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類型
簡介
是對於音樂作品歸屬的傳統性分類[2]。它與音樂形式並不相同,儘管在現實中有時會混用。
音樂可以以不同方式分屬不同的類型。音樂的藝術本質決定了,這樣的分類往往是專斷且陳腐的,而且許多類型往往會相互交叉。對於類型的分類有許多學術著作。在道格拉斯·M·格林的《聲調音樂的形式》(Form in Tonal Music)一書中,他把文藝復興時期音樂劃分為諸如牧歌、經文歌、合組歌(Canzona)、里切爾卡和舞曲等類型。他對於音樂類型和音樂形式的概念有着嚴格區分。[3]
而如彼得·萬·德·莫維(Peter van der Merwe)等人,則將音樂類型和音樂形式等同,認為音樂類型就是有着相同的某種形式或者「基本音樂語言」的音樂的總和。[4]
其他人,例如阿倫·A·摩爾(Allan F. Moore),則表示類型和形式應當區別,而且一些次要特徵,例如主題內容,也可以用來區分類型。[5]一個音樂類型或子類型可通過所用的音樂技巧、音樂風格、語境以及主題的內容和精神來確定。
有時候地域會被用來區分不同的音樂類型,儘管單一地域分類往往會包含大量不同的子類型。
曲風同其它藝術風格類似,其通過歌曲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內在和深刻,能更為本質地反映出時代、民族或音樂家個人的思想觀念、審美理想、精神氣質等內在特性的外部印記。
曲風的形成是時代、民族或音樂家在對音樂的理解和實現上超越了幼稚階段,擺脫了各種模式化的束縛,從而趨向或達到了成熟的標誌。[6]
民歌
民歌(folk)原本是指每個民族的傳統歌曲,每個民族的先民都有他們自原始 /古代已有的歌曲,這些歌絕大部分都不知道誰是作者,而以口頭傳播,一傳十十傳百,一代傳一代的傳下去至今。
不過今天我們所說的民歌 (folk),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 (folk),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它為伴奏樂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純樸生活感受的那種歌曲。美國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說是最早的民歌唱片錄音,所以普遍被認定是現代民歌 (folk)的祖師。
之後 pete seeger、 the weavers繼續推動這類音樂,六十年代越戰,反戰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為時代的呼聲。後民歌向 pop,rock及都市化發展, bob dylan發明了 folkrock, simon & garfunkel發展出中產口味的都市 folk pop,風行一時。
八十年代 suzanne vega,tracychapman等 +走出一種更富都市感覺的 urban folk(城市) / contemporary folk路線。民歌 (folk)在英國、香港等樂壇也發展出不同的面貌。民歌 (folk較新的發展是與 new age結合 (如 enya),及與 trip hop結合(如 beth orton)。
orchestra
orchestra就是管弦樂團,它分成四部分: 1弦樂,包括小提琴、大提琴等, 2銅管樂 3木管樂和 4敲擊樂四組。弦樂組每種樂器有多人演奏 (豎琴除外 ),四組演奏者由一人統籌兼領導,他就是樂團的指揮。
orchestra於17世紀出現,到 18世紀因海頓和莫扎特的作品而清楚地建立模式。 19世紀加入了些新樂器,樂團人數加大。 orchestra是西方古典 /正統音樂的正宗。西方流行 /搖滾樂也經常運用 orchestra的部分或全部團員協助演出。
house
house是於八十年代沿自 disco發展出來的跳舞音樂。 這是芝加哥的dj玩出的音樂,他們將德國電子樂團kraftwerk的一張唱片和電子鼓(drum machine)規律的節奏 及黑人藍調歌聲混音在一起,house就產生啦~一般翻譯為"浩室"舞曲,為電子舞曲最基本的型式,4/4拍的節奏, 一拍一個鼓聲,配上簡單的旋律,常有高亢的女聲歌唱。
disco流行後,一些dj將它改變,有心將disco變得較為不商業化, bass和鼓變得更深沈,很多時變成了純音樂作品,即使有歌唱部分也多數是由跳舞女歌手唱的簡短句子,往往沒有明確歌詞。漸漸的,有人加入了latin(拉丁)、 reggae(瑞格源在西印度群島)、 rap(說唱)或 jazz(爵士)等元素,至八十年代後期, house衝出地下範圍,成為芝加哥、紐約及倫敦流行榜的寵兒。
R&B
r&b的全名是 rhythm & blues,一般譯作"節奏布魯斯"。廣義上, r&b可視為「黑人的流行音樂」,它源於黑人的blues音樂,是現今西行流行樂和搖滾樂的基礎,billboard雜誌曾介定 r&b為所有黑人音樂,除了 jazz和blues之外,都可列作 r&b,可見 r&b的範圍是多麼的廣泛。黑人音樂圈大為盛行的 hip hop和 rap都源於 r&b,並且同時保存着不少 r&b成分。
迪斯科
discotheque的簡稱,原意為唱片舞會,起先是指黑人在夜總會按錄音跳舞的音樂,70年代實際上成了對任何時新的舞蹈音樂的統稱。與搖滾相比,它的特點是強勁的、不分輕重的、像節拍器一樣作響的4/4拍子,歌詞和曲調簡單。
