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斯·楊頌斯
馬瑞斯·楊頌斯 |
---|
|
馬里斯·伊瓦爾斯·喬治·揚頌斯(拉脫維亞語: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1943年1月14日-2019年11月30日)生於里加,拉脫維亞指揮家。其父親阿爾維茲·楊松斯 也是一名指揮家,母親伊賴達·楊松斯(Iraida Jansons)是猶太女中音歌唱家,曾為里加歌劇院的首席歌手。
目錄
生平
楊松斯童年時跟隨父親學習小提琴,並在里加歌劇院裡度過了美好的童年。1946年他的父親獲得國際指揮比賽第二名,而被前蘇聯指揮大師穆拉文斯基選中作為其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助理。1956年舉家遷往列寧格勒,楊松斯自此在列寧格勒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和指揮專業,同時他的小提琴水準仍舊是學校最棒的。以優異成績研究生畢業的楊松斯,1969年得到了去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留學的機會。在留學期間,他在維也納師從漢斯·斯瓦洛夫斯基和卡爾·厄斯特賴歇爾 ,同時在薩爾茲堡,他又有幸得到指揮大師卡拉揚的點撥,並被卡拉揚選為柏林愛樂樂團的助理。1971年,楊松斯獲得了卡拉揚國際指揮大賽的第二名,並在列寧格勒愛樂樂團首次登台。1973年,擔任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的副首席指揮的職位,並擔任穆拉文斯基的助理。在此期間,楊松斯不但深受穆拉文斯基的影響,而且也隨同穆拉文斯基進行了多次世界巡演。在穆拉文斯基逝世後,楊松斯仍然與列寧格勒愛樂樂團保持着密切的聯繫,並與穆拉文斯基的接班人尤里·捷米爾卡諾夫合作密切。
1979年,楊松斯擔任奧斯陸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至2000年,在楊松斯的帶領下,奧斯陸愛樂樂團從北歐一個小樂團已經躍升為國際上一流樂團。1992年,楊松斯擔任倫敦愛樂樂團的首席客座指揮。1997年到2004年,擔任匹斯堡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2001年被推舉為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的榮譽會員,同時他也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榮譽會員(1999)[1]。2003年,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2004年,楊松斯欣然接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的職務。至此,楊松斯成為了少有的同時擔任歐洲兩個頂級樂團首席指揮的指揮家。除此以外,他在1992年初次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時,就與之建立了親密、融洽、特殊的友好合作關係[2]。2006年,楊松斯首度指揮了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他在這場音樂會中選擇了約翰·施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和莫扎特的《費加洛婚禮序曲》等讓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並當選為維也納愛樂樂團2006年度的年度指揮家。在2012年,楊松斯再度執棒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以此紀念楊松斯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20周年[3][4][5]。
在1996年的奧斯陸,楊松斯曾與死神擦肩而過。1996年的4月25日,楊松斯在奧斯陸指揮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在演出最後一幕時,心臟病突發,倒在了指揮台上。由於當時楊松斯沒有選擇在身體很糟糕的情況下停止指揮,造成了他日後很嚴重的心臟問題。此後,他一直在瑞士療養,後來匹茲堡的外科醫師在他的胸口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以幫助他的心臟正常工作。而在1984年11月21日,楊松斯的父親阿維德·楊松斯,在曼徹斯特指揮哈雷樂團的音樂會上,也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當時,楊松斯正在米德爾斯堡率領奧斯陸愛樂樂團進行他們在英國的首次巡演[6],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他秉着對事業高度的責任意識,堅持完成了演出任務。楊松斯曾表示,由於遭受歐洲和美國的時差問題[7],考慮到自己的身體狀況,在2004年楊松斯離開了美國的匹茲堡交響樂團。而此後,楊松斯也很少指揮歌劇,直到2006年,楊松斯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合作肖斯塔科維奇的歌劇《姆欽斯科縣的麥克白夫人 》(導演Martin Kušej),是其1996年後首次指揮歌劇;2011年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作了音樂會版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6月至7月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在荷蘭歌劇院演出了十場《葉甫蓋尼·奧涅金》(導演Stefan Herheim)。重返指揮台的楊松斯,仍舊繼續着他對音樂的熱情和他「音樂不能停」的精神。
楊松斯2019年11月30日於聖彼得堡逝世,享壽76歲[8]。
指揮生涯
- 1973年起,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副首席指揮,兼穆拉文斯基助理;
- 1973年至1999年,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現改名為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常任指揮
