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衞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縣,一說山東省曹縣東北)人。[1]

吳起
吳起.jpg
時代 戰國
國家 衞國→魯國→魏國→楚國
官位 (魯國)將軍→(魏國)西河郡守→(楚國)令尹
出生日期 前440年
出生地點 衛國左氏
逝世日期 前381年
逝世地點
學派 兵家
著作 吳子兵法

吳起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取秦國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但吳起的變法損害了楚國貴族的利益,他本人也遭到了舊勢力的報復。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後,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殺害吳起。

目錄

生平

早年

吳起出生於家有千金的富足家庭,早年在外求官不成,耗盡全部家產。同鄉鄰里的人笑話他,他就殺掉三十多個譏笑自己的人,從東門逃出衛國。吳起和母親訣別時,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說:「我吳起如果做不了卿相,就絕不再回衛國。」

投奔魏國

吳起聽說魏文侯很賢明,想要前去投奔。魏文侯向大臣李悝詢問吳起為人如何,李悝說:「吳起貪慕功名而且好色,但是用兵連司馬穰苴也比不上他。」魏文侯於是任命吳起為將軍,輔佐樂羊攻打中山國[2][3]

吳起擔任將領期間,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伙食,睡覺不鋪墊褥,行軍不乘車騎馬,親自背負綑紮好的糧食和士兵們同甘共苦。有個士兵生了惡性毒瘡,吳起替他吸吮膿液。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後放聲大哭。有人說:「你兒子是個無名小卒,將軍親自替他吸吮膿液,你怎麼還哭呢?」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的,當年吳將軍替我丈夫吸吮毒瘡,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死在敵人手裡。如今吳將軍又替我兒子吸吮毒瘡,我不知道他會死在什麼地方,因此我才哭啊。」


陰晉之戰

魏武侯曾按照吳起的建議在廟堂設宴宴請士大夫,席間設三排座位,立上等功者坐前排,用上等酒席和貴重餐具;次等功者坐中排,酒席、餐具比上等功差些;無功者坐後排,只有酒席,沒有貴重餐具。宴會後又在廟堂門外按功勞大小賞賜有功人員的父母妻子。對於死難將士的家屬,則每年派使者慰問,撫恤他們的父母。

此措施實行三年後,前389年,秦惠公出兵50萬攻打魏國的陰晉(今陝西省華陰市東南)。魏國的士卒得知這一消息,不等待官吏的命令自動穿戴盔甲準備抗敵的達數以萬計。吳起親自率領其中沒有立過軍功的5萬人,外加戰車500輛、騎兵3000大敗秦軍。


吳起變法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一向仰慕吳起的才能,任命吳起為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4]。期間他曾兩次巡視至息縣(今河南省息縣),向屈宜臼詢問在楚國的為臣之道,但屈宜臼對吳起將要在楚國進行的變法持堅決的反對態度。[5]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具體措施有:1.制定法律並將其公布於眾,使官民都明白知曉。2.凡封君的貴族,已傳三代的取消爵祿;停止對疏遠貴族的按例供給,將國內貴族充實到地廣人稀的偏遠之處。3.淘汰並裁減無關緊要的官員,削減官吏俸祿,將節約的財富用於強兵。[6][7][8]4.糾正楚國官場損公肥私、讒害忠良的不良風氣,使楚國群臣不顧個人榮辱一心為國家效力。[9]5.統一楚國風俗,禁止私人請託。[10]6.改「兩版垣」為四版築城法,建設楚國國都(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11]


軍事思想

吳起的軍事思想主要集中於《吳子兵法》。在《吳子兵法》中,吳起主張把政治和軍事結合起來,對內修明文德,對外做好戰備,兩者必須並重,不可偏廢。[12]在政治、軍事並重的前提下,吳起更重視政治教化,[13]用道、義、禮、仁治理軍隊和民眾。[14]吳起還從戰爭起因上將戰爭分為義兵、強兵、剛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質,主張對戰爭要採取慎重的態度,反對窮兵黷武。[15]

