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鸦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褐翅鸦鹃 |
---|
图片来自flickr |
基本资料 |
学名 Centropus sincensis 目/科/属 鹃形/杜鹃/鸦鹃 迁徏状态 留鸟 普遍性 普遍 体长/体重 47-52cm/236-268 |
褐翅鸦鹃,雌雄同型。虹膜红色。嘴黑色、粗厚略下弯。脚黑色。
指名亚种sinensis
- 成鸟
- 背及翼浓艳栗红色,其馀有光泽的蓝黑色。
- 黑色羽尾甚长,略微楔形状。
- 亚成鸟
- 虹膜灰色。身体为黯淡灰黑色,有淡色斑纹。
- 翼及肩羽有明显黑横斑,尾羽有淡色细横纹。
- 飞行时,翼下覆羽蓝黑色。
栖地&习性
次生林,高大的草原,灌木丛,竹子,近耕地的灌木丛,水田,近处的灌木丛。
单独或成对在地面行走,跳跃取食,停栖立枝桠或高茎草上。性隐密,遇到干扰会迅速藏入灌丛。
繁殖
5月至9月筑巢,6月下雨后在印度繁殖。在马来半岛在12月至7月筑巢。
保育
不受全球威胁(最不关注)。
鸣声
发出深沉的“箍”声,升速降调,又音调上升,速度下降,鸣声连续不断。清晨或傍晚鸣叫频繁。
外观相似性
番鹃体型较小。虹膜暗褐色,背及翼为淡栗褐色,有明显白羽轴。飞行时,翼下覆羽栗褐色。
分布
亚种和分布
- C. s. sinensis (Stephens, 1815) – 巴基斯坦(Sind,旁遮普邦)和克什米尔,通过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和恒河平原)到达孟加拉,锡金和南阿萨姆邦,以及不丹的山麓,再到南北中国(云南,贵州,广西) ,广东,福建和浙江)。
- C. s. parroti Stresemann, 1913 – 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
- C. s. intermedius (A. O. Hume, 1873) – 孟加拉国和S阿萨姆邦E通过缅甸到达中国SC(云南和海南),S到达泰国,印度支那和马来西亚半岛。
- C. s. anonymus Stresemann, 1913 –菲律宾西南部(巴西兰和苏鲁岛)。
- C. s. bubutus Horsfield, 1821 –菲律宾W岛(巴拉望,Bugsuk,Balabac,Cagayan Sulu)到婆罗洲,苏门答腊,尼亚斯岛和曼塔怀伊岛,S到爪哇(包括马杜拉)和巴厘岛。
- C. s. kangeangensis Vorderman, 1893 – Kangean Is(巴厘岛北)。[1]
参考书目
台湾野鸟手绘图鉴
视频
参考文献
- ↑ greater coucal,hb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