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东林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林寺(江西庐山东林寺)

简介

东林寺是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北麓的一座著名佛寺,始建于384年(东晋太元九年),是东林慧远所创。慧远在此创立佛教净土宗。当时名仕谢灵运,钦敬慧远,替他在东林寺中开东西两池,遍种白莲。

东林寺正对香炉峰,四周群山环抱,门前为虎溪桥,绍兴六年岳飞曾在东林寺中为母守孝。

东林寺在历史上曾经数次被毁。如1645年毁于左良玉军队,1853年再毁于太平军文化大革命期间又遭到破坏,挪作他用。直到1978年,方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得到重修。

由东林寺投资兴建、高48米的东林寺阿弥陀佛大铜像——东林大佛坐落于庐山脚下,于2000年经国家宗教局批准建造,2012年底完工,是目前最高的阿弥陀佛铜像[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东林寺

外文名称:tempie-donglin

所属国家:中国

地理位置: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西麓

名誉:佛教净土宗发源地

主持:大安法师

创始人:慧远大师

宗派:净土宗

所属城市:江西省九江市

历史沿革

东林寺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东晋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光禄卿浔阳陶范为慧永法师建西林寺。

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慧远大师践约来庐山拟偕慧永法师往广东罗浮山潜修,途经浔阳,见庐山清静足以息心,留住龙泉精舍,后移居西林。

太元九年(384年),桓伊任江州刺史,接受慧永提议,为慧远建东林寺。

太元十一年(386年),东林寺建成,慧远自此居东林寺。

太元十七年(392年),慧远以禅经律藏多未俱,乃派遣弟子法净、法领去西域求法,后取回不少梵本经典。七月二十八日,慧远与刘遗民等123人,结白莲社,共期往生西方,令刘遗民撰《发愿文》。

昙摩流支来关中,慧远派弟子致书祈请翻译《十诵律》原未译完部分。慧远致书鸠摩罗什,问大乘要义,鸠摩罗什一一作答。

义熙六年(410年),罽宾禅师佛驮跋陀罗入庐山,受慧远之请,译出《修行方便禅经》,慧远作序绍介赞扬。

义熙十二年(416年),慧远在东林寺往生。浔阳太守阮侃为造墓,谢灵运造碑文,宗炳立碑寺门。

梁太清中(547-549年),重开甘露戒坛,袭用慧远讲《金光明经》于林间之传戒法式。

隋开皇十二至十五年间(592--595年),天台宗智𫖮大师息迹东林,应寺僧之请,作书与晋王杨广(即隋炀帝)请"永禁公私停泊",以利僧聚静修。杨广如其请,付有司颁命执行。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游东林寺,并题"聪明泉"碑。

唐太和九年(835年),白居易以其文集六十卷藏于东林经藏中。其后复送文集后十卷及香山居士像于寺。

保大十二年(954年),敕建驮跋陀罗舍利塔,彭滨作记。其后南唐李主铸铁罗汉五百尊送东林寺,寺僧造阁以供奉之。

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神宗诏升东林为禅寺,南昌太守王韶请常总为东林住持。

元丰三年(1080年),大画家李公麟(号龙眠)为东林绘制《十八高贤图》。

元丰七年(1084年),常总陪同大文学家苏轼、黄庭坚游览东林胜迹,苏轼写下《宿东林寺呈总禅师》绝句。

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民族英雄岳飞驻屯九江,曾作诗赠东林慧海上人,敦嘱慧海"重修莲社",以期他日来山终老。

元代大德九年(1305年),东林寺莲宗善法堂主僧普度著《莲宗宝鉴》十卷,未几,奉旨刊版印行,流通中外。

明代正德十五年(1520年),大哲学家王守仁(号阳明)游东林寺,赋七言古诗并书,其石刻嵌在三笑堂壁间。

光绪十五年(1889年),康有为游东林寺,见厨下杂置诸碑铭片断,中有柳公权所书书残碑,嘱寺僧妥为保管。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林寺诸建筑大体修复。山门"东林寺"三大字,寺僧云是康有为旧游时所书。

