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陝西省委員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陝西省委員會(簡稱共青團陝西省委),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地方機關,是全省共青團組織的領導機構,接受中共陝西省委、共青團中央的領導。

中國共產主義[1]青年團陝西省委員會由全省團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全省團員代表大會每5年召開一次(特殊情況例外);團代會閉會期間,由團省委全體委員會選舉產生的常務委員會負責領導全省團的工作,並向全委會報告工作。

現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陝西省第十三屆委員會書記:段小龍

歷史沿革

1924年6月,我省第一個團支部在渭南赤水職業學校建立,之後全省各地基層團支部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大革命失敗後,團中央決定撤銷共青團陝甘區委及省內一些分散的直屬團組織,並在1927年7月7日建立共青團陝西省委。1953年5月,召開陝西共青團第一次代表大會。1954年8月,團省委搬遷至西北團工委舊址開展工作,並使用至今。

(一)青年團陝西省工作委員會

1949年底,陝西全境解放。

1950年4月,中共陝西省委和團西北工委報團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陝西省工作委員會(簡稱青年團陝西省工委或團省工委)。辦公地址設在西安市北廣濟街10號。省委派王治周、李連璧、楊德厚、張德立、牛其益等進行組建工作。6月,中共陝西省委決定由李連璧任團省工委副書記。8月,團西北工委報團中央同意,任命王治周為團省工委書記,王治周、李連璧、楊克、盧勤良、牛其益、張德立為團省工委常委。

1951年春,團省工委辦公地址遷至西安市馬廠子東縣門5號。9月,由於王治周工作調動,省委決定由李連璧接任團省工委書記。為了充實團省工委領導班子,1952年12月,經團中央、團西北工委批准,省委任命張德立為團省工委副書記,同時增補楊德厚、王俊山、張廉為團省工委常委。

團省工委成立後,領導原屬團陝北區委所轄的綏德、黃龍、榆林和延安團地委,以及新成立的渭南、咸陽、寶雞、商洛分區團工委和團陝南區工委。團省工委下設組織部、宣傳部、學生部等工作部門。

這一時期,青年團陝西省工委屬於團中央派出機構,隸屬於中共陝西省委和團西北工委雙重領導。

(二)共青團(青年團)陝西省委員會

青年團陝西省委員會由全省團的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團陝西省第一、二屆委員會[2]曾設立書記處,由委員會所選舉產生的主要負責人組成。第一屆委員會先後稱主要負責人為書記、副書記,第一書記、第二書記、副書記;第二屆委員會仍稱第一書記、第二書記和副書記;第三屆委員會以後均稱為書記、副書記。在委員會閉會期間,由主要負責人及其常務委員會行使委員會的職權。

1957年5月,團的「三大」宣布,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陝西各級團組織即隨之改名為共青團。

機構職責

領導全省共青團工作,發揮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作用,承擔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及省上有關方面委託的青少年工作任務,參與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指導和幫助省青聯、省學聯、少先隊等青少年組織開展工作,發揮黨和政府聯繫青年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組織和指導全省團員青年圍繞經濟建設,開展科技、生產和經營管理等活動。

機構設置

機構沿革

團省委根據共青團的工作任務和自身建設需要,設置其工作部門。團省委機關的部門設置,主要根據共青團工作的需要和業務分工,同時考慮與共青團中央各部門的對口。隨着各個時期共青團工作的方針任務以及工作側重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和增減。

1、機構設置的發展變化

1950年4月團省工委成立時,設秘書長,協助書記、副書記處理團的日常事務,聯繫上下左右及管理行政事務等。同時設有組織部、宣傳部、學生部。1952年,隨着全省政治、經濟形勢的穩定、恢復與發展,團的工作面不斷擴大,機構相應有所增加,新設了青工部、軍體部、少年部。

