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之素
簡介
味之素,在日本多稱為「味之素KK」[3],以發明味精及製造各式增味劑著稱。
1908 年東京帝國大學博士池田菊苗發現海帶的鮮味來源是穀氨酸,接著由創辦人鈴木三郎助以工業化方式大量生產調味料,這就是味之素創立的起源。
百年來,味之素生產的調味料,不只滿足了日本人的味蕾,也征服了整個亞洲。該公司不管營業額、獲利或是市值,都長居日本食品界龍頭。但它的厲害之處,不在於超市架上的長銷商品,而是從調味料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創新之物。
位於東京都與神奈川縣交界,味之素集團的川崎事業所內,有一個被稱為「微生物殿堂」的秘密研究所,當中保存了 1.3 萬株以上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是經歷了多次淘汰之後所存留下來的菁英菌種,能夠合成各式各樣的胺基酸,創造出各種不同口味的調味料。
胺基酸素有生命泉源之稱。透過對微生物與胺基酸的研究,味之素發展出一項名為「胺基酸指數」的技術, 只要 5 毫升的血液就可測出胺基酸濃度,進而分析出罹癌風險 。
不只用於癌症檢查,胺基酸技術也能 應用於代謝症候群的預防,以及銀髮族的營養調理等方面,甚至能製造出奧運等級的營養補充劑 。
集團緣起
池田菊苗(Dr. Kikunae Ikeda)博士於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德國展開為期兩年的物理學進修。在德國學習的這段期間,他對於許多首次品嚐的食物如蕃茄、起司、蘆筍與肉類等,都抱有高度的興趣。
1908年池田博士在昆布熬煮出來的日式湯品中,發現了一種獨特的美味。池田博士研究發現這是因為乾燥昆布的構成組合中含有麩胺酸,此味道經他命名為鮮味(umami)。
為了開發理想的食品調味料,池田菊苗(Dr. Kikunae Ikeda)博士於1909年發現麩胺酸與鈉的結合是理想的鮮味調味料 。而將此麩胺酸的發明推向事業化是源於池田博士與鈴木三郎助的相遇。
鈴木三郎助為了推廣此生產事業化,創立鈴木製藥所,即「味の素株式會社」的前身,並與池田博士將此調味料命名為「味の素® 」(AJI-NO-MOTO ®)。 商品銷售當時不僅提出商標登錄,也向東京衛生試驗所申請調查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事業範疇
雖然是以食品製造商的身分而被廣為人知,也進行諸如化妝品品牌「Jino」的製造販賣、使用胺基酸技術的化學事業及醫藥事業等活動。
食品事業
味之素、「ほんだし」、「家樂牌」「Cook Do」等商品的市場佔有率居日本首位。
- 調味料:味之素、アジシオ、ほんだし等
- 加工食品:クノール(康寶)[4]、Cook Do、ピュアセレクトマヨネーズ等
- 外食デリカ
- 冷凍食品(由全資子公司味之素冷凍食品製造)
- 海外食品:うま味調味料、風味調味料、メニュー用調味料、飲料、即食麵、スープ、レトルトカレー等
- 關聯事業:油脂(J-オイルミルズ)、コーヒー(味之素AGF)、飲料(味之素AGF)、鰹節(雅媽吉)
胺基酸事業
由穀氨醯胺開始,使用發酵法製造胺基酸的技術評價相當高,由此奠定了世界的領導公司的地位。(市場市占率:賴胺酸35%、蘇胺酸70%、色胺酸70~80%)
- 胺基酸事業
- 營養食品事業:aminoVITAL (アミノバイタル)
- 甜調味料事業:阿斯巴甜
- 化成品事業:化妝品事業(品牌「Jino」)、化學事業(電材)。以前在川崎工廠進行化學藥品(氫氧化鈉、氯、鹽酸、次氯酸鈉)和肥料的事業,不過現在已經撤出該處。
- 醫藥中間體事業
- 飼料用胺基酸事業
醫藥事業
著重於下述3個範疇:
發展沿革
- 1907年 - 鈴木三郎助成立合資會社鈴木製薬所
- 1908年 - 池田菊苗博士取得穀氨酸鈉製造法專利
- 1909年5月20日 - 「味之素」(中瓶30g的價格為50錢)的一般販賣開始(創業之日)
- 1912年 - 更名為合資會社鈴木商店(和雙日的前身鈴木商店並無関係)
- 1917年6月17日 - 設立株式會社鈴木商店(創立之日)
- 1917年7月 - 成立紐約事務所、進軍海外
- 1925年12月17日 - 株式會社鈴木商店與合資會社鈴木商店合併成立株式會社鈴木商店(設立之日)
- 1932年 - 更名為味之素本舗株式會社鈴木商店
- 1946年 - 更名為味之素株式會社
- 2006年4月12日味之素以18.45億港元收購淘大食品。
- 2018年11月,味之素將淘大食品資產出售給中信集團下屬中信資本控股旗下的私募股權投資部門。
- 2009年5月20日 - 味之素慶祝創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