1977年,因澳大利亞流行音樂小組「比吉斯」(bee gees)的電影錄音《周末狂熱》在美國掀起迪斯科熱。迪斯科經常在錄音室進行音響合成,製成唱片,但終因節奏單調、風格雷同,於80年代初逐漸被其他節奏不那麼顯著、速度稍慢的流行舞曲所代替。
Soul
亦稱「靈魂樂曲」。1969年,「公告牌」用「索爾」來代替原來對「節奏布魯斯」的稱呼。它是由布魯斯、搖滾樂與黑人福音歌混合而成的一種黑人流行音樂,演唱時較少演奏樂器。索爾的著名歌手有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查爾斯(ray charles)、雷丁(otis redding)、史蒂夫·旺德(stevle wonder)、普林斯(prince)等。
reggae雷鬼
巴西音樂
BOSSA NOVA是種帶 JAZZ味道的巴西音樂, 1950年代作曲家 ANTONIO CARLOS JOBIM將巴西音樂節奏與美國西岸 COOL JAZZ混合而成,柔和、舒服、輕鬆、懶洋洋、浪漫乃特色。每兩個 BAR的第1、4、7、11、14拍為重拍。歌手 JOAO GILBERTO的純厚歌聲是 JOBIM音樂的出色拍檔, 50年代中期傳入美國後大受歡迎,其他著名 BOSSA NOVA樂手有 CHARLIE BYRD,STAN GETZ和 ASTRUD GILBERTO等,最著名的歌曲為「THE GIRLFROM IPANEMA」。 OSSA NOVA於60年代最流行,其餘年代亦不斷有捧場者。
搖滾樂
碾核
類似「朋克」但極具重量的音樂,主唱低鳴深沉的狂吼咆哮、電吉他超麻辣的音色再加上極快速的反覆節拍及密集鼓點,構成一種幾無旋律的重金屬樂風,樂曲的長度都很短,從兩秒鐘到三分鐘不等。「碾核」為一種極為冷僻的重金屬樂風,大多數「死亡金屬」樂隊都採用此一樂風。代表性樂隊:Napalm Death。
Grunge垃圾
另類搖滾的同義詞。起源於西雅圖的類金屬(metal-like)另類搖滾,基本上Grunge屬於另類搖滾而不應歸類到重金屬之下。代表性樂隊:Nirvana,Pearl Jam,Mudhoney,Alice In Chains。
硬核
源自於「朋克」,歌詞直言不諱粗鄙不堪,音樂如同噪音一般。
Hard Rock 重搖滾比重金屬樂「輕」一點的音樂。
代表性樂隊:Foreigner,Blue Oyster Cult,Heart,Cinderella。
藝術搖滾
於70年代後流行,主要在歐洲,英國人領頭,如「穆迪布魯斯」(moody blues)樂隊,但在美國也有影響。藝術搖滾把搖滾與古典音樂結合起來,利用電子設備演奏如李斯特、德彪西等作曲家的作品,又稱「進步搖滾」(progressive rock)。
朋克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鬥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post rock
post-rock是九十年代中期冒起的一種實驗性、前衛搖滾樂,多帶催眠感覺,風格取自ambient、free-form jazz、avant garde及電子音樂。代表樂隊有tortoise,他們視他們的音樂不是歌,而是不斷改變、晚晚新鮮的作品,大部分post-rock樂隊都反主流音樂,也反indie-rock,不過也有些比較pop,如stereolab等。
post-rock 樂隊例子還有cul de sac、ui、flying saucer attack、the high llamas、mogwai、trans am等。
britpop
britpop雖有個「 pop"字,但其實是 rock的一種,源於九十年代英倫,中文可譯為「英式搖滾」,這是英倫樂壇對美國 grunge潮的一個回應,主要是以樂隊形式出現。不過, britpop風格其實十分廣泛,如 oasis是吉他搖滾樂隊, blur則pop很多,而pulp則接近glam rook及跳舞風格,不過他們都被列作 britpop。
英國 britpop代表人物: oasis blur suede pulp radiohead。
SOFT ROCK
慢搖滾音樂出現於70年代早期,部分原因是作為60年代末期極端音樂的反向形式存在。慢搖滾音樂是一種溫和的商業音樂模式,它傳承了搖滾樂歌手和創作者的作品框架,卻柔和了搖滾樂的界限。該風格的樂隊如bread,the carpenters ,和chicago都創作了許多旋律簡單,節奏輕快,膾炙人口的歌曲。在整個70年代,慢搖滾樂都是電視廣播中的主流音樂,並最終成為80年代廣受歡迎的音樂風格。
金屬樂
黑金屬
黑金屬以邪惡、異教崇拜以及撒旦思想為其主要訴求,通常在歌詞含有反基督、反宗教的傾向即被歸為黑金屬,除了傳統重金屬固定樂器之外,經常會使用其他樂器如鋼琴、小提琴,或歌劇的女高音,在歌曲中營造出一股詭異又嚇人的恐怖氣氛。「黑金屬」以來自北歐的重金屬團體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Emperor,Mayhem,Enslaved,Dark Funeral。
死亡金屬
樂風以「鞭擊金屬」或「碾核」為其背景演化而成。電吉他快速的反覆,幾無旋律的和弦,速擊狂踩的雙大鼓,主唱咬牙不清的低吟狂吼,歌詞以死亡仇恨為主題,充滿了屍體、內臟、肢解、分屍、奸屍、戀屍癖、食屍、虐待等變態字眼。「死亡金屬」以來自佛羅里達州的重金屬樂隊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Death,Carcass,Cannibal Corpse,Suffocation.