- 1979年至2000年,奧斯陸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 1992年至1997年,倫敦愛樂樂團首席客座指揮;
- 1997年至2004年,匹斯堡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 2003年至今,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 2004年至2015年,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
作品
商業錄音
發行年 | 作曲家 | 作品 | 樂團 | 廠牌 | 備註 |
---|---|---|---|---|---|
1988 | 柴可夫斯基 | 交響曲全集 | 奧斯陸愛樂樂團 | Chandos | 2006年再版 |
2002 | 拉赫瑪尼諾夫 | 交響曲及鋼琴協奏曲全集 | 聖彼得堡愛樂樂團 | EMI | 鋼琴:米哈伊爾·魯迪 |
2006 | 肖斯塔科維奇 | 交響曲全集 | 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列寧格勒愛樂樂團)、匹斯堡交響樂團、費城管弦樂團 | EMI | 囊括多項古典唱片獎 |
2013 | 貝多芬 & Johannes Maria Staud & Rodion Shchedrin & Raminta Šerkšnyte & Misato Mochizuki & Giya Kancheli & Jörg Widmann | 《交響曲全集》&《"Maniai"》&《"Nirai"》&《Beethovens Heiligenstädter Testament》&《"Fires"》&《"Dixi"》&《"Con brio"》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1996 | 雷斯庇基 | 《羅馬的松樹》&《羅馬的噴泉》&《羅馬的節日》 | 奧斯陸愛樂樂團 | EMI | |
1996 | 西貝柳斯 | 《卡雷利亞組曲》&《芬蘭頌》&《第一交響曲》 | 奧斯陸愛樂樂團 | EMI | |
2000 | 諸多作曲家 | 《世界返場曲》 | 奧斯陸愛樂樂團 | EMI | |
2001 | 巴托克 | 《為弦樂、打擊樂和鋼片琴而作的音樂》&《樂隊協奏曲》 | 奧斯陸愛樂樂團 | EMI | |
2003 | 馬勒 | 《第六交響曲「悲劇」》 | 倫敦交響樂團 | LSO Live | |
2004 | 理查·施特勞斯 | 《英雄的生涯》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楊松斯正式成為RCO首席指揮的首場演出現場錄音 |
2004 | 柴可夫斯基 & 勛伯格 | 《第六交響曲「悲愴」》&《升華之夜》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Sony | |
2006 | 施特勞斯家族 & 莫扎特 & 蘭納 | 《200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 維也納愛樂樂團 | DG | |
2006 | 肖斯塔科維奇 | 《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06 | 馬勒 & 亨策 | 《第六交響曲「悲劇」》&《塞巴斯蒂安之夢》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塞巴斯蒂安之夢》為世界首演錄音 |
2006 | 普朗克 & 奧涅格 | 《榮耀頌》&《第三交響曲「禮拜」》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07 | 馬勒 | 《第一交響曲「提坦」》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07 | 巴托克 & 拉威爾 | 《樂隊協奏曲》&《神奇的滿大人(音樂會組曲)》&《達夫尼與克羅埃》第二組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Sony | |
2008 | 德彪西 & 亨利·杜蒂耶 & 拉威爾 | 《大海》&《樹之夢小提琴協奏曲》&《圓舞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小提琴:Dmitry Sitkovetsky |
2008 | 理查·施特勞斯 | 《唐璜》&《阿爾卑斯山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08 | 馬勒 | 《第五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09 | 馬勒 | 《第七交響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09 | 海頓 | 《第100交響曲「軍隊」》&《交響協奏曲》&《第104交響曲「倫敦」》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Sony | |
2009 | 布魯克納 | 《第七交響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09 | 布魯克納 | 《第三交響曲》&《第四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0 | 德沃夏克 | 《安魂曲》&《第八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0 | 貝多芬 | 《第九交響曲「合唱」》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0 | 馬勒 | 《第二交響曲「復活」》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0 | 穆索爾斯基 | 《圖畫展覽會》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0 | 理查·施特勞斯 | 《玫瑰騎士組曲》&《梯爾的惡作劇》&《最後四支歌》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成立60周年專輯CD6;女高音:Anja Harteros |
