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

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属中国东北地区。文化分区与东北地区类似,风俗习惯与东北类似。奈曼旗是红山文化核心区之一部分;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古契丹龙庭龙化州,有迄今发现辽代最为完整珍贵的陈国公主墓葬,3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此辽墓出土;蒙古族“乃蛮”部十六位王爷在这里封郡,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蒙古王府,美丽的诺恩吉雅在这里唱响世界。奈曼旗有距北京最近、中国东北唯一的浩瀚沙漠,中华民族的“祖母河”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在这里交汇是西辽河的起点,有现存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行政驻地大沁他拉镇是中国东北沙漠生态之城,拥有城中有沙漠、沙漠建新城的奇特景观,有与西部胡杨齐名的奈曼怪柳,是养生长寿神石中华麦饭石的原产地,是科尔沁版画的故乡。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目录

建制沿革

距今8000年前,奈曼旗南部山区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而且可能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奈曼这个地方曾经是商族、山戎、东胡、鲜卑、乌桓、契丹等民族游牧之地,但并不是长驻。所以,直到契丹建国后,奈曼地区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驻牧土著牧民,而且基本上驻牧于奈曼中北部教来河、老哈河流域的平原区和沙区。

自龙化州始,辽太祖阿保机“依唐州县置城”,辽朝在地方上开始了大规模州县制推行,从此,西辽河流域的北方草原再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的牧场,星罗棋布的大小城镇散布于草原之上,改变着草原固有的面貌,人口剧增。草原城镇化构成了10——11世纪松漠草原地区极具特色的历史内容和最具活力的人文景观。

辽朝城镇化的推行,是以“以汉制待汉人”的统治方针为宗旨和内容的,从《辽史·地理志》看,耶律阿保机把大量的战争所俘比较集中地迁移到三个地区:大部分迁至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和土河(今老哈河)下游,一部分迁至辽河中下游,少部分迁至土河中上游和大、小凌河流域。根据《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代最早设置的州是龙化州,唐天复二年(902年)秋九月,阿保机“城龙化州于潢河之南,始建开教寺”。随后,头下州和普通州县在土河下游一带迅速建立起来,这时的州县都是以唐天复二年“虏获河东代北生口(指奴隶)九万五千”为基本民户建立起来的。平定渤海国后,把大量的渤海人迁入契丹腹地同汉人杂居建立州县或设置居民点。公元903年,北攻女直,俘获300户人口,全部安置在龙化州城内。

自建立城池开始,这些曾经的北方游牧民族从此由游牧转向了驻牧,而且阿保机从各地俘获其他民族的人口迁到这里进行统治,又扩大了自古就有的农耕经济范围和规模。从中我们大体可以获知,奈曼的土著游牧民族源于东胡遗民,在辽代前后时期留下了鲜卑、乌桓、契丹、女直(女真)、室韦等游牧民族在这里从事农耕和放牧,产生了农牧结合的生产生活方式,而这些人也逐渐演变成为奈曼地区最初的土著牧民。也正是这一时期,自上古红山到战国秦汉就一直生活在奈曼南部山区牤牛河流域的古老遗民在契丹的“以汉制待汉人”政策下得以保留下来,在总体上被同化的同时,一并保留了其区域的文化特色。辽代时,在这里定居的人数不下10——12万人。

女真原为辽朝臣属,天庆四年(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后起兵反辽,建国大金,并于1125年灭辽朝。奈曼这块原属契丹之地及中原地区归金人统治。1211年,成吉思汗率兵攻入金北境;1217——1219年命木华黎继续攻金,1234年,金朝在蒙古和南宋南北夹击之下灭亡,奈曼这里又转由蒙古人统治。

