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
《人民论坛》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2006年1月1日由月刊改成双周刊。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1]”。
每期杂志60%以上的文章为各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学者型高官撰稿。99%以上的文章被各类媒体广泛转载。被学术类期刊转载、评论或引证达25%以上。如2006年,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类全文转载量前30位。被各类大众化报刊及网络媒体转载的达99%以上。被BBC、美联社、新加坡《联合早报》及香港凤凰卫视等海外及港澳台媒体转载评论的达20%;许多文章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每期杂志被送至中央、国家部委及省、市、县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案头,广泛影响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知识分子群体。人民论坛订户及读者分布在北美、西欧、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期刊”。
目录
刊物特色
作为中央主流媒体、重点党刊、思想理论传播重要平台,《人民论坛》全方位集结思想动态、深层次研判政策时局、多视角解析热点难点,互动传播名家大家和实践一线官员的精品力作与前沿思考;被读者誉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政论期刊”,转载率、引用率、影响力、关注度名列同类期刊前茅,反响巨大。当前,《人民论坛》已成长国内领先的高端思想理论传播平台,旗下品牌包括:政论双周刊、学术前沿、人民论坛网、中国县域科学发展网、第一政论网、问卷调查中心、课题研究、系列图书出版、论坛会议等。
人民论坛杂志创刊于1992年,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江泽民同志题写刊名,2006年1月1日由月刊改成双周刊。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每期杂志60%以上的文章为各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学者型高官撰稿。99%以上的文章被各类媒体广泛转载。被学术类期刊转载、评论或引证达25%以上。如2006年,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政治类全文转载量前30位。被各类大众化报刊及网络媒体转载的达99%以上。被BBC、美联社、新加坡《联合早报》及香港凤凰卫视等海外及港澳台媒体转载评论的达20%;许多文章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人民论坛》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批准,旬刊批准文号为:京新报(2009)159号。作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百种重点期刊,《人民论坛》为提高在学术领域的舆论引导能力,每月正式出版一期“学术前沿”,共同构成《人民论坛》旬刊。
每期杂志被送至中央、国家部委及省、市、县党政机关主要领导案头,广泛影响党政干部、企业管理者和知识分子群体。人民论坛订户及读者分布在北美、西欧、日本等17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政论期刊”。
《人民论坛》聘请了300余位各领域顶级专家与高级官员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与100多所重点大学及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近200家遍布全国各地的调研点(基地)。以及创办“中国法学家论坛”、“和谐中国论坛”等品牌论坛会议,形成了以刊物为核心,以调研咨询、论坛会议为特色的现代传媒机构,被誉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第一政论期刊”。2009年6月,人民论坛杂志社发起组织“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课题调研大型公益活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担任课题组专家评审委员会主席;李君如、李慎明、李炳坤等100位学者型高官或著名学者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编译局、国务院研究室、北京大学[2]、清华大学等单位及所属的100家权威学术机构作为课题成员单位,合力建构“中国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得到中央领导、国家部委、地方县市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影响广泛,反响巨大,人民论坛杂志“中国第一政论期刊”的责任担当与号召力、影响力得以彰显。
杂志栏目
《人民论坛》辟有“卷首语”、“论坛特稿”、“特别策划”、“高端谈话”、“国际论坛”、“第一言论”、“法治视点”、“民生民意”、“热点述评”、“专题调查”、“中外思潮”、“读史札记”等栏目,“高端、前沿、权威、影响”是《人民论坛》始终坚守的理念、追求的目标。
刊物定位
作为中央重点党刊,《人民论坛》紧紧围绕当前重大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策划选题,集结各领域前沿思想,致力推动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实践理论创新与传播,60%以上的文章为各领域顶级专家、高层官员和新锐作者的最新力作,是现代党政干部、知识精英、管理者和白领阶层把握时代前沿、了解政策走向、透析热点难点的首选期刊。《人民论坛》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力求及时、准确阐述党中央精神,反映群众意愿,交流时代信息,展示思想理论成果。《人民论坛》以“关注民生、传达民声”为己任,立足高端,注重深度;站在前沿,追求前瞻;体现权威,传播影响;引领时代,推进变革;总结经验,探索未来。
获奖情况
收录情况
投稿须知
1、稿件须在正文前附200字左右的文章摘要和3—5个关键词。其中文章摘要应根据原文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新论证进行概括和提炼,摘要的表述不得超越原文内容,并一律使用第三人称,尽量不用“本文”、“笔者”,“我们”等词作主语,力求简明扼要、客观准确、完整连贯。
文章摘要、关键词以及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须同时译成英文。
2、请附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务、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通讯地址、邮编及联系电话。
3、文中引文请仔细核对原文,注释采用脚注,参考文献采用尾注。注释和参考文献请按下列顺序书写:
主要作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文献类型标识(见图示)、出版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专著M 论文集C 报纸文章N 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R标准S专利P
4、本刊概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5、对采用的稿件,本刊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可对稿件进行技术处理,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声明。
6、凡被采用的稿件文责由作者自负。因一稿多投或抄袭、剽窃等侵犯他人著作权给本刊造成不良影响者,本刊保留依法采取适当措施的权力。
视频
人民论坛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期刊基本常识,你了解多少 ,搜狐,2018-06-21
- ↑ 历史记忆 | 北京大学档案馆馆藏人物档案精品20件,搜狐,2016-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