2011 | 馬勒 | 《第一交響曲「提坦」》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1 | 勃拉姆斯 | 《第二交響曲》&《第三交響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1 | 馬勒 | 《第三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1 | 盧托斯瓦夫斯基 & 席曼諾夫斯基 & 亞歷山大·柴可夫斯基 | 《樂隊協奏曲》&《第三交響曲「夜之歌」》&《第四交響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2 | 施特勞斯家族 & 卡爾·米歇爾·齊雷爾 & 約瑟夫·赫爾梅斯伯格 & 漢斯·克里斯蒂安·倫拜 & 柴可夫斯基 | 《2012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 維也納愛樂樂團 | Sony | |
2012 | 勃拉姆斯 | 《第一交響曲》&《第四交響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3 | 肖斯塔科維奇 | 《第十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3 | 古斯塔夫·馬勒 | 《第八交響曲》 | 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 | RCO Live | |
2013 | 本傑明·布里頓 | 《戰爭安魂曲》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
2014 | 埃克托·柏遼茲 & 埃德加·瓦雷茲 | 《幻想交響曲》&《電離》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BR-Klassik |
獎項榮譽
- 1981年:第10屆挪威格萊美獎最佳古典專輯——楊松斯指揮奧斯陸愛樂樂團錄製 愛德華·格里格(3CDs)(1982年春頒獎)
- 1984年:挪威音樂學院「林德曼獎」(Lindemann Prize)[9]
- 1986年:聖哈佛德獎章(St. Hallvardsmedaljen)(挪威奧斯陸市最高榮譽)
- 1988年:挪威王國皇家榮譽勳章——指揮官勳章(Commander)
- 1989年:荷蘭愛迪生獎——楊松斯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現為: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10]
- 1990年:第19屆挪威格萊美獎最佳古典專輯——楊松斯指揮奧斯陸愛樂樂團錄製《馬勒第二交響曲》,Chandos(1991年春頒獎)
- 1990年:挪威奧斯陸市文化獎[11]
- 1991年:挪威Anders Jahres文化獎
- 1991年:國際扶輪「保羅·哈里斯之友」稱號[12]
- 1991年:法國新錄唱片學術大獎(Grand Prix de la Nouvelle Académie du Disque)——楊松斯指揮列寧格勒愛樂樂團(現為:聖彼得堡愛樂樂團)《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鋼琴:Mikhail Rudy)[13]
- 1992年:荷蘭路易斯特大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赫克托·柏遼茲《幻想交響曲》&《羅馬狂歡節序曲》。
- 1993年:第22屆挪威格萊美獎最佳管弦樂作品——楊松斯指揮奧斯陸愛樂樂團錄製《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大提琴:Truls Mørk),EMI(1994年春頒獎)
- 1995年:拉脫維亞音樂大獎[14]
- 1995年:第24屆挪威格萊美獎最佳管弦樂作品——楊松斯指揮倫敦愛樂樂團錄製《肖斯塔科維奇<大提琴協奏曲>》(大提琴:楚爾斯·莫克)(1996年春頒獎)
- 1995年:挪威哈拉爾德五世國王授予楊松斯挪威王國皇家榮譽勳章——星級司令勳章(Commander with Star)(挪威王國授予外籍人士的最高榮譽)[15]
- 1996年:EMI年度藝術家。[16]
- 1999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協奏曲(錄音)——楊松斯指揮柏林愛樂樂團《庫特·威爾:第二交響曲 & 小提琴協奏曲 & 歌劇<馬哈哥尼城的興衰>組曲》(小提琴:弗蘭克·彼得·齊默爾曼)。
- 1999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楊松斯指揮倫敦愛樂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十五交響曲》。
- 1999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榮譽會員[17]
- 2001年: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榮譽會員[18]
- 2002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2年第一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1-2002)」之「最佳交響樂&音樂會」——楊松斯指揮匹斯堡交響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八交響曲》(EMI 7243 5 57176 2)[19]
- 2002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2年第三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3-2002)」之「最佳交響樂&音樂會」——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普羅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格拉祖諾夫<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Nikolaj Znaider)RCA 7487454 (BMG)[20]
- 2002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楊松斯指揮匹斯堡交響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八交響曲》。