毀滅金屬
節奏和速度都很慢,非常得慢。較不激烈也不大具有攻擊性,但仍是相當擁有重量感的音樂。通常具有非常乾淨的音樂和歌聲,但有時也有粗暴野蠻的聲音出現。代表性樂隊:Solitude Aeturnus,Cathedral,Candlemass.
華麗金屬
Glam Metal 華麗金屬通常指一個重金屬樂隊的舞台表演方式或外在形象以誇張的濃妝艷抹或俊俏的外型來吸引樂迷,這類的樂隊大多是偶像團體。「華麗金屬」的樂風不會太重,歌詞也無太深入之含義,屬於較流行的重金屬音樂,是主流金屬的分支。代表性樂團:Kiss,Poison,Warrant,Twisted Sister,Motley Crue.
重金屬
「重金屬」必須具備狂吼咆哮或高亢激昂的嗓音、電吉他大量失真的音色、再以密集快速的鼓點和低沉有力的貝司填滿整個聽覺的背景空間,而構成一種含有高爆發力,快速度,重量感及破壞性等元素的改良式搖滾樂。通常泛指傳統的主流派重金屬或無法分類到其他重金屬流派里的重金屬樂。代表性樂隊:Guns N' Roses,Accept,Judas Priest,Iron Maiden,W.A.S.P.
工業金屬
工業金屬採用大量冰冷的電腦採樣音效,穿插以機械或金屬器具的撞擊聲代替傳統打擊樂器,加上電子式的節拍,是很象科技舞曲的重金屬樂,但仍保留重金屬的大量失真效果。
代表性樂隊:Fear Factory,Ministry,Nine Inch Nails.
新典金屬
Neo-Classical 新古典金屬受古典音樂極深,在重金屬樂中加入大量古典音樂元素。代表性樂隊:Angra,Yngwie Malmsteen 流行金屬.
Pop Metal 流行金屬在重金屬搖滾中加入流行音樂之元素,可說是重金屬搖滾和流行音樂妥協結合的折中產品,是極易為主流市場之音樂消費者所接受的重金屬搖滾樂。代表性樂隊:Def Leppard,Mr Big,White Lion.
Power Metal 強力金屬擁有類似「速度金屬」的速度和「鞭擊金屬」的重量壓迫感,但旋律性不及「速度金屬」,爆發力也不及「鞭擊金屬」。代表性樂隊:Pantera,Armored Saint,Wild Dogs.
前衛金屬
前衛金屬風格有別於傳統重金屬,在歌曲中採用大量複雜華麗的編曲,或在歌詞中傳達出某些前進思想供聽者一個想象思考的空間。代表性樂隊:Queensryche,Fate Warning,Dream Theater.
速度金屬
速度為其標榜的主要特色。經常會和「鞭擊金屬」產生混淆,通常「速度金屬」的音樂較具旋律性,主唱歌詞咬字較清楚,吉他間奏富旋律性且快速而流暢;而「鞭擊金屬」則較缺乏旋律性,完全一速度、重量、壓迫感和破壞力並重。通常「鞭擊金屬」樂隊和「速度金屬」樂隊的樂手們都擁有純熟高超的樂器演奏技巧。代表性樂隊:Helloween,Gamma Ray,Riot,Rage.