民国四年(1915年),东林住持妙理重建文殊阁,并将彭祖年所赠《三笑图》碑刻置于出木池旁。

民国二十三年(1934牛),江苏沙建庵所辑《庐山慧远法师文钞》,初次刊印流通。同年冬,远公影堂内壁嵌十八高石贤刻图象。

1967年,东林寺罹"文革"浩劫,佛像、法器遭砸碎,明代《金刚经》铜塔遭拆除,作废品变卖,僧众四散,果一法师下放九峰垦殖场。

1978年,庐山管理局决定恢复东林寺,6月18日请果一法师返东林,重任主持。同年,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东林寺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全省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内外正式开放。

1983年,重建慧远塔院及佛驮跋陀罗舍利塔。次年佛诞节,举行两塔开光大典,日本净土宗访华团多贺谷、铃木信光一行莅临盛典,并奉赠《大正新修大藏经》。

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国家著名佛教道场、江西省三大国际交流道场之一。

1984年,在海内外高僧大德和信众的支持下重建大雄宝殿,一九八九年竣工。

1990年,东林寺举行大雄宝殿落成庆典。

1990年,重建莲池。同年十月一日,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藤堂恭敬专程将原自东林引种之白莲种子回馈祖庭。

1991年,东林寺举行莲花法会,庆祝祖庭中兴,莲池再现。

1992年6月1日,东林寺举行莲社重建落成庆典及庐山东林净土宗文化研究会成立法会。

1993年2月28日,东林寺创办的"江西佛学院"正式开学,果一方丈兼任院长。夏,举办"首届庐山佛学院夏令营"。秋,重开甘露戒坛授千佛大戒。

1994春节,果一上人率两序大众发愿建造四十八米的阿弥陀佛接引像。

1994年3月6日4时10分,果一上人往生。

1994年秋,传印大和尚驻锡东林,升方丈座。

2003年9月,大安法师受传印大和尚嘱托,出任东林寺代方丈,全面主持东林寺各项工作。[2]

地理位置

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麓,是中国佛教净土宗发祥地,系东晋名僧慧远于公元386年创建,为庐山历史悠久的寺庙之一。汉唐时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代高僧鉴真曾至此,将东林教义携入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慧远为始祖。现寺内诸殿及聪明泉等名胜均已修复。

建筑格局

东林寺净土苑规划伊始,便是以自然景观控制性规划为前提进行设计的。核心景观大佛坐落的位置,整个苑区中轴线走向,主要建筑规模、建筑标高等都基本保持了原控制性规划设计意向要求。

苑区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山林建筑群经典的空间层次布局方式,使整个东林净土苑依山就势,将中轴线规划为山门殿(暨天王殿)、三圣殿、大雄宝殿、拜佛台、接引桥、大佛台等数个区域,精心规划为三圣殿、拜佛台、大佛台等七个苑区。苑区空间开合有致,相得益彰。其间以钟鼓楼、登山阶梯、服务区等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既错落又呼应的空间整体。朝礼之路由缓渐陡,其间有虹桥飞跨,衔山接路。至宽阔的礼佛台前。

主要景观

山门前

山门前有净土文化街,用作后勤服务、心理咨询、国学传播、素食文化等方面之用。山门殿区位于大佛苑区建筑群中轴线南端,正殿为天王殿。

天王殿

天王殿与环庐山公路相邻,设计用一座五进门石牌坊作为屏障,以之为苑区的南部边界。经由牌坊有四重树木、草坪台上排列八柱经幢,山门左右设置白象石雕。由乌头门式影壁与山门,及山门前两侧附属配殿,巧妙构成一个入口空间。中轴线两侧厢房后为入口区停车场。天王殿内供奉天冠弥勒菩萨、韦驮菩萨、四大天王,形成第一景观。