為加強農村青年工作,1954年6月,經團西北工委批准,成立了青農部,並將學生部和少年部合併為學校工作部(是年秋又重新成立了少年兒童部)。

1955年8月,團省委根據蘇聯共青團提高團的領導機關幹部質量的作法,增設辦公室,並將青農部合併於辦公室,同時在辦公室試行設立巡視員,配備副處級以上幹部擔任,負責聯繫基層和地、縣(市)團委,進行調查研究,在各部門內設秘書和指導員,協助部長獨立進行工作。此項改革試行不到一年即停止。1955年秋,根據工作實際和壓縮機構的要求,將學校工作部與少年兒童部再次合併為學校和少先隊工作部,將軍體部併入宣傳部。

1961年5月,根據陝西省國防工業管理的實際需要,經省委批准,團省委成立了國防工業辦公室,與青工部合署辦公,第四次團代會後合併於青工部。1964年12月,成立了統戰部,負責青年統一戰線工作,與省青聯秘書處合署辦公。為加強機關黨的工作,從1965年起增設了由副處級幹部擔任的機關黨總支。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團省委被造反組織非法奪權,被迫停止工作。1973年,第五屆委員會產生後,團省委工作機構除統戰部尚未恢復,其餘四部(組織、宣傳、青工、學少)、一室(辦公室)均已恢復工作。

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隨着全黨工作重心的轉移,團的工作領域不斷拓寬,團省委的工作機構也相應增加。1979年春,經省委批准,恢復成立團省委統戰部和青農部,統戰部與青聯秘書處合署辦公。1984年設立了研究室。1989年12月,經省委同意,團省委機關第一次黨代會召開,選舉成立了機關黨委。屆時團省委機關下設的職能部門為: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青工部、青農部、學校部、少年部、研究室、機關黨委。

2、職能部門

秘書長:1950年4月至1956年4月設立,協助書記、副書記處理團的日常業務,聯繫上下左右及管理行政事務等,牛其益、張廉、延煥梧先後任秘書長。

辦公室:1955年8月,團省委根據蘇聯共青團提高團的領導機關幹部質量的做法,增設了辦公室,並在辦公室試行設立巡視員,配備副處級以上幹部擔任,負責聯繫地縣市團委和對基層的調查研究工作。

1956年11月此項試行結束。「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辦公室被迫停止工作,1973年7月恢復。辦公室是團省委的一個綜合部門,主要承擔團省委機關文秘、信訪、檔案、保密保衛、後勤財務和接待等日常政務工作。主要職責:綜合全省團的工作情況,負責團省委重大活動和重要會議的組織,對團省委黨組、常委會、書記辦公會部署的工作檢查落實;負責整個機關行政事務的管理、協調、監督;負責團務信息的整理、傳遞、管理工作;指導直屬單位行政業務工作。歷任主任:卜克義、王一平、趙毓明、艾建國、趙洪濤、郭文儒、姚毅、劉明華、王一棟、王勇;副主任:趙毓明、馬宗武、高英傑、王愛民、朱玉田、趙熙、范雪梅、李志龍、李鴻祿、陳四長、田曉光、王源湘、劉保平、羅興全、傅西偉。巡視員:劉文科、姚世平、楊蔚林

組織部:1950年4月設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迫停止工作,1973年7月恢復。主要職責是指導全省共青團的基層組織、團幹部隊伍、領導班子、團員隊伍建設和推薦優秀團員入黨工作;協助管理在陝的團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全國青聯、學聯、少工委的成員;協助黨組織管理地、市一級團組織的領導幹部;辦理地、市一級團組織領導班子的審批手續;負責團省委機關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勞動工資、幹部考核;考察管理團省委直屬單位的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歷任部長為:張德立、孔芳修、王仲玉、曹廷甫、卜克義、王一平、姬超(代)、齊登贏(代)、劉懷章、朱志力、郝玉琦(兼)、王源湘、田曉光、劉碧芳;副部長:孔芳修、王仲玉、卜克義、牟玲生、程維岳、張旭、王文林、王邦厚、朱志力、張國安、王一棟、曹先覺。