吳起主張兵不在多,要建立一支平時守禮法,戰時有威勢,前進時銳不可擋,後退時速不可追的軍隊。[16]建立這樣的軍隊,要選募良材,重用勇士和志在殺敵立功的人,為他們加官進爵,厚待他們的家人,讓他們作為軍隊的骨幹。[17]對士卒的使用要因人而異,使其發揮各自的特長。要按照同鄉同里編組,同什同伍相互聯保,對部眾嚴格管理。[18]採取一人教十人,十人教百人…萬人教三軍的教戰方法,嚴格訓練。讓士兵適應方陣、圓陣的變化以及掌握隊列的前、後、左、右、坐、起、進、止等動作,[19]熟悉金、鼓、旗、鈴等指揮號令。[20][21]前進有重賞,後退有重罰,賞罰必信。[22]獎勵有功者,勉勵無功者,撫恤和慰問犧牲將士的家屬。[23]要選拔文武兼備、剛柔並用、安撫士眾、威懾敵軍、決斷疑難的武將作為軍隊的主將。[24]

吳起主張要根據不同國家不同的地理條件、政治狀況、人民習俗、經濟實力、軍隊素質和軍陣陣法等特點,制定不同的軍事策略,為此他針對六國不同的特點制定了不同的作戰方針和戰法。[25]吳起還強調要摸清敵人的部署情況,選擇其薄弱環節進行打擊,為此他列出了八種不需要占卜吉凶就可出擊、六種不需占卜不要與敵作戰的情況。[26]吳起還主張用兵要隨機應變,為此他提出擊強、擊眾、谷戰、水戰、圍城等具體戰法。[27]此外,吳起還最早對養馬和騎戰做了專門的論述。[28]

逸事

諫魏武侯

魏武侯曾向吳起詢問國君繼位後第一年稱作「元年」的含義,吳起回答說:「元年就是國君必須要行事謹慎。」魏武侯問:「如何行事謹慎?」吳起說:「君主必須端正自身。」魏武侯又問:「君主應當怎樣端正自身?」吳起回答說:「君主要明智,心智不明的話有什麼辦法能端正自身呢?那應當廣開言路並從中選擇,使自己的心智聰明。古代的君主一開始處理國政時,士大夫如有進言、士人如有請見、百姓如有請求,君主一定會滿足他們,公族如果有人來請安問候一定接見他們,四方有人來投奔都不拒絕,這算是君主言路不受堵塞、雙眼不受蒙蔽的方法;君主分賞俸祿必須要周到,使用刑罰必須要恰當,一定要宅心仁厚,時常惦記着百姓的利益,消除百姓的禍患,這樣就不會失去民心;君主自身的作風要正派,親信的大臣必須親自挑選任用,大夫不能兼任其他的職務,管理百姓的權力不能掌握在一個家族手中,這樣君主就不會失去權力,這都是《春秋》中的囑託,也是君主繼位後第一年必須要做的大事。」[29]

魏武侯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魏武侯退朝後面帶喜色,吳起上前對他說:「有人曾把楚莊王的話告訴過您嗎?」魏武侯問:「楚莊王是怎麼說的?」吳起回答說:「楚莊王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他,退朝後他面帶憂色。申公巫臣上前詢問其原因,楚莊王說:『我處理政事得當,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深感憂慮。憂慮的原因就在仲虺的話中,他說過:「諸侯中能得到師傅的可稱王得天下,得到朋友的可稱霸諸侯,得到提出疑問的人的能夠保全國家,自行謀劃而沒有誰能比得上的會滅亡。」現在憑我這樣的本事,大臣中沒有誰能比得上我,我的國家將要滅亡了!因此我深感憂慮。』楚莊王因此而憂慮,而您卻因此而高興。」魏武侯後退了幾步,拱手向吳起拜了兩次說:「是上天派先生來挽救我的過錯啊。」[30]

