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十景(景點)
西湖十景(景點) |
中文名: 西湖十景 地理位置: 杭州西湖及其周邊 開放時間: 全天 |
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蘇堤春曉、曲苑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印月。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游為快。[1]
目錄
基本簡介
西湖十景分布於杭州市西湖區,南宋(13世紀)初創、元明(14-16世紀)復興、清代(17-19世紀)由鼎盛的「四字景目」系列方式組成,是最具突出普遍價值的景觀。十景景名為: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柳浪聞鶯、三潭印月、雙峰插雲、雷峰夕照、南屏晚鐘。這一系列景觀涉及了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霧風雪、花鳥蟲魚等關於季節、時節、氣象、動植物的景觀特色,以及堤、島、橋、亭、台、樓、閣、園林、宅院、寺塔等極為豐富的景觀元素,並各有側重地表現出或生動、或靜謐、或隱逸、閒逸、冷寂、禪境等審美意境。
「西湖十景」是在南宋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成熟期和鼎盛期創造的最重要的景觀作品,突出地反映了中國古代文化藝術中詩、畫、景在審美和哲學層面上的有機結合、達到完美統一的重大特質。以西湖十景為代表的「四字景目」系列題名景觀,自興起之後,不僅在中國景觀營造領域中廣泛運用,同時在古代中國的文學、藝術、園林等領域產生了廣泛影響,並伴隨着文化交流廣泛傳播到東亞各國,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東方景觀經典手法。
景點介紹
蘇堤春曉
蘇堤位於西湖西側,是一個長堤,得名於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它連接北山棲霞嶺和南山南屏山,總長將近3公里。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文人蘇軾用疏浚西湖時挖出的湖泥堆築了一條南北走向的長堤。堤上建有六橋,自南向北依次命名為映波橋、鎖瀾橋、望山橋、壓堤橋、東浦橋和跨虹橋。後人為紀念蘇軾,將此堤命名為「蘇堤」。蘇堤是跨湖連通南北兩岸的通道,穿越了整個西湖水域,因此,在蘇堤上具備完整的視域範圍,是觀賞全湖景觀的地帶。在壓堤橋南御碑亭處駐足,如圖畫般展開的湖山勝景盡收眼底。
每到春天,漫步長堤之上,堤柳吐綠,湖水如鏡,遠望如綠綠的春紗,近看似婀娜的春娘。最迷人的是在清晨時,晨曦初露,月沉西山,即東邊朝陽剛剛露頭,西邊月亮將落西山的時候,微風習習,柳絲順風飄搖,美景醉人,美景銷魂,堪比天堂,因此歷代都列為西湖風景之首,名為「蘇堤春曉」。因此,看這個美景需要早晨日出之前去,否則驕陽一照,肯定讓你昏昏欲睡。
曲院風荷
曲院風荷位於西湖西側、岳王廟前面,是杭州有名的賞荷地。相傳南宋時,洪春橋畔有一家官家釀酒的作坊,作坊周圍的池塘上有許多荷花。每到夏天,微風乍起,荷花的香味夾雜着酒香,沁人心脾,「曲院風荷」由此得名。位於西湖北岸的蘇堤北端西側22米處,範圍約0.06公頃,以夏日觀荷為主題,在視覺上呈現出「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特色。
曲院,原為南宋(1127-1279)設在洪春橋的釀造官酒的作坊,取金沙潤之水以釀官酒。因該處多荷花,每當夏日荷花盛開、香風徐來,荷香與酒香四處飄溢,有「暖風熏得遊人醉」的意境。現在曲院風荷較大的看點自然是夏天的荷花,公園內大大小小的荷花池中種植了上百種的荷花,尤其是風荷區,集中了各個品種的荷花精品,如紅蓮、宣蓮、白蓮、重台蓮、灑金蓮、並蒂蓮等等,走在湖上的曲橋上,仿佛行於荷塘之中,美得讓人沉醉。
平湖秋月
位於孤山東南角的濱湖地帶、白堤西端南側,是自湖北岸臨湖觀賞西湖水域全景的地點之一。以秋天夜晚皓月當空之際觀賞湖光月色為主題。「平湖秋月」景觀完整保留了清代皇家(17-18世紀)欽定西湖十景時「一院一樓一碑一享」的院落布局。
南宋時平湖秋月並無固定景址,現在的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三十八年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裡原有的龍王堂改為御書樓,樓前鋪建挑出湖面的石平台,並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景點附近有幾株櫻花樹,每年三月時分,滿樹櫻花一片絢爛,也是西湖美景之一。
斷橋殘雪
位於在西湖北部白堤東端的斷橋一帶,範圍約2.61公頃。尤以冬天觀賞西湖雪景為勝。當西湖雪後初晴時,日出映照,斷橋向陽的半邊橋面上積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橋面一痕,仿佛長長的白鏈到此中斷了,呈「雪殘橋斷」之景