- 2003年:柏林愛樂樂團「漢斯·馮·彪羅」獎章。
- 2003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3年第四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4-2003)」之「最佳交響樂&音樂會」——楊松斯指揮柏林愛樂樂團《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布魯赫<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Midori)Sony 87740[21]
- 2003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協奏曲(錄音)——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普羅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尼古拉·齊奈德)
- 2003年:古斯塔夫·馬勒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多比亞科作曲小屋)國際唱片獎之最佳新錄唱片——楊松斯指揮奧斯陸愛樂樂團《馬勒第一&第九交響曲》錄製於1999.10.27-28奧斯陸音樂廳(SIMAX PSC 1270 (2CD))。[22]
- 2004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4年第一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1-2004)」之「最佳音樂會」——楊松斯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格里格<鋼琴協奏曲>&舒曼<鋼琴協奏曲>》(鋼琴:Leif Ove Andsnes)EMI 5 57486 2[23]
- 2004年:英國皇家愛樂協會的「年度指揮」。
- 2004年:留聲機年度最佳協奏曲——楊松斯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格里格、舒曼鋼琴協奏曲(Grieg / Schumann - Piano Concertos)》(鋼琴:Leif Ove Andsnes)Live Recording EMI。
- 2004年:古斯塔夫·馬勒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多比亞科作曲小屋)國際唱片獎之最佳新錄唱片——楊松斯指揮倫敦交響樂團《馬勒第六交響曲》錄製於2002.11倫敦巴比肯音樂廳(LSO live 0038 (2CD))。[24]
- 2005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5年第一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1-2005)」之「最佳樂隊作品」——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四交響曲》EMI 5 57824 2[25]
- 2005年:第48屆格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提名。
- 2005年:第48屆格萊美獎最佳交響樂團演出提名——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第13交響曲,EMI Classics。
- 2005年:第48屆格萊美獎最佳交響樂團演出——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第13交響曲,EMI Classics。(2006年2月頒獎)
- 2006年:拉脫維亞共和國三星二等勳章(拉脫維亞共和國最高榮譽)(2006年5月)
- 2006年:戛納MIDEM古典音樂獎年度藝術家。
- 2006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及合唱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第13交響曲(2006年10月22日於慕尼黑嘉斯台愛樂大廳頒獎)。[26]
- 2006年:法國《音樂世界》(Le Monde de la Musique)年度最佳獎——《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10CDs)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匹斯堡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EMI Classics 3 65 300 2,2006年。(2006年11月18日於柏林博物館頒獎)。
- 2006年:德國唱片評論獎(German Record Critics' Award)年度最佳錄音——《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10CDs)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匹斯堡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EMI Classics 3 65 300 2,2006年。(2006年11月18日於柏林博物館頒獎)。
- 2006年:法國「十大名盤獎」(10 de Classica Repertoire)——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27]
- 2007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7年第一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1-2007)」之「最佳DVD製作」——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28]
- 2007年:法國Diapason「金音叉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29]
- 2007年:法國「四強音獎」(ffff télérama)——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30]