金灭辽后,契丹人分作几部分先后消失。由于当时中国东北方草原上的几个主要游牧民族中,契丹在最靠南的一边与相邻且同出于鲜卑族源的室韦(后为蒙古)关系比较亲密。室韦在中间地段,迫于南面的宗主契丹和东北女真两方面的压力和利益关系,一边与宗主契丹关系亲密,另一边与日渐强大的东北方近邻女真也保持了较亲密的关系。而女真(后来的金)由于受宗主契丹的严重盘剥和歧视(据历史记载,当时契丹贵族每年向女真索要大量和海东青鹰和女人),与契丹有着深刻的仇恨,但与自己南边的邻居,同被宗主统治与盘剥的室韦则结成同伴关系。当金联合室韦战胜契丹时,一部分抵抗的契丹人被仇恨的女真人屠杀;一部分由耶律大石带领逃往大西北建立了“西辽”,最后被蒙古帝国征服消失;重要的是还有一部分契丹的平民(包括本来的普通契丹人,也包括已经被契丹严重同化的掠夺来的“南人”),在金(女真)掩杀过来时,由于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基本相同,他们或称自己是蒙古人亦或是忙兀、兀鲁兀人,被认为是与女真友好的“良民”保留下来,该放牧的放牧,该耕田的耕田,该出兵时当兵,过上了普通蒙古人(一般蒙古人)的生活,一直没有离开奈曼这一带生活的地方,而后来统统同化为蒙古人。这部分人中,很可能保留了自上古红山文化时期一直生活在这里的遗民,比如一直生活在牤牛河流域,亦耕、亦牧、亦兵的“忙兀”、“兀鲁兀”人。

蒙古族与契丹同源于鲜卑后裔室韦,在唐朝时已有记载,称为“蒙兀室韦”。辽、金时期的蒙古部居地在斡难河中上游和不儿罕山(今肯特山)一带,他们是唐代蒙兀室韦的后裔。史学家把蒙古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尼伦蒙古,一类称为迭儿列勤蒙古。尼伦蒙古出自成吉思汗十世祖母阿阑豁阿之腰,阿阑豁阿之子孛端察儿的子孙繁衍为众多的氏族和部落,组成孛儿只斤部,后来,孛儿只斤部中的乞颜部和泰赤兀部逐渐发展成为两个强大的部落,属于尼伦蒙古的还有合答斤、撒赤兀、扎答阑、忙兀、主儿乞等部;迭儿列勤蒙古是指“一般蒙古人”,主要包括捏古思、弘吉剌、兀良哈、亦乞列思和雪尼特等部。迭儿列勤蒙古和尼伦蒙古,被统称为“合木黑蒙古”(全体蒙古)。除此之外,全体蒙古部附近还有很多达怛诸部,如札剌亦儿、塔塔儿、篾儿乞、外剌、八儿忽等部,他们都是“原蒙古人”。

金时到元初,奈曼旗这里为札剌亦儿、兀鲁兀、弘吉剌、忙兀、亦乞列思五部所在地,他们游牧于教来河和牤牛河流域。金、元时期,在奈曼这块地方,仍以“蒙古人”为主体,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原蒙古人”的血统。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建立大蒙古帝国,用新的千户制体系分封人口。成吉思汗分封木华黎游牧于牤牛河、赤峰一带,统领包括札剌亦儿、兀鲁兀、忙兀、弘吉剌、亦乞列思等蒙古五部族在内的左翼万户,这些人大部分属原蒙古人。在这五部中,兀鲁兀、忙兀应是奈曼南部地区土著人,他们中间夹杂着当时由契丹直接转称过来的“蒙古人”,他们“占有从懿州至老哈河间的大宁与广宁府两路的北部,亦即今大凌河中游以北地区”,在奈曼地区极有可能留有后人。这一时期,由于长期连年拉锯式的战争,以及女真、蒙古统治者游击和游牧文化的洗礼,大量的耕地荒芜或沙化或还原为草原,大量的平民被征调,或充军或随军或沦为农奴,奈曼这一区域内人口锐减,从考古发现和有关资料查证,这一时期奈曼区域内住民应该不足2万人。

