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粟子又稱大栗、板栗、栗等,屬殼斗科栗屬經濟植物,原產地為中國,是中國馴化利用最早的果樹之一。板栗的栽培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其分布較廣,種質資源十分豐富 。[1]


中文學名/拉丁學名:栗子/Castanea mollissima BL.

別 稱/:板栗大栗栗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山毛櫸目/殼斗科

/分布區域:栗屬/中國韓國土耳其,意大利


目錄

形態

落葉喬木,高15~20米。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裂,枝條灰褐色,有縱溝,皮上有許多黃灰色的圓形皮孔。冬芽短,闊卵形,被茸毛。單葉互生,薄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2~15厘米,寬5.5~7厘米,基部楔形或兩側不相等,先端尖尾狀,上面深綠色,有光澤,羽狀側脈10~17對,中脈上有毛;下面淡綠色,有白色絨毛,邊緣有疏鋸齒,齒端為內彎的刺毛狀;葉柄短,有長毛和短絨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狀,生於新枝下部的葉腋,長約15~20厘米,淡黃褐色,雄蕊8~10;雌花無梗,生於雄花序下部,外有殼斗狀總苞,子房下位,花柱5~9。總苞球形,直徑3~5厘米,外面生尖銳被毛的刺,內藏堅果2~3,成熟時裂為4瓣。堅果深褐色,直徑2~3厘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分布情況

全世界以中國栗、歐洲栗、美洲栗和日本栗為主。根據世界糧農組織數據庫(FAO Statistics)統計,2013年世界板栗總產量為200萬噸,其中中國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的82.1%,其次分別為韓國土耳其玻利維亞意大利等國。遼寧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化學成分

果實含蛋白質5.7%,脂肪2.0%,碳水化物62%,灰分1.3%,澱粉25%及維生素B、脂肪酶


食用注意

栗子的營養保健價值雖然很高,但也需要食用得法。[2]


  1. 食用時間:最好在兩餐之間把栗子當成零食,或做在飯菜里吃,而不要飯後大量吃。這是因為栗子含澱粉較多,飯後吃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不利於保持體重。
  2. 小心栗子表面的黑色焦糖:剝栗子時會發現,栗子皮黏黏的,吃完後手指也是黑糊糊的。這是因為炒栗子的糖大多附着在栗子皮上,鍋里的圓砂和糖在高溫下發生反應,形成黑色的焦糖,而焦糖中可能含有對健康有害的成分 。;[3]
  3. 栗子配合其他穀物食用:栗子雖然營養價值高,但熱量也高,吃太多可能會出現腹脹的情況,每次吃6~7顆為宜。另外,栗子最好配合其他穀物食用,對老年人來說,可以將板栗和大米一起熬成粥,也可以將板栗蒸熟吃,既有營養,又有助於消化 。
  4. 栗子儘量不吃涼的:涼栗子中的澱粉會有部分回生,穿小腸而過,成為大腸細菌的食物,產氣造成腹脹。因此,栗子涼了應加熱後再吃 。[4]


功能主治

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治反胃,泄瀉,腰腳軟弱,吐、衄、便血,金瘡折傷腫痛瘰癧


  1. 別錄》:"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飢。"
  2. 千金·食治》:"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
  3. 唐本草》:"嚼生者塗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
  4. 食性本草》:"理筋骨風痛。"
  5. 日華子本草》:"生食破冷痃癖,日生吃七個。生嚼罯惡刺,並敷瘰癧腫毒痛。"
  6. 本草圖經》:"活血。"
  7. 滇南本草》:"治山嵐嶂氣,瘧疾,或水瀉不止,或紅白痢疾。用火煅為末。每服三錢薑湯下。""生吃止吐血、衄血、便血,一切血症俱可用。"
  8. 滇南本草圖說》:"治反胃。"


用法用量內服:生食、煮食或炒存性研末服。外用:搗敷。


注意

  1. 孟詵:"栗子蒸炒食之令氣擁,患風水氣不宜食。"
  2. 本草衍義》:"小兒不可多食,生者難化,熟即滯氣隔食,往往致小兒病。"
  3. 得配本草》:"多食滯脾戀膈風濕病者禁用。"
  4. 隨息居飲食譜》:"外感來去,痞滿疳積瘧痢,產後,小兒,病人不飢、便秘者並忌之。"


複方

  1. 治腎虛腰膝無力:栗楔風乾,每日空心食七枚,再食豬腎粥。(《經驗方》)
  2. 治小兒腳弱無力,三、四歲尚不能行步:日以生栗與食。(姚可成《食物本草》)
  3. 治氣管炎:板栗肉半斤。煮瘦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4. 治筋骨腫痛:板栗果搗爛敷患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5. 治小兒疳瘡:搗栗子塗之。(《備急方》)
  6. 治金刃斧傷:獨殼大栗研敷,或倉卒搗敷亦可。(《瀕湖集簡方》)


各家論述


  1. 本草圖經》:"栗房當心一子謂之栗楔,活血尤效,今衡山合活血丹用之。果中栗最有益。治腰腳宜生食之,仍略暴干,去其水氣,惟患風水氣不宜食,以其味咸故也。"
  2. 綱目》:"有人內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頓愈。腎主大便,栗能通腎,於此可驗。《經驗方》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蓋風乾之栗,勝於日曝,而火煨油炒,勝於煮蒸,仍須細嚼,連液吞咽,則有益,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
  3. 玉楸藥解》:"栗子,補中助氣,充虛益餒,培土實脾,諸物莫逮。但多食則氣滯難消,少啖則氣達易克耳。"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