位於白堤東端的斷橋上視域開闊,是完整觀賞西湖南、北水域景觀的地點。因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愛情故事《白蛇傳》的主人公白娘子與許仙相識於此,斷橋成為擁有愛情象徵意義的、富盛名的橋。因白堤一直保持了沿堤兩側間株桃柳的植被特色,春日裡桃紅柳綠,遊人如織。
斷橋景致較好的時候是冬日雪後,此時橋的陽面冰雪消融,但陰面仍被殘雪覆蓋,從高處看,橋似斷非斷,這就是有名的「斷橋殘雪」,也是較早的「西湖十景」之一。不過,想要看到「斷橋殘雪」的景觀還是需要幾分運氣的,杭州很少下雪,而有積雪的時候遊人也並不會少。所以除非大雪過後趕早去,不然看到的可能只有雪水和腳印了。斷橋也是賞西湖雪景的佳處,站在橋上放眼望去,遠山近水盡收眼底,你會發現銀裝素裹的西湖比其他時候多了幾分冷艷。
即使不是冬天,平日來到斷橋的遊人也不少。許多人把斷橋選做遊玩西湖的起點,從斷橋上白堤,去到孤山,而後依次遊玩西湖周邊的各個景點。斷橋上的視野不錯,很多人在橋上拍西湖的景色。
花港觀魚
在蘇堤映波橋西北197米處,介於小南湖與西里湖間,範圍約0.25公頃。以賞花、觀魚為景觀主題,體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春日裡,落英繽紛,呈現出「花著魚身魚囑花」的勝景。
「花港觀魚」位於南宋時(12-13世紀)官員盧允升的別墅內,因所在位置水域名花港,別墅內鑿池養魚,故名「花港觀魚」。該景觀單元現存御碑、御碑亭、魚池及假山等遺址。「花港觀魚」四字是康熙的御筆,來這兒的遊客幾乎都要在這拍張「到此一游」的紀念照,人多的時候甚至要排隊。
柳浪聞鶯
在西湖東岸錢王祠門前水池北側約50米的瀕湖一帶,範圍約0.54公頃,以觀賞濱湖的柳林景觀為主題。「柳浪聞鶯」所處的位置原為南宋時(12-13世紀)的御花園——「聚景園」,因園中多柳樹,風擺成浪、鶯啼婉轉,故得題名「柳浪聞鶯」。
如今,柳浪聞鶯是西湖邊的一個大公園,望不到盡頭的柳樹、春天隨風舞動的柳條。這裡是人們放鬆身心的好地方,浸步其間,且行且聽,柳絲拂面,鶯鳥鳴啼,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景區內草木蔥蘢,風光宜人,許多往來的遊客會在此休憩,清幽的環境也很受老年人歡迎。早上來公園晨練的老年人很多,午後還有下棋的,晚上有散步休閒的。選擇一個氣候適宜的日子來公園轉一圈,走到岸邊賞西湖美景,別有一番滋味。
三潭印月
在西湖外湖西南部的小瀛洲島及島南局部水域,範圍約7.67公頃,是杭州西湖標誌性的景觀。該景觀以水中三塔、小瀛洲島為核心觀賞要素,以月夜裡在島上觀賞月、塔、湖的相互映照、引發禪境思考和感悟為欣賞主題。
小瀛洲島在明萬曆間(16世紀)浚湖堆土而成,呈「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田」字形格局,是江南水上園林的經典。全島以亭台樓閣配以傳統花木構成色彩絢麗的景致,與島內外水光雲天相映,象徵了中國古代神話中的蓬萊仙島。
以往每到月夜,尤其是中秋,人們在塔中點上蠟燭,在塔身四周的圓形小洞上蒙上薄紙,光線便透過紙印在湖面上,和天上的月亮交相輝映,美不勝收
雙峰插雲
由西湖西部群山中的南、北兩座高峰,以及西湖西北角洪春橋畔的觀景點構成,以觀賞西湖周邊群山雲霧繚繞的景觀為主題。西湖南北高峰在唐宋時各有塔一座,在春、秋晴朗之日遠望兩峰,可見遙相對峙的雙塔巍然聳立,氣勢非凡。每當雲霧瀰漫,塔尖於雲中時隱時顯,恍若雲天佛國。
雷峰夕照
位於西湖南岸的夕照山一帶,範圍約13.19公頃,以黃昏時的山峰古塔剪影景觀為觀賞特點。該景觀的重要建築要素為雷峰塔,始建於吳越國時期(977年),民國(1924年)塔毀後以遺址形式保存,曾與保椒塔形成西湖南北兩岸的對景,佐證了佛教文化的興盛對西湖景觀的直接影響。雷峰塔還因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之一的《白蛇傳》而成為愛情堅貞的象徵,賦予了西湖景觀豐富的歷史內涵。2002年,為使遺址不再被風雨剝蝕,按原塔形式建造了覆罩於遺址之上的保護性塔,兼顧恢復了古塔本身及與保椒塔的對景景觀。
南屏晚鐘
位於西湖南岸的南屏山一帶,範圍約3.91公頃,以南屏山麓淨慈寺鐘聲響徹湖上的審美意境為特點。西湖十景中,唯一以佛教寺廟中的法器作為一個景觀的,就是淨慈寺里的「南屏晚鐘」。這裡的「南屏」是指淨慈寺後的南屏山,「晚鐘」是指淨慈寺內的青銅大梵鍾。
該景觀屬佛教文化古蹟,以聽覺欣賞為特徵。南屏山麓自五代(10世紀)以來就有「東南佛國」的佛教勝地。始建於公元954年的淨慈寺成為與靈隱寺並峙於西湖南北的兩大佛教道場之一。
重鑄的青銅大鐘高3米,重10餘噸,鐘上鑄有6.8萬餘字《妙法蓮華經》,每逢除夕之夜,許多市民和遊客還會聚集在淨慈寺鐘樓內外,舉行新年撞鐘除舊迎新活動。當第一百零八聲鐘聲響起,正好是新年伊始之時。這一象徵着祥和、歡樂、安定、團結的活動,為古老的南屏晚鐘注入了新的涵義和魅力。每當佛寺晚鐘敲響,鐘聲振盪頻率傳到山上的岩石、洞穴,隨之形成共振齊鳴的鐘聲。今已成為杭城除夕夜迎新辭舊的撞鐘活動場所。
參考來源
- ↑ 杭州之美,人傑地靈,西湖十景! 網易 2018-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