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研究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研究室成立于2008年,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既关注理论探讨又加强联系实际的学科建设思路。所确立的研究领域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合作理论、实践及热点问题,主要侧重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其中包括APEC、东盟、东亚、南亚、东北亚区域合作。涉及的研究方向包括国际金融[1]国际贸易、国际生产与投资、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政治经济学等。2009年,区域合作被纳入中国社科院重点学科建设,获得了为期五年的学科建设经费支持。2012年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院落实人文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依托区域合作研究室设立了区域合作创新项目,对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进行重点研究。

成立五年来,区域合作研究室以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创新工程项目为推动力,结合研究室人员结构,就东亚合作、东盟问题、中国东盟关系、TPP问题、东北亚合作以及大国的东亚合作战略、中国的区域合作战略选择等主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研究,产生了多部专着、译着以及学术论文,同时从自身学术研究出发,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撰写了多篇内部报告。现有研究人员5人,其中,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

此外,区域合作学科建设注重加强学术交流,既鼓励学者走出去,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交流项目,也接待来自国外和国内的访问学者。

相关资讯

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国际经贸分会成立仪式暨“后疫情时代的亚太地区国际经贸发展”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3年3月25日,中国亚洲太平洋学会国际经贸分会成立仪式暨“后疫情时代的亚太地区国际经贸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成功举行,会议由国际经贸分会秘书处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新疆财经大学、河北大学[2]、温州大学、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的13位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学会会员参加会议。

会议由国际经贸分会秘书长李计广教授主持,他对百忙之中前来参加会议的领导、老师和学会会员朋友表示感谢。中国亚太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李向阳院长代表中国亚太学会对国际经贸分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希望国际经贸分会在桑百川会长的带领下办出特色。他希望国际经贸分会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为学界同仁打造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同时,他强调在研究国际经贸问题时,不能陷于经济决定论,而应考虑非经济因素的影响。

国际经贸分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桑百川院长谈到了加入中国亚太学会以及组建国际经贸分会的心路历程。他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经贸活动面临着更多非经济因素的扰动,在此背景下国际经贸分会的成立恰逢其时。他希望分会的管理服务团队为各位会员提供优良的服务,把国际经贸分会打造成为学术交流和探讨的公共服务平台,在推动亚太乃至世界的经贸合作与发展过程中贡献智慧。

李向阳会长与桑百川会长共同为国际经贸分会揭牌,李向阳会长向国际经贸分会管理服务团队颁发了聘书,中国亚太学会国际经贸分会宣布正式成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教授以“共享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为题发表演讲。在规范、扎实的实证分析基础上,他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的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存在显着的促进作用,倡议的技术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集约边际效应,实施后显着提高了沿线国家机器人进口。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蔡宏波教授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发展:是富人俱乐部还是共同进步?”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过去10年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强度明显增加,出现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虽然以中国为代表的核心国家群引领和主导了边缘国家的发展,但也显现出“共富”的趋势,中国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贸易互通互联、加强国家之间贸易合作及其共同进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陈伟光教授发表“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一个治理视角的思考”主题演讲。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四个不等式”,与西方现代化和美国化有所不同。他认为,在推进现代化过程中,要协调国家治理与大国关系治理、国内社会网络治理与全球社会网络治理互动、国内制度与国际制度的互动、国家利益与全球公共利益的互动等。

山东理工大学校长特别助理、经济与管理学部部长李平教授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制度型开放的国际外溢效应”为题发表演讲。他首先介绍了制度型开放的概念,指出制度型开放是在世界经济周期下行与结构性问题凸显、全球利益分配不均、国际经济组织运行效率低下等背景下提出的。李平教授阐述了制度型开放促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的内在机理和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张中元研究员以“中美经贸摩擦背景下的对越产业转移评估”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了产业转移的测量方法,指出中越两国中间品需求变化是影响各自中间品离岸外包的重要因素,中美贸易战进一步促使中国企业向越南转移,越南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蚕食”中国的海外市场。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远鹏研究员以“新发展理念下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遇到直接竞争,且存在债务问题、战略透支问题等亟需调整的问题。未来要在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马远教授以“‘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的中亚发展战略”为题发表演讲。他阐述了关注中亚的原因,介绍了中亚五国的基本概况,并指出中国与中亚未来在中吉乌铁路、能源合作、农业合作等领域的合作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魏浩教授以“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进口增长”为题发表演讲。他提到,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的进口企业会调整进口市场组合,进口市场组合的调整会给企业带来多元化和结构化效应,不确定性上升对中国企业进口增长具有显着的促进效应,并建议国家重视企业调整进口市场组合的战略作用,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区分对待不同产品和企业进口市场变化行为,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成新轩教授以“中国自由贸易区的空间效应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为题发表演讲。通过严密的理论推演和实证检验,成院长系统阐述了自贸区网络中产业国际竞争力与空间效应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以中国为轮轴国的自贸区网络呈现出显着的空间效应,对中国制造型相对产值提升产生了促进作用。

温州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剑教授以“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与亚太经贸关系走向”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中国在应对疫情冲击和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韧性,并有望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后疫情时代亚太经济的走向将以制造业为核心,注重产品、技术和管理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研究员以“基于GTAP模型的中日韩海洋产业贸易潜力”为题发表演讲。她认为,中日韩三国海洋经济合作对世界贸易格局和海洋产业布局产生重大影响,自贸区的成立对三国贸易流量、贸易条件和资源配置效率都具有改善效应,建议中日韩三国携手推动中日韩FTA早日达成,并从海洋技术产业等务实合作入手,加强沟通,为海洋产业合作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