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中國-肯尼亞關係

中國-肯尼亞關係,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肯尼亞(包括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肯尼亞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

中國與肯尼亞的來往可以追溯至唐朝,這是因為肯尼亞曾出土唐朝的文物,亦有唐朝書籍提及現今肯尼亞一帶;明朝時的鄭和據說也有踏足現今的肯尼亞,但中國和肯尼亞的來往其後一度中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肯尼亞獨立兩天後與之建交,兩國關係曾一度降至代辦級,但其後已恢復。

現在的中國和肯尼亞有着文化和經貿上的交往,中國亦有對後者施以援助,例如在當地援建基礎設施、向該國提供糧食援助等。2013年,中國是肯尼亞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來源地[1],亦是後者第二大的貿易夥伴。

歷史

古代

中國和肯尼亞之間的來往並不限於兩國建交後;相反,中國在唐代及明代時已經和肯尼亞有接觸,在肯尼亞就出土過唐代瓷器及錢幣等文物。有中國學者由此推斷肯尼亞和唐朝已有貿易來往,但此說法備受西方學者的質疑;另外,有學者認為《新唐書》提及的「三蘭國」很大機會是指今天的肯尼亞和坦桑尼亞一帶的沿海地區。

肯尼亞和東南亞地區很流行這樣的一個傳說:一艘隸屬鄭和船隊的船隻在途經拉穆群島時沉沒,部分船員留在肯尼亞,並在當地開枝散葉。2013年,一批美國學者在肯尼亞曼達島發現一枚永樂通寶,他們認為這枚古錢能證明鄭和或他的船隊曾經踏足肯尼亞的土地,並證明中國人比歐洲人更早與東非有經貿上的往來;根據學者的研究,《鄭和航海圖》中的地名「慢八撒」和「麻林國」均是指現今的肯尼亞城市,證明鄭和率領的船隊曾經來到肯尼亞,但這說法有爭議。

後來,西方國家開始在非洲東部殖民,中國亦實行鎖國政策,停止對外開放,令中國和肯尼亞的來往一度中斷。

肯尼亞立國後

1963年12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陳毅訪問肯尼亞,與喬莫·肯雅塔會面肯尼亞在1895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地,於1920年成為殖民地;1960年代前後,肯尼亞國內掀起了要求脫離英國獨立的運動:289。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肯尼亞獨立,並在後者獨立兩天後與之建交,成為第4個承認肯尼亞獨立為國、並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首任肯尼亞總統喬莫·肯雅塔與中國的關係較好,他在肯尼亞獨立前指出,獨立後的肯尼亞要與中國建立邦交,更要幫助中國;他還向中方使節提議利用自己與埃塞俄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的交情,幫助中國發展與埃塞俄比亞的雙邊關係。

其後,素有聲望、立場傾向反共主義的時任肯尼亞經濟規劃與發展部部長湯·姆博亞身亡;有肯尼亞人認為他的遇刺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肯尼亞的關係因而惡化。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5度遭到毀壞,臨時代辦更被驅逐;其後,肯尼亞副總統丹尼爾·阿拉普·莫伊指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寄送毛澤東作品和像章的行徑是粗暴地干涉肯尼亞內政,並簽署禁止《毛主席語錄》入境的法令。1965年,中國與肯尼亞的雙邊關係降為代辦級;1967年7月中國駐肯尼亞臨時代辦李頡被肯尼亞政府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而離開肯尼亞。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肯尼亞大使館向該國外交部遞交抗議照會,向肯尼亞政府作「最強烈的抗議」,又指如果肯尼亞政府繼續不歡迎毛澤東思想,就會「在肯尼亞人民、中國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197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批判干擾對外關係的極左翼思想,又糾正過往的外交政策;同時,中國和肯尼亞雙方的人員開始溝通,並多次透露改善兩國關係的願望,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亦嘗試修補與肯尼亞的關係。最終,肯尼亞外交部表示傾向不反對中國任命大使來當地,令中國與肯尼亞得以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

2014年下半年,肯尼亞警方拘捕了約70名居於該國首都內羅畢的華人,他們分別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涉嫌詐騙中國境內的國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當局決定與肯尼亞方面成立工作小組,承諾配合調查,又表示支持肯尼亞對違法活動施以打擊,但同時希望有關中國公民的權益能受到保障。

2014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援助肯尼亞建設蒙內鐵路。2016年12月完成鋪軌。2017年5月31日,由肯尼亞總統肯雅塔主持通車儀式[2],並親自試乘列車,2017年6月開通試運營。2018年1月商業運營。

視頻

中國-肯尼亞關係 相關視頻

看中國給肯尼亞修的高鐵
肯尼亞:全世界只有中國主動幫我們修鐵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