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三灣改編(中國工農紅軍歷史事件)

三灣改編原圖鏈接

三灣改編指的是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誌着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分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灣改編又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一戰線工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毛澤東創造性地確立的"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1]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三灣改編

開始時間:1927年9月29日

結束時間:1927年10月3日

地點:江西永新縣三灣村

領導人:毛澤東

重要意義: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三灣改編原圖鏈接

基本介紹

三灣改編是中國共產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誌着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他創造性地確立的「黨指揮槍」 、「支部建在連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

事件介紹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澤東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領導了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黨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實踐,標誌着毛澤東建設人民軍隊思想的開始形成。

三灣改編初步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及舊軍人為主要成份的革命軍隊建設成為一支無產階級新型人民軍隊的問題,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基礎。

同時,三灣改編的三項重要內容之一——實行民主主義,也對團結廣大士兵群眾、瓦解敵軍起到了巨大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三灣改編又豐富了我黨早期的統一戰線思想,從理論和實踐上對統一戰線工作出了很大貢獻。

歷史背景

在三灣改編之前,已經誕生達六年之久的中國共產黨人還沒有擁有一支獨立的軍事武裝。

我們黨雖然整合和影響了一些國民黨軍隊,並在軍隊中建立了黨的組織,但黨組織(支部)都是設在團一級,團政治指導員辦公室直接管連隊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只做宣傳教育工作,因而政治工作沒有群眾基礎。

連一級沒有黨的組織,就難以直接掌握士兵,團一級即使設了黨的組織也難以掌握部隊。可以說,我們黨掌握或影響的葉挺部隊、賀龍部隊等所以在三大起義中被逐次擊潰,缺乏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一個主要原因。

這些問題不僅存在於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在毛澤東直接領導的秋收起義中也普遍存在。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暴發。秋收起義部隊到瀏陽文家市集合後,毛澤東否定「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把部隊引向羅霄山脈建立革命根據地。當部隊走到萍鄉縣蘆溪鎮時,遭遇敵軍和地主反動武裝的偷襲,部隊傷亡1/3,部隊士氣低落,士兵不斷逃亡、軍閥習氣嚴重。

當部隊到達蓮花縣三板橋時,毛澤東叫來何長工,要他到永新去找一個上井岡山途中安全的休整地。9月25日下午,何長工來到永新石市村,找到了第一次革命時期的農會幹部汪季元,了解到走過高溪後,爬越十里山,有個群山環抱的山溝名叫三灣。那裡既能擺脫敵軍追擊,還可走上寧岡茅坪的山路直達羅霄山脈,並介紹井岡山上有袁、王兩支「綠林武裝」。連夜,何長工向毛澤東匯報此事,作出決定去「三灣改編」重大決策。9月29日上午,起義部隊翻越了大山口,來到一個群山環抱、沒有地方反動武裝的山坳里——永新縣三灣村。當時,原有5000多人的秋收起義部隊僅剩不足1000人和48匹戰馬。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三灣村地處湘贛邊區的九隴山區,是茶陵蓮花永新寧岡四縣的交界地,有50多戶人家,在山區算是較大的村莊。起義部隊到達三灣的時候,減員較大,人員不足1000人,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

當時,部隊沒有建立基層黨組織,黨不能切實掌握部隊;僱傭軍隊的影響還嚴重存在;加之作戰失利,連續行軍,鬥爭艱苦,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改進部隊存在的問題,不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不僅難以適應艱苦的環境,而且無法完成艱巨的革命任務。為了鞏固這支新生的革命軍隊,適應革命鬥爭的需要,毛澤東在到達三灣的當天晚上,就主持召開了前敵委員會議,決定對起義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

黨建連上

1927年9月30日秋收部隊到三灣村,在毛澤東住的「協盛和」雜貨鋪里召開了前敵委會議。毛澤東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敗的原因在於共產黨沒有掌握自己的軍隊,提出了「黨建在連上」重大主張,當時擔任師長的余灑渡提出各種異疑,陳浩徐韓等人也站出來反對,室內爭論非常激烈、討論異常,毛澤東耐心作解釋。[2]