至“北元”时期,巴图蒙克达延汗再度统一漠南蒙古诸部,乃蛮(奈曼名称之源)被编入达延汗本宗所属察哈尔万户(后称国)为其八鄂托克之一的奈曼鄂托克之内,可能其中成员主要来自原乃蛮部属民,亦或是为纪念曾经作战勇敢的乃蛮人,此部自成吉思汗时一直称“乃蛮”或“乃曼”。十六世纪中叶(约1550年以后),由于受右翼三万户势力的威胁以及自身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习性,察哈尔万户在达赉逊库登汗(达延汗嫡孙)的带领下,便向辽东迁徙,东迁后察哈尔万户各鄂托克的驻牧地,分别有克什克腾、浩齐特、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乌齐叶特等地。乃蛮部随察哈尔万户来到了今天“奈曼旗地”,成为这里的宗主。这时,各部的领地基本就固定下来了,今天奈曼旗界域的轮廓基本形成,游牧民族常用族部名作地域名,所以称这里为“奈曼(也作乃曼)”。

明和北元时期,奈曼这块地方基本上确立了以察哈尔蒙古族为宗主的奈曼住民,当时应该有万余“奈曼人”来到这里,加上本地原来居住的一般蒙古人(约2万人左右),住民数量约超过3万之多。此后,在明、清时期,这里的原住民仍以察哈尔蒙古族为主。在清代,又融入了部分后金(女真)人,但为数不多。这主要是由于清朝一贯奉行的“满蒙一家”理藩政策,此地一直交给蒙古族自己管理,也因此奈曼旗清代王府实际是蒙古王府。

清朝前期与中期,清廷实行“借地养民”和“移民实边”政策,使得奈曼地区涌入大量内地汉族农民,奈曼曾经以游牧民族为主的土著人受到了再一次的汉化和融合。

在蒙东地区,放垦从清初至清末一直是清朝统治者关注的问题,最早是鼓励政策,康熙三十八年(1696年)冬,清廷遣官赴敖汉、奈曼、阿鲁科尔沁、扎鲁特等部,教以耕种,并发谕旨:“敖汉及奈曼诸部土田甚嘉,有谷可种,如种多获,则兴安左右无地可种之人就近贸余,无须入关矣……”然而,游牧惯了的蒙古人不习耕种,只能租给汉人。敖汉北部老哈河两岸最先开垦,部分汉人趁此涌入。到了乾隆时期,虽有所禁止,但坐地就能租的蒙古上层人物还是不断的召租汉人开垦,到了嘉庆、道光、光绪时,便大规模的放垦,当然这与沙俄南侵也有关系,即“移民突边”之策。

顺治、康熙和雍正年间,灾荒、河患不断。为了解决灾民问题,清廷一面设立粥厂,一面下令内地乏食民人,可前往口外可耕蒙地开垦地谋生。这样,又有大批灾民涌入蒙古族地区。自顺治朝始,内地农民多由喜峰口、古北口、独石口、张家口等边外关口“闯关”谋生。虽然清朝也曾提出“酌开边门”,让内地农民出边耕种,但是大多数农民是冒险出关的。奈曼地区农民大部分从喜峰口和古北口来自山东、河北、山西,也有少部分山西人随山东、河北人至此。

十七世纪末,出边农民逐渐在热河(奈曼当属热河)、喀喇沁、察哈尔等长城沿边的一些地区形成农业点。这些地区以山东农民聚集最多。据康熙五十一年(1712)估算,“山东民人往来口外垦地者多至十万余”(《清圣祖实录》卷二五O)。其中除了进入东北盛京、吉林等地以外,在内蒙古东部,大部分都率先进入热河、喀喇沁、土默特(指当时的东土默特)地区,其中,进入奈曼地区约有不到万人。

