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亞伯拉罕·派斯

亞伯拉罕·派斯

圖片來自physicstoday

亞伯拉罕·派斯Abraham Pais,1918年5月19日-2000年7月28日)是荷蘭出生的物理學家和物理史學家。 [1]

目錄

生平

派斯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個中產階級的猶太人家庭中的長子。他的父親伊賽哈·賈可斯·派斯(Isaiah "Jacques" Pais),是塞法迪猶太人後裔,在17世紀初由葡萄牙移民到荷蘭。他的母親卡潔·凱托·馮·克里夫(Kaatje "Cato" van Kleeff),是德系鑽石刀具工匠的女兒。他的父母在讀書時相識而一起成為了國民學校的教師。他們一起教書直到1916年12月2日派斯的母親因為結婚而辭職。派斯唯一的兄弟姐妹安妮生於1920年11月1日。在派斯的童年,他的父親曾擔任小學校長和西班牙希伯來語學校的校長。

派斯是一個聰明的學生和一個渴求閱讀的讀者,他擁有一個快樂的學習童年,也很快的融入荷蘭人的社會當中。在他十二歲時,他通過了考試進入阿姆斯特丹的學校,接受五年的基礎科目課程。他以第一名的成績完成畢業考,畢業後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法語德語

1935年秋天,派斯在阿姆斯特丹大學開始了他的研究,但是在職業生涯規劃上,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他開始對精密的科學產生興趣,逐漸的將化學物理學當作主要學科,數學天文學為副學科。1936年冬季到1937年,派斯的生涯目標是定義在烏得勒支大學物理理論學教授喬治·烏倫貝克(George Uhlenbeck)邀請的兩門客座講習課程。

1938年2月16日,派斯被授予兩個學士學位——物理學和數學學位,還有副學位——天文學和化學。他開始在阿姆斯特丹參加研究生課程,包括物理學。但是他很快就嘗到失落感,因為他發覺那裡唯一的理論物理學教授小約翰內斯·迪德里克·凡德瓦爾(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 Jr,19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內斯·凡德瓦爾的兒子)對物理學的新發展頗為厭惡。派斯很快寫信給位於烏得勒支的烏倫貝克,很快獲得面試的機會。在剩下的春季學期,派斯中停阿姆斯特丹的課程,並多次前往參觀烏倫貝克的實驗室。

1938年秋天,派斯畢業於荷蘭的烏特勒支大學。1945年3月,他被蓋世太保逮捕,隨後關進監獄,直到戰爭結束後才被釋放。他後來受聘於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擔任尼爾斯·玻爾的助理,一年後在普林斯頓高級研究所從事研究。1956年成為美國公民。196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研究領域涉及基本粒子過程、對稱性及量子場論,被譽為粒子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的自傳名為《雙洲記:在動亂的世界中一個物理學家的生活》。

1970年代末,派斯開始對記錄現代物理學的歷史感到興趣。他覺得他能夠扮演獨特的角色,因為他認識許多重要人物,而且具備足夠的語言、文化與科學知識。

派斯最著名的作品也許是他寫的愛因斯坦傳記:《上帝是不可捉摸的:愛因斯坦的科學與生平》,及其續篇《愛因斯坦當年寓此》。前者獲得1983年國家圖書獎

他也寫過二十世紀的物理學史,如《勢不可擋的深入——論物理世界中的物質和力》論述從X射線的發現開始到80年代粒子物理學的歷史。

1991年,他出版《玻爾的時代:在物理學,哲學和政體》,描述玻爾的生活和科學貢獻。

1995年,他與勞里·M·布朗和布萊恩爵士共同編纂一套三卷的文獻集,描述現代物理學的科學和文化發展:《二十世紀物理學》(美國物理研究所和物理研究所,英國,1995 )。同年,洛克菲勒大學授予他關於科學寫作的劉易斯·托馬斯獎。

他的書《科學天才:肖像畫廊》(牛津大學出版社,2000)描述十七位他認識的傑出物理學家傳記,包括保羅·狄拉克馬克斯·玻恩沃爾夫岡·泡利米切爾·費根鮑姆約翰·馮·諾伊曼、瑞斯·喬斯特、伊西多·拉比維克托·魏斯科普夫尤金·維格納。 派斯是在撰寫羅伯特·奧本海默的傳記時死亡的。後來由他人接手完稿,並於他死後出版,書名為《羅伯特·奧本海默:一個生命》(牛津大學出版社,2006)。直到今日,它仍是奧本海默最完整的傳記。

美國物理協會自2005年起每年頒發亞伯拉罕·派斯物理學獎。


參考文獻

  1. 亞伯拉罕·派斯,physic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