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台北市私立延平高级中学(英语:Yanping High School),或称延平中学,为一所位于台湾台北市大安区建国南路一段的私立完全中学,创校于1946年,前身为延平学院。男女合校,原为男女分班,自2014年9月开始国中部及高中部均改为男女合班。创办人为朱昭阳、宋进英。
目录
校史
创校
1945年,于日本大藏省(今财务省)任职的旅日台湾人朱昭阳与律师宋进英返台,秉承“生命的意义,不在当大臣,而在培养大臣”的理念欲创办一所供台湾人就读学校。时朱昭阳在大同中学校长任内,经炭矿界巨擘刘明引介,拜访台湾各地仕绅如李建兴、颜钦贤等人获得支持及承诺资助。但在停办因此尚未收齐捐款之前,仅获得永丰馀共同创办人何义捐款三十万旧台币现金作为创校基金。最初欲先开办文、法、商三科,并先创办夜间部以提供日治时期失去就读大学机会的许多社会人士。其师资多延请朱昭阳、宋进英与谢国城等人筹组的“新生台湾建设研究会”中的台籍菁英及知识分子,并借用当时由台北市参议会议长周延寿所负责的开南商工学校的荒废教室办学,计画修缮校舍建筑后,日间由开南使用,夜间则归延平所用。
学校筹备就绪后,筹组董事会并邀请林献堂担任董事长,董事成员多为台籍抗日知识份子如蔡培火、吴三连、杨肇嘉、林柏寿、杜聪明等人,并经由蔡培火建议,推荐丘念台做外省代表,同时邀请游弥坚、刘启光、黄朝琴等担任地方官员的菁英加入,还有为创校奔走的刘明、谢国城、及朱昭阳等人。由朱昭阳出任创校首任校长。创校之初皆未请托董事捐款或代为募款,董事也未主动干涉学校事务或人事,并全权信任委由朱昭阳负责,如游弥坚谦言:“我们对学校也们什么贡献,我们也没有什么意见。”。为纪念延平郡王郑成功,由林献堂命名为“延平大学”。
延平学院时期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5日正式招收学生,男女兼收,须参加考试,考试费50元。 当时报名人数踊跃多达两千人,包含青年及成年人,有小学教师、校长、中级公务员、实业界人士等,经由考试后最终录取约一千人。开办之初仅招收政治、经济、法律三个学系的夜间部学生,无法成立大学故取名为“延平学院”,此为台湾人创办的第一所学院。依当时规定,大学或独立学院的设立需经过教育部核准。因当时教育部位于南京,联络困难,经游弥坚建议及协助,依照当时大陆常有作法,先招生再补办手续。
同年十月十日双十节的夜晚,延平学院借用开南商工学校操场举行开校典礼。因为战后时局混乱,操场并无电灯照明设备,典礼进行仅依靠蜡烛的微弱烛光。朱昭阳在典礼中以台语致词:“在这一片漆黑的会场中,所幸有一支烛光带给我们些微的明亮;我们的学校在此时开办,正是要给这混乱、昏昧的社会提供一线光明,我们要当荒野暗夜中的萤光……”,萤火虫也成为该校象征。学校的专任老师主要是东京帝国大学出身,包含朱昭阳、宋进英、朱华阳、邱永汉等五、六人,兼任教师大半为台湾大学的教授,朱昭阳也于此时辞去大同中学校长职位。据该校资深教师回忆,陈澄波亦曾在此任教,并留赠画作留于此校(已轶)。当时师资阵容坚强,“教授也都比较开明进步”(曾就读延平学院的叶纪东语),校风及师生也十分自治、开明。
学校
学校(或称学院) 是一种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教学环境的机构,并通过特定的教育方式增进对学生的知识和价值体系。现时,大部分国家设有正式的教育制度,有时更为国民提供义务教育。在正式的教育制度下,学生需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校的分类因文化和制度而异,但可以总括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小学一般为儿童而设,提供基本教育。学生在完成小学教育后,通常会就读中学。最后,提供高等教育的学校可成为“大学”或“专科学校”。
在这些主要学校类型外,在某些国家的学生可能会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前后在其他学校接受教育。幼儿园和幼稚园为年幼儿童而设,在小学教育前就读。在完成中学教育后,中学生可选择就读大学、职业学校、专科学院或神学院。某些学生可以选择就读另类学校,接受有别于主流教学方法和课程的另类教育。[1]
学校也可分为政府营运和私人营运的学校。私立学校通常在政府教育未能够提供某种教育方法或课程时设立。某些私立学校有宗教背景,在政府未能提供宗教教育时,作出额外教育,如基督教学校、伊斯兰学校、佛教学校等。为成人而设的学校更提供专门教育,如军事学校、商学院,等。另类学校更包括在家学校和线上学校等,使教学可以脱离传统校舍。
历史
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坎特伯雷,建立于公元597年的国王学校,可能是现存最古老的学校之一.[2];而中国最早的学校,据估计是在周朝。清朝后逐渐出现太学之类官方办的学校。
学校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历史上的周朝,学校辟雍是统治阶级培养下一代品格、礼乐、读写和军事技巧的场所。
但如果学校实行填鸭式教育制度,只会令学生无法吸收知识,违背学校令学生学习不同知识的理念。
常见的分级
欧洲的一些地区,高级中学(英语:Gymnasium)是中学的一种,入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突出。在德国,十三年级之后(一些地区是十二年级),将完成高级中学学习并参加德国大学入学考试(Abitur)(在奥地利和瑞士称为Matura考试)。
在英国,学校要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前的教育机构,大致上可以被分为小学(有时进一步区分为幼稚园和小学)和中学。而这些学校是由女王教育检查员(Her Majesty's Inspectorate of Education)这个机构来管理的。
在北美,学校是指所有级别的教育机构,包含以下所有机构:幼稚园、小学、中学(即初级中学,英文称middle school、intermediate school或junior high school,根据招生的学生年龄及地区而定)、高中、学院、大学及研究生院。在美国,从幼稚园到高中的所有学校都是由各州的教育局来监督的。许多早期的美国公立学校都是单间学校,一位老师在一间教室里面教7个年级的学生。20世纪20年代起,单间学校被整理为多教室的学校,越来越多学校提供了校车运送学生。
常见的分类
在英国及北美,学校可以是部分或完全自主运作管理的机构,不一定是公立义务教育学校系统的一部份。学校可以专精于某一个领域,例如:经济学院(如伦敦经济学院)、舞蹈学校或记者学校。也可能基于某类学生而设立,如特殊学校、聋哑人士学校等。
批评与替代
在整个20世纪,传统的学校受到广泛的批评。法国社会学家皮耶•布迪厄在他的著述《差别:对品味评价的社会批判》中说明了学校的阶级结构再制机制。
学校(尤其是威权体制教育的学校)被指责对孩子的学习有更多的抑制作用而不是激励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它使孩子产生恐惧。一些人更喜欢学生有充份自由的民主学校或其他另类教育,其他人喜欢在家自学,或参与非学校教育机构,而不去上学。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是训练动物的机构,有些学校训练一般的生活常规,有些则教导专业的导盲技术。
现代学校
在现代,学校仍然是传授知识及技能的重要场所,但因为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部分的学生为了文凭而打混摸鱼。加上部分教师认为只需把他所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足够,而忽略教导伦理道德,及正确的价值观给学生。
校园设施
参见
等级分类
学校分类
学校组成
参考文献
- ↑ Leseferdighet og skolevesen 1740–1830 (PDF). Open Digital Archive. [15 May 20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4-14).
- ↑ History of the School [校史]. The King's School, Canterbury. [2019-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