三圣殿

三圣殿区全长90米,以七宝莲池为核心,左右配殿,主殿与连廊相接,形成一个略似故宫午门五凤楼的设置格局。既寓意一个敞开双臂接引的博大胸怀,又再现了盛唐净土寺院八功德水及亭台楼榭的繁盛景象。殿内供奉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二大菩萨之像。有净土变壁画,营造出一种置身西方佛国那欢快、欣悦的氛围,是围绕"接引"主题的加以诠释与渲染。

折叠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区全长有180米,左右有配殿分两个区域展开。一是以佛舍利塔为中心。周边有连廊与过殿,塔中供奉佛的真身舍利,供信众绕塔供养修行,瞻拜舍利,缅怀佛的功德,生起念佛的善根。二是大雄宝殿与配殿相连的区域。大殿为重檐庑殿,殿身深七间,平面为九间,是中轴线上规模最大的殿堂。大雄宝殿殿后直对登山台阶,台阶起伏延伸。其间设置亭台,既可驻足歇息,又可凭栏望远,可获于庐山之外方识其真面目之悦。

拜佛台

拜佛台位于登临大佛阶梯的中段,台中设置以供养为主题的雕塑,前可瞻仰大佛尊容,后可回望三圣殿、天王殿,台中主要为供养拜佛之用。

接引桥巧妙利用山体谷涧互为两点支撑而就,桥体为拱形,如空中飞虹,桥栏雕塑与桥道体现"水火二河白道喻"。桥道为莲华图案,步步莲华,趋向彼岸阿弥陀佛。桥下百鸟谷是飞禽栖息、百鸟偕鸣,共赞佛德。

过接引台,寓意到了极乐彼岸。桥头有二菩萨迎接的石雕,脚下有黄金为地(铜路),周边有模拟的七宝地,表明已徜徉在极乐地面上了。接下来是极乐路,栏板有净土图案,柱头有极乐莲华及迦陵频伽等图案。到尽头有"故乡风月"铜浮雕,沿左右环道上大佛台。

大佛台

大佛台是一简洁而庄重的曼陀罗,主佛48米,莲台6米,宝盖81米。有两层平台,第一层有1万平米,四周长廊,须弥台有九品往生、十二光如来之石雕,背后有功德芳名石碑。第二层有6千平米,大佛安立处。大佛前有观音、势至,形成西方三圣接引的格局。第一层有一被接引的比丘于莲台上长跪合掌礼佛铜雕。须弥座下有八大金刚护卫,二层大佛台汉白玉栏杆,气象恢宏、庄严。

大佛台后有山顶平台,设置四十八愿石柱,雕刻四十八大愿,形成一巨大能量场。周边长廊环绕,可供信众礼佛修行禅观所用。

大佛台下有七千平米的空间,用作净土文化展览馆,展示净土经论、净土传承、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念佛原理与感应、净宗十三祖传略、往生事例、净土法门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等内容,令行人对净土文化有一系统详尽的了解。

占地3300亩的东林寺净土苑,主要以修学道场的概念来布局,除了在大佛朝礼区浓墨重彩地渲染出净业行人对阿弥陀佛的虔信之外,其他修学区域力图简洁质朴。

出木池

传说在东林建寺之初,慧远大师为筹集木材而发愁。一日,远公寐至夜半,梦中忽见一位自称“庐山之神”的白须老人对远公言道:“此处幽静足以栖。”这天夜里,天空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等到天明的时候一看,殿前的池塘中已涌出了许多上好的木材,解了慧远大师的燃眉之急。这都是慧远大师诚心鉴于天地,德行有感于神灵,故有此神助。后来,慧远大师以此木料所建之殿堂就命名为“神运殿”,涌出木材的那口池塘就叫“出木池”。

聪明泉

东林寺玉佛楼后,有一泓清泉四季不涸,叫做“聪明泉”。传说东晋名将殷仲堪到东林寺拜访慧远大师,二人行至山脚,见有此处苍松翠柏、泉水潺潺,便于此听泉谈《易》。殷将军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慧远大师指泉赞道:“将军之辩,如此泉涌,君侯聪明,若斯泉矣!”此泉因此得名“聪明泉”。唐太宗曾手书“聪明泉”三字,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亦有诗云:“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似饮贪泉。”后人均刻碑留念。直到现在,许多到东林寺览胜的游客都要饮上一勺“聪明泉”水,寄托了人们追求智慧的美好愿望。