宣傳部:1950年4月設。「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迫解散,1973年7月恢復。主要承擔組織指導全省團員青年的思想理論教育和全省團組織的文化活動;培養、樹立、宣傳全省各條戰績的各類優秀青年典型;負責組織指導全省共青團和青少年工作的宣傳報道;協助指導並組織編寫青少年教育的政治理論教材和文藝作品;指導全省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歷任部長:李連璧、王俊山、楊德厚(兼)、延煥梧、惠庶昌、艾克哲、何金銘、劉義傑(代)、馬書元、胡書群、蘇華;副部長:湯少萍、陳克剛、艾克哲、劉義傑、楊蔚林、霍海昌、盧盈倉、陳致、胡書群、黃建軍、蘇華、魏高良、韓冰。

青工部:1952年設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迫撤銷,1973年7月恢復。主要職責是:指導全省企事業單位團組織圍繞提高青年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技術素質和企業經濟效益開展工作,組織青年職工參加各種形式的生產經營管理、技術推廣、崗位成才、科技開發、思想教育和文化娛樂等活動。歷任部長:劉力彬、高永中、曹廷甫、王一平、趙洪濤、岳松華、郝玉琦、魏明洲;副部長:王一平、齊登瀛、趙洪濤、吳廣元、張和春、劉明華、魏明洲、李西茂。

青農部:1954年6月設立,1955年8月合併於新成立的辦公室,1979年春恢復設立。其職責是:指導全省農村團員青年學文化、學科技,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圍繞農業生產開展脫貧致富奔小康活動;組織和指導農村團組織和團員青年實施國家星火計劃,提高農村科技應用水平,發展農村經濟;組織青年開展植樹造林,建設黃河防護林帶、長江防護林帶工程;指導農村團的基層建設;負責全省青年鄉鎮企業家協會的日常工作。歷任部長:劉萬興、李潤乾、王勇;副部長:姬超、佀承軍、李潤乾、張冬。

學校部:1950年4月設立,時稱學生部。1953年改稱學校工作部,1956年秋撤銷。1985年春重新設立。學校部與省學聯秘書處合署辦公。其主要職責是:組織指導全省大專院校共青團的思想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實踐和科技活動等工作,指導全省中學、中專學校的共青團工作;在引導青年學生學好文化專業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促進他們全面成才的活動;作為省學聯秘書處,負責處理省學聯的日常事務工作。歷任部長:楊德厚、王天元、薛保勤;副部長:莊永傑、郭憲曾、薛保勤。

少年部:1952年設立,1954年6月合併於學校與少年工作部。1954年秋又重新成立並改稱少年兒童部。1956年秋撤銷。1985年春重新設立。少年部與省少工委辦公室合署辦公。其主要職責是:指導全省少先隊工作;組織開展有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活動;協助有關方面辦理與全省少年兒童工作相關的事宜;抓好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建設;作為省少工委的辦公室,負責處理省少工委的日常事務工作。歷任部長:楊德厚(兼)、王明朗、張桂榮;副部長:呼燕。

學校與少先隊工作部:1954年6月設立,秋季撤銷。1956年秋再次設立,「文化大革命」開始後被迫撤銷,1973年7月恢復,1985年春撤銷。歷任部長:王天元、張昭明、王景民;副部長:吳志漢、劉正陽、張昭明、李宏義、袁敦傑、王景民、王鵬、姚毅、莊永傑、張桂榮。

軍事體育部:1952年設立,1955年秋併入宣傳部。主要職責是,配合市體委發動和組織團員青年投入軍事體育活動。歷任部長:王偉章、王明朗(兼)、馬平;副部長:王明朗。

研究室:1985年1月設立。主要職責是組織開展全省團的工作和青少年問題的調查研究,起草團省委的文件和領導講話等有關文稿,編輯團省委機關內部刊物《陝西青年工作月刊》。歷任主任:田曉光、劉明華、王一棟;副主任:李西茂、周躍生。