鞭擊金屬
鞭擊金屬速度也極快,具有相當快速的反覆節拍(riff),電吉他粗麻的音色刷出剽悍的和弦,極具破壞力及壓迫感的速踩雙大鼓,主唱粗暴狂吼式的唱腔配合電吉他快速的節奏急速地唱出幾無旋律的曲調。「鞭擊金屬」以來自舊金山灣區的重金屬樂隊最具代表性。代表性樂隊:Metallica,Megadeth,Slayer,Anthrax,Death Angel,Testament,Exodus,Destruction,Kreator,Coroner,Overkill.
劇院金屬
交響金屬 (Symphonic Metal),亦稱劇院金屬(Opera Metal)是 哥德金屬和 力量金屬演化出來的另一個支流。交響金屬往往以 歌劇女高音作為主音,當然有時亦會採用低沉的男聲作主音。代表性樂隊:Nightwish.
RA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
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敵」(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
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
說唱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黑人音樂根源中吟詠的段落中,到了70年代說唱樂正式確立了自己的風格,其中最主要的功勞要歸根於當時流行的迪斯科舞廳中的DJ們,他們將黑人當時正在風行的FUNK節奏混入流行的迪斯科節奏中,並且在唱片機上反覆重複同一張的唱片的內容,做自己的LOOPS,隨着那些在廣為人知和DJ們普遍應用的「打碟」法出現,說唱開始被街頭黑人文化所流傳,並且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分支,諸如西海岸說唱樂(West Coast Rap)、南部說唱樂(Southern Rap)、流行說唱樂(Pop Rap)、老派說唱樂(Old School)、中西部說唱樂(Midwest Rap)、拉丁說唱(Latin Rap)、硬核說唱(Hardcore Rap)、黑幫說唱(Gangsta Rap)、外來說唱樂(Foreign Rap)、東海岸說唱樂(East Coast Rap)、過渡說唱樂(Crossover Rap)、喜劇說唱樂(Comedy Rap)、基督教說唱(Christian Rap)、另類說唱樂(Alternative Rap)等等,我們所謂的Hip-Hop正是由這些流派綜合了當今流行元素而誕生的新詞彙。
儘管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人認為這種絮絮叨叨,滿是髒話粗口,叛逆詞語的音樂會很快消失,而事實上,在90年代末,隨着一批新進的說唱樂手和以白人為主的說唱搖滾的風行,曾經被黑人拋棄的音樂又重新回到了流行音樂的前端,至少在新世紀,這個風潮還不會消退 RAP是美國黑人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街頭文化的主要基調,是世界流行音樂中的一塊「黑色巧克力」。
Gangsta Rap
Gangsta Rap是 Rap的一種,以 Rap的內容多與都市罪案有關,充滿暴力、色慾感受,這是反映現實的一種音樂路向。 Gangsta Rap於八十年代末期在美國興起,音樂Rap中的強悍尖銳派,在美國大受歡迎,唱片銷路甚高。而不少 Gangsta Rap樂手本身真正「參與」現實中各式罪案,部分更因而入獄甚至死亡,可說是真正反映現實兼令人觸目驚心的樂種。
Gangsta Rap代表組合: Ice-T、 Ice Cube、 Dr. Dre、Eminem、 Snoop Doggy Dogg、 2 Pac、 Geto Boys.
POP
波普
pop
一種具有強烈節拍的現代流行音樂。一般認為,流行音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這裡的「波普」是指狹義的流行音樂,如 70、80年代著名歌手羅斯(diana ross)、里奇(lionel richie)、惠特妮·休斯頓(whitney houston)、麥當娜(madonna)、邁克爾·傑克遜(michael jackson)、普林斯(prince)、珍妮特·傑克遜(janet jackson)等人演唱的很多歌曲。流行歌手(pop singer)。
Synth Pop
Synth Pop中的「 Synth」,即 Synthesizer,顧名思義, Synth Pop就是「由 Sythesizrs炮製出來的流行樂」,當然除 Synthesizers外還會用上其他電子樂器如電腦及鼓機等等。 Synth Pop於八十年代初期開始流行,至八十年代中開始沉寂,當年在香港也曾掀起過一陣熱潮。Synth Pop的特點是科技感強,有時會頗冰冷,歌曲多是「三分鐘流行曲」(3-minutes Pop),很多時 Synth Pop樂手會作入時打扮。
Synth Pop代表組合: Depeche Mode、 Human League、 Duran Duran、 O□□、 Gary Numan.