借地养民令推行以后,再一次垦民增加,垦区逐渐北移。东土默特、敖汉、奈曼、喀尔喀等旗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垦荒农业”。由此可以看出,顺、康、雍期间内地汉族农民的流入,使汉族人口在这些地区得到一定的发展。康熙中期以后,出关农民又有明显增加,尤其是出现了举家迁徙或娶蒙古妇女为妻,以通婚来达到长期定居的内地农民。雍正朝借地养民令后,更多的内地农民向北流徙,与蒙古游牧民族频繁接触,在“各札萨克地方贸易种地,娶蒙古妇人,生育子嗣”。“清朝中期,奈曼人口达到37500人”(《奈曼旗志》1998年)

雍正朝颁行借地养民令后,垦民骤增,村落棋布。以垦民聚集较多的塔子沟为例:在塔子沟划分的七片中,仅塔子沟最北境在奈曼旗就有村庄15个,上述各村庄最初归奈曼旗所管(《塔子沟纪略》卷二)。自乾隆朝中叶以后,再次出现了流民出边涌入蒙地的移民高潮,出边的人数超过前朝,“至出口垦荒者,动辄以千万计”(《清仁宗实录》卷一六四)。

到了清末,从蒙古地区的人口统计中可以得知,由于种种限制,清末汉族移民增加不快。19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总人口为215万,其中蒙古族为103万,汉族100万,其他民族12万。根据1912年所颁布的宣统年间民政部的调查数目,内蒙古蒙古族人口为87万,汉族人口约为155万。100年间,汉族人口增加了55万,平均每年增加55000人。

清朝的移民政策,客观上打破了民族封闭的壁垒,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为人口更大范围的流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到民国时,奈曼境内有资料显示人口已达到17.2万人。

进入中华民国后,奈曼旗分别归热河特别区昭乌达盟、兴安西省和兴安总省管辖,奈曼旗南部山区部分属卓索图盟辖区。当时,卓索图会盟地位于土默特右翼境内,土默特、喀喇沁部及喀尔喀旗会盟于此。此时,奈曼境汇入部分土默特族源。1946年4月,奈曼旗正式确定归新建立的中共辽西省第五地委领导(哲盟地委)。6月,中共奈曼旗委隶属于辽吉省五地区领导,奈曼旗政府隶属于辽吉区行政公署哲里木盟领导。1947年1月,中共辽吉省委决定将原辽吉一、五地委合并称第一地委(亦称五地委),在大沁他拉设立了哲盟办事处。由于这一时期几个盟、旗的蒙汉革命力量并肩作战,共同谋求民族解放,奈曼旗境内分别又融入了科尔沁等族源。1950年,全旗共有28675户,156225人。之后三十多年中,奈曼旗人口呈逐年增长势头,到1986年,已接近37万人。

2020年3月4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贫困旗县序列。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奈曼旗辖5个建制镇,13个苏木和13个乡,共31个乡级行政单位,529个嘎查村,12个居民委员会。

2000年,奈曼旗辖11个镇、8个乡、12个苏木。

2001年9月,自治区民政厅批准同意白音塔拉苏木改设建制镇。全旗下设大沁他拉、八仙筒、青龙山、东明、治安、土城子、沙日浩来、义隆永、新镇、平安地、得胜、黄花塔拉、白音他拉13个镇;白音昌、苇莲苏2个乡;固日班花、章古台、巴嘎波日和(已被取消)、奈林、清河、明仁6个苏木。

2006年6月,奈曼旗辖大沁他拉、八仙筒、青龙山、东明、治安、新镇、沙日浩来、义隆永8个镇;固日班花、白音他拉、明仁、黄花塔拉4个苏木,类似乡镇级区划国有六号农场。

2012年1月,新恢复成立土城子乡和苇莲苏乡。

区划现状

全旗辖14个苏木乡镇、1个国有农场、1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355个嘎查村、9个社区居委会。分别为:大沁他拉镇、八仙筒镇、青龙山镇、新镇、治安镇、东明镇、沙日浩来镇、义隆永镇、黄花塔拉苏木、白音他拉苏木、明仁苏木、固日班花苏木、土城子乡、苇莲苏乡、六号农场、大沁他拉街道办事处、八仙筒经济开发区。