統戰部:1964年12月設立,與省青聯秘書處合署辦公。「文革」開始後被迫撤銷,1979年春恢復。其主要職責是:指導基層團組織開展青年統戰工作,做好全省各族各界青年愛國統一戰線的團結教育工作;負責開展全省青少年外事工作,接待國外、境外青少年訪問者,組織開展同國外、境外青少年組織的交流活動。作為省青聯秘書處,負責處理省青聯的日常事務工作,編輯《陝西青聯》。歷任部長:雷智(代)、穆西彥、張國安、於德新;副部長:於德新、王旨華、馬爾文。

內設機構

團省委機關內設辦公室、基層組織建設部、宣傳部、統戰部、青年發展部、學校部、少年部、維護青少年權益部、青年社會事業部等9個部(室),設立直屬機關黨委(人事處),有省團校(陝西青年職業學院)、省希望工程公益志願指導中心、省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省青少年活動交流與服務中心、當代青年雜誌社、少年月刊雜誌社等6個事業單位,現有機關幹部55名,事業單位人員210名。

直屬單位

團省委機關內設立省團校(陝西青年職業學院)、省希望工程公益志願指導中心、省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省青少年活動交流與服務中心、當代青年雜誌社、少年月刊雜誌社等6個直屬單位。

下設機構

陝西省學生聯合會

陝西省社會科學工作者協會

陝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聯合會

陝西省青年企業家協會

陝西省青年鄉鎮企業家協會

陝西省青年法律工作者協會

陝西省直屬機關青年聯合會

西安市基督教青年會

中國留日陝西同學會

陝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

西安市青年聯合會

寶雞市青年聯合會

咸陽市青年聯合會

漢中市青年聯合會

銅川市青年聯合會

陝西省青年聯合會

陝西省青年聯合會(簡稱省青聯)是以共青團為核心力量的陝西省各青年團體的聯合組織,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的團體會員。成立時名稱為「陝西省民主青年聯合會」,1959年改名為「陝西省青年聯合會」。它的宗旨是服務青年、服務社會、服務經濟建設。它的基本任務是: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代表和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團結教育各族各界青年努力學習,健康成長,奮發成才,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積極發展同台灣地區、港澳地區青年及世界各國青年的聯繫和友誼,為促進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作貢獻。

(一)省青聯歷屆委員會

1、省青聯的成立和第一屆委員會。1956年9月14日,青年團陝西省委以總字118號宣字20號文件《關於成立省民主青年聯合會的意見》報請中共陝西省委並青年團中央委員會批准,成立陝西省民主青年聯合會。

1956年12月15日,陝西省第一次青年代表大會在西安市召開。145名代表正式選舉出45名委員、21名常委組成陝西省民主青年聯合會。劉健當選為省青聯主席,惠庶昌、馬良驥、田景福、宋占元、趙福仲當選為副主席。常委會下設秘書處,艾克哲任秘書長。省青聯第一屆委員會的任務是:在黨的領導下,切實貫徹群眾路線的工作作風,密切與各方面青年群眾的聯繫,切實反映青年的要求和願望,真正使青聯成為青年群眾的代言人,運用各種適合青年特點的活動方式,更進一步地團結各方面的青年,特別是團結少數民族青年、宗教界青年、工商界青年、社會青年和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等,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全省人民一道,共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省青聯第二屆委員會。1959年9月10日,陝西省青年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184名代表選舉出95名委員、29名常委組成陝西省青年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惠庶昌當選為主席,延煥梧、馬良驥、田景福、趙福仲、王天元、黃彥儒當選為副主席,李佑國任秘書長。

根據全國青聯章程精神,修改了省青聯章程,將「陝西省民主青年聯合會」改名為「陝西省青年聯合會」。並將每三年舉行一次代表大會制改為每年舉行一次委員會制。每屆委員任期四年,再由各方面協商推選下一屆委員。

3、省青聯第三屆委員會。1963年3月11日,陝西省青年聯合會三屆一次委員會議在西安召開,116名委員出席。選舉延煥梧為省青聯主席,王天元、馬良驥、田景福、趙福仲、黃彥儒、高宗才為副主席,常委32人,雷智任秘書長。1965年2月,曹廷甫任省青聯主席,副主席、秘書長人選未變動。