最後舉出第一次國內革命葉挺獨立團為例,把黨支部建在團上,領導幹部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黨掌握了自己的軍隊的成功經驗,來說明「黨建在連上」,發揮堡壘作用,在艱苦的戰爭歲月拖不垮,打不爛,是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在微弱的油燈下,一直討論到天亮。

第三天清早(10月1日),師長余灑渡召集部隊在楓樹坪下集合了,毛澤東站出來講話,首先鼓舞士氣說:「同志們!敵人只是在我們後面放冷槍,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敵人有兩隻腳,我們也有兩隻腳。賀龍在家鄉兩把菜刀起家,現在當軍長了,我們有近千人還怕什麼?[3]


大家都起義暴動出來了,一個人可以當敵人10個,10個戰士可以當敵人100個,有什麼可怕的,沒有挫折和失敗,革命是不會成功的!」接着宣布「三灣改編」會議精神,組建一支新型人民軍隊的三項決定:第一,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十個連,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 第二,黨組織建立在連上,設立黨代表制度,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營、團以上有黨委,全軍由毛澤東領導前委,從而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第三,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的民主制度,實行官兵平等,經濟公平,破除舊軍僱傭關係;並初步醞釀出「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隨即,部隊開始整編。

10月3日清晨,改編後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集體在三灣村的楓樹坪,毛澤東向部隊作了重要講話,進一步闡明了向井岡山進軍的意義,堅定了廣大指戰員的革命信心和意志,同時宣布了行軍紀律:一切行動聽指揮、籌款要歸公、不亂拿群眾一個紅薯。毛澤東說:我們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只有嚴格遵守這三項紀律,我們才能搞好同山上群眾和王佐部隊的關係。」這就是後來對人民軍隊建設有重大意義的三大紀律的開端。隨後,在三灣人民群眾的歡送下,部隊離開三灣向原寧岡古城進軍,10月27日,部隊到達井岡山腹地——茨坪。此後,三灣改編所確立的建軍原則,在整合袁文才王佐的井岡山農民武裝、朱德南昌起義餘部、畢占雲張威起義部隊、彭德懷黃公略起義部隊、季振同董振堂的寧都起義部隊的過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堅持,逐步提升了軍隊和軍人素質,為建立打不垮的紅一方面軍積累了經驗。[4]

部隊整編

將原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全團縮編為七個連,五百多支槍。第一團轄第一營和第三營,缺第二營,每營編三個連,另單獨編有一個特務連,也叫第四連。團直屬隊有團部、政治部、輜重隊和衛生隊等單位。革命動搖分子師長余灑渡的權力被架空,同時,原有的軍官隊也被取消。

改編後,第一團團長是陳浩,團副是韓壯劍(原名韓毅),參謀長徐庶;第一營營長黃子吉,黨代表宛希先;第三營營長張子清,副營長伍中豪,黨代表何挺穎;輜重隊隊長范樹德;衛生隊隊長王XX,黨代表何長工。特務連連長曾士峨,黨代表羅榮桓

1927年9月29日,在永新縣三灣村的「泰和祥」雜貨鋪,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在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驗教訓,分析了部隊的思想情況和增補了前委委員後,針對部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 三灣改編除了將人數不多的部隊由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和將黨的支部建在連上以外,針對當時部隊中存在的軍閥主義作風嚴重的問題,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軍隊內實行民主主義。實行民主主義的具體表現是設立了士兵委員會。

三灣改編後,紅軍連以上都設立了士兵委員會,紅四軍的軍級士兵委員會主任是陳毅。士兵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有五項:一是參加軍隊管理;二是維持紅軍紀律;三是監督軍隊經濟;四是作群眾運動;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工作。在軍隊中建立士兵委員會,讓士兵群眾參加軍隊的民主管理,以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這是對建軍原則的一個重要創造。[5]

 
三灣改編原圖鏈接

關於士兵委員會的組織和任務,陳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寫的《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作了詳細而具體的敘述:「在軍、團、營、連均設士兵委員會,官長同時為士兵委員會。全連士兵大會選舉5至7人或9人為連士委執委,推主席一人。以全營人數按每5人舉一代表組成全營士兵委員會,推舉11人至13人組織營士執委,推舉1人為主席。按全團人數每10人舉代表一人組織全團代表會,推舉17人至19人組織團士執委 ,推舉1人任主席。