dream-pop
dream-pop是種「夢」般的流行曲,它有一種迷離的氣氛,多*synthesizers(電子合成器)造成,加了echo效果的電吉他也是重要的成分,歌唱部分往往很 'breathy'即呼吸聲重,歌詞也往往有夢般的詩意色彩。
代表樂隊有 cocteau twins, lisa germano, st.etienne, this mortal coil, my bloody valentine, mazzy star和 dead can dance等。
經典流行曲
classical pop是指帶古典響樂味道的流行曲,多用弦樂伴奏的歌曲都可列入此類,例如 the beatles的 "eleanorrigby"就是。澳洲樂隊 crowded house的一些作品也可列入此類。如果說 classical pop,則是指經典的流行曲。
室內樂
chamber 、高貴、精緻的一種流行樂,它有一定的古典音樂感覺。 chamber music一詞來自古典音樂,中文叫"室內樂",是種小組弦樂演奏曲式,氣氛高雅。 chamber pop於九十年代興起,是對當時的 lo-fi及 grunge的一種反應,強調優美的旋律、精緻的配樂、乾淨的錄音,每每多用弦樂、管樂製造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感覺。
外國代表樂隊有 the divine comedy, rialto, eric matthews及 balle & sebastian等。
輕音樂
輕音樂(LIGHT MUSIC)指介於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之間的一種通俗音樂形式。輕音樂以通俗方式詮釋樂曲,其來源可以是原創,也可以是對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或者民謠進行改編而成。輕音樂一般以小型樂隊加以演奏,結構簡單、節奏明快、旋律優美。輕音樂可以營造溫馨浪漫的情調,帶有休閒性質,因此又得名「情調音樂」(Mood Music)。輕音樂起源於一戰後的英國,在20世紀中後期達到鼎盛,在二十世紀末漸被新紀元音樂取代,但時至今日尚有一定影響力。
古典音樂
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譯成「古典音樂」,有人認為「古典」給人的感覺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稱「經典音樂」。也有人根據牛津英文辭典里對古典的定義,in trad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稱其為「嚴肅音樂」。於是,「古典音樂」又被戴上了「嚴肅」的帽子,讓人更不敢靠近。
但下此定義的人一定沒有好好查字典,因為serious的第二條義項是這樣給出定義的:(指書、音樂等)啟發思考的,不僅為消遣的。因此我們知道原來古典音樂不同於流行音樂的地方是它內涵深刻,能發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於低俗。
藍調
藍調(英語:Blues,藍色、藍色的)一詞是與「藍色魔鬼」(Blue devils)一致的意思,意思是情緒低調、憂傷、憂鬱。早在1798年喬治·科曼就寫過一部名為《藍色魔鬼,一幕滑稽戲》的滑稽戲。19世紀裡這個詞被用來表示震顫譫妄和警察。在美國黑人音樂中這個詞的應用可能更老。1912年孟菲斯威廉·克里斯托弗·漢迪的《孟菲斯布魯斯》是這個詞在音樂中最早的書面紀錄。
hip pop
Hip-Hop的根源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整體的經濟狀況改善,一貫被歧視的黑人終於初步獲取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社區.但是對黑人來說歧視依舊存在,貧窮依然深深地壓迫着他們,他們要想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況,必須利用天賦的本錢。
黑人有兩大天賦:一是運動,二是音樂.從爵士樂到搖滾,如今是RAP.一個黑人最容易出人頭地的方法就是打籃球,否則就是搞音樂.而Hip-Hop的定義也是由五個部分構成的,它們分別是:音樂,舞蹈,塗鴉,刺青和衣着.它們的出現並不是一天的事情,而是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漸漸成型,並確立門派的。
70年代Hip-Hop開始發展之時,被分為1. D.J 2. M.C 3. Dancer 4. Graf 四大部分。 在我們提到Hip-Hop的歷史之前,大家要知道這四大部分是Hip-Hop文化里所不可或缺的,而其中和音樂最有密切關係的便是D.J和M.C。D.J和M.C是一起工作的搭擋,一位好的D.J用兩台唱機再加上兩張Beat唱片,就可以玩出一些簡單的音樂節奏,而在這時候會有兩種人立即產生一些反應,一個就是M.C,再來就是Dancer了。
M.C的嘴巴開始念出他所想到的Rap,內容多為不滿情緒的抒發或談及一些日常生活的瑣事。而Dancer則開始用身體來表達出他想說的舞。再來就不用說了,就是要解釋Graffti,我想如果你有學習畫畫的話,一定非常想要讓過往的路人欣賞到自己的作品,對吧? Graffti Art ( 亦即使用噴漆在街頭的牆上或火車的車廂.....等地方作畫 ) 就是屬於此種心態的表現。
在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創於紐約的窮困工薪階級的黑人民族中。它匯集了非洲音樂、美洲音樂和藝術文化。Hip-Hop是一種由多種元素構成的街頭文化的總稱,它包括音樂、舞蹈、說唱、DJ技術、服飾、塗鴉等。在創始之初,Hip-Hop文化由四大元素組成:DJ、MC、StreetDance、Graffiti。這一時期的Hip-Hop稱之為Old School Hip-Hop。
當Hip-Hop在90年代大紅大紫之時,許多不同的風格在New School年代萌生出來。Hip-Hop不僅是城市黑人貧民窟中產生的音樂,更成為代表城市黑人貧民的呼聲。說唱音樂家們開始描述他們或他們身邊人們的艱辛生活。 「Hip-Hop」這個詞是一個新興的音樂流派的類別,它自出現到發展至今,已經不僅僅代表了單一的音樂類別,Hip-Hop在2000年的世紀之交,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生活方式的代名詞,其中包括:音樂、服裝和行為方式等。屬稱街頭文化!