4、省青聯第四屆委員會。1965年7月30日,陝西省青年聯合會四屆一次委員會議在西安舉行,200名委員出席,選舉曹廷甫任四屆委員會主席,王天元、王一平、王保民、汪應洛、馬良驥、趙福仲、雷智、郭振環、吳修斌(女)、王越、王淑德(女)為副主席,常委41人,雷智兼任秘書長。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省青聯受到衝擊,1967年1月停止活動。

1979年4月,經中共陝西省委批准,省青聯召開四屆委員會常委擴大會議,傳達了全國青聯會議精神,決定恢復省青聯工作,召開五屆委員會議,增設省青聯駐渭南、漢中辦事處。增選韓志剛為省青聯委員、常委、副主席,穆西彥任秘書長。主席、副主席成員均同前。

5、省青聯第五屆委員會。1979年8月18日,省青聯舉行五屆一次委員會議,300名委員出席,選舉出常委47人,韓志剛任主席,王兆亭、岳松華、劉玉生、周天孝、馬良驥、吳修斌(女)、趙春晨、毛錫芝(女)、劉茹惠(女)、馬榮莉(女)、馮健雪(女)任副主席,穆西彥任秘書長。

1981年元月,省青聯召開五屆三次常委擴大會議,選舉趙含璘為省青聯主席。同年10月召開五屆二次委員會議,增選王文清任省青聯副主席。1983年3月召開五屆八次常委擴大會議,選舉岳松華任省青聯主席,增選栗建國為副主席。1985年3月,召開五屆十一次常委會議,選舉李炳武任省青聯主席,增選姚毅為副主席,張國安任秘書長。

6、省青聯第六屆委員會。1986年4月,省青聯召開第六屆一次委員會議,選舉出常委50人,蒲長城任省青聯主席,姚毅、熊力、郝玉奇、馬良驥、馮健雪(女)、吳雪薇(女)、黃粉實(女)、陳淑雲(女)、柏青梅(女)、夏文干、管楚杕、高峽任副主席,張國安任秘書長。

陝西省學生聯合會

(一)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

1950年7月,中華全國學生第15屆代表大會和西北學生代表大會分別召開,要求各省市建立各級學生聯合會。根據這個精神,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籌備委員會隨即成立。黃體穎任籌委會主任,曹步雄為副主任。1951年8月26日,陝西省第一次學生代表大會在西安召開,各市、縣學生代表208人出席。選舉成立了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一屆委員會(簡稱省學聯)。大會通過了《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章程》、《各中等學校學生會章程》等,選舉25名委員組成省學聯執行委員會,9名常務委員組成常務委員會。選舉黃體穎任省學聯主席,曹步雄任副主席。

1955年11月,團陝西省委根據全國學聯第十六次代表大會會章的規定,撤銷了陝西省學生聯合會,各大專院校學生會直接隸屬全國學聯領導,各中等學校學生會由本校黨、政、團組織指導工作。

(二)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二屆委員會

1965年1月,全國學聯第十八次代表大會決定恢復中等學校學生會參加學聯組織。於是,陝西省第二次學生代表大會1965年7月30日在西安召開,決定恢復省學聯,選舉產生了省學聯第二屆委員會。主席劉愛梅,副主席孫茂貴、李萬堂、徐紫祥、蘇夏榮(女)、毛改蓮(女)。秘書長張昭明。從這一屆開始,省學聯設立秘書處,負責辦理日常事務,與團省委學校部合署辦公。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後,省學聯被迫停止活動。

(三)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三屆委員會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陝西的大部分高校和中等學校恢復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各校學生會逐步建立起來。1979年8月16日,省學聯在西安召開第三次學生代表大會。從這一屆開始,省學聯實行團體會員制,推選出15個單位組成了第三屆委員會,推選9個單位組成省學聯主席團。主席由西北大學學生會代表王建軍(王鵬)擔任,副主席由西北農學院、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電訊工程學院、陝西師範大學、西安冶金學院、延安大學、西安醫學院學代會代表擔任。秘書長張昭明。

