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三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三苏
三苏
原文名 susan
出生 北宋
中国
逝世 北宋
国籍 中国
别名 苏洵、苏轼、苏辙
职业 文学家、书法家

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人包括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词人散文家

三苏简介

1.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在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有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的苏轼。

2.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3.苏辙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以上介绍见链接)[1]

文学地位

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是1964年4月25日朱德委员长参观三苏祠时的题词。对三苏 父子在中国文学上的成就历代赞誉极高,辰世称赞他们的文章是 “文峰鼎峙”,各具一格,也就是说,在当时达到了最高境界。 三苏父子的文章风格是苏洵文严谨,苏轼文豪放,苏辙文纯雅。

特别是苏东坡的文学作品才情横溢,豪放独特,被尊为一代文坛 领袖式人物。后人把苏氏父子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 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苏轼的散文在八大 家中又是出类拔萃者,与他的老师欧阳修齐名,并称为“欧 苏”,后人又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为“四大 家”。

苏洵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以散文著称,是著名的古文家。当 时名声显赫的翰林学士欧阳修盛赞他的文章有荀子的文风,整个 京城的文人学子都争相传颂苏洵的文章,“尊其贤,学其文,以 为师法”。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除散文外,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造 诣,是北宋最有成就的诗人,后世把他和他的学生黄庭坚一起并 称为“苏黄”。

苏轼的词对后世影响更大,被公认为豪放词派的 创始人,冲破了“词为艳科”的束缚,把词的创作引向广阔、健 康的发展道路,后i把他和南宋词人辛弃疾一起并称为“苏 辛”。苏轼在赋的创作上也是我国文坛上的一个佼佼者,他的 前、后《赤壁赋》流传千古。此外,他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 高的成就,其书法居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

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是著名的古文家。文 学界评论他的文章是“汪洋淡泊,深醇温粹”,很似其为人。 (以上评价见链接)[2]

参考资料

  1. [1]百度知道
  2. [2]爱问知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