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京剧院
北京京剧院成立于1979年,是北京市文化局主管的差额事业单位。其前身是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和以马连良、张君秋、谭富英、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1]。全院阵容强大,名角荟萃,流派纷呈,剧目丰富。
2018年10月18日-19日,北京京剧院小剧场京剧《好汉武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
目录
简要介绍
中国京剧艺术表演团体。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海户西里30号。1979 年2月建于北京。其前身是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经几番组合成立的北京市京剧团和由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组成的北京京剧团。该院阵容强大,流派纷呈,剧目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声誉。剧院所属剧团有一团、二团、三团、青年京剧团、美猴王京剧艺术团;还设有艺术处、音像图书资料室、演出处、京剧辅导普及中心及行政后勤等办事机构。共有人员 700余人。剧院共有梅葆玖、张学津、赵葆秀、迟小秋、燕守平、杜镇杰、李宏图、王蓉蓉等为代表的国家一级演员、演奏员30余名。建院以来,相继上演了各流派代表剧目和传统剧目300 余出。其中各名家创演的保留剧目在京剧舞台上广泛流传。剧院在博采众长、不断创新的思想指导下,遵循艺术发展规律,在不同时期推出新创剧目,这些剧目在体现“古为今用”的方针和艺术表演等方面,均有大胆尝试和创新。很多剧目在全国和北京市获奖。剧院的艺术家们活跃在首都的舞台上,并经常到各地巡回演出。为使中国京剧艺术走上世界舞台,曾先后应邀出访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朝鲜、香港、澳门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2]。
成员作品
北京京剧院前身是以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为领衔主演的北京京剧团,和曾由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各自领导的流派剧团汇合而成的北京市京剧团。
建院以来,剧院相继上演各流派代表性剧目300余出,首演新创作剧目主要有《画龙点睛》、《司马迁》、《三打陶三春》、《北国情》、《拜相记》、《水龙吟》、《甲申祭》、《圣洁的心灵---孔繁森》、《黄荆树》、《梅花香韵》、《铸剑情仇记》、《风雨同仁堂》等。其中《画龙点睛》获文化部第一届文华大奖,《圣洁的心灵---孔繁森》获文化部新剧目奖,《拜相记》获全国青年团汇演优秀剧目奖,《黄荆树》获北京市首届金菊花奖,《风雨同仁堂》获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
建院以来,老一辈艺术家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李万春、吴素秋、李宗义、李慧芳、姜铁麟、赵荣琛、王吟秋、梅葆玫、李元春等曾担任领衔主演。创作室阵容强大,有老剧作家汪曾祺、杨毓珉、梁清濂,老导演王雁、周仲春、迟金声、小王玉蓉,作曲家陆松龄等。乐队伴奏有名琴师李慕良、何顺信、姜凤山、燕守平;名鼓师谭世秀、刘玉泉、杨振东、金惠武等。
80年代,一批中年艺术家崛起,主要有老生张学津、李崇善、赵世璞、谭孝曾、杜镇杰,旦角李玉芙、孙毓敏、杨淑蕊、闫桂祥、王玉珍、宋丹菊 、关静兰、叶红珠、秦雪玲、岳惠玲、赵乃华、王蓉蓉,老旦王树芳、赵葆秀,武生杨少春、叶金援、马玉璋,净行马永安、王文祉、罗长德、姚宗儒、刘建元、黄彦忠,小生李宏图,丑角黄德华、白其麟、叶江翔等。其中许多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梅兰芳金奖和文化表演奖。90年代,青年演员朱强、陈俊杰、年金鹏、尚伟、刘山丽、丁桂玲、王文增、李红艳、王怡、张大环、李师友、李宏斌等崭露头角。近年来,剧院艺术创作队伍不断壮大,王新纪、宋捷、徐春兰、朱绍玉、郑传恩等显示出不凡的实力。
剧院的艺术家们活跃在首都的舞台上,并经常到各地巡回演出。剧院曾应邀出访20余个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赢得了赞誉。
视频
北京京剧院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北京京剧院介绍,中国戏曲网,2019-01-21
- ↑ 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北京京剧院:北京京剧院,豆丁网,2017-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