人口民族

奈曼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少数民族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2013年末全旗总人口44775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4139人,占总人口的30.0%,农业人口313620人,占总人口的70.0%;男性人口228847人,女性人口218912人,人口性别比为1.05:1;汉族人口266957人,占总人口的59.6%;蒙古族人口172978人,占总人口的38.6%;满族7469人,朝鲜族146人,回族111人,其他少数民族98人。

交通

京通铁路、通辽赤峰高速、111国道贯穿境内,西乌穆沁旗至阜新地方铁路正在建设阶段(全线长490公里,其中内蒙古境内430公里,辽宁境内60公里。全线共设45个车站,在我旗境内70公里设计六个站点,分别是西湖、大沁他拉、太山木头、黄花他拉、新镇、白音昌)。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180公里之内有通辽、赤峰两座机场。境内“六横四纵”公路主网络基本建成,全旗道路通车里程达3072公里,实现了苏木镇全部通油路,行政村全部通等级路、通客运班车。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奈曼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处东经120°19′40″—121°35′40″,北纬42°14′40″—43°32′20″之间。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接壤,西与赤峰市敖汉旗、翁牛特旗相邻,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全境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140公里,总面积8137.6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奈曼旗气候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6.0℃-6.5℃。平均降水量366毫米。无霜期平均150天左右。冬季多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年平均风速3.6-4.1米/秒。

地形地貌

奈曼旗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属于辽西山地北缘,浅山丘陵,海拔400~600米,以构造水蚀为主,连绵起伏,沟谷纵横;中部以风蚀堆积沙为主,沙沼带呈东西走向各2条。中北部平原属于西辽河和教来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全旗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高度450米。

水文特征

奈曼旗水源充足,河网密布。全旗共有七条河流。北有老哈河、西辽河,中部有叫来河、孟可河,南部有 牤牛河、杜贵河及柳河的支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奈曼旗总土地面积12206400亩,其中农用地面积7360671亩,占总土地面积60.3%;建设用地面积507277亩,占4.16%;未利用地面积4338452亩,占35.54%。

农用地中,耕地1971345亩,占总土地面积16.15%;园地29491亩,占0.24%;林地3610200亩,占29.58%;牧草地1410909亩,占11.59%;其它农用地338726亩,占2.78%。

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18944亩,占总土地面积0.16%;农村居民点用地353236亩,占总土地面积2.89%;独立工矿用地10469亩,占总土地面积0.09%;交通用地31729亩,占总土地面积0.26%;水利设施91872亩,占总土地面积0.75%。其它用地1027亩,占总土地面积0.01%。

未利用地中,沙地883017亩,占总土地面积7.23%;荒地3331282亩,占总土地面积27.29%。其它用地124153亩,占总土地面积1.02%。

矿产资源

境内有铅锌及非金属矿产30多种,麦饭石、石灰石、大理石储量分别达到0.17亿吨、11亿吨和405万立方米,天然硅砂储量300亿吨,油母页岩储量27761万吨(平均品位(含油率)为5%,主要提炼原油、黑色素和铝),板岩储量4647吨,原油探明储量7700万吨(勘探面积800平方公里,其中西湖构造控制面积11.3平方公里,石油地质资源量约为1500万吨)。奈曼旗是中华麦饭石的原产地,中华麦饭石蜚声海内外,麦饭石、大理石、石灰石储并称“奈曼三石”;建筑砂、型砂、压裂砂并称“奈曼三砂”;等矿藏储量丰富,并称“奈曼三金”。

水资源

境内主要河流6条(老哈河西辽河教来河杜贵河牤牛河柳河),水资源总量6.7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5.92亿立方米、地表水1.45亿立方米。共有水库34座(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1型水库10座,小2型水库19座),设计总库容3.46亿立方米。防洪工程分为3大防洪体系,即西辽河防洪体系、教来河防洪体系、南部山区防山洪体系。全旗现有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57万亩。