全軍按30人至50人舉一代表組織全軍代表會,選舉19人至21人或23人組織軍士執委,選一人為主席,軍士執委選5人至7人為常委。連無常委機關,軍團常委均設機關於政治部內日常辦公,營常委不設機關。」 「此外士委會與軍事機關的關係,士委只能對於某個問題建議或質問,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處理,士委開會必須由黨代表參加,等於一個政治顧問的性質。在非常時期黨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開會,另訴諸士委代表會。」 這又有效地防止了極端民主化在部隊蔓延。

官兵平等

三灣改編的另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在軍隊內實行民主主義。實行 民主主義的具體表現是設立了士兵委員會。三灣改編後,紅軍連以上都設立了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的任務主要有五項:一是參加軍隊管理;二是維持紅軍紀律;三是監督軍隊經濟;四是作群眾運動;五是作士兵政治教育工作。[6]

在軍隊中建立士兵委員會,讓士兵群眾參加軍隊的民主管理,以確立新型的官兵關係,這是對建軍原則的一個重要創造。關於士兵委員會的組織和任務,陳毅在1929年9月1日所寫的《關於朱毛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中,作了詳細而具體的敘述:「在軍、團、營、連均設士兵委員會,官長同時為士兵委員會。全連士兵大會選舉5至7人或9人為連士委執委,推主席一人。以全營人數按每5人舉一代表組成全營士兵委員會,推舉11人至13人組織營士執委,推舉1人為主席。

按全團人數每10人舉代表一人組織全團代表會,推舉17人至19人組織團士執委,推舉1人任主席。全軍按30人至50人舉一代表組織全軍代表會,選舉19人至21人或23人組織軍士執委,選一人為主席,軍士執委選5人至7人為常委。連無常委機關,軍團常委均設機關於政治部內日常辦公,營常委不設機關。」「此外士委會與軍事機關的關係,士委只能對於某個問題建議或質問,而不能直接去干涉和處理,士委開會必須由黨代表參加,等於一個政治顧問的性質。

在非常時期黨代表可以解放士委,或不准其開會,另訴諸士委代表會。」這又有效地防止了極端民主化在部隊蔓延。自從實行了民主主義制度,士兵群眾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眾的革命熱情大大地激發起來,士兵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對部隊建設的責任感也明顯加強了。部隊中出現了一種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關係。

部隊縮編的同時,部隊中的黨的組織結構也相應地進行了調整。毛澤東總結經驗教訓,在部隊各級都設立了黨的組織,班設小組,連有支部,營、團有黨委。這是一個重大的創造,它對於黨整合軍隊並在軍隊中順利實現自己的意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毛澤東後來在《井岡山的鬥爭》中對調整軍隊和黨組織結構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作了肯定,他說:「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毛澤東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設計了黨代表制度。黨代表制度發端於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區別於舊軍校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設有黨代表和政治部。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將黨代表制度進行了一次偉大的創造,從而奠定了我們黨政治建軍的基礎。三灣改編後,軍隊在連以上設立黨代表,擔任黨組織書記,專做連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這樣,黨代表制度就使得人民軍隊中各層級逐步形成了雙首長負責制。「黨代表制度,經驗證明不能廢除。特別是在連一級,因黨的支部建設在連上,黨代表更為重要。他要督促士兵委員會進行政治訓練,指導民運工作,同時要擔任黨的支部書記。事實證明,哪一個連的黨代表較好,哪一個連就較健全,而連長在政治上卻不易有這樣大的作用。」在軍隊中實行黨代表制度,實質上就是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整合,有效實現黨對軍隊的領導。同時,特別注意了在班長、戰士中發展黨員,這樣黨和士兵群眾的聯繫便更加緊密了,大大加強了政治思想工作。