吳起攻亭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秦國有個崗亭靠近魏國境內。這個崗亭會對魏國的種田人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徵調部隊攻打它。於是吳起就在北門外放了一根車轅,然後下令說:「誰能把車轅搬到南門外,就賞賜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沒有人去搬它,最終有個人把車轅搬到南門,吳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賞。不久吳起又在東門外放了一石紅豆,下令說:「誰能把紅豆搬到西門,賞賜如前。」百姓們都爭搶去搬。最後吳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崗亭,能衝鋒陷陣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賞賜上等田地和住宅。」百姓們爭先恐後參戰,一個早上就把崗亭攻占了。

吳起守信

吳起出門遇見一位老朋友,便邀請他來家裏用餐。這位老朋友讓吳起先回家等他,說他過一會就去。吳起說:「那我等您來了再喫。」這人到黃昏都沒有來,吳起也不喫飯,就等着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請這位老朋友。直到這位老朋友來了,吳起才和他一起喫飯。[31]

評價

正面評價

吳起是一名文武全才的將領,軍事上他擁有卓越統帥能力、先進軍事思想,他料敵合變、愛兵如子,吳起在軍事方面的成就在歷朝歷代都享有極高的讚譽。

  • 臨武君評價吳起:夫兵之所貴者,勢利也;所上者,變軸攻奪也。善用之者,奄忽焉莫知所從出,孫吳用之,無敵於天下。[32]
  • 魯仲連稱讚吳起: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是孫臏、吳起之兵也。[33]
  • 尉繚子稱讚吳起:有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當者誰?曰吳起也。[34]
  • 班固稱讚吳起: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35]
  • 曹操評價吳起:吳起貪將,殺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歸,然在魏,秦人不敢東向,在楚則三晉不敢南謀。[36]
  • 東晉葛洪稱讚吳起:孫吳韓白,用兵之聖也。[37]舊唐書》評價吳起:凡言將者,以孫、吳、韓、白為首。[38]
  • 武成王廟有詩稱讚吳起:兵盡其法,士盡其力,西河建功,魏侯守國,旡以恃險,弗如在德,致君一言,干戈乃息。
  • 幼學瓊林》中稱讚吳起:孫臏吳起,將略堪夸;穰苴尉繚,兵機莫測。[39]
  • 郭沫若稱讚吳起: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人物,秦以前作為兵學家是與孫武並稱,作為政治家是與商鞅並稱的。[40]

此外,吳起作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通過改革使魏、楚兩國富國強兵,他在政治上的貢獻也得到廣泛讚譽。

  • 范雎評價吳起: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凶。
  • 蔡澤評價吳起: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南攻楊越,北並陳、蔡,破橫散從,使馳說之士無所開其口。[41]
  • 韓非評價吳起:楚不用吳起而削亂。[42]
  • 明朝思想家李贄稱讚吳起:吳起用之魏則魏強,用之楚而楚伯。[43]

負面評價

吳起貪戀功名,為取得成功不擇手段。他殺妻求將、為子不孝和好色的人格缺陷為這位文武全才的將領增加了人生污點,也成為文人墨客詬病的對象:

  • 唐代白居易作詩貶斥吳起: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44]
  • 唐彥謙有詩譏諷吳起:貪名笑吳起,說國嘆蘇秦。[45]
  • 南宋徐鈞作詩評價吳起:兵書司馬足齊名,盟母戕妻亦駭聞。[46]
  • 南宋的於石作詩批判吳起:吳起為魯將,殺妻殊不仁。樂羊伐中山,食子太無情。[47]

此外,對於吳起執法嚴格、不近人情,用兵殺伐無度,造成橫屍遍野、生靈塗炭的行為也多有非議:

  • 司馬遷評價吳起:吳起說武侯以形勢不如德,然行之於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48]
  • 班固評價吳起:彼孫、吳者,上勢利而貴變詐;施於暴亂昏嫚之國,君臣有間,上下離心,政謀不良,故可變而詐也、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49]
  • 曹丕評價吳起:禍夫吳起。智小謀大。西河何健。伏屍何劣。[50]

紀念

吳起縣

吳起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西北部,西北鄰定邊縣,東南接志丹縣,東北鄰靖邊縣,西南鄰甘肅省華池縣。1819年,清朝靖邊縣首次設立吳起鎮。相傳戰國名將吳起曾在此駐兵戍邊,為紀念吳起而命名。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與陝北紅軍在此會師,結束長征。1942年,設立吳起縣,後改名吳旗縣。2005年10月19日,正式更名為吳起縣,屬延安市管轄。

