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似凹齒龍
圖片來自dinosaurpictures

似凹齒龍(屬名:Pararhabdodon)意為「類似凹齒龍」,是種衍化的鴨嘴龍超科,或是基礎鴨嘴龍科恐龍,化石發現於西班牙的Tremp地層,年代為上白堊紀馬斯垂克階。似凹齒龍的化石大部分為脊椎,並且因為牠們的分類歷史而著名。

目錄

歷史

在1987年,M.L. Casanovas等人敘述了一批發現於西班牙東北部萊里達省Tremp地層的化石,包含一個頸椎、一些部分背椎、一個肱骨、以及一個破碎的肩胛骨,牠們將這些化石敘述為凹齒龍的一種(Rhabdodon sp.)。在這個地點新發現的化石,造成了新的重建,而M.L. Cladellas在1993年根據一個中段尾椎(編號IPS-SRA-15)將這種動物命名為伊索納似凹齒龍Pararhabdodon isonense)。在當時,似凹齒龍被認為是類似凹齒龍的原始禽龍類恐龍。

在1994年於同一地點發現了新的化石材料,而M.L. Casanovas等人與Laurent等人在1997年先後將種名修正為isonensis。在Tremp地層第二個採石場發現的一個齒骨(編號IPS SRA 27)曾被歸類於似凹齒龍,現在被認為是種基礎賴氏龍亞科恐龍。Laurent等人將發現於法國奧德省白堊紀最上地層的化石歸類於似凹齒龍,這些化石來自於不同年齡、不同個體,包含頜部碎片、脊椎、以及四肢骨頭,但並未包含在最近的研究中。此外,《The Dinosauria》書籍的第二版省略了似凹齒龍。

Head在2001年提出將似凹齒龍歸類於賴氏龍亞科的爭論,並認為牠們極可能是比賴氏龍亞科與鴨嘴龍亞科還原始的恐龍。Prieto-Marquez在2006年也做出相同的結論,並認為似凹齒龍是賴氏龍亞科與鴨嘴龍亞科的姐妹分類單元。Prieto-Marquez則將編號IPS SRA 27的齒骨建立為個別的屬,匙龍Koutalisaurus),是一種更為衍化的鴨嘴龍科恐龍。根據Prieto-Marquez與Wagner的近年研究,匙龍可能是似凹齒龍的異名,而似凹齒龍則可能是種原始賴氏龍亞科恐龍,與中國青島龍屬於同一次演化支[1]

古生物學

似凹齒龍可能是可用二足方式或四足方式行走的草食性恐龍,完全成長的個體身長可達6公尺。似凹齒龍的背椎薦椎延長,因此牠們可能擁有高大的背部,如同其他鴨嘴龍科恐龍。因為化石的稀少,不能做出更多的科學結論。在西班牙發現的化石包含:一個上頜骨頭、四個頸椎、四個背椎、以及一個尾椎、一個薦骨坐骨末端、以及一個肱骨

參考文獻

  1. Prieto-Márquez, A.; and Wagner, J.R. Pararhabdodon isonensis and Tsintaosaurus spinorhinus: a new clade of lambeosaurine hadrosaurids from Euras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09,. online preprint. doi:10.1016/j.cretres.2009.0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