在整個Hip-Hop的文化中,服裝要算是最出彩的一部分了。典型的着裝包括:寬大的印有誇張Logo的T恤,同樣寬大拖沓的板褲或者是側開拉鏈的運動褲、籃球鞋或板仔鞋、高爾夫球帽或者是棒球網帽、各國風格的包頭巾、頭髮染燙成各異或編成小辮子。而相應的配飾則有:紋身、銀質耳環或者是鼻環、墨鏡、MD隨身聽或者是MP3、滑板、背包等。這些零星的服裝湊在一起,就組成了在美國風靡了整整20年的Hip-Hop時尚。
Hip-Hop是街頭的文化,是一種生活態度。他與同是街頭文化的滑板、小輪車等極限運動有着親密的關係。 Hip-Hop一族具有共同的行為方式,即使互不相識,你也能從他的外表準確地判斷。Hip-Hop已經有二十歲了!
從八十年代初到公元二千年,從Old school到New school,從沒有人喜歡刮唱片到人人為街頭音樂而瘋狂,這一種文化帶給這個世界的衝擊,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二十年來,Hip-Hop文化在美國植下了根,成功的結合了娛樂、商業、音樂甚至政治。它是一個獨立而有色彩的團體意識,它是堅固而難以取代的文化形式,它不只是我們常常說的「黑人音樂」,也不是只帶着手勢口裡喊着「Check it out」,更不只是流行歌手主打樂風奏藍調。
Hip-Hop文化就是Hip-Hop文化,它有着人一樣的性格情緒長像。 簡單地說,Hip-Hop有四個重要的成份。
霹靂舞
其實B-Boy(Breaking Poping Locking)的開始早在1983年就已經有了。在那時候,我們稱之為「霹靂舞」。但,這種於國外的文化,在國內還只能稱作為一種「流行」無法融入真正的生活,所以迄今仍無法將之延續下去,而且當時信息有限,能真正了解此文化的人並不多,正因為如此,對於這種文無法完善地教授給下一代,所以到了1987年Breaking,就形成了一種沒落的狀態甚至淪為一種過時的流行話題。
「霹靂舞」在國外理所當然是種文化,但到了國內卻沒幾年就變成了歷史。 雖然Breaking停擺了一段時間,但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初卻出現了許多新的舞蹈團體(此時Old School已漸漸形成New School)。其實國內在這個階段的舞蹈類型還沒有分得很清楚,玩地板Breaking的人變少,而是以Locking、Poping為主,這時信息的來源是日本。
在九十年代中的時候New School興旺,Oldschool也大有人在,但真正能持續下去的人並不多,在此時期存在的幾乎都是老面孔。到了九十年代末期,「街舞」的風潮興盛,才有再度引起了媒體的注意。
街舞屬於勁舞,動感十足,動作幅度大,要求舞者體質好。像單手倒立、前滾翻、大風車轉、背旋等動作,屬於難度係數高的表演,街舞少年必須保持足夠的體力支撐,以及擁有堅強的意志和勇氣。
噴畫與塗鴉
我們經常在黑人電影中常看見車站地鐵甚至火車廂外被畫上一些奇形怪狀的字,那就是噴畫與塗鴉。這些色彩鮮明的圖案,代表了畫家對於自己的立場或是對社會的看法、現象等等。然而利用噴漆瓶並不簡單嗎,真正的噴畫家是把噴漆瓶當作畫筆,在原本不可能出現畫作的牆上、地上等地方作畫。出名的噴畫家更可以跟服裝結合,掀起服飾流行風氣。
依照風格、字體及色調的不同,世界各地的噴畫家,各自設立自己的文化及天地,正符合了Hip-Hop獨一無二且無法模仿的精神。 塗鴉少年以噴漆作畫於牆上,用以表達其所想宣告的意念、想法或是幫派用以劃分地盤;從60年代末發源至今,漸漸成為一種街頭藝術。
塗鴉少年之間相互進行塗鴉競賽,比誰的作品多,誰的名頭響。他們在所有可能的公共場所將自己的名字或筆名「塗」在顯眼的位置,以此表達對成人權威的蔑視。他們手持裝滿顏料的噴槍同警察捉迷藏,這些顏料常常是偷來的。
他們在市區的牆上塗抹帶有神秘色彩的句子,粗魯的骷髏狀的人像、帶有原始面具色彩的面孔、以及孩子遊戲中含有猥褻意味的姿勢。塗鴉作品是可視的說唱樂和爵士樂,是對視覺藝術的原創性貢獻。
作為大眾主義觀念的擴展,塗鴉藝術家大量生產了素描、印刷品、油畫、雕塑、壁畫、T恤、鈕扣和旗幟。 2001年,時尚設計師們不約而同地向Hip-Hop流行文化取經,從衣服、裙、高跟鞋以及手袋上,都能找到黑白或七彩的塗鴉風格作品。
DJ
DJ,英文全稱Disc Jockey可以理解成唱片騎士。DJ是隨DISCO發展起來的。DJ發展到現在,意思已經完全清晰化了,DJ是職業名詞,是Disc Jockey的縮寫,並不是歌曲,那些歌曲實際為電子音樂或電子舞曲。有超級跑跑遊戲中的名詞DJ,另有同名的DJ公司。 DJ,多指夜店等現場打碟者,DJ是職業不是音樂。DJ屬於HIPHOP文化之一,hip-hop是起源在1973年8月11日DJ Kool Herc在美國布朗克斯區公園裡舉辦的派對,hip-hop 文化的4種表現方式包括rap(有節奏、押韻地說話)、b-boying(街 舞)、dj(玩唱片及唱盤技巧)、graffiti(塗 鴉 藝 術)。
DJ在Hip-Hop領域裡,無庸置疑占了極重要的角色。因為不管是B-Boy或者是MC,都需要DJ來輔助,否則等於是瞎子一樣。
