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結鄉
五結鄉 |
---|
|
五結鄉,舊稱「利澤簡」,位於臺灣宜蘭縣東部,人口約4萬餘人,北鄰壯圍鄉,東臨太平洋,南鄰蘇澳鎮,西南鄰冬山鄉、羅東鎮,西端接三星鄉、員山鄉、宜蘭市。地處蘭陽平原東側偏南,鄉內地形以平原為主。[1]
目录
歷史
五結原屬於蘭陽地區三十六社中之加禮宛社、婆羅辛子宛社、流流社、里德幹社(利澤簡)、掃笏社等五社。至乾隆33年(1768年),福建人林漢生率眾抵此墾荒,是為閩人開發此一地區之先鋒,至嘉慶十五年(1810年),本鄉已略具村莊之規模,而先民墾地拓荒時,採結首制,待土地墾成後,由第五個結首獲得之地,因而稱為「五結」。嘉慶15年(1810年),蘭陽地區歸屬清朝之版圖,設立噶瑪蘭廳、隸屬於台灣府。光緒元年(1875年)新設台北府,改噶瑪蘭廳為宜蘭縣,光緒11年(1885年)台灣設省。
清光緒21年(1895年)割讓於日本。日本政府於同年6月於宜蘭城設置台北縣宜蘭支廳,日本明治30年(清光緒23年、1897年)5月,日本政府改宜蘭支廳為宜蘭廳,劃分二十五庄區,設辦務署統轄之。日本大正9年(民國9年、1920年)行政區改名為五結庄,由台北州羅東郡管轄。戰後,脫離日本統治,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35年(1946年)成立五結鄉,隸屬台北縣羅東區,民國39年(1950年)台灣省縣市行政區域重新調整,由台北縣分出一部分區域,正式成立宜蘭縣,裁撤區署,本鄉由宜蘭縣直接管轄至今。
地理
概況
五結鄉全境為平地,位於蘭陽溪的右岸,亦為冬山河的出海口。位於河川下游與海岸的交界處,低窪的五結鄉早年每逢颱風、豪雨,總會造成一片水鄉澤國的景象;後來前縣長陳定南開始整治冬山河後,即罕有出現昔日的不堪景色。
因為臨海的低地特性,除了五十二甲水鳥保護區為一濕地以外,鄉內有多處漁塭,養殖草蝦、淡水魚等;利澤簡地區於早期更是河港,後因泥沙淤積才形成陸地。利澤海邊更是綿延不絕的沙岸,儘管近年來多有沙灘侵蝕的現象出現。
西北側的二結,因興中紙廠(早期為中興紙廠)而有工業聚落;東南側的利澤工業區,更是宜蘭未來科技業的重鎮,已有數家科技廠商進駐投資。
文化
教育
特殊教育
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旅遊
- 五結奠安宮:神像為騎豺造型的土地公。
- 四結福德廟:有一尊巨型的土地公像。
- 二結王公廟:曾經舉辦「千人移廟二結埕」的活動,每年古公三王壽誕前的周末會舉辦過火及抓乩童活動,也是大二結地區的信仰中心。
- 開基灶君廟省民堂:臺灣主祀灶君廟中最早建立的廟宇。
- 利澤簡永安宮:百年媽祖廟,其舊廟建築與元宵節舉行抬神轎競速的比賽皆被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
- 利澤簡廣惠宮:主祀廣惠尊王的廟宇,被列為宜蘭縣文化資產。
- 慶興廟:主祀國姓爺,季新村新店地區的信仰中心。
- 馬良廟:季新村加禮宛地區的噶瑪蘭族祖靈廟。
- 冬山河親水公園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五十二甲賞鳥區
- 利澤沙丘海岸
- 鄉公所設置「新水自行車道」,該處種植大量相思樹為防風林,海岸為一優良釣場。目前有沙灘遭受海水侵蝕,而海岸倒退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