(四)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

1984年7月25日,省學聯在西安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選舉32個委員單位組成省學聯第四屆委員會,11個委員單位組成主席團。主席單位是西安交通大學學生會代表張浩然。副主席單位是商縣中學、西安市二十中學、西北輕工業學院、漢中衛生學校、延安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北農學院、鳳翔師範學院、渭南師範、西安醫學院學生會。秘書長莊永傑(任職時間:1984年7月至1986年3月)、薛保勤(任職時間:1986年6月至1989年3月)。

(五)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第五屆委員會

1989年3月24日,陝西省第五次學生代表大會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舉行,大會通過了《陝西省學生聯合會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選舉66個委員單位組成省學聯第五屆委員會,16個主席團單位。主席單位是西北工業大學學生會代表吳文輝。副主席單位是:漢中師範學院、西北大學、西北農業大學、西北紡織工業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地質學院、西安交通大學、西安冶金建築學院、陝西中醫學院、陝西師範大學、延安財經學校、銅川師範學校、西安高級中學、咸陽渭城區第二職校學生會。秘書長薛保勤。

少先隊陝西省工作委員會

(一)陝西少先隊組織的建立

中國少年先鋒隊是黨創建並委託共青團領導的全國少年兒童組織。建國後成立時叫中國少年兒童隊,後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1949年10月,團中央《關於建立中國少年兒童隊的決議》發布以後,全省各級團工委立即在新解放區開展建隊的試點工作。1950年11月,團陝西省工委發出《對建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建隊的方針是:「新解放區(關中、陝南、商洛、榆林)應在團的工作有了基礎的地方,以條件好的高小學校作為重點建隊。

陝北老區高小和普小已普遍建立了少年兒童隊,應逐步轉向農村和市鎮街道建隊」;建隊的目的是:「為了團結教育少年兒童一代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培養他們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好思想、好作風」;入隊的條件是:「9至15歲的兒童,只要在學校努力學習功課,遵守紀律,承認隊章,並且自動要求入隊,經過大隊部或中隊部批准,即可成為隊員,不能強調政治、思想、成份,也不要候補期和介紹人」。

(二)團省委內設的陝西省少先隊領導機構。

1950年4月,青年團陝西省工委成立,1950年秋,增設少年兒童部。1954年春,少年兒童部併入學校工作部,設少年兒童科。1954年夏,又單獨設立少年兒童部。1955年秋,與學校工作部合併為學校和少先隊工作部,直到1967年1月。與此同時,西安、榆林、延安、寶雞、咸陽、渭南、商洛、漢中、安康團地(市)委及所屬各縣(區)團委也都先後設立了少年兒童工作部門,專管少年兒童工作。據統計,到1964年初,全省入隊兒童人數由1950年的99069名發展到1337477名,占全省初中、小學學生人數的47.3%,占全省少年兒童總數399萬人的30%。輔導員人數也達到兩萬多名。

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風暴」的衝擊下,團省委領導班子被造反派組織非法奪權,組織完全癱瘓,全省上下由紅小兵代替了少先隊。1973年4月,共青團陝西省第五屆委員會恢復了學校和少年工作部。

1976年10月,「四人幫」被粉碎以後,團省委領導班子對少先隊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團省委機關工作部門也有所增減,學校和少年工作部繼續保留,專門負責全省少先隊工作。1978年暑期,全省團組織將各小學的紅小兵組織取消,並恢復了少先隊組織,紅小兵全部轉為少先隊員,紅小兵輔導員轉為少先隊輔導員。

少先隊陝西省工作委員會。1985年5月,團省委根據團中央關於成立各級少先隊工作委員會的要求,召開陝西省少先隊代表會議,選舉產生了由43名委員組成的中國少年兒鋒隊陝西省工作委員會(簡稱省少工委),馬占國、姚毅、田忠林先後任主任,屈應超、張桂榮、商維任副主任。後來全省各地(市)、縣團委也先後成立了少工委。

參考文獻

  1. 什麼是共產主義 ,搜狐,2022-03-06
  2. 委員會組織機構及職責,道客巴巴,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