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希巴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希巴姆也门中部城市,人口约7,000人,以其泥造摩天大楼闻名。

希巴姆的建筑皆由泥砖所造,其中有500栋左右为塔楼,楼层有5至11层不等,每层楼有一或两个房间。这种建筑风格原是为了保护居民不受贝都因人的攻击。虽然希巴姆已经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大部分建筑物都是在16世纪所建。许多建筑物在过去几个世纪经过多次重建。

希巴姆经常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摩天都市”、“沙漠中的曼哈顿”、世界上最早朝天空发展的城市之一。这个城市拥有一些世界上最高的泥造建筑,有些超过30米高,符合当今公寓大厦的定义,代表这些建筑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层建筑之一[1]

基本内容

希巴姆建立于公元3世纪,位于鲁卜哈利沙漠南部边缘的繁忙商旅通道上,古城突出耸立于哈德拉毛河谷傍边的小山丘上,数道季节河交汇于此,其中主要的季节河-哈德拉毛河在这儿逐渐狭窄,希巴姆城三面映掩在茂密的棕榈树林之中。历史上希巴姆以采矿业著名,是商队驿站镇和行政中心。

希巴姆历史

3世纪时,由于贸易兴盛,当时哈德拉毛首府沙布瓦被希巴姆取而代之。回教初兴时,希巴姆的作用日趋重要,因此成为伊斯兰政权在哈德拉毛西部的首府。746年,希巴姆成为哈德拉毛地区进行反抗倭马亚王朝斗争的中心。后来,希巴姆又成为易巴德派信徒支援哈瓦利吉教派的中心,这一地位一直保持到11世纪。

10世纪时,希巴姆成为主要商业中心,特别以经营哈德拉毛河谷出产的耶枣纺织品而闻名,商业中心的作用持续了几个世纪。1219年希巴姆被也门的阿尤布王族征服,自此成为阿尤布王族在哈德拉毛西部的统治中心。1520年,首府地位被塔里姆取代。

1298年和1532年,希巴姆两遭洪水灭顶之灾。18世纪,希巴姆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这要归功于移居到东非印度,特别是移居到东南亚的希巴姆人汇寄了大笔款项。

城市结构

希巴姆东部城堡围墙中的房屋布局借鉴了穆斯林的城市风格。无论是相邻住户还是街区之间,街道都是蜿蜒曲折的,因此尽管市区方圆不过1公里,却无法取得通览全城的视角。而曲折的街道增大了视线障碍,各栋房屋彼此遮挡。高耸的建筑密集地排列在山上,可以更有效地抵御洪水。东部的500多座房屋从沙漠中拔地而起,涂上白色灰泥的房顶可以抵挡雨水冲刷[2]。房屋自上而下逐渐加宽,墙脚也涂有防渗水的涂料。狭窄封闭的房屋正面从5层直到9层装饰着木门和其他装饰,部分装饰是12世纪的遗物。所有这些迷人的建筑,大部分可以追溯到16世纪。居住其间的7000居民享有5座清真寺,其中一座建于8世纪。

视频

希巴姆 相关视频

也门为何比叙利亚还混乱 变成了最穷的阿拉伯国家
也门——一个出门要随时带刀的国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