远公塔院

远公塔院在东林寺西侧,供奉有慧远大师墓塔。慧远大师,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出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大师的家族是儒学世家,他幼而好学,玮璋秀发,博综六经,尤好《老》、《庄》。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他21岁,本要与博通经学的范宣子共隐。由于南北战争,道路阻绝,南下未成。听说道安法师在太行恒山传教,便与弟一同前往。闻安讲《般若经》,豁然开悟,毅然出家为僧。慧远大师修行研佛,译经著述,弘法讲道,其学问人品为人称赞,是佛教界公认的领袖。他建立了东林道场,与高僧、贤士123人结成白莲社,精进念佛,发愿往生西方,开中华净宗一脉,被尊为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圆寂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后人建塔供奉,是为“远公塔院”,又因其墓塔叠石如荔枝,故又称“荔枝塔”。旧有塔院在清代已毁坏,塔为1983年重修,2000年又修葺一新,院内有一棵“佛手樟”,相传为慧远大师手植,距今已有1600多年 。

西林

西林千佛塔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

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

东晋慧远大师的同门师兄慧永法师住锡西林30年,慧远大师初来庐山时曾居于此,后建寺于西林之东,故名东林寺。西林寺于公元731年由唐玄宗敕令重修,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林寺后的西林塔,亦称千佛塔,砖浮屠。唐玄宗敕建。明王鸣玉重修。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塔顶曾裂开,至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自行愈合。塔高七层,呈六角形,各面均有佛龛。

底层南北开门,正门向南。塔身向南每层门顶上皆有题额,底层至七层分别为千佛塔、羽室才、金刚、灵就来、无上法、聪雨花、无明藏。塔为空心塔,外状崔巍,高耸峭立,为西林寺的标志。

六朝松

六朝松(东晋)三笑堂前有古松一棵,虬枝盘结、树影婆娑。传说此松为慧远大师亲手所植,本名为“罗汉松”,因植于东晋,已有1600多年历史,故称“六朝松”,有人亦将它誉为“庐山第一松”。据传此松颇具灵性,几度枯荣皆与东林兴衰息息相关:寺兴树则荣,寺衰树则枯。如今又见六朝老松枝繁叶茂,当知中华国运绍隆,东林祖庭亦必道场再兴。

佛事活动

慧远法师慧永法师慧持法师道生法师昙顺法师僧睿法师昙恒法师道昞法师昙诜法师道敬法师佛驮耶舍尊者佛驮跋陀罗尊者刘程之张 野周续之张 诠宗 炳雷次宗 。十八高贤

剃度出家

性觉灵明,寂照真常,昔迷今悟露堂堂,三宝是慈航,一瓣心香,皈礼法中王。佛言:“若人以四事供养四天下满中罗汉,尽于百年,不如有人一日一夜发心出家功德。”善男子善女人剃除须发,出家入道,行六波罗蜜,学无量法门,度一切人,续佛慧命,令三宝不断,其功德殊胜难量!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3]

闭关念佛

闭关念佛于隋唐时颇为盛行,利益甚深。为实施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信愿念佛,同登极乐之宗旨,成就净业行人的法身慧命,东林祖庭在正常念佛修行的基础上,增加10天、25天、49天、100天的闭关念佛实修活动,亦有比丘三年长期闭关的独立关房。在闭关期间内,每天念佛十万声,为念佛同仁提供克期取证的机会。[4]

昼夜经行念佛

《佛说无量寿经¬》云:若人斋戒清净,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间断念佛,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令广大净业行人握持往生净土之左券,东林寺常住定于每月12日组织进行一日一夜精进经行念佛共修。经行期间(24小时内)日中一食,严持八关斋戒,止语,不睡、不坐、不卧,只念“南无阿弥陀佛”,不念其他名号、经咒。[5]

