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首都剧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首都剧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内,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拥有并使用[1]

简介

首都剧场始建于1954年,由建筑师林乐义设计。1950年代,该建筑获得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后来还被收入英国的世界建筑通史。1956年,首都剧场正式成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所辖的专用演出场所,北京人艺1956年第一次使用首都剧场是举办话剧日出》的化妆联排。首都剧场的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将近5000平方米,观众席分为上下两层。首都剧场供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排练及剧院办公使用。

首都剧场大厅内,设有戏剧书店、艺术家画廊、戏剧咖啡厅。

2012年,“首都剧场”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

建造简介

隶属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专业剧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第一座以演出话剧为主的专业剧场,同时可供大型歌舞、戏剧演出和放映电影之用。1954年建造,设计者为林乐义[2]

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欧洲俄罗斯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以庄重、典雅之感。

内部结构

剧场占地0.75公顷,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平面布局集中完整,在一中轴线上安排各主要功能部分。前厅中央为方形大厅,两侧有存衣厅、厕所及主楼梯。大厅二层为环行跑马廊,三层为设有音乐台的宴会厅,经屋顶平台可与台后相通。观众厅平面为矩形,宽24米,长26米,高12.5米,共1302座,其中池座900席,楼座402席,楼座两侧有沿边挑台。天花采用集中式大花装饰。舞台深19.5米,宽26.5米,高18.5米,台口宽13米,高8.5米,有电动活动台口。两侧有副台,基本台中央有我国当时在剧场中自行设计施工的唯一转台,直径16米。舞台上部有电动及手动吊杆67道及完善的灯光设备。台前有可容80人的乐池。化妆室及候场部分布置在舞台后部。后台有宽敞的排练厅,其一侧的天井供化妆室、排练厅等通风采光之用。贵宾休息室在舞台一侧,有独立出入口,与观众活动互不干扰。

剧场的音响、灯光及一些其它设备均已更新为较为先进的控制系统。剧场舞台台深21米、高22米,备有吊杆42道及各式灯具。舞台台口宽12米、高7.5米转台直径16米。两席为上下两层,共可容纳1200人,可以接待大、中型的话剧、歌舞、戏曲、会议以及其他艺术活动。首都剧场在1955年正式交付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使用,先后在本剧场上演了如《茶馆》、《雷雨》、《天下第一楼》等一系列中外名著,为我国的话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座席分上下两层,共可容纳1200人。一层20排,每排33人左右,可容纳706人,二层6排,共267座,包括第七排41座,此排座位基本不出售。

剧场建造时,正是中国向前苏联“一边倒”的年代,建筑设计的理念也不例外。剧院方面,有浓重的中亚传统风格的塔什干歌舞剧就是榜样。首都剧场的平面和外形构图与塔什干剧院基本相仿,但在建筑和室内外装饰上体现出了中国民族传统建筑的特色,如使用雀替、额枋、影壁、藻井、华表以及沥粉彩画等,使这座对称庄重的现代建筑具有强烈的中国建筑艺术风貌。

视频

首都剧场 相关视频

《星夜故事》:地道老北京·首都剧场
首都剧场与北京人艺宣传 丁志诚

参考文献

  1. 首都剧场(北京市人民艺术剧院),个人图书馆
  2. 林乐义,南平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