生物资源

野生植物:奈曼旗野生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麻黄草、甘草和蒲苇草。麻黄草主要分布在中北部沙沼区,面积50万亩,年产量在1200万公斤以上,左旋含量达60%以上,甘草全旗各地均有分布,面积超过20万亩,年产量达60万公斤。蒲苇草主要分布在各大水库及低洼潮湿地带,年产量达750万斤。

奈曼旗物产丰饶,盛产玉米、水稻、葵花、荞麦等20多种无公害粮油产品。生态有机荞麦米、奈曼小米和老哈河大米名扬全国,并称“奈曼三米”。

奈曼旗林木资源丰富。全旗林业用地面积565万亩,其中有林地257万亩,灌木林地111万亩,林网四旁树占地2.6万亩,疏林地14.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54万亩,宜林地125.8万亩。全旗森林覆盖率30.45%,活立木蓄积697万立方米。

奈曼旗野生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全旗有节肢动物门、有气管亚门、昆虫纲动物555种,脊椎动物亚门动物136种,其中哺乳动物30种,鸟纲动物75种,爬行纲动物10种,两栖纲动物4种,鱼纲17种。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主我有狐狸黄鼬野兔艾虎猞猁狍子铁雀甲鱼等。国家保护禽类有白鹤丹顶鹤鸳鸯天鹅

风电资源

全旗现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66千伏变电站16座,主变容量17.7万千伏安。10千伏配电变压器3925台,配电总量30万千伏安。奈曼旗的风、光和生物质资源优越,是北方重要绿色能源基地,风、光、生物质能并称“奈曼三能”。全旗可用于建设风电场的面积为2600平方公里,其中,北部两河沙带1600平方公里,中部沙带600平方公里,南部山区400平方公里。风电并网发电15万千瓦。

经济

2013年,奈曼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46.5亿元,增长1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6.8亿元、82亿元和37.7亿元,依次增长4.7%、9.8%和14.6%,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8.3:56:2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2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0.7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6.6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440元和7979元,分别增长12%和14%。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63万户,增长26.5%。

第一产业

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生产逐步由传统种养向种养加一体化转变。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2亿元,增长6.5%。种植业,截止2013年,全旗高效玉米高产田发展到120万亩,带动粮食总产量达到36亿斤。发展沙地无籽西瓜、红干椒等亩收入超千元的高效特色种植面积达到95万亩,奈曼旗被评为全国优质沙地无籽西瓜基地。养殖业,到2013年末,累计发展养殖小区(场)124处,年度家畜存栏达到135万头只,家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林业,全旗现有林业用地面积619万亩,其中,有林地24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67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0.28%,植被盖度为46%。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蒙古野果种植基地。培育区市旗三级产业化龙头企业31户,注册成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781个。

第二产业

2013年,奈曼旗工业企业发展到27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6户,纳税超千万元企业5户。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7.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7.2亿元。灵活实施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模式,近五年累计组织实施工业重点项目147个,到位资金219亿元。吸引了新华联集团、中联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为工业强旗注入了强大动力。确定了“四线六区”的园区建设格局,依托京通铁路、国道111线、大广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巴新铁路,建设了奈曼工业区、奈曼化工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区、科技产业创业园区、轻工食品加工区和八仙筒工贸区。2013年,园区总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已建成3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158家。初步培育形成了金属矿采选加工产业、建材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轻工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产业六个主导产业。

第三产业

2013年,全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6亿元,增长6.5%。现代物流业,以华明、蒙东、明州物流园区为重点,全旗各类物流企业发展到52家。商贸流通业,全旗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万户,从业人员达6万人,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建成龙兴购物广场、天平超市日用品配送中心等较大规模商业综合体6个,培育农机、农资、建材、红干椒收储加工等专业市场和综合交易市场44个,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标准农家店413家。特色旅游业,推出了以孟家段水库为主的沙湖观光游,以兴隆沼林区、怪柳庄园为主的森林生态游,以青龙寺、大悲禅寺、经缘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游,以清代王府、辽代陈国公主墓为主的历史古迹游,以包古图沙漠为主的沙漠体验游等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业年均收入达到2.3亿元。新兴服务业,组建运营小额贷款公司5家,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到23家。