- 2007年:法國「世界音樂獎」(CHOC du Monde de la Musique)——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31]
- 2007年:荷蘭Caecilia獎(Caecilia Prijs)——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32]
- 2007年:法國唱片大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33]
- 2007年:荷蘭愛迪生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Thomas Grimm攝像導演。Opus Arte DVD OA 0965 (Naxos)[34]
- 2007年:戛納MIDEM古典音樂獎最佳交響樂作品和最佳錄音——《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10CDs)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奧斯陸愛樂樂團、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匹斯堡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EMI Classics 0946 365300 24,2006年。[35]
- 2007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指揮家(《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 EMI Classics 0946 365300 24)。
- 2007年:英國BBC音樂雜誌最佳管弦樂團——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RCO Live 2006。
- 2007年:荷蘭愛迪生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肖斯塔科維奇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RCO Live 2006。[36]
- 2007年:奧地利維也納市榮譽金質勳章(Golden Medal of Honor in the City of Vienna | Goldene Ehrenzeichen für Verdienste um das Land Wien)[37]
- 2007年:德國巴伐利亞州榮譽勳章[38]
- 2007年:「波羅的海之星」(Baltijas Zvaigzne)國際獎章
- 2007年:歐洲基金會("Pro Europa" Foundation)歐洲指揮獎
- 2008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8年第四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4-2008)」之「最佳交響樂&音樂會」——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斯特拉文斯基<火鳥>&<春之祭>》RCO Live 08002 (SACD; Codaex)[39]
- 2008年:戛納MIDEM古典音樂獎最佳歌劇DVD——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肖斯塔科維奇歌劇《姆欽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於荷蘭歌劇院,馬丁·庫賽(Martin Kušej)導演 Opus Arte OA 0965 D,2006年。
- 2008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貝拉·巴托克<樂隊協奏曲> & <神奇的滿大人>組曲 & 莫里斯·拉威爾<達夫尼與克羅埃>》- SONY BMG[40]
- 2009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09年第一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1-2009)」之「最佳交響樂&音樂會」——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理查·施特勞斯<唐璜>&<阿爾卑斯山交響曲>》RCO Live 08006 (Codaex)[41]
- 2009年:奧地利共和國科學與藝術榮譽十字勳章[42]
- 2010年:戛納MIDEM古典音樂獎最佳交響樂作品提名——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演出馬勒《第七交響曲》(BR-Klassik)
- 2010年:戛納MIDEM古典音樂獎最佳音樂會DVD提名——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合唱團,演出海頓《管樂隊彌撒》&《第88交響曲》&《交響協奏曲》(BR-Klassik),獨唱:Malin Hartelius、 Judith Schmid、Christian Elsner、Franz-Josef Selig,電視導演:Brian Large
- 2010年:德國古典回聲大獎(ECHO Klassik)年度最佳交響樂(錄音)——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安東·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 BR-Klassik [43][44]
- 2010年:第53屆格萊美獎最佳古典音樂專輯提名——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製《安東·布魯克納第三 & 四交響曲》,RCO Live(Producer & Mastering Engineer:Everett Porter)。
- 2010年:第53屆格萊美獎最佳交響樂團演出提名——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安東·布魯克納第三 & 四交響曲》,RCO Live。
- 2010年:巴伐利亞馬克西米蘭科學與藝術勳章(Bavarian Maximilian Order for Science and the Arts)(2010年10月20日獲獎,2011年11月17日授獎)
