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斯拉龙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德鲁斯拉龙属(学名:Drusilasaura)是蜥脚形亚目蜥脚下目泰坦巨龙类恐龙的一属,可能属于隆柯龙类演化支,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南美洲。
发现与命名
在21世纪初期,古生物学家马塞罗·特赫多尔(Marcelo Tejedor)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圣克鲁斯省寻找哺乳动物化石时,在一个私人牧场发现一些蜥脚类恐龙化石。
当地古生物博物馆与国立巴塔哥尼亚大学组成联合挖掘团队,将化石挖掘出来。德鲁斯拉龙的正模标本(编号MPM-PV 2097/1到2097/19)是一个部分身体骨骼,包含:四节背椎、一节荐椎、六节尾椎、左肩胛骨、肋骨碎片、以及其他无法鉴定部位的骨头碎片。该挖掘地点属于Bajo Barreal组的上层,地质年代属于白垩纪晚期的森诺曼阶到土仑阶。
在2011年,阿根廷古生物学家塞萨尔·纳瓦瑞提(César Navarrete)等人将化石进行叙述、命名,模式种是德塞亚多德鲁斯拉龙(D. deseadensis)。属名是以牧场拥有家庭的新生女儿Drusila Ortiz de Zárate为名,并采用雌性字根的~saura;种名则是以圣克鲁斯省的德塞亚多河(Río Deseado)为名[1]。
体征
研究人员列出德鲁斯拉龙的许多独特特征,大多数蜥脚类恐龙有类似的外形、很少发现完整化石,研究人员常利用脊椎的椎板以鉴定、区别蜥脚类恐龙的不同物种。德鲁斯拉龙的前段背椎有两个粗壮的棘骨突椎板,分别位于前后,中间由长而深的凹处隔开。前段背椎后缘的椎管周围有小型环状椎版。最后一节荐椎的神经棘顶端附近,有个棘后椎版。至少前五节尾椎的神经棘顶端附近,有个棘前椎板。前段尾椎具有结节后椎骨关节突椎板。至少前四节尾椎具有腹侧孔。至少前四节尾椎的前椎骨关节突结节,接触棘前椎板。
如同其他泰坦巨龙类恐龙,德鲁斯拉龙是种大型、四足、草食性恐龙,具有长颈部、长尾巴。德鲁斯拉龙是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肩胛骨长度为143公分,比门多萨龙的肩胛骨还大了30%。研究人员参考其近亲,推测德鲁斯拉龙的身长超过20公尺,体重估计值介于20到30公吨。
参考文献
- ↑ Template:EsCésar Navarrete, Gabriel Casal and Rubén Martínez. Drusilasaura deseadensis gen. et sp. nov., a new titanosaur (Dinosauria-Sauropoda), of the Bajo Barreal Formation,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of Santa Cruz, Argentina (PDF). Revista Brasileira de Paleontologia. 2011, 14 (1): 1–14. doi:10.4072/rbp.2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