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冠龙属
双冠龙属(属名:Dilophosaurus),简称“双冠龙”,旧译双脊龙、双棘龙,是兽脚亚目恐龙的一属,是生活于早侏罗纪的锡内穆阶中型肉食恐龙,约1亿9300万年前。它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双冠蜥蜴”,因它的头顶有两个冠状物。
第一个标本是在1954年所叙述,但直到十几年后才被命名为双冠龙。双冠龙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侏罗纪恐龙之一,但是目前它的化石在中国的云南省、重庆省、西藏自治区发现的比较多,而美国以及其余地区发现的化石则相对较少。
双冠龙曾多次出现在大众文化之中,但这些作品中的双冠龙形象纯属虚构,跟古生物学的观点有很大的出入。最著名的是在电影《侏㑩纪公园》(Jurassic Park)中被描述为像褶伞蜥一样拥有夸张颈部、会喷毒液、像小狗一样大小的恐龙,此外还在众多的电玩游戏中登场;但实际上双冠龙非但没有颈伞,而且还是远远超过一只狗的大小的中型肉食恐龙。
目录
描述
双冠龙身长约6米,体重达半吨。双冠龙的最明显特征是头颅骨顶端有一对圆形头冠,这些圆冠相当脆弱,不可能作为武器,可能是种视觉辨识物。一份2001年的研究,指出圆冠的大小与两性异形有关。
头颅骨的另一个特征是前上颌骨与上颌骨之间有个凹陷区段,形成前上颌骨牙齿与上颌骨牙齿之间的缺口,类似棘龙科、鳄鱼。它们的牙齿长,但齿根短。早期的假说根据这些牙齿特征,而推测双脊龙是食腐动物,因为前段牙齿不足以杀死猎物、咬起肉块。其他腔骨龙超科的上颌也有相似的凹处[1]。
发现历史与物种
双冠龙的第一个标本是由古生物学家Samuel Paul Welles在1943年夏天发现的。这个标本被送到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清理并架设,当时被认为是斑龙的一个种,魏氏斑龙(Megalosaurus wetherilli)[2]。
在1970年,Samuel Paul Welles重回化石发现处并测定该地的年代,并发现了一个新的标本。这个新标本具有明显的两个冠饰,它才被确认是独立的一个属,被命名为“Dilophosaurus wetherelli”,中文译为月面谷双冠龙。之后在1984年,他再次完整地重新描述双脊龙。
第二个命名种是中国双冠龙(D. sinensis),目前尚不确定是否属于双冠龙。由于它的颧骨前端并未接触眶前孔边缘,而且它的上颌骨牙齿是完全在眼眶前面,并在泪骨垂直线前结尾,所以比较类似南极洲的冰脊龙。这个物种是在1987年发现于中国的云南省,与原蜥脚下目的云南龙一同被发现,并于1993年由胡绍锦描述及命名[3]。在2013年,中国双冠龙被证实是中国龙的异名。
第三个种是奇特双冠龙(D. breedorum),是由Samuel Paul Welles等人在1999年叙述、命名。由于双冠龙的第一个标本没有头冠,因此Welles等人认为这个有头冠的新标本(编号UCMP 77270)是不同的新种。Welles在发表研究前逝世,由其他人完成研究与命名。其他古生物学家多不认为这是个有效种。
病理学
月面谷双冠龙的一个标本,被发现脊椎有病理迹象,可能是因为受伤或被挤压,而肱骨则可能有脓肿的迹象。另一个月面谷双冠龙的标本,右前肢非常粗壮,但左肱骨异常小,这可能导因于生物不对称性变异。生物不对称性变异的原因通常是发展性协调障碍与人口高度压力,因此可知双脊龙生前的生活习性。
在2001年,布鲁斯·罗斯柴尔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发表一份兽脚类恐龙的压力性骨折研究。他们研究60个双冠龙的脚掌骨骼,没有发现压力性骨折的迹象。
大众文化
双冠龙最早出现在1984年的科幻小说《Carnosaur》,一只双冠龙咬死一位英国议员。
双冠龙出现在1993年的电影《侏㑩纪公园》(Jurassic Park)与同名原著小说《侏㑩纪公园》之中。在电影版本中,双冠龙的颈部拥有可收缩的皱折,类似褶伞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猎物失明且瘫痪,类似喷毒眼镜蛇。但没有证据可以显示双冠龙有这种行为[6]。电影版的导演史蒂芬·史匹柏将双脊龙的体型缩减,成为身长1.5公尺,高度0.9公尺的小型恐龙。在电影的引述中则将这小型的双冠龙解释为幼年个体。在《侏㑩纪公园》的小说版本中,双脊龙的高度为3公尺,没有皱折,但拥有毒性唾液,在咬伤猎物时派上用场。而公园的研究人员发现后,打算将它们的毒腺移除,但因为移除毒腺就必然会弄死这只双冠龙,而遭到公园的拥有者约翰·哈蒙德(John Hammond)所反对[7]。
电影《侏㑩纪公园》的周边商品,包含了玩具与电视游戏,例如《侏㑩纪公园:基因计划》(Jurassic Park: Operation Genesis),甚至有街机游戏《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通常包含了双冠龙。另一种电子游戏《帕拉世界》(ParaWorld),则参考双冠龙在《侏㑩纪公园》中的形象。另一个以恐龙为主题的游戏《侏㑩纪圣战》(Jurassic Wars),则将双冠龙描述成喷出有毒唾液,如同电影的叙述。2009年的动画电影《冰原历险记3:恐龙现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也参考《侏㑩纪公园》的有毒动物设定。而2008年发行的电视游戏《恐龙猎人》(Turok),则在大众游戏中首次将双冠龙描述成中型的无毒恐龙。
电视节目《恐龙纪元》(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中也出现了一只双冠龙,该双冠龙将一只近蜥龙杀死,并吓走一群合踝龙。
参考文献
- ↑ Norman, David.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New York: Crescent Books. 1985: 62–67. ISBN 0-517-468905.
- ↑ Welles, S. P. New Jurassic dinosaur from the Kayenta formation of Arizona.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54, 65: 591–598.
- ↑ Hu, Shaojin. A note on a double-crested dragon (Dilophosaurus) fossil discovered in Jinn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 Vertebr. PalAsiatica. 1993, 31: i.
- ↑ 存档副本 (PDF). [2012-11-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0-20).
- ↑ http://kentlundgren.blogspot.se/2012/03/kontakt-med-trias-och-jura.html
- ↑ Bennington, J Bret. Errors in the Movie "Jurassic Park". American Paleontologist. 1996, 4(2): 4–7.
- ↑ Crichton, Michael. Jurassic Park. Alfred A. Knopf. 1990. ISBN 0-394-58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