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主義這一新興事物給當時的士兵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幾十年後他們回憶起這段歷史仍然記憶猶新。曾經擔任過士兵委員會主任的宋任窮說:「我在營里擔任士兵委員會主席,士兵委員會是選舉產生的。按選舉名額,由連里選出一些委員來,三個連的委員組成營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沒有設立什麼機關,沒有專職辦公,只是遇事開會研究。士兵委員會是黨代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士兵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放在連裡面,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經濟。那時來自舊軍隊的軍官很多,打人罵人的軍閥習氣嚴重,士兵委員會就同他們那種舊習氣作鬥爭。」 自從實行了民主主義制度,士兵群眾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士兵群眾的革命熱情大大地激發起來,士兵有了當家作主的感覺,對部隊建設的責任感也明顯加強了。部隊中出現了一種官兵一致、上下平等的新型官兵關係。

 
三灣改編原圖鏈接

相關信息

羅榮桓回憶時談到:「這支部隊中,雖然有不少是黨員,但沒有形成堅強的組織核心,也沒有明確的行動綱領。軍事指揮員大部分是黃埔軍校的學生,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沒有經過更多實際戰爭的鍛煉,指揮能力弱,舊的一套帶兵方法,妨礙着上下一致、官兵一致。」「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正是從這時開始,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如果不是這樣,紅軍即使不被強大的敵人消滅,也只能變成流寇」。

賴毅在回憶到當時的情況時說:「蘆溪受挫後,部隊中瀰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緒,許多知識分子和軍官出身的人,看到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告而別。有些小資產階級出身的共產黨員,也在這時背棄了革命,走向叛變或者消極的道路。一營一連的一個排就在排長的唆使下,利用放哨的機會全部逃跑了,並且帶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時,逃亡變成了公開的事,投機分子互相詢問:『你走不走?』『你準備上哪兒去?』這真是—次嚴重的考驗。」張宗遜回憶:「以師長余灑度和第三團團長蘇先駿為首的一些人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的考驗,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竟以種種藉口離開了革命隊伍。他們大都是不辭而別的,有的以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革命,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鬧暴動;有的悲觀消極,逃避鬥爭,回了家;有的則去投降蔣介石、汪精衛當了叛徒。總之,各種各樣的人都有,他們走了,部隊不但毫無損失,反而更加精幹,更堅強了。」[7]

陳士榘:改編在進行當中,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黨員沒有那麼多。有的連隊只有一兩名黨員,成立黨支部有困難,班排設立黨小組更是難以實現。毛澤東提出:要發展出身工農家庭、作戰英勇的士兵入黨。毛澤東說:我觀察過,凡是擁有一定數量黨員的連隊,士氣就高,作戰英勇,長官也能得到有效的民主監督。按照毛澤東的指示,各連隊都開始發展工農骨幹入黨。陳士榘因為參加過農運,鬥爭過家鄉的惡霸地主,所以被列入第一批入黨的黨員。陳士榘的入黨介紹人是當時一連的黨代表何挺穎。1927年10月2日,黨代表何挺穎找到他說:「你的黨員已經批了,今天要去進行入黨宣誓。」於是陳士榘跟着何挺穎來到一個祠堂的閣樓上,房間裡放着幾個長條木板凳,上面已經坐了七八個人。他們都面對北牆,北牆上掛着兩張長方形的紅紙。紅紙上方寫着3個外文字母:CCP,下方寫着兩行毛筆字:犧牲個人,服從組織,嚴守秘密,永不叛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全人類的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當時是晚上,屋裡只有一盞昏暗的煤油燈。陳士榘看到了那兩行字,心想那就是入黨誓詞吧。毛澤東看人已經到齊,就宣布入黨儀式開始。先是由各連的黨代表介紹新黨員的情況,這次共發展六名黨員,分別來自六個不同的連隊。在各連黨代表依次介紹完每個新黨員的簡歷和政治表現以後,毛澤東開始向新黨員發問:「你為什麼要加入中國共產黨?」陳士榘的回答是:「為了工農翻身得解放!」其他人的回答也都差不多。毛澤東顯得比較滿意,他開始對那幾句入黨誓詞進行講解,並解釋了CCP三個英文字母的含義,說那是表示中國共產黨。隨後,他便舉起右手,握緊拳頭,帶領新黨員宣讀誓詞。讀完誓詞後,毛澤東對六個新黨員說:從現在起,你們就是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了,共產黨員要不怕吃苦,不怕犧牲,團結群眾多做工作,艱苦的地方危險的時刻要搶着上,凡事要給普通士兵做出榜樣。還要有組織觀念和組織紀律,組織生活無故不得請假,黨員要每星期開一次小組會,黨內的事情不要亂講,尤其是黨內的秘密,對自己的親人都不能講,黨的決議一經做出就要嚴格遵守。[8]

