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雪艳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雪艳琴
雪艳琴
出生 1906年8月15日
中国山东济南
逝世 1986年1月8日
国籍 中国
别名 黄咏霓
职业 著名京剧演员
知名作品   《宝莲灯》
《打金枝》
《雁门关》
《红鬃烈马》
《黛玉归天》
《霸王别姬》
《四郎探母》等。
主要成就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著名京剧旦角
四大坤旦之一
梨园回族三杰

雪艳琴雪艳琴出生于1906年,1986年逝世。原名黄咏霓,是民国时期著名旦角,四大坤旦之首,六岁就登台演出,在八十年的生涯中,有七十四年都在与戏打交道。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女演员。工青衣花旦。回族,祖籍山东济南市。丈夫是清逊帝之堂兄溥洸,其子黄世骧,为著名的里子老生,能戏极多。[1]

人物简介

六岁(一说八岁)登台,是我国最早的女演员中艺龄最长,成就最高的。当年京剧界有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和四大坤伶,雪艳琴享誉"四大坤伶"之冠(其余三人是:章遏云新艳秋杜丽云)。她还与侯喜瑞马连良齐名,被称为梨园回族三杰。这三位艺术大家多次合作登台,蔚为盛事。

艺术经历

成名经历

她在8岁时,到北京靳国瑞学戏,及长,又师从张采林荣蝶仙王瑶卿等名家深造,艺事大进,成名很早。又曾拜郭际湘(艺名水仙花)为师学花旦戏,拳拳服膺,尽得薪传。她对踩跷也下过苦功,同时,延请武师打把子、练功。所以身上、脚底下,都有坚实的功力。是北京戏剧界早期女艺人中声誉较高的一位,名声直逼"四大名旦"。1925年后经常搭崇雅、庆麟、李德等坤班演出,并唱大轴。因其技艺出众,深受观众喜爱,20年代末曾被誉为"美艳亲王"。

到1931年,北京盛行男女合演,她就开始自己组成戏班,到汉口、上海等地巡回演出,与谭富英王又宸贯大元周瑞安杨宝忠郭仲衡等合作,风靡一时。

雪艳琴还与谭富英合拍过中国第一部整出戏曲影片--全本《四郎探母》,是为京剧艺术走上银幕的珍品。该影片于1931年在北京东安市场吉祥戏院首映,第天放映五场,场场爆满,这种盛况,在当时实在是不多见的。

艺术生涯

雪艳琴艺术生涯70余载,曾有两度息影舞台。一次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入东北之后,她谢绝演戏,闭门不出。

尽管她生计拮据,靠典当度日,仍两次坚拒权贵的重金邀请。只有一次例外,那是1940年各界爱国人士为赈济河北水灾募捐发起义演,她应邀以黄咏霓的本名挂牌登台,为赈济灾民献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雪艳琴隐居兰州,直到1951年天兰铁路通车时,为庆祝盛典,雪艳琴才重施粉墨,再现舞台。解放后,经梅兰芳推荐参加了中国京剧院。此后,随着大陆文艺界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雪艳琴很活跃了一阵子。1958年,她和李少春杜近芳合演了现代京剧《白毛女》,剧中也突破京剧行当限制,饰演黄母,为旦行艺术的开拓作出新尝试。

1960年,雪艳琴受聘任教中国戏曲学校。这次是为了培养京剧艺术新苗,再次告别舞台。从此,专心从事教育事业,直到最后一息。

艺术特色

雪艳琴博采众长,唱念兼取王瑶卿及四大名旦之特色,不拘一格,化为己用,故能长期受到观众欢迎。

她扮相清秀端庄,嗓音宽亮醇厚,表演认真细腻,唱做念打俱佳,因而与当时盛名在身的章遏云、新艳秋并驾齐驱。

代表剧目

雪艳琴能戏甚多,戏路宽广。擅长剧目包括《四郎探母》、《雁门关》、《红鬃烈马》、全部《玉堂春》、全部《雷峰塔》、《梅玉配》、 《得意缘》、全部《十三妹》、《双姣奇缘》、《盘丝洞》、 《杏元和番》、 《贵妃醉洒》、 《贺后骂殿》、《战宛城》、 《翠屏山》,还有《黛玉归天》、《霸王别姬》、《宝莲灯》、《打金枝》、《冤孽姻缘》、《天河配》等等。

雪艳琴不仅有着优越的嗓音条件,而且还精于唱法。她的演唱既有王瑶卿圆美大方的待点,又吸收了尚小云、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诸家之长。腔调悠扬,情韵兼致。

京剧界评其演唱艺术是“得畹华之神彩,含御霜之缠绵,具小云之清越,兼留香之缔丽……总四家而擅美,跨南北而孤出。”

雪艳琴的艺术生涯中共有两次息影,一次是抗日战争中,她拒绝为日本人和权贵演出,离开舞台。直到1951年才复出。第二次息影是在1960年,她受聘任教中国戏曲学校,专心从事教育事业。

视频

《京剧 南天门 雷喜福 雪艳琴 》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