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稱。陳時任吏部尚書,領大著作。陳滅後入隋,任秘書丞,隋文帝楊堅命他繼續修撰早已着手的梁、陳兩代歷史[1]。史稱其「學兼儒史,見重於三代」。大業二年(606年)姚察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這兩部史書。
貞觀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後官至散騎常侍。姚思廉繼承了父親遺志,為父親守喪期滿,即上表陳述父親遺願,請求繼續修撰二史。隋煬帝下詔准許後,他一直在為此努力工作。
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他又受詔同秘書監魏徵同撰梁、陳二史。在父親遺稿的基礎上,他進一步採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經編纂校注,於貞觀九年(635年)修成《梁書》、《陳書》。這兩部史書的總論為監修魏徵所作,其餘部分都是姚氏父子幾十年心血的結晶。書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傳的卷末論贊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云云,可以推想,這些部分是姚察的原稿。
姚思廉受唐太宗詔撰《梁書》時,已年過七旬。太宗命秘書監魏徵主持梁、陳、齊、周、隋五史的修撰,並參預撰寫論贊,所以卷六敬帝紀後總論梁朝一代興亡的論贊署名「史臣鄭國公魏徵」。
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
過程
最早蕭子顯寫有《普通北伐記》五卷,蕭韶寫有《梁太清記》十卷,沈約寫有《武帝本紀》十四卷,周興嗣寫有《梁皇帝實錄》五卷。許亨寫成《梁史》五十八卷。梁代謝昊又有《梁書》四十九卷,陳代何之元和隋代劉璠各成《梁典》三十卷。
姚思廉之父姚察在隋時有舊稿,大業二年(606年)姚察死,囑其子思廉續書,貞觀三年(629年)思廉奉命修史,房玄齡和魏徵為總監修,並采謝昊、顧野王諸家舊作,貞觀十年(636年)書成[2]。《梁書》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有二十六卷卷末論贊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
另在列傳中新創《止足列傳》,記述功成身退的士大夫的事跡。
特點和志表
視頻
梁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ABC:一篇文章看清楚二十四史的概況,網易,2019-7-3
- ↑ 德清名人——姚思廉,德清新聞網, 20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