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泉
刘宝泉 |
中文名称;刘宝泉 国籍; 中国 出生地;河北冀州 出生日期;1940 职业;美术设计师 毕业院校;北京艺术师范学院 代表作品;《高峡平湖》 |
刘宝泉,从小酷爱绘画,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更名为北京艺术学院)。受教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李瑞年先生,主修素描、色彩,在造型和色彩方面受到严格的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画人物、花鸟师从著名画家高冠华、俞致贞、陈缘督、吴静波等先生;国画山水师从著名山水画大师溥松窗、关松房、张安治、梁树年、白雪石等先生。196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作品《高峡平湖》被选登在《北京文艺》当年十月号上。[1]
目录
人物历程
毕业后刘宝泉从事舞台美术工作四十余年,他将国画山水的技法、理论运用于戏曲舞台美术设计上,在探索舞台美术民族化上取得了突出成果,并有多篇论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他将舞台美术特殊的"三维空间"处理方式,以及"景与人"关系的特殊要求,融会贯通于山水画创作中。所以他的山水画的空间处理非常成功,既有大气磅礴又不乏细致入微。
刘宝泉为人诚实憨厚,在半个多世纪的从艺道路上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山水画的笔墨变化最为丰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他从学生时代起就坚持临摹了大量的历代大师的经典大作,从范宽、郭熙、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北宗,到董源、巨然,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代表的南宗,以至明清和当代名家。从临摹中吸取精华,深入学习、研究博大精深的传统技法,力求吃透古人,掌握传统神韵,并将习得的经典技法运用到平时的写生和创作之中,练就了深厚的笔墨功力,扎实的笔墨技法使他的作品既富有传统的意蕴,又不囿于门户的窠臼。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刘宝泉的艺术追求。他说:"不去深入生活、深入大自然就画不出好东西,每当我一走入深山大川,心情就倍感舒畅,它使我得到灵感,得到力量,得到美的享受。"画如其人,笔墨扎实源于做人的严谨,生动和谐源于心灵感悟,他把自己习得的内外功有机地结合成了自然的心灵倾诉,所以他的绘画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邃,气象高远。
刘宝泉坚实的笔墨、严谨的构图以及精到细致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真山真水的宏伟气势,树木山林生动鲜活,每一山每一水都能使赏画人感动,仿佛身临其境,深受感染。他把南北景观的笔墨神韵糅合在一起,既有北宗的"坚实雄阔",又有南宗的 "柔淡苍润",表现出绵绵情意,古朴清新的独特风格。他创作的《高山流水》、《千岛之湖》、《海阔天空》最能代表他的风格和水平。画中之山多正面巍立,折落有势,峰峦浑厚,平远多峻,溪出深虚,水若有声,云烟翻滚,清旷超远,物态严凝,不资华饰,而一点一斫,无不精蕴,深得古风逸气。
"搜尽奇峰打草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践行的艺术创作道路。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了整个中国,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内蒙古大草原到岭南亚热带雨林,从一望无际的大漠到北京的古代建筑,他都倾尽心血去描写刻画。名山大川,农家院落,郊野小景在他的眼中也都充满着天然之美,成为他钟情的表现对象,成为他心灵与自然契合的纽带。不管是他的丈二巨幛《高山流水》、《郊野金秋》,还是《华山系列》、《九寨沟系列》、《海滨系列》、《长城系列》等小幅精品,不管是华山、泰山还是岭南风光,都有着真实的写生基础。所以才能构成空间深远,发人遐想,洋溢着灵性与活力的迷人画卷。
刘宝泉对自己的要求是人民大众喜爱、专家内行认可、作品雅俗共赏、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和国家级展览,其艺术风格和成就早已为画坛内外所熟知。出版有《刘宝泉山水画集》、《刘宝泉国画集》、《刘宝泉作品集》,作品被选入《二十世纪画苑掇英》、《美哉北京》、《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家精品集》、《中国当代中青年画家精品集》、《白雪石师生画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北京会议中心、北戴河中管局等重要场所都藏有他的巨幅山水画,也受到华国锋、赵紫阳等老前辈和一些国外政要、友人的喜爱和收藏。作为山水画大师白雪石先生的高足,他是继白先生之后又一位擅长以漓江等湖光山色为表现对象的杰出的山水画家。
艺术年表
1957年考入《北京艺术师范学院(后改名为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预科。入学便由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德高望重的李瑞年先生亲自执教。同时由著名中国画大家高冠华、俞致贞、陈缘智、吴静波等传授国画,对国画人物、山水、花鸟等各科有了长足的进步。
升入本科后专攻国画山水。师从于著名山水画大师溥松窗、关松房、张安治、梁树年、白雪石等。同时作者还不拘于一家一派,还求教于赵望云、钱松岩、黄胄、叶浅予、胡佩衡、秦仲文等当时顶尖的大家。
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毕业创作的《高山平湖》被选登在《北京文艺》当年10月号上。后留校表演系从事舞美设计工作。
文革期间也从未间断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及探索。且致力于将中国山水画与中国戏曲舞台艺术相结合,创作具有民族传统审美情趣、具有民族性、人民性的新舞台面貌。学术论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浅谈戏曲与中国山水画》在舞台美术权威刊物上发表,舞美设计作品入选第一届全国舞台美术展览,并被评为高级舞台美术设计师。
在多年从事戏曲舞美工作中,中国戏曲与中国山水画相通的民族特色,不同的表现方法互相渗透,相互借鉴,相得益彰。特别是舞台三维空间的处理方法,对山水画创作的提炼、概括、虚实、主次、轻重等方面触类旁通,对山水画创作中的空间感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与此同时,抓住一切机会游览祖国名山大川、江河湖海,深入生活,体会中国山水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境界。大量写生积累了众多的素材,为山水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及艺术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绘画艺术出现了"盛事辉煌"。更是激起了刘宝泉旺盛的创作热情。不知疲倦的深入全国各地写生、体验、采风,从内蒙古的戈壁草原到南方的热带雨林;从甲天下的桂林阳溯到西藏皑皑雪峰;从西域古道的荒漠到惊涛拍岸的大海……以亲身体验印证了黄宾虹先生所讲:"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刘宝泉怀着旺盛的激情创作了大量作品,将鲜活的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逐渐形成了"传统技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群众与专家共认可"、"古朴清新、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创作出的一系列各具风格的组画如:华山系列、长城系列、九寨沟系列、大海系列等,以及首都北京郊野山村等,体现了刘宝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坚实的基本功以及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刘宝泉如鱼得水在广阔的艺术海洋中游刃有余。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刘宝泉先生的作品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媒体,各界人士所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人士争相收藏。
1982年12月参加全国舞台美术设计展览。
1989年4月《燕塞雄风图》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当代工笔山水画展览》。并在1992年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并获奖。
1992年工笔山水《天上宫阙》入选北京市委宣传部为赠送外国政要介绍北京而举办的大型展览《美哉北京》并收入同名画册。
1993年专门对国外发行的多种外文版的《北京周报》期刊,以整版的篇幅向世界介绍刘宝泉山水作品、画风、理论研究,作品参加日本交流展览,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1994年为大连开发区远东乐园创作巨型壁画"高山流水"(21m×26m)被大连、辽宁、北京及中央电视台在新闻时段先后报道,引起了较大的轰动。
1996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川西胜境》。
1996年在北京首次举办《刘宝泉山水画展》,著名国画大家、恩师梁树年先生、白雪石先生、高冠华先生、刘力上先生等到会给予的高度评价,并题词鼓励。
刘宝泉作品 |
1997年在北京与工笔花鸟画家史秉有等举办五人画展,五人各异的画风取得了巨大成功。
1997年应山东淄博市政府邀请,在淄博举办三人画展。山水、花鸟、人物相得益彰,使淄博上下大开眼界。
1998年岁末《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山高水长》并撰文《"古朴清新、宋人遗风"--刘宝泉山水画赏析》。
1999年8月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聘为高级顾问。
1999年、2002年在中国美术馆参与组织并参加两届原北京艺术学院名为"天香庭院"的校友画展,包括梁树年、白雪石、阿老、刘炳森等百余师生参加,轰动京城。巨幅山水画《千岛之湖》、《燕山雪霁》得到广泛好评。
2000年应邀为北京会议中心绘制巨幅画作《高山流水》。
2000年应韩国文化机构邀请,赴韩参加中韩艺术交流画展,获金奖。
2001年大型杂志《锦绣中华》辟专版刊载刘宝泉先生的画作和评论文章,对刘宝泉先生的艺术造诣给予高度评价。
2001年出版《刘宝泉山水画集》,白雪石先生欣然为画集题字。
2001年至2002年《生活时报》先后刊发《九寨沟》、《三舟竟秋》、《金洒九寨》等并配文评介。
2001年应邀为国务院北戴河驻地创作数幅巨幅山水画。
2001年应中南海邀请为新建的多功能厅绘制丈二巨幅《千岛之湖》。
2002年3月应邀为中南海绘制巨幅山水画《高山流水》。
2002年初《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海阔天空更消魂》。
2002年美术界权威报纸《美术报》以整版的篇幅介绍、推荐刘宝泉山水画作。
200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白雪石师生画展",并出版同名画集。作为学生的刘宝泉有十余幅作品参展,得到观众及专家的好评。李瑞环先生亲自为画展及画册题写标题,并亲自参加开幕式,对白先生师生的情意及绘画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几年作品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河北日报》、《北京晚报》、《作品与争鸣》、《国画家》等报刊多次刊登作品并配发评介文章。
参考资料
- ↑ 刘宝泉:巨幅山水画大师 , 今日中国 201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