社会

科教

通过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验收,创建区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获得国家专利授权4项。全面落实了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两免”政策,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6%,旗民族职专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改造中小学校143所,建设镇村幼儿园32所。

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处版画培训基地――奈曼旗画院版画创作培训基地投入使用。苏木乡镇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嘎查村文化室、草原书屋覆盖率分别达到88%和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全旗建有建设嘎查村文化广场45个。创办了诺恩吉雅文化节品牌文化活动,奈曼旗被确定为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旗县。奈曼旗文化产业,围绕“胡、燕、辽、蒙,沙、石、画、柳”文化元素开发文化产业,初步形成了版画书法、麦饭石工艺、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歌舞演艺、广告传媒、文体健身、艺术培训等文化产业群体。奈曼版画创作国内小有名气,民俗文化、特色旅游、沙漠汽车越野、乌兰牧骑演艺享誉全国,中华麦饭石工艺品保健品走向世界。

2019年10月,塔塔统阿蒙古文字博物馆在奈曼旗正式开馆。这是内蒙古首家蒙古文字博物馆。塔塔统阿蒙古文字博物馆重点展示我国蒙古族一直使用的回鹘式蒙古文字从蒙元时期发展到今的历史演变。

卫生计生

2009年至2013年,新建了旗人民医院病房楼、9所基层卫生院和58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旗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实现全覆盖,被授予“自治区卫生县城”称号。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群众饮食用药更加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脱贫

2020年2月24日,奈曼旗贫困人口综合发生率低于3%,漏评率和错退率均低于2%,群众综合认可度高于90%,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脱贫长效机制完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将按程序退出贫困县序列。

历史

奈曼,远古是红山文化核心地区之一,先秦夏商为山戎、东胡、鲜卑先后在此地繁衍。隋唐五代时期,奈曼成为古契丹族龙兴之地,大辽开国之都。翻开中国历史图册奈曼板块,契丹龙庭、龙化州、金铃岗、木叶山、长泊、广平淀,在这些地理符号中记述了青牛白马、契丹八部、梦日坠怀、龙庭现瑞、聪敏英武、神人翼卫、宴诛七王、八部归一、广纳贤士、金铃柴册、燔柴告天、一国两制、四季捺钵、和谐共荣等契丹历史故事和镔戈铁马兴北亚的辉煌历程,以“辽水名国”的契丹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528年,大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一生当中最辉煌的业绩都是以龙化州为根据地完成的。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城东金铃岗燔柴告天,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个封建王朝——契丹(后称辽),在龙化州这座皇城里,建设了中国北方草原第一座佛教寺庙——开教寺;第一次实施了“一国两制”——南北面官和因俗而治双轨制政治文化机制;第一个推行了经济结构调整新政——变游牧为牧农工商贸并举;第一个实行了多民族多文化融合——汉、渤海、女真、室韦(蒙古)等诸多民族并存并吸收其先进政治、经济、文化精髓发展自己特色文化;第一个开辟了草原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和欧亚大陆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实现了文化的汲取与经济发展,镔戈铁马铸就了契丹文化历史丰碑。至今,俄罗斯及中亚、西亚、欧洲许多国家仍称中国为“契丹”。1987年发掘的辽代陈国公主墓被称为我国“七五”时期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萧氏家族墓群和陈国公主墓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世纪初,乃蛮(乃奈或奈曼)部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一带,被成吉思汗击败后,隶属成吉思汗大蒙古国察哈尔部。15世纪明朝时期,奈曼部作为察哈部八鄂托克之一,随蒙古北元车臣达延汗逐水草移居此地。后金天聪元年(1627年),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孙额森伟征诺颜之子衮楚克率奈曼部归顺后金皇太极。清崇德元年(1636年),奈曼正式建旗,后金皇帝赐授衮楚克为奈曼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至中华民国初期,奈曼旗历经十二世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300年。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奈曼人缔造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创作的著名蒙古族民歌《诺恩吉亚》,大江南北广为传唱。