东林典故

白莲结社

慧远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在庐山般若台之阿弥陀佛像前,与刘遗民等123人,立了西方往生之誓愿,行持念佛三昧。这年,他67岁左右,这个结社之被称为白莲社是由于在山之东边和西边的池塘种了白莲。参加结社的僧侣里,除了慧远以外,还有意永、慧持、道生、佛陀耶舍(罽宾国婆罗门种)、佛陀跋陀罗、慧睿、道恒(347--418),道敬(369-420),昙顺(347-425),道昞(365-435)、昙诜(361-440),而且也有俗人身份的刘遗民(354-410)、张野(350-418)、周续之(377-423)、张诠(359-423)、宗炳(374-442)、雷次宗(386-448)等人。

慧远在阿弥陀佛像前聚集着包括这18位名士和其他门徒共123人,祈祷在西方极乐世界再生,慧远是净土宗之创始者,也是初祖,但他兼备禅净两宗的修为。

对于他们修行的念佛三昧,慧远在《念佛三昧诗集》序文里规定,“三昧是,把念头集中到一处而变为寂静的行为。”而且,“有很多种类的三昧,那个名称也很多,其中具有很高的功德而容易实行的是念佛(三昧)第一”,慧远是般舟三昧,他说“功德高,容易修行的是念佛第一”。这样的念佛三昧是根据支娄迦谶翻译的《般舟三昧经》来的。

形成兜率往生的思想,进而形成西方往生之思想,他翻译《无量寿经》六次,在《般舟三昧经》等的序言中推崇阿弥陀佛。此外,由于其师道安作净土论鼓吹弥陀之思想,很赞赏净土信仰,这一师承到了慧远,成为纯然的信仰中心的结社,但在慧远以前可以代表实践佛教的净土教的中心的阿弥陀佛信仰,到了这个时代只是维持那个传统而已。

像这样白莲社是值得注目的弥陀信仰运动,它基本上根据《般舟三昧经》之教说,他们用严格的持戒和卓越的冥想在心里念了阿弥陀佛,实际上或者在梦里见到阿弥陀佛,终归愿意离开因果轮回的世界而居住到西方净土。 而且慧远在《念佛三昧诗序》中说:整个三昧,那个名字非常重要,功高、容易向前去的是念佛。为了得到这个念佛三昧,他在般若台每天念佛六个小时而向西方净土礼拜,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慧远多么恳切至诚地修行念佛。

他们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千遍,做了48拜,每天礼佛,白天3回,晚上3回,精勤而不懈怠,发愿坚固。

这样的白莲结社渗透到了一般庶民男女之间,在佛教寺院每年从8月1日到7日举行称为白莲会的盛大的法要式,中国社会普遍受到了慧远净土思想的影响。到了元、明时代,作为全社会的信仰流传下来,开了中国净土教的先河。这个净土教之团体从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佛教教团发展的一个形体,到了近代也常常有慧远之遗风,称为庐山流的念佛,把念佛和禅的一致当做宗旨,和昙鸾、道绰、善导大师等倡导的净土教有点儿不一样,但是作为中国净土教之创始者,慧远对后世净土教徒的影响很大。(摘自《丛林》2000年第3期)

虎溪三笑

东晋时,著名的禅宗法师慧远在庐山修行,三十馀年间,不但不下山、入城,送客也从不越过虎溪。一日,诗人陶渊明、道士陆修静两人远道来访,三人相聚,相谈甚欢。后来,慧远送他们下山。到了虎溪,三人耳旁虽不时传来老虎的鸣号声,但因为谈得太热烈,竟完全没发觉。直到越过了虎溪,三人才惊觉,但旋即会心地纵情大笑起来。原来,他们在不经意间,已破除了不过虎溪的执念,笑声传递了他们难以言喻的欣喜之情,自然也成了名垂千古的美声了。