- 2011年:留聲機年度最佳合唱作品提名——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德沃夏克:<安魂曲>&<第八交響曲>》(RCO Live),獨唱:Krassimira Stoyanova, Mihoko Fujimura, Klaus Florian Vogt, Thomas Quasthoff,合唱團:維也納合唱團。
- 2011年:德國《歌劇世界》(Opernwelt)雜誌「年度最佳指揮」——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2011年6月-7月於荷蘭歌劇院,Stefan Herheim導演,獨唱:Olga Savova,Krassimira Stoyanova,Elena Maximova,Nina Romanova,Andrej Dunaev,Bo Skovhus,Mikhail Petrenko,Guy de Mey,Roger Smeets,Peter Arink,Richard Prada,合唱團:荷蘭歌劇院合唱團。(Opernwelt 4.Oct P96)
- 2011年:《歌劇廣場(Place de l』Opera)》雜誌「2011年度荷蘭最佳歌劇製作」——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2011年6月-7月於荷蘭歌劇院,Stefan Herheim導演,獨唱:Olga Savova,Krassimira Stoyanova,Elena Maximova,Nina Romanova,Andrej Dunaev,Bo Skovhus,Mikhail Petrenko,Guy de Mey,Roger Smeets,Peter Arink,Richard Prada,合唱團:荷蘭歌劇院合唱團。
- 2011年:荷蘭歌劇院之友協會2010-2011樂季「Prix d'Amis」獎(個人獎)(2011年12月獲獎,2012年3月7日於Concertgebouw頒獎)——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2011年6月-7月於荷蘭歌劇院,Stefan Herheim導演,獨唱:Olga Savova,Krassimira Stoyanova,Elena Maximova,Nina Romanova,Andrej Dunaev,Bo Skovhus,Mikhail Petrenko,Guy de Mey,Roger Smeets,Peter Arink,Richard Prada,合唱團:荷蘭歌劇院合唱團。
- 2012年:德國唱片評論獎2012年第三季「最佳唱片名單(Bestenliste 3-2012)」之「最佳DVD製作」——楊松斯指揮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演出柴可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DVD Opus Arte OA 1067),2011年6月-7月於荷蘭歌劇院,Stefan Herheim導演,獨唱:Olga Savova,Krassimira Stoyanova,Elena Maximova,Nina Romanova,Andrej Dunaev,Bo Skovhus,Mikhail Petrenko,Guy de Mey,Roger Smeets,Peter Arink,Richard Prada,合唱團:荷蘭歌劇院合唱團。
- 2012年:第15屆荷蘭PwC普華永道IJ獎(IJ-Prijs)(與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CEO Jan Raes共同獲得)。[45]
- 2013年:恩斯特·馮·西門子音樂大獎終身成就獎[46]
- 2013年:聖彼得堡貢獻獎章(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ом)(3月31日於聖彼得堡愛樂大廳,聖彼得堡市長格奧爾基·波爾塔夫琴科頒獎)
- 2013年:巴伐利亞廣播榮譽獎章(der Verdienstmedaille des Bayerischen Rundfunks)(3月31日於聖彼得堡愛樂大廳,巴伐利亞廣播公司廣播總監Johannes Grotzky頒獎[47]
- 2013年:入選留聲機名人堂[48]
- 2013年:古斯塔夫·馬勒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多比亞科作曲小屋)國際唱片獎之國際唱片特別獎——楊松斯、海廷克、哈丁、伊萬·費舍爾、嘉蒂、馬澤爾、布列茲、法比奧·路易西、殷巴爾指揮RCO錄製馬勒《交響曲全集 & 大地之歌 & 死之祭典》DVD(RCO12101)& Bluray-Disc(RCO12102)[49][50]
- 2013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星級大十字榮譽勳章(Großes Verdienstkreuz mit Stern)(10月4日由德國聯邦總統約阿希姆·高克於柏林授勳)[51][52][53]
- 2013年:荷蘭皇家獅子騎士勳章(Ridder in de Orde van de Nederlandse Leeuw)(11月1日由荷蘭教育文化科學部部長Jet Bussemaker於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授予)[54][55]
- 1971年-2000年:聖彼得堡音樂學院指揮系教授[56][57]
- 2003年:挪威音樂學院名譽博士學位[58][59]
- 2006年:拉脫維亞音樂學院名譽博士學位[60][61]
- 拉脫維亞音樂學院名譽教授[62]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藝術家[63]
評價