历史文化

民间工艺美术

2005年7~8月,民间工艺美术艺人乌兰巴拉,在奈曼旗舍力虎水库九龙庙雕塑九龙女佛像一尊,绘制“八宝”和“九龙”壁画3幅。

2006年5~8月,民间工艺美术艺人乌兰巴拉,在维修章古台白塔时,完成428尊佛像的造像工程。

民间传说

为进一步弘扬和提高奈曼旗的知名度,奈曼旗文化馆整理《诺恩吉雅的传说》、《西湖的传说》、《青龙山的传说》、《教来河的传说》等100篇传奇故事,为远方来的宾客,外商朋友认识奈曼旗、了解奈曼旗提供丰富的资料。

旅游

奈曼旗旅游资源丰富。包古图沙漠神奇壮观,浩瀚无际;青龙山挺拔俊秀,风光旖旎;孟家段、舍力虎等沙漠水库水草丰美,碧波荡漾;兴隆沼人工森林,郁郁葱葱,林海涛涛,是省级森林公园;哈日干图响水泉,潺潺流水,泉水叮咚;龙尾沟植被茂盛,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温馨;怪柳是奈曼独有的自然景观,怪柳因外形怪异闻名,又因形态各异,婀娜多姿而备受世人青睐,各地摄影爱好者慕名专程到奈曼怪柳林进行采风;奈曼王府,古朴典雅,是内蒙古自治区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清王府;辽代陈国公主墓,文件珍奇,壁画生动,折射出辽文化的光芒;青龙寺神秘幽静,传说优美;章古台白塔别致清秀,年代久远,有“华塔”之美誉;新镇柏盛园度假村,环境优雅,风光独特,是消夏避暑的最佳去处,商周遗址、燕国长城,蜿蜒沙海,老墙战城,塞上奇观……近年来,奈曼旗依托蒙古族民俗风情、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积极开发生态游、休闲游、民俗游、文化游、草原游,初步形成了“一核两翼三大片区”旅游布局。“一核”即:以大沁他拉镇为外核,以旗文化产业示范园为内核;“两翼”即:以萧氏家族墓群、老道山、青龙山洼、燕长城遗址、汉古城遗址、红山文化遗址为主,辅以山区水库、温泉、农业林观光园、采摘园等南翼文化旅游区域;以包古图沙漠、孟家段水库(古龙化州及广平淀景区)、兴隆沼森林公园、固日班花那达慕为主,辅以怪柳林风情园、沿国道111线采摘园等北翼文化旅游区域;“三大片区”即:中片区以文化产业园、奈曼文化主题沙雕园、蒙古野果观光采摘风情村(兴隆庄)为主。北片区重点以沙湖渔民风情小镇(孟家段)、沙漠森林风情小镇(兴隆沼)、大漠古榆风情村(色金——长泊捺钵大营)、沙漠风电观光摄影基地、汽车沙漠越野体验基地、沙漠绿洲观景和低空飞行体验基地。南片区重点以古塞边城风情小镇(土城子)、新镇柏盛园影视城、中华麦饭石原产地、青龙山、青龙寺等文化旅游景观为主。素有“长河落日、古榆怪柳、大漠驼铃、鱼米之乡”美誉的奈曼旗让游客尽情看草原、玩沙漠、吃手扒肉、品奶食、听蒙古书,尽情体验辽蒙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多彩的民俗文化魅力。[1]

所获荣誉

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奈曼旗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视频

奈曼旗-国家园林城报告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