在美國1967年時,有位從牙買加金斯頓移民到美國紐約布朗士區的傳人物,叫做Kool Herl,當時是他最早把兩個唱盤(turntable)及混音器(mixer)擺在一起,及獨創「刮唱片」(scratch)的動作。所以當時吸引了很多的人在街頭欣賞他表演。然而他在一次的酒吧鬥毆中不幸失去雙手,被譽為「The founding Father of Hip Hop」的Herl不得不停止表演並退出了樂壇。
隨後,更多DJ紛紛成名,如:Afrika Bambaataa、Grand Master Flash等人,他們把自己的DJ想法及先進的技巧,融入音樂製作,產生了當時紅遍街頭巷尾的舞曲,如:Plant Rock、The Message……等。
所以DJ發展至今,已並非是純粹做些mixing或scratch的技巧而已。在在這幾年的趨勢中,DJ已跨越到音樂製作領域,不少還親自擔綱製作人,如樂隊Pete Rock & C.L. Smooth,Pete Rock即是該樂團的DJ兼製作人,樂隊Gangstarr的DJ Premier也是如此。國內DJ的角色尚未被重視,是因為國內樂界認為DJ並無正規的音樂素養,所以做出的作品也是上不了台面的;但無論如何,DJ本身的想法及先進的技巧,是值得餓肚子也要繼續的「信仰」。
在一般人的印象當中,常見「DJ」常常會把手放在唱盤(turntable)上的黑膠唱片(LP)來回刷動,另一隻手在混音器(mixer)上的CROSS FADER(控制左右唱盤的聲音)反覆不停地切換。其實這種動作正確名稱叫做「Scratch」。Scratch是一種在節奏中或一首歌曲里做類似唱歌般的組合,然後增加其變化性。
然而不只是單單有「scratch」而已,還有一種用2張一樣或是不一樣的唱片,也是在一定的節奏上,去做變化,而這個技巧稱為「Battle」。這兩種技巧都是「Hip-Hop DJ」比較常使用的方式,然而在「scratch」和「battle」里,沒有一定的規範,每一位DJ都有自己的特色(free style)。其實,它們在國外已經風行20餘年,自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了,而且還有舉辦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賽,其中就有極具公信力的比賽,叫做「DMC」。
它源自於八十年代初,當時是由一群熱愛音樂的DJ俱樂部(類似行會的組織)名叫「D.M.C」(DJ Mix Club)。然後再由每個地區的冠軍,一起比賽爭取世界冠軍(類似奧林匹克的比賽模式)。在比賽里每個DJ一直都把自己最好、最新的技巧,在比賽中展現在來。在D.M.C里也造就了不少知名的DJ,像「Mixmaster Mike」、「Q-Bear」和香港的「DJ Tommy」等等。
在國內這種類型的DJ一直以來都是存在的,只是他們發展的空間太小了,參與的人相對也就越來越少了。所以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DJ,沒有一個群體的支持,他們是不可能發展下去,最後形成一種新文化的。
MC
MC就是最能帶動氣氛的那個人,但這不一定是黑人。「MC」的原義Micphone Controller,也就是「控制麥克風」的人。所以有許多的人饒舌歌手都會給自己的藝名前面加個「MC」什麼什麼的,比如前幾年很出名的MC Hammer。經過多年的傳承,能主持、能RAP、能即興饒舌(free style)。
他不只是表演者,也兼俱了Hip-Hop文化的訊息傳達者的功能,所以從他的表演內容和形式尚可分不同域及派別的表演型態,例如東岸、西岸、非主流等。
當然,一個具有鮮明個人色彩的MC,更能進一步的帶動口頭禪、音樂以及服裝的流行,這點也可以由那麼多的黑人歌手代言服飾品牌窺見一二。在國內,當MC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國內尚沒有那麼多的製作人支持這種表演類型,頂多在PARTY上看見表演會覺得新鮮,從R&B着手會容易得多。
但是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一些旋律及唱功的MC,在國內少之又少。其實,大部分的MC還是希望大家能以「玩」的角度出發,才是黑人音樂真正的元素。唯有充滿喜感、快樂。才能在「情歌至上」的音樂市場中,求得發揮的空間。
爵士音樂
一種起源於非洲的音樂形式 從根源布魯斯、拉格泰姆(Ragtime),經過新奧爾良爵士樂到Dixieland爵士樂、搖擺樂、主流爵士、比波普、現代爵士到自由爵士及電子爵士。
19世紀期間音樂是美國南部種植園黑人奴隸們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爵士樂在使用的樂器和演奏方法上極有特色,完全不同於傳統樂隊。自「爵士樂時代」以來,薩克斯管成為銷售量最大的樂器之一;長號能夠奏出其他銅管樂器做不到的、滑稽的或是怪誕的滑音,因而在爵士樂隊中大出風頭;小號也是爵士樂手偏愛的樂器;藍調也是JAZZ的一種。王若琳的歌基本都是爵士調調,就是那種很隨性的感覺。