楊松斯作風嚴謹,對待排練演出極度認真,自稱「在向上帝借時間」的楊松斯,對音樂事業有着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他的音樂聽起來熱情洋溢、對比鮮明、自然流暢。他最擅長的是俄羅斯及東歐民族主義和浪漫主義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時,對於德奧系古典主義以及一些現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樹。很多指揮家在詮釋一部作品時,總會運用一些與眾不同的處理方式。而這些方式往往也會給後來的指揮家帶來靈感,被後來的指揮家所效仿。與眾多指揮家一樣,楊松斯在指揮時也會賦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色。比如眾所周知的「擰毛巾」處理,就是一種在樂句結尾處突然加速,瞬間將氣氛推向高潮的處理。此外,在節奏速度的對比變化和對音色的處理上,也是楊松斯近幾年極為注重的方面。這些特點都是楊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揚兩位大師的點撥,以及自己多年在樂壇上潛心研究的結果。很多人喜歡將楊松斯和當今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西蒙·拉特進行對比,說楊松斯是當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當代的托斯卡尼尼。[64]楊松斯對這個看法不敢苟同。富特文格勒一直是楊松斯最崇拜的指揮家,而楊松斯也一直以富特文格勒為自己的標杆。作為當今古典樂壇中流砥柱的指揮家,楊松斯指揮的音樂會場場爆滿,而被譽為「古典音樂的票房保證」。
對於音色上的處理,似乎是俄系指揮家比較薄弱的環節。但楊松斯的音色卻一直很有自己的特點。從2006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中,我們可以明顯的聽到,楊松斯善於通過突出弦樂的中低聲部增加音色的厚重感和流動感。值得注意的是,往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楊松斯指揮的2006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卻出現了8把大提琴,足見楊松斯對於弦樂的中低聲部的重視。可以說,楊松斯對於音色的考究,在當今指揮家中是很獨樹一幟的。與當今很多指揮家偏於明朗的音色不同,楊松斯的音色偏向於厚重,同時銅管樂聲部又不乏嘹亮;並且打擊樂聲部與管弦樂聲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絲毫沒有突兀或者是凌駕於樂團之上的感覺。因此,在處理浪漫主義後期作品的複雜的情感時,就更顯得遊刃有餘。而楊松斯指揮下的合唱團,更是有了一種神聖的味道。楊松斯的合唱團的音色空明而純潔,細膩而富於變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時候,更突顯出了一種聖潔的味道。也許,這與楊松斯從小生活在歌劇院,對人聲比較敏感有關。在2008年盧塞恩音樂節上,楊松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合唱團的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中,聖潔的合唱更讓這部作品煥發出奪目的色彩。在唱片中,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約瑟夫·海頓的《第十四號「管樂隊」彌撒》,以及跟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製的《德沃夏克安魂曲》,普朗克《榮耀頌》中也能聽到他對合唱團音色獨特的處理。
現在,楊松斯指揮下的兩個樂團也各保持着自己在音色上的特點。楊松斯指揮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呈現出的是一種偏暖,柔和的色彩。作品中充滿着古典主義人文精神的色彩。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的前任首席指揮伯納德·海廷克在評價楊松斯時曾說:「這個樂團在里卡多·夏伊時代丟失的傳統音色又被楊松斯找回來了。」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更多的呈現出一種亮麗、潔淨的音色。樂團各聲部之間的層次感也特別的清晰。在這種音色下的音樂作品,線條和細節更清晰,演繹作品的效果也更加客觀。因此,我們可以說,楊松斯指揮棒下的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呈獻給我們的是古典音樂的酒神精神,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則更多的呈現給我們太陽神精神。
楊松斯比較擅長的作曲家有: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柏遼茲,勃拉姆斯,西貝柳斯,巴托克,斯特拉文斯基,穆索爾斯基,理查德·施特勞斯等等。同時,他的古斯塔夫·馬勒,貝多芬,海頓,舒曼等人的部分作品也頗受好評。在擔任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席指揮後,他又開始大量演出瓦格納,布魯克納,勛伯格,馬蒂努,奧涅格,曼努埃爾·德·法雅,雷斯皮基等人的作品。此外,楊松斯也大量首演了很多當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2005年12月22日,他在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首演了漢斯·維爾納·亨策於2003年創作的一部新作:《塞巴斯蒂安之夢》(Sebastian im traum)。楊松斯與奧斯陸愛樂樂團合作錄製的柴科夫斯基交響曲全集更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版本之一。而在2006年,楊松斯與世界上幾大一流樂團合作錄製的肖斯塔科維奇交響曲全集的發行,也讓肖斯塔科維奇這個作曲家又一次活躍在了古典音樂愛好者們的視線里。而作為楊松斯處理德奧系作品也不遜色於其他指揮家的證明,他的貝多芬,勃拉姆斯和布魯克納等人的部分交響曲錄音也頗受好評。而目前,楊松斯正在着手於和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弦樂團錄製馬勒交響曲全集,以及和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錄製貝多芬交響曲全集。同時,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也在錄製馬勒的部分交響曲。
參考資料
- 參照
- ↑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 ↑ Vienna Philharmonic New Year's Concert 2012 with Mariss Jansons. wienerphilharmoniker.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4).