吳起縣境內建有吳起廣場,廣場中心樹立有吳起雕像。

起台鎮

起台鎮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境內,相傳吳起率兵東征討伐齊國,曾在此地安營紮寨,築起高台點將練兵。兩軍交戰在即時吳起忽聞老母病故,悲痛萬分。但吳起以國家為重,率兵出戰大獲全勝。後人為紀念吳起在此築寺祭祀,名為「吳起台寺」,簡稱「起台寺」,起台鎮由此得名。因歷史的原因,起台寺未能完整保留。1773年,起台寺被重建,並在此立碑,現該碑仍樹立在起台鎮。 此外,還有現代作家孫開泰孫東以吳起為生平的長篇歷史小說《吳起傳》。



參考資料

  1.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說三》:吳起,衛左氏中人也。
  2.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吳起於是聞魏文侯賢,欲事之。文侯問李克曰:「吳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3.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三》:吳起為魏將而攻中山,軍人有病疽者,吳起跪而自吮其膿。
  4. 《史記 卷六十五 吳起列傳》:「楚悼王素聞起賢,至則相楚。」任職宛城太守的依據來源何處?
  5. 《說苑·卷十五·指武》:吳起為苑守,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王不知起不肖,以為苑守,先生將何以教之?」屈公不對。居一年,王以為令尹,行縣適息。問屈宜臼曰:「起問先生,先生不教。今王不知起不肖,以為令尹,先生試觀起為之也!」屈公曰:「子將奈何?」吳起曰:「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厲甲兵以時爭於天下。」屈公曰:「吾聞昔善治國家者不變故,不易常。今子將均楚國之爵而平其祿,損其有餘而繼其不足,是變其故而易其常也。且吾聞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今子陰謀逆德,好用兇器,殆人所棄,逆之至也,淫泆之事也,行者不利。且子用魯兵不宜得志於齊而得志焉;子用魏兵不宜得志於秦而得志焉。吾聞之曰:『非禍人不能成禍。』吾固怪吾主之數逆天道,至今無禍。嘻!且待夫子也。」吳起惕然曰:「尚可更乎?」屈公曰:「不可。」吳起曰:「起之為人謀。」屈公曰:「成刑之徒不可更已!子不如敦處而篤行之,楚國無貴於舉賢。」
  6.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
  7. 《韓非子·和氏》:不如使封君之子孫三世而收爵祿,絕減百吏之祿秩,損不急之枝官,以奉選練之士。
  8. 《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吳起謂荊王曰:「荊所有餘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餘,臣不得而為也。」於是令貴人往實廣虛之地。皆甚苦之。
  9.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事悼王,使死不害公,讒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義不圖毀譽,必有伯主強國,不辭禍凶。
  10. 《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吳起為楚悼罷無能…塞私門之請,壹楚國之俗。
  11. 《呂氏春秋·卷十四·孝行覽·義賞》:郢人之以兩版垣也,吳起變之而見惡。《呂氏春秋》注云:「教之用四。」
  12. 《吳子·圖國》: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有扈氏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玆,必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13. 《吳子·圖國》: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
  14. 《吳子·圖國》:是故聖人綏之以道,理之以義,動之以禮,撫之以仁。此四德者,修之則興,廢之則衰。
  15. 《吳子·圖國》:故曰,天下戰國,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是以數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凡兵之所起者有五:一曰爭名,二曰爭利,三曰積惡,四曰內亂,五曰因飢。其名又有五:一曰義兵,二曰強兵,三曰剛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16. 《吳子·治兵》:所謂治者,居則有禮,動則有威,進不可當,退不可追。
  17. 《吳子·料敵》:然則一軍之中,必有虎賁之士,力輕扛鼎,足輕戎馬,搴旗取將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選而別之,愛而貴之,是謂軍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敵者,必加其爵列,可以決勝。厚其父母妻子,勸賞畏罰,此堅陳之士可與持久。審能料此,可以擊倍。
