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北門福德祠
沿革
往昔,彰化縣城的樂耕門(東門),慶豐門(西門)、宜平門(南門)、拱辰門(北門)內側近處各有一座土地公廟。其中,位於北門的北門福德祠是嘉慶十五年(1810年)由仕紳吳拔英提倡捐募基金購置。最初廟地有四十餘坪,可舉辦酬神戲,1933年又因道路拓寬等因素被迫遷建。每年逢農曆二月初二的頭牙、八月十五日中秋節這兩天,都會舉行大拜拜。四座城門土地公廟中,僅彰化西門福德祠留在原處。
1972年10月8日凌晨1點多,彰化市陳稜路34號的莊政達百貨行發生火災,因附近幾處消火栓都無水源,火勢蔓延,導致和平路與陳稜路鬧區三十餘家木造樓房商店、住宅、和土地廟全部被焚,柯銀漢等人成為受災戶。此廟因受木造店鋪波及而毀,直到1983年才重建,該年重建完成。
新廟位在彰化市三角公園附近、小林眼鏡後方小巷內的大樓底下,所處的巷弄只容兩輛機車會車,廟址為和平路35號。據身為信徒的柯銀漢指出,信徒有人主張重建得大一點,但有人認為地點位於地王,應興建商業大樓,廟可以建小一點,最後決定土地公廟建在商業大樓後面,使得廟地佔地只數坪,相當不起眼。
廟所處的福德商業大樓,為地下一層、地上七層、總坪數六百多坪的建物。廟方在該樓中保留一層當辦公室與聚會場地,供信徒參拜。
地產
北門福德祠所地點雖不醒目,但被記者掛上「大地主」的稱呼。2006年報導時,廟方單以土地、店面的租金收入一年就達千萬元。
早期,管理委員們擔心大筆的香油錢現金不易管理,便決定以買土地方式理財,陸續在彰化市郊區購置大量農田、魚塭用地,再以出租方式,收取微薄租金。自清治就開始以只買不賣的方式購買土地。經過都市重劃,當初所買土地成為彰化市的精華區,廟方隨後又在這些土地上蓋起店面,出租房屋,資產包括民權市場菜市街約兩百坪土地、十三家店面的產權,及平和路彰化銀行左側至富城賓館大樓間的十多間店家,還有另外其他鄉鎮、甚至台中縣市的土地。如有彰化段北門段北門小段的部份土地,即和平路27號與29號的房子,但1964年7月遭到租屋者抗繳房租並轉租他人,鬧上法院,遭縣府地政科用《實施都市平均地权條例》以租金過高,強制執行裁定廟產,因此廟方管理員賴粗皮、葉旺在1965年4月13日向縣長呂世明陳情。1978年,市公所訂定《寺廟廟產土地同意第三人建築辦法》,寺廟地承租人申請建築經核准後,一年內只要繳交承租基地面積公告現值半價,給市公所寺廟室充作捐獻款,市公所即出具地上權建築使用同意書,供承租人向縣府申請建照興建房屋,此後承租人即使把房屋轉讓或轉租給別人,原承租人只會受到市公所處年租五倍的罰款,因此承租人雖無土地所有權狀,但既能永久使用,又不必每年繳交一再調高的地價稅,就可獲大利。
廟方除以租金收入從事一些公益活動外,也為信徒子女開辦獎助學金。但,信徒採取世襲制,不允許外人加入,採父死子繼,由長子繼承信徒資格。因信徒只作內部連繫工作,平日不願招搖,所以知道此神明會內情的人並不多。
土地祠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1] 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复兴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土地神
土地神又稱「福德正神」、「土地公」、「土地公伯」、「土地伯公」、「土地爺」,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一般稱為「大伯公」。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眾神之一,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少數民族也有信仰。土地神屬於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在1949年及其以前,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現代多屬於祈福、保平安、保收成之意。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
土地廟的造型
土地廟因神格不高,且為基層信仰,多半造型簡單,簡陋者於樹下或路旁,以兩塊石頭為壁,一塊為頂,即可成為土地廟,俗稱「磊」型土地廟。也有簡單以水泥或磚塊砌成祠,現今台灣甚至有工廠開模以水泥灌製大量生產,也有土地廟因香火鼎盛,逐漸中大型化者。
中國大陸土地廟
潮汕土地廟
土地神在潮汕俗稱為伯公。土地廟亦稱伯公廟或寫作福德老爺廟、福德古廟。每家每戶家中都會有伯公神位,商鋪也不例外。伯公廟規模通常不大,但分布最為普遍,田野、山嶺、村口、街衢,在在皆有。福德老爷身旁通常伴有福德老爷夫人,是和蔼可亲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