宋任窮:在軍隊內部實行民主主義這一新興事物給當時的士兵群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曾經擔任過士兵委員會主任的宋任窮說:「我在營里擔任士兵委員會主席,士兵委員會是選舉產生的。按選舉名額,由連里選出一些委員來,三個連的委員組成營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沒有設立什麼機關,沒有專職辦公,只是遇事開會研究。士兵委員會是黨代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士兵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放在連裡面,一個是政治民主,一個是經濟民主,分伙食尾子,管理伙食,管理經濟。那時來自舊軍隊的軍官很多,打人罵人的軍閥習氣嚴重,士兵委員會就同他們那種舊習氣作鬥爭。」

王紫峰回憶說:「士兵委員會開士兵會時,每個士兵都有發言權。例如:班長派班公平不公平,哪位軍官說話態度不好,士兵都可以在大會上進行指名批評。對經濟上的意見,士兵同樣可以在大會上講。對排長、連長、黨代表的缺點都有批評的權力。士兵委員會設有經濟委員會或小組,管理連隊的伙食,每個禮拜或每半個月,經濟委員會要清算和理員的賬目,做到經濟公開。」

黨指揮槍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獨立掌握軍隊和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極端重要性,於是組織了全國範圍的百餘次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標誌着人民軍隊的誕生,也標誌着黨對軍隊領導的開始。黨指揮槍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軍隊絕對領導原則的形象表述。黨指揮槍的原則,是人民軍隊建設的根本原則,是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確立和逐步完善起來的。1927年9月,秋收起義部隊在三灣改編時,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的原則,對實現黨對軍隊的領導,奠定了重要的組織基礎,開創了黨指揮槍的歷史性探索。

同名油畫

 
三灣改編油畫原圖鏈接

基本信息

《三灣改編》:油畫, 許寶中、李澤浩 280×175cm 1977年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藏

創作背景

由於部隊中黨的組織不健全,思想比較混亂;再加之彈藥缺乏,沒有給養,部隊傷病員日漸增多,許多人情緒低落,離開了隊伍。1927年9月29日,當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已不足千人。但是群山環抱,風景秀麗,又沒有地方反動武裝的三灣村,卻給了工農革命軍一個從容休整的絕好機會。

進村的當晚,毛澤東即主持召開中共前敵委員會擴大會議,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即將部隊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建立黨的各級組織和黨代表制度,實行黨的支部建在連上,班、排有小組,連以上設黨代表,營、團建立黨委;在連以上建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灣改編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是把工農革命軍建設成為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的重要開端。

作者傳略

許寶中(1937-2006)山東莘縣人。擅長油畫。 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美術創作室主任。主要作品有《平江起義》、《把一切獻給黨》、《青春年代》等。

李澤浩(1939- )遼寧遼中人。擅長油畫。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曾任魯迅美術學院油畫系黨支部書記、美術教育系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教授。中國美術教育研究會理事長、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等職。主要作品有《你追我趕》、《墾區新兵》、《戰友》、《 三灣改編》、《第二次大沽口之戰》等。

參考資料

  1. 三灣改編三舉措 紅色記憶里程碑快資訊網 2018-03-01 11:23
  2. 三灣改編組新軍人民網 2017年08月01日09:04 來源:北京日報
  3. 三灣改編組新軍人民網 2017年08月01日09:04 來源:北京日報
  4. 三灣改編組新軍人民網 2017年08月01日09:04 來源:北京日報
  5. 讀懂三灣改編,也就明白了企業組織建設的真諦2018年01月05日 19:51 新浪網
  6. 讀懂三灣改編,也就明白了企業組織建設的真諦2018年01月05日 19:51 新浪網
  7. 三灣改編組新軍人民網 2017年08月01日09:04 來源:北京日報
  8. 戰鬥堡壘催生戰鬥文化:「三灣改編」中誕生「支部建在連上」人民網 本報特約記者 康 克 通訊員 何 睦 胡安平 2018年03月15日11:24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