  18. 《吳子·治兵》:短者持矛戟,長者持弓弩,強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給廝養,智者為謀主。鄉里相比,什伍相保。
  19. 《吳子·治兵》:一人學戰教成十人,十人學戰教成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千人,千人學戰教成萬人,萬人學戰教成三軍…圓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後之,分而合之,結而解之。
  20. 《吳子·治兵》:一鼓整兵,二鼓習陳,三鼓趨食,四鼓嚴辯,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後舉旗。
  21. 《吳子·應變》: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
  22. 《吳子·治兵》:進有重賞,退有重刑,行之以信。
  23. 《吳子·勵兵》: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使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
  24. 《吳子·論將》:夫總文武者,軍之將也;兼剛柔者,兵之事也…然其威德仁勇,必足以率下安眾,怖敵決疑,施令而下不犯,所在寇不敢敵。
  25. 見《吳子·料敵》。
  26. 《吳子·料敵》: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有不占而避之者六…武侯問敵必可擊之道。起對曰:「用兵必審敵虛實而趨其危。」
  27. 見《吳子·應變》。
  28. 《吳子·治兵》:武侯問曰:「凡蓄卒騎豈有方乎?」起對曰:「夫馬必安其處所,適其水草,節其饑飽。冬則溫廄,夏則涼廡,刻剔毛鬣,謹落四下。戢其耳目,無令驚駭;習其馳逐,閒其進止。人馬相親,然後可使。車騎之具,鞍勒銜轡,必令完堅。凡馬不傷於末,必傷於始,不傷於飢,必傷於飽。日暮道遠,必數上下,寧勞於人,慎無勞馬。常令有餘,備敵覆我。能明此者,橫行天下。」
  29. 《說苑·卷三·建本》:魏武侯問元年於吳子,吳子對曰:「言國君必慎始也。」「慎始奈何?」曰:「正之」,「正之奈何?」曰:「明智,智不明,何以見正,多聞而擇焉,所以明智也。是故古者君始聽治,大夫而一言,士而一見,庶人有謁必達,公族請問必語,四方至者勿距,可謂不壅蔽矣;分祿必及,用刑必中,君心必仁,思君之利,除民之害,可謂不失民眾矣;君身必正,近臣必選,大夫不兼官,執民柄者不在一族,可謂不權勢矣。此皆春秋之意,而元年之本也。」
  30. 《荀子·堯問篇》:魏武侯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吳起進曰:「亦嘗有以楚莊王之語,聞於左右者乎?」武侯曰:「楚莊王之語何如?」吳起對曰:「楚莊王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退朝有憂色。申公巫臣進問曰:『王朝而有憂色,何也?』莊王曰:『不穀謀事而當,群臣莫能逮,是以憂也。其在中蘬之言也,曰:「諸侯自為得師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為謀而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能逮,吾國幾於亡乎!是以憂也。』楚莊王以憂,而君以喜。」武侯逡巡再拜曰:「天使夫子振寡人之過也。」
  31.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說六》:吳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吳子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來,起不食而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
  32. 見《新序·卷三·雜事》。
  33. 見《戰國策·卷十三·齊策六·燕攻齊取七十餘城》。
  34. 見《尉繚子·制談》。
  35. 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36. 見曹操《求逸才令》。
  37. 見《抱朴子·卷十二·辨問》。
  38. 見《舊唐書·卷一百一十·李光弼 王思禮 鄧景山 辛雲京》。
  39. 見《幼學瓊林·卷一·武職》。
  40. 郭沫若. 《青銅時代·述吳起》. 北京市朝陽門大街117號: 科學出版社. : 第202頁. 
  41. 見《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
  42. 見《韓非子·問田》。
  43. 見李贄 《墨子批選·序》。
  44. 見白居易 《慈烏夜啼》。
  45. 見唐彥謙 《客中感懷》。
  46. 見徐鈞 《吳起》。
  47. 見於石《感興五首》。
  48. 見《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
  49. 見《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
  50. 見曹丕 《煌煌京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