“虎溪三笑”的故事虽经史学家证实为后人编造,但反映了儒、释、道三家相互交融的一面,为历代名士所欣赏。李白在《别东林寺僧》一诗中就写道:“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至今东林寺内的“三笑堂”和蹲伏在虎溪桥畔的石虎,都源出这则传说。

明朝成化帝宪宗朱见深登基不久绘制的《一团和气图》亦是以虎溪三笑故事为题材,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乍看如同一人,细看实为一孺、一僧、一道三人合抱相视而笑,构图精巧。

匡庐胜境第一道场 天下莲宗最初祖庭

时间:2010-07-12 10:25来源:未知 作者:祥华 点击:次 东晋元兴元年(402)七月,远公集慧永、慧持、道生、刘遗民、宗炳、雷次宗等一百二十三人,于东林寺般若台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精修念佛三昧,以期往生西方,其所依据的经典是《无量寿经》与《般舟三昧经》。《无量寿经》所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是远公及莲社诸贤共修的纲宗。远公以及莲社其他同伦,修念佛三昧,大多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史料记载:远公禅定中三次见佛。刘遗民专念禅坐,始涉半年,定中见佛,行足遇像,佛于空现,光照天地,皆作金色。

远公由入三昧→见佛→往生,形成其净业修证的脉络路向。远公之念佛,以信心契入,着重凝观禅定,入三昧境界,即可随宜应物,显现妙境,终能见及佛境。受佛力法力之加持,坚固皈命西方极乐世界之愿心,命终得以上品往生,此即远公禅观念佛之要义。

远公这种别具一格的念佛思想与实践,在当时的佛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为净宗在中国生根广被,作出了重大贡献。古印度净土教在中国传布伊始,尽管有《佛说清净平等觉经》、《般舟三昧经》等译出,然人们尚持观望、试探的态度,有没有阿弥陀佛?遥远的界外是否存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疑虑一方面要靠经典圣言量化解,另一方面,人们更希望有一种验证。这种验证,对净土教在中土的传布,关系重大。远公值此之际,以渊博的佛学造诣,以精勤专志的修持,向中国佛学界提供了这种验证,不仅是一人的验证,而且是莲社作为团体的验证——莲社123位同仁,或禅定中、或在梦中、或在临命终时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胜境,与佛典所记载的无二无别。远公以一代佛学领袖的德望向世人作出的验证,震撼着中国广大信众的心灵,为净土教在华夏的流布,注入了巨大的动力。中国人从此建立了一个永不倾覆的终极目标:念佛求生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永脱轮回生死之苦,亲证穷玄极寂的自性如来。同时,远公以自己的佛法实践昭示:惟凭自力坐断生死殊不容易,应自力他力并重,皈投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方是了生脱死的稳妥道路。远公对中国民众的这种贡献,堪称如来使者,真报佛恩。

由慧远大师倡导的东林莲社的净土征信,对华夏民族来说,乃惊天动地的大事。华夏文明中超越性意向受惠于净宗文化至深且广,并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哲学、艺术、建筑与生活方式中。后世净宗祖师大德亦仰慕效法莲社之风,结社念佛。诸如,善导大师为远公之大德所感召,特往江西庐山瞻礼莲社道场,于净业轨范更无疑惑,身心豁然得解。省常大师启建净业社、宗赜禅师立莲华胜会、截流大师起三年结七念佛等,继踵接轨,绍隆莲风。在当代,结社念佛亦在世界各地风起云涌、莲风普扇。由此而生信发愿,成就往生者,亦不啻河沙。远公大师的德业,与法界同在。伏冀净业行人仰继远公之悲愿,信愿持名,矢志安养,与远公大师同为莲池海会之胜友。[6]