- ↑ Vienna Philharmonic New Year's Concert 2012 with Mariss Jansons. wienerphilharmoniker.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4).
- ↑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kleinezeitung克萊恩報.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3).
- ↑ Mariss Jansons dirigiert 2012 das Neujahrskonzert. kleinezeitung克萊恩報. [2010-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02).
- ↑ Mariss Jansons: Slowly does it. The Independent. [200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Mariss Jansons: Slowly does it. The Independent. [200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Lebrecht, Norman. Deep sorrow: Mariss Jansons has died. 2019-12-01 [2019-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The Order of Merit. kongehuset. [201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0).
- ↑ 1996年 EMI年度藝術家馬里斯·揚頌斯,oriamilano,01JAN2006
- ↑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 ↑ Mariss Jansons. lnso.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3).
- ↑ Bestenliste 1-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2).
- ↑ Bestenliste 3-2002.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Bestenliste 4-2003.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3-1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8).
- ↑ Bestenliste 1-2004.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4-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8).
- ↑ Bestenliste 1-2005.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3).
- ↑ Germany's ECHO-Klassik Prize Winners. oriamilano.it.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8).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Bestenliste 1-2007.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7-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Diriģents Mariss Jansons saņem divas 'MIDEM' balvas. kultura. [2007-01-25].
- ↑ Mariss Jansons.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7).
- ↑ Hohe Auszeichnungen für Mariss Jansons und Thomas Angyan. wien.gv.at. [2012-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1).
- ↑ Bayerischer Verdienstorden. bayern.de. [2011-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3).
- ↑ Bestenliste 4-2008.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8-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Chief conductor Mariss Jansons.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 ↑ Bestenliste 1-2009. schallplattenkritik.de. [2009-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Chief conductor Mariss Jansons.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 ↑ ECHO Klassik 2010. BR-Online. [2010-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3).
- ↑ BR-Symphonieorchester erhält Echo Klassik. ad-hoc-news. [2010-07-22].
- ↑ Winnaar 2012 - Vijftiende IJ-prijs naar chef-dirigent Mariss Jansons en algemeen directeur Jan Raes. pwc.nl. [2012-10-17].
- ↑ Preisträger 2013. evs-musikstiftung.ch.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Finale in St. Petersburg. br.de.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6).
- ↑ Gramophone Hall of Fame. gramophone.co.uk.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5).
- ↑ Der Internationale Schallplattenpreis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seit 1991. gustav-mahler.it.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Toblacher Komponierhäuschen für Archivaufnahme. br.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9).
- ↑ Bundesverdienstkreuz. br.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 ↑ Bundesverdienstkreuz für Mariss Jansons. focus.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8).
- ↑ Ordensverleihung zum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bundespraesident.de. [2013-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7).
- ↑ MARISS JANSONS MADE A KNIGHT OF THE ORDER OF THE LION OF THE NETHERLANDS. concertgebouworkest.nl. [2013-1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5).
- ↑ Mariss Jansons is lionised by Dutch government. artsjournal.com.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4).
- ↑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 ↑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 ↑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Mariss JANSONS, conductor. philharmonia.spb.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10).
- ↑ Mariss Jansons. rbartists.at.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Honorary Professors. jvlma.lv.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2).
- ↑ Maris JANSONS (conductor). conservatory.ru. [2013-0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1).
- ↑ Mariss Jansons - Rattle gets a rival. La Scena Musicale (By Norman Lebrecht). [2003-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