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西部,科尔沁沙地南缘,保护区地处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上,位于荒漠化向外扩展的前沿,是辽西保存较好,森林生态类型最完整、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天然林区,被称为辽西的“绿色明珠”,是蒙古高原到辽河平原最后一道天然屏障。境内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繁多,是辽西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主要保护对象为油松栎类混交的顶极群落及野生动物。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历史沿革

1986年12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 2007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地理环境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南部,范围在东经121°41′15″—121°52′30″,北纬41°47'30″—42°00′00″之间。

气候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气候上属于中国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温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上。保护区多年平均降水541.6mm。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受蒙古高原大陆季风的影响,全年6 级以上大风日数71.6天,8 级以上扬尘及沙尘暴天气达 21 天,均发生在3、4月份。全年平均气温在7~11℃之间,受季风气候影响差别较大,年降水量为450~ 55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30~200天。  

水文

海棠山自然保护区为绕阳河和细河的发源地,由于气候旱化的影响,这两条终年有水的河流,已经变成季节性河流,而绕阳河已成为无尾河消逝在辽河平原的西侧,同时又是大凌河辽河的分水岭。

区域范围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1002.7公顷,核心区总面积3386.8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0.8%,缓冲区面积2703.8 公顷,占保护区面积的24.6%,实验区总面积为4912.1 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4.6%。

东以山岳南山国有林边界为起点,向南经普安寺风景区界、海棠沟、樱桃沟、灰同沟、三巴拉沟南山(327.6米高程点)到达大石沟,再延石灰窖沟向东经大砬子山520.3米高程点,延下少木土沟262.2米高程点、北营子南沟、老富家洼、双岔沟,向西南到达下两家子231米高程点,再向东经罗锅地、宋家沟、苇子沟279米高程点至三家子342.5米高程点。

南自色树梁364.9米高程点向东经小榆树东山至梨树与锦州市交界335.7米高程点,再向北经小十家子山599.2米峰,向东至苇子沟三家子南沟342.5米高程点;

西自新兴水泉沟延国有林边界向南经五家子老虎沟、东山,到达老虎洞山264.5米峰,再延北沟东山、排山楼东沟、尖山沟的国有林界,经靳家店公路西沟、南大山440.5米高程点、604.5米峰,至色树梁364.5米高程点。

北自新兴水泉沟向东经太平沟国有林界、铁炉沟南坡、孟家沟南坡、满土沟沟口至山岳南山国有林边界。

保护对象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油松栎类混交的顶极群落及野生动物。

生物资源

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植被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上森林扩展的种子源。保护区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兼有长白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的植物。植物区系丰富,由这三大植物区系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具有强大的向外辐射能力,可以使原本收缩的落叶阔叶林面积逐年扩大,以增强其抵御荒漠化向东南部侵移的能力。

保护区内的以栎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林。尚残存着不少400多年的油松,这种油松是抗气候旱化的一个生态型,内含着宝贵的基因资源,利用这一珍贵的物质资源对辽西北乃至中国西北部的生态建设意义重大[2]

视频

辽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辽宁阜新海棠山
空中看辽宁——海棠山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