西地区,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作战,取得了平绥路战役的胜利;第二野战军在张家口以东地区,抗击了向承德进犯之国民党军,保卫了冀热辽解放区。12月,第一野战军指挥机构撤销,第二野战军指挥机构合并于冀热辽军区机关,野战部队归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

国共停战时期

1946年1月10日,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签订了停战协议并分别下达停战令。3月,晋察冀军区9个野战纵队缩编为4个纵队: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仍为第1纵队,晋察冀军区野战部队编为第2、第3、第4纵队;同时,充实了地方军,除原有4个军区外,新建热辽军区,每个军区各增编2个旅;军区教导旅改编为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在停战令下达后,军区部队多次击退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保卫华北战略基地,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于6月恢复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辖第1、 第2、 第3、第4纵队。在国民党军东西夹击张家口的形势下,从7月31日至10月20日,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及张家口保卫战。10月下旬,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涞源召开会议,认真总结张家口失守前后的作战经验,确定必须坚持运动战和歼灭战的方针,力求主动作战,并在部队中广泛开展杀敌立功运动。随后取得了易满战役的胜利。12月,晋察冀军区经请示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第1纵队奉命调回晋冀鲁豫军区。所属军区除冀晋、冀中、冀东(原属冀热辽军区)不变外,冀察军区与张家口卫戍区合编为察哈尔军区;热河、热辽(原均属冀热辽军区)军区分别改编为冀热察、冀热辽军区。1947年3月,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在河北省安国县召开扩大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力争主动,摆脱被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方针,并作出了加强军内和军民团结、整顿纪律及进行土地改革教育的决定。4月20日,冀察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4~6月,军区部队连续取得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战略要点石家庄更加孤立。

1947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纵队和炮兵旅。10月,取得了清风店战役的胜利。11月,解放了石家庄,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连成一片,开创了夺取大城市的先例。12月,新建第6纵队,隶属晋察冀野战军建制;新建第1纵队,隶属北岳军区(由冀晋与察哈尔军区合并组成);新建第7纵队,隶属冀中军区。

1948年5月20日,根据中共中央1948年5月9日的决定,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一部合并组成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 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萧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军区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第14纵队;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军区直辖第1、第7纵队和炮兵第1、第2旅。另辖冀中、北岳、冀鲁豫、太行、冀南、太岳6个军区。全区部队发展到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3~7月,为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发动了察南绥东战役和出击冀热察战役;为配合西北野战军作战,在南线进行了临汾、晋中战役。

1948年7~8月,奉命将野战部队调整为3个兵团:第1兵团仍由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纵队及第15纵队(由太岳军区部队新组建):第2兵团仍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4纵队及由第2纵队第4旅等部组建之新第8纵队;新建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6纵队。第7、第14纵队归军区直辖。除原有6个军区外,增建晋中军区。9~10月,在中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为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辽沈战役,华北军区集中野战军和地方军进行了察绥战役太原战役。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华北军区野战军主力及地方武装一部会同东北野战军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共歼国民党军52万余人。

1949年2月,遵照中共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序列部队番号的决定,军区部队实行了统一整编。 第1、第2、第3兵团按原建制依次改称为第18、第19、第20兵团,直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第8、第13、第15、第3、 第4、 新第8、第1、第2、第6、第14纵队,依次改称第60、第61、第62、第63、第64、第65、第66、第67、第68、第70军[4]。3~8月, 西北军区所属绥蒙、晋绥军区先后划归华北军区建制,并陆续建立了平津卫戍区(华北军区兼)、天津 警备区(第20兵团兼)及察哈尔、绥远、河北、平原、山西五个省军区。4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决定,第18、第19兵团调归 第一野战军建制。9月,绥远国民党军宣布起义,翌年12月,该部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高克林任政治委员,隶属华北军区建制。

贡献

在人民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 中共中央华北局、华北军区承担着保卫党中央、组织生产、培养干部、管理城市、支援前线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对华北局、华北军区十分重视,刘少奇任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任第二书记。聂荣臻任华北军区司令员、薄一波任华北军区政委。在华北局的领导下,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华北人民政府成为新中国的雏形[5]

发展成功

华北局组织、培训了1.7万名干部南下,接管新解放区。创建华北军政大学,培养大批军事政治管理人才。华北军区牵制傅作义部队,配合辽沈战役;出兵绥远;粉碎傅作义部队偷袭石家庄;发起平津战役……华北局、华北军区在特定的环境下发挥了突出作用,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历史活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迎来了共和国的黎明。可以说,它们为共和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华北军区部队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兄弟部队的协同和配合下,共计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101.3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全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战争中,华北军区指战员牺牲4.1万余人,负伤19.8万余人,涌现出“临汾旅”等光荣集体和李来龙等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视频

华北军区相关视频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民族脊梁树丰碑 不顾身命为信仰
东方:为了国庆阅兵的安全,华北军区首长们做足了工作

参考文献

  1. 揭秘:七大军区机构设置 发展演变始末,中国网,2010-05-13
  2. 第一次设立大军区:1948年划设五大军区,中国军网,梅世雄 杨祖荣,2017-12-21
  3. 从此再无大军区:回望建国后消失的军区,中国新闻网,2016-02-01
  4. 华北野战军各纵队兵力资料大全,新浪网,梦幻一水,2018-06-04  
  5. 中央人民政府的雏形:华北人民政府的诞生,中国新闻网,201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