鄉村音樂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
山區音樂開始匯人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湧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的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
「卡特家族」 (The Caner family,由AJvin Carter,1891一l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着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餘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級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很多鄉村音樂家對於把鄉村音樂帶出南部或中西部都作出了貢獻,其中貢獻最大的是漢克·威廉姆斯,威廉姆斯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什錦菜》 (Jambalaya)成了世上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
鄉村音樂進入20世紀90年代可以說已完全融入了流行音樂的主流。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它的流行色彩更濃了到了20世紀末,幾乎沒有一種音樂不帶流行色彩,反之會被看作「異類」。
另一個特徵是歌手和他們演唱的歌曲跨榜獲獎已成為非常普遍的現象,幾乎很少有人固守一塊陣地。這是商業炒作的結果,經濟槓桿在起調節作用,人們願意為五斗米折腰,於是跟風也成了一種時髦。
20世紀90年代的鄉村音樂也越來越具有全球性,這和經濟全球化有關。世界已成為了一個地球村,「走巷串門」也就再平常不過了。
鄉村音樂不再是美國的專利,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聽到它,只是少了一些原始味,多了一些時代感。這種煥然一新的鄉村音樂已成為地球村民共同的鄉音。毫無疑問,這一時期的歌手大都是跨世紀的。他們年輕,充滿希望,是新世紀的先鋒。
藝術/流行/傳統的區別
音樂學家有時候根據菲利普·塔格(Philip Tagg)的「民間」、「藝術」和「流行」音樂「等三角形」的圖案來區分音樂。他解釋說,這三者中的每一個類型都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與其他類型區分開來[7]。
視頻1:音樂流派學習
視頻2:古典音樂流派多,聽高曉松給你講
參考文獻
- ↑ 十大音樂類型的介紹 .鐵血網[引用日期2014-12-08]
- ↑ Jim Samson. "Genre." In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Accessed March 4, 2012.
- ↑ Green, Douglass M. Form in Tonal Music.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65: 1. ISBN 0-03-020286-8.
- ↑ van der Merwe, Peter. Origins of the Popular Style: The Antecedents of Twentieth-Century Popular Music.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9: 3. ISBN 0-19-316121-4.
- ↑ Moore, Allan F. "Categorical Conventions in Music Discourse: Style and Genre" Music & Letters, Vol. 82, No. 3 (Aug., 2001), pp. 432–442
- ↑ 音樂風格介紹 .圖書館[引用日期2014-12-08]
- ↑ Tagg, Philip. "Analysing Popular Music: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Popular Music 2 (1982): 41.
外部鏈接
- splashbeat,根據音樂風格列表自動生成、可交互的地圖
- 音樂流派-音樂分佈圖/個人作品展示 Music Genres and Its Maps Personal Works Pres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