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神舟十號(簡稱神十)是中國「神舟」號系列飛船的第十次任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五次任務,共載三名宇航員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分別進行無人和有人的交會對接,成功對接後三名航天員(兩男一女:聶海勝,男,指令長;張曉光,男,指令長助手;王亞平,女)入駐天宮一號。是為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最後的一次對接任務。飛船由推進艙(服務艙)、返回艙、軌道艙組成。神舟十號於北京時間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02.666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91號工位由長征二號F改進型運載火箭(遙十)「神箭」成功發射。

加上發射與返回,神舟十號共在軌飛行15天左右,其中駐留天宮一號12天。其返回艙於當地時間2013年6月26日08時07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

目錄

任務概覽

1.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

2.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有關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

4.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1]

5.進行太空授課。

主要任務

2013年2月28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中國將於2013年實施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開展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神十」背負的任務將是對「神九」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拾遺補缺」。「神十」將鞏固和優化「神九」實現的載人交會對接技術,對「神九」和「神八」飛船存在的不完善之處予以改進。根據初步計劃,神舟十號將在太空飛行15天,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自動和手動交匯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實驗艙進行短暫的有人照管科學實驗,並開展科普講課等天地互動項目。

根據任務計劃,神舟十號飛船於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3名航天員駕乘飛船與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一號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進一步考核交會對接、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二是進一步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進行航天員空間環境適應性、空間操作工效研究,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器在軌維修試驗和空間站等關鍵技術驗證試驗,首次開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學講座科普教育活動等;四是進一步考核工程各系統執行飛行任務的功能、性能和系統間協調性。

除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鞏固外,「神十」還對飛行時間、航天員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科學試驗項目編排上進行調整,為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打基礎。

解密任務

搭載「神舟十號」飛船的大型運輸機2013年3月31日上午從北京啟程,將「神舟十號」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中科院院士包為民表示,如果「神舟十號」各項任務順利的話,將意味着中國載人飛船天地往返運輸系統已經建成,未來中國航天將進入空間站時代。

航天科技集團神舟十號飛船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中國載人航天只是解決了天地往返運輸這個問題,實際上再往後一個是建造合同運營空間站,解決人類長期在太空軌道上生存,應該說未來的任務和挑戰還是十分艱巨的。

建設空間站需要用到航天器繞飛技術,而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下一步的任務就是建設空間站。為驗證空間站工程交會對接所需的繞飛技術,神舟十號飛船增加了由前向後的繞飛功能,而通過神舟十號任務,進行了由分離後的前向5千米停泊點,經天宮一號上方2千米,繞飛至後向5千米停泊點的繞飛試驗,驗證了載人飛船從前向至後向的交會軌道轉移停泊方案,為空間站工程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正常任務和故障時在前後對接口間轉移的方案設計提供了飛行數據驗證。

要建設空間站,交會對接是必須跨越的技術門檻,只有兩個航天器對接成功,航天員和貨物才能在地面和空間站之間自由往返。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就是驗證這一技術的關鍵。而接下來空間站的建設還將有更多的技術需要突破。

我們還要進行小規模的空間實驗室的研製工作,同時還要進行貨運飛船的研製工作。我們能夠往空間實驗室運送宇航員和少量的實驗設備,我們還要運送更大規模的實驗室設備。這些工作都需要在後續的工作中繼續進行攻關、研製和驗證。

中國天宮二號[2]已在研製中。他表示:「空間站正式建造前還要進行一系列的試驗,在天宮二號上進行。在研製的階段,天宮二號上可能要進行安排一些加注,就是給飛船、空間實驗室進行(推進劑)加注這些實驗,這樣的話,可能需要新一代運載火箭作為它的運載工具。這樣我估計在十三五可能會安排這些工作。」

視頻

神舟十號 相關視頻

神舟十號發射全程回顧
神舟十號返回視頻全程直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