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 (视觉器官)
眼睛 (视觉器官) |
眼(又称眼睛,目)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
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例如昆虫)中发现,通常由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不是通常想象的多影像)。
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
通常眼睛是球状的,当中充满透明的凝胶状的物质,有一个聚焦用的晶状体,通常还有一个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多少的虹膜。[1]
目录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眼睛
- 外文名 eye(英文)Auge(德语)Ojo(西班牙语)Œil(法语)Occhio(意大利语)目(日语)눈(韩语)глаз(俄语)olho(葡萄牙语)
- 释 义 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
- 结 构 眼球壁、眼内腔、视路等
简要介绍
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组成,主要部分是眼球。
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80%的知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一些事物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和光线的亮度,并将这些信息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
人眼是望远镜放大倍数的基准,就是说放大倍数是1,口径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它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2到7毫米之间波动。
成像原理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围。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
明视距离
近视眼的明视距离一般为10厘米左右,(明视距离指人眼看书时间长而不疲劳的距离),正视眼的明视距离为25厘米左右,人眼在这一距离看书不易疲劳。
可见光频率
据科学研究表明,眼睛的性能与太阳的关系最为密切。事实上,人眼发展成这样一个复杂灵巧、维妙传神的光学系统,是人类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漫长进化的一个结果。
宇宙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包括了从无线电波到γ射线频率的很宽范围。但地球大气层仅留下两个“天窗”,一个是波长在0.78~0.4μm 的光学窗口(或称可见光窗口),另一个是波长在10m~1mm左右的射电窗口。而太阳,除了发出可见光之外,其它波段的电磁辐射则基本上被地球大气全部吸收。既然它们不能“参与”照明,那么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眼也就没有必要再为它们“设置”感光细胞了。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人眼能够感受的所谓的“可见光”是在这样的一个波段(780nm~400nm),而不是其它波段。
绘画表现
参考文献
-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你知道如何读懂眼睛的“语言”吗?”,学客行论文查重, 18-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