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德化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化县泉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北纬25°23′-25°57′,东经117°56′-118°33′。北连尤溪县,南界永春县,西邻大田县,东与仙游县、永泰县接壤。总面积2192平方千米。总人口32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11个镇、7个乡:浔中镇、龙浔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上涌镇、葛坑镇、盖德镇、杨梅乡、汤头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县政府驻浔中镇。

地势由中部向四周倾斜,呈层状逐级下降。戴云山绵亘全境,大部分地区海拔逾700米,千米以上山峰200余座,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河流以戴云山为中心,呈叶脉状向四周分布,分属闽江水系和晋江水系。发源于戴云山主峰的浐溪和涌溪绕行县境南北,东流汇合出永泰县,经闽候县注入闽江。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9℃,1月均温9℃,7月均温26℃,年降水量1800—1900mm,无霜期270天左右。

制瓷业历史悠久,是全国八大陶瓷主产区之一。纪念地有抗日时期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坂里旧址。旅游区有九仙山、戴云山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岱仙漈瀑布、龙门滩水库库区等。有古瓷窑址200多处,其中屈斗宫德化窑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迹有九仙山唐代弥勒石刻造像[1]、唐宋冶炼遗址、宋代水利工程丁溪林厝圳、长廊屋盖梁式木桥。

历史沿革

唐贞元年间(785—795年)析永泰县归义乡置归德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归德场为德化县,以辖内有归化里、灵化里、新化里得名。历属福州都督府、长乐府、东部、清源军、平海军、泉州、泉州路、泉州府、永春州、厦门道。1949年11月24日解放,历属晋江专区、永安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1996年,德化县面积2232平方千米,人口约29.7万人。辖8个镇、10个乡:龙浔镇、浔中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赤水镇、盖德乡、杨梅乡、葛坑乡、汤头乡、上涌乡、桂阳乡、国宝乡、美湖乡、大铭乡、春美乡。县政府驻龙浔镇。

1997年,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将龙浔镇的凤池、富东2个居委会划归浔中镇管辖;浔中镇的宝美、丁溪、丁乾、大坂、英山、高阳6个村委会划归龙浔镇管辖。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德化县常住总人口301834人,其中:浔中镇46126人,龙浔镇84494人,三班镇17675人,龙门滩镇10006人,雷峰镇11854人,南埕镇9279人,水口镇12910人,赤水镇11036人,杨梅乡6045人,葛坑乡13997人,汤头乡7011人,上涌乡17208人,桂阳乡6700人,盖德乡13936人,国宝乡7876人,美湖乡12353人,大铭乡4663人,春美乡8665人。

2003年末,德化县总户数80699户,总人口30480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330人。辖龙浔、浔中、三班、龙门滩、南埕、雷锋、水口、赤水、上涌、葛坑10个镇和盖德、杨梅、汤头、桂阳、国宝、美湖、大铭、春美8个乡,共有1个居委会、10个社区、191个行政村。各乡镇人口:浔中镇35449人,龙浔镇67153人,三班镇20376人,龙门滩镇14796人,雷锋镇17182人,南埕镇12681人,水口镇17686人,赤水镇17098人,葛坑镇16062人,上涌镇21810人,杨梅乡6280人,汤头乡9081人,桂阳乡7997人,盖德乡20357人,国宝乡11921人,美湖乡15943人,大铭乡6431人,春美乡11499人。

2005年,德化县辖浔中、龙浔、三班、龙门滩、雷峰、南埕、水口、赤水、上涌、葛坑10个镇,盖德、杨梅、汤头、桂阳、国宝、美湖、大铭、春美8个乡,11个社区、191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德化县常住总人口277867人,其中:浔中镇74562人,龙浔镇119931人,三班镇17172人,龙门滩镇4465人,雷峰镇5394人,南埕镇3454人,水口镇5262人,赤水镇4063人,上涌镇7997人,葛坑镇5988人,杨梅乡2334人,汤头乡2843人,桂阳乡2406人,盖德乡8375人,国宝乡3230人,美湖乡5158人,大铭乡1603人,春美乡3630人。

2012年9月13日,省政府(闽政文[2012]333号)批复同意撤销盖德乡,设立盖德镇,以原盖德乡的行政区域为盖德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11个镇、7个乡。

视频

德化县 相关视频

德化县荣获首届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称号
中国制造强国论坛走进德化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