东林寺僧团组织及弘法利生机构

概述

宗寓示着真善美慧的法界文明,寄托着一切众生终极的生命关怀,使众生于一切恐怖中,获致大安乐。净宗文明在无量劫的历史长河中,以种种形式向法界无数刹土播扬,或极乐世界佛菩萨分身他方刹土以种种身份宣说;或净业行人透过信愿持名的践履,接纳并显彰净宗精神;或仰信净宗的文人哲士撰述诗文词赋荷载净宗文明因子。如是种种方式,使得净土文化在社会各阶层渗透传扬。可以说,一切众生的内心,都有着净宗文化的原型。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在吾人介尔一念中全体具足。时轮推移到21世纪初叶,净宗这一古老的佛教法门,在以市场经济与科学技术为主干的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阿弥陀佛悲愍一切众生,尤其是愍伤娑婆火宅中的吾人。吾辈浪子在八苦交煎之余,忽然善根发露,信愿持名,声声呼唤弥陀的救助,步步踏向极乐故乡,这是多么动人心魄稀有难逢之时呀!

东林寺僧众秉承祖师遗志,发扬大乘佛教菩萨道精神,弘传净宗圣言量与中国净宗祖师思想,引导四众弟子专修念佛法门,培养净宗弘法人才,帮助弱势苦难群体,构建面向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作弥陀使者,归极乐故乡。

东林僧团每日二时殿堂,四支香(六小时)进堂念佛,并大力开展各种念佛修行活动,惠以众生真实之利。

弘法利生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让更多有缘人信解净土,劝引四众弟子导归极乐莲邦,东林寺僧团本着净化人心、提升道德、信愿念佛、同登极乐的教旨儒释并弘。

应各地信众邀请,在大安法师的带领下,东林僧团弘法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六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弘法。东林莲社也组织僧众积极展开以农村群众为主要对象的基层弘法,还组织举办“净宗弘法人才培训班”、“净土文化夏令营”、“企业家念佛禅修活动”。 为配合僧团在国内外的弘法,东林寺成立了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包括《净土》杂志编辑部、净宗文化研究所、佛教艺术研究所、净土宗与当代伦理研习班、视听中心、网络部、印经处、法宝发行部),创办了东林护生会、慈善功德会,组建了佛教艺术团、净土音乐创作室,相继演出了“净土之光”诗歌朗诵音乐法会、“祖师礼赞”音乐法会,创作出版了“净土梵音”CD光碟。目前,东林寺已具备了从现场影音的录制,到后期编辑、发行、流通,从杂志文稿征集到文字整理校对,从经书排版设计到印制、出版、包装,从诗歌、音乐的创作到组织演出、网络发布等从头到尾的制作能力,形成了集研究、弘法、宣传、交流为一体的团队,极大地实现了净土宗文化全方位、多渠道的弘传。让东林法露遍洒娑婆,滋润干涸的心灵,指引迷失的众生。

期间,东林寺得到了诸山长老和社会贤达以及四众弟子的热心帮助和支持,借此,东林僧团伏愿诸善仁信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发菩提心,一心念佛,同登极乐。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佛光普照,正法久住!

弘法足迹(2004至2009)

北京 上海 香港 广州 天津 深圳 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加州、新加坡 马来西亚 吉林 贵州 河北 杭州 苏州 海口 惠州 江门 普宁 保定 秦皇岛 温州 宁波 抚州 沈阳 呼和浩特 四川绵阳 江苏启东 湖北蕲春 陕西宝鸡 江西贵溪 四川乐至 西昌光福寺等。

净土宗文化研究学会

庐山东林净土宗文化研究会乃是于1992年由果一上人发起成立的,旨在弘扬净宗理念,进行净宗理论研究的学术团体。然而,自从果一上人圆寂之后,学会的活动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大安法师住持东林后,将学会作为东林寺重要的弘法平台,和对外形象窗口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积极开展活动,通过各个职能部门,让净宗文化可以全方位、多渠道地弘扬。其属下有《净土》杂志编辑部、净宗文化研究所、印经处、视听中心、网站、佛教艺术团、净土音乐创作室、佛教艺术研究所、美术动画设计室、发行部。已形成一个集弘法、宣传、交流、研究为一体的平台,为东林祖庭在国内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

参考资料

  1. 世界最高阿弥陀佛铜像即将完工. 网易新闻. 2012-12-11. 
  2. 大事记:庐山东林寺年谱(公元366-2016)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7-07-06 