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喇沙小学

 喇沙小学 
图片来自Schooland.HK


喇沙小学英语:La Salle Primary School)是香港一所位于九龙仔喇沙利道的全日制知名男子小学,是天主教喇沙会在香港开办的第三所学校及第一所小学;以学生人数计算,亦是全香港最大的小学。其所在地喇沙利道因喇沙书院而命名。因直属关系,大部份毕业生都会升读与其一路之隔的喇沙书院

目录

历史沿革

买地

1928年,圣若瑟书院Aimar Pierre Sauron修士以大约24,000港元买入3英亩土地,即现时喇沙小学所在位置。

喇沙书院成立

1932年1月6日,喇沙书院正式成立。

附属建筑建成

1938年1月,喇沙书院(附属建筑)建于现时喇沙小学所在位置。

战争时期

1941年12月8日–1946年。 1941年12月,日军攻占香港,教学停止。1946年9月喇沙书院复课

创立

1956年8月28日Patrick Toner修士向教育署申请开办喇沙小学。

1957年前,喇沙书院在喇沙小学现址开办第七、八班,即分别为现在的小学五、六年级。1957年9月,正式脱离喇沙书院成立喇沙小学,五、六年级各两班,共有学生425名,由彭亨利修士担任创校校长,在任达27年。当时的校舍是喇沙书院的附属建筑。下午上课,上午为教育署借用。

1958年,校方收回上午使用权,1958年1月加开小三及小四年级。加开了4班,上、下午共有8班。同年开始扩建。

第一次扩建

1960年6月28日,第一次扩建校舍完成,加盖至16个课室。新建筑仿照1937年旧校舍的设计,座落于旧校舍以西,并添加了额外的楼层。上、下午部各增至16班,合共32班,二、四、六年级在上午上课,一、三、五年级则在下午上课。学校并分长短周。

围墙倒塌事故

1966年6月8日中午12时25分,喇沙小学面向界限街的围墙在豪雨下突然倒塌,压向巴士站,酿成6死16伤,死者中5人为中学生,当中一名就读喇沙书院中四级。[1][2]

第二次扩建

1972年,校舍第二的扩建完成,增加至18个课室,并添加了大量设施,主要包括雷自强礼堂(通常作羽毛球场用)、两个课室、演讲厅(可播放电影)、图书馆、故事室、游泳池,和一座足球场,地下的雨天操场则分作篮球场和摆放乒乓球桌。校舍也为当时在香港办学的喇沙会修士提供宿舍。学校再扩充至36班,上下午各有18班。

班级重组

1979年,班部改为小一、二、三在下午上课;小四、五、六在上午上课。

两校一舍

1988 - 2002年 ,喇沙小学以上、下午校模式运作,各提供小一至小六年级,每级各三班。

分拆为上、下午校

喇沙小学自创办30年以来,即使课堂分开上下午两节,以其他的标准来看仍然是一所学校。1987年,在当时的校监赖斐尔修士主持下,分拆成上午校和下午校。之后,喇沙小学经教育署批核,分成两所学校注册,共用同一座校舍,有不同的校长和教师。分拆计划用了3年才完成(1988-1991年)。

合并上、下午校

2002年9月2日喇沙小学上、下午校合并为一所36班的全日制小学,并正式启用新校舍。 2002年9月25日陈日君枢机(时任主教)主持新校舍祝圣仪式。

近年发展

校舍重建

1998年,学校的管理委员会响应香港政府的全日制学校政策,开始计划重建校舍,以配合全日制教学的需要。1999年政府批准重建计划,立法会亦为重建批出拨款。重建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2000年7月开始,于2002年8月完成。期间拆除了旧校舍的一部分,并在原来足球场的位置建造新的教学大楼。原来的游泳池则被填平,以改为临时的足球场,直到第二阶段。2002年9月,教师和学生迁到新的校舍,喇沙小学并在15年的分拆后,再次改制,成为一所有36班的全日制小学。第二阶段紧接著开始并于2005年完成,拆卸了旧校舍馀下的建筑物,改建成一座露天足球场和室内的一个游泳池,以及地下停车场。

重建计划更新了整个校园,很多设施均超越一般学校的水准。其中在顶层有一个楼底高达十米,极为宽敞的礼堂,可容纳2000人或分为八个羽毛球场。还有小教堂,25米室内游泳池和贯通全校园的电脑网络。每个教室均设有电脑、实物投映机和视像放映机。这些特别设施共耗支四千万港币。由于新建校舍超越一般小学的标准,政府并不承担这笔费用,必须由学校自行筹集。在家长、旧生、喇沙会和其他友好团体的合作下,举办了大大小小的筹款活动。款项最后成功筹得。

校舍重建时,拆掉了旧校舍的龟池,及包括圣母山在内的一些雕塑,并砍掉了操场上和停车场里的多棵大树,此举在当时曾经引起一些不满的声音。

金禧校庆

2007年喇沙小学庆祝金禧校庆之际,亦适逢喇沙书院成立75周年,为此两校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其中假座湾仔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校庆晚宴,除了让众多旧生聚首一堂外,当晚收益将会捐助喇沙教育基金为日后优化教学资源之用。 

发展方向

香港主权移交后,特区政府推行了多项繁复的教育改革,由2001年起[3],开始接受小学申请转为直接资助学校,部份传统名校为了得更佳的营运资源及较大的收生自主权[4],纷纷转为类似私校的直资学校,皆因除可获得政府资助外,更可向学生家长收取每年由万多至五万港元的学费。在众多名校当中,喇沙小学基于其办学理念[5],并没有申请成为直资学校。因为收生自主权较以往为低,在平衡学生高水平的学业成绩及教学质素上,受到了来自政府方面的极大压力,为了达到在2012年期限前,与直属中学喇沙书院结为一条龙学校,校方做了多项措施,例如下放大部份课外活动的行政工作予家长教师会及其属会,充分利用家长各方面的专长及资源,以求发挥“家校合作”的精神。而校方亦普遍得到家长方面的支持,因此喇沙小学的家长教师会颇具规模且组织紧密,而极大部份的家长及学生亦对学校有强烈的归属感。

半日制时期

上午部

  • 彭亨利修士(1957-1984)
  • 冯文辉先生(1984-2002)

下午部

  • 邝明清先生(1958-1963)
  • 林修士(1963-1966)
  • 卢荣汉先生(1966-1974)
  • 雷惠铭先生(1974-1978)
  • 陈仲勉先生(1978-1998)
  • 黎朱慧芳女士(1998-2000)
  • 鲍陈慧儿女士(2000-2002)

全日制时期

  • 鲍陈慧儿女士(2002-2008)
  • 梁周嘉平女士(2008-2012)
  • 何侯纯华女士(2012-2016)
  • Mrs. Rakesh Nair Chandni(黎月儿女士)(2016-)

知名/杰出校友

政商界
演艺界
文化、教育界
法律界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及网站

注释

  1. 见彭浩翔于2015年10月19日在其Facebook专页“Pang Ho-Cheung 彭浩翔”发出的贴文:“1986年,我从男校喇沙小学,转到太子道新法男女校念中一。”。
  2. 关于唐文龙家庭与入学的资料出自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于2018年3月12日播出的访问“型男唐文龙访问第一集 + 啤牌啤牌我钟意玩啤牌,重温!”。

参考来源

  1. ()界限街喇沙小学巴士站前 围墙坍塌六死十六伤 遇难者多为学生事发时灾场一片混乱 消防员军警民安队纷纷出动协助抢救. 工商日报第五页. 1966年6月9日. 
  2. ()围墙倒塌大惨剧 苦主追究责任 罹难者多为聪慧可爱孩子. 华侨日报第二张第一页港闻一. 1966年6月10日. 
  3. 直接资助计划是教育统筹委员会第3号报告书的建议,由1991年9月起在香港中学推行。而在2001年起,计划资助至香港小学。
  4. 因为直资小学可选择免除“小一入学统筹办法”的中央派位,直资学校在某程度上可以学业及其他因素筛选学生,理论上可以得到水准较高的学生。
  5. 喇沙会会祖圣若翰·喇沙在300多年前开创了免费教育的观念,为家境贫穷的儿童提供阅读、书写和算术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宗教信仰,协助他们成为天主教徒
  6. 第十二届人大会议工作报告 王敏刚 简历. 王敏刚. [2019-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5). 
  7. 陈裕光海啸逆境更进取 百变成就大家乐. 香港文汇报. 2009-07-22 [2021-03-02]. 
  8. 名人校友话当年--下苦功赶上英语程度 Template:Wayback,香港苹果日报,2012年3月17日
  9. 李泳汉 李泳豪 打靶不离亲兄弟. 壹周刊. 2011-08-18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5). 
  10. 寻日母校开放日,梗系要返去支持一下~😎🤟🏼. 黄建东 Derek Wong @Facebook. 2018-03-25 [2019-10-12]. 
  11. 《声梦传奇》冼靖峰Archie《全民造星2》48强止步 曾是200磅喇沙歌王. 东方新地. 2020-01-04 [2020-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12. 2014年年度作家 董启章. 香港年度作家展. 2014 [2019-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6).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