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秦仲文(1896-1974),原名秦裕榮,號仲文,後又以秦裕為筆名,別署梁子河村人,畫室名群峰扶翠之居。生於河北省遵化縣梁子河村,卒於北京。近現代中國畫家、美術史論家、美術教育家。自幼喜歡繪畫,初臨摹《芥子園畫傳》、《紉齋畫》、《古今名人畫稿》。1915年入北京大學法政系。

秦仲文
出生 1896年
河北省遵化縣梁子河村
逝世 1974年(77-78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於 畫作濃郁沉厚、簡括寧靜。
知名作品 《群雞》

書畫師從章浩如先生,並曾得賀履之陳師曾湯定之金城諸前輩指點;1918年參加蔡元培校長主辦的中國畫法研究會,1920年參加金城等創立的中國畫學研究會擔任研究員,用力於臨摹古代名作。其山水畫初學晚清奚岡黃谷原戴醇士諸家。後深入研習清初龔賢查士標等人作品。他的畫作濃郁沉厚、簡括寧靜,從技法到意蘊均富文氣。

其成名早於齊白石徐悲鴻等人,是堅持筆墨為宗的我國傳統北派的重要代表畫家之一;先後任教於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即原北平藝專、京華美術學院、國立北平藝專。解放後歷任北京畫院畫師、院委、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等職。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性豪爽,能直言。

1947年,在北平藝專任教原國立北京藝專時,與壽石工李智超二教授一起,因對藝專中國畫教學主張與徐悲鴻不同而發生激烈爭論,反對徐悲鴻在中國畫教學和創作中,生吞活剝照搬西畫畫法的「以素描為中國畫造型基礎」的教學法。當年暑期後三人被徐悲鴻解聘。這就是轟動其時的「三教授事件」,從此,在政治上遭受冷落;50年代中期,又著文與王遜進行中國畫問題的論 爭,極力維護傳統畫法與特點。

1960 年,秦仲文和吳鏡汀、周元亮、董壽平四人合作,歷時半個月完成了他們的巨幅國畫,由郭沫若題書"風景這邊獨好"。當時,由南派國畫家關山月、傅抱石合作,毛主席題書"江山如此多嬌"的巨幅國畫已經在人民大會堂掛出。秦仲文、吳鏡汀等等四位北派國畫家的作品完成後,行家們紛紛稱讚: "南派、北派各具風姿,江山、風景相得益彰"[1]

1974年秦仲文先生的國畫《群雞》被文化部定為"黑畫",並定性為"惡毒攻擊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偉大戰略",他是當年唯一受迫害致死的"黑畫家"。1974年秋,鬱郁而逝去。1978年秦仲文先生和其他"黑畫家"在政治上得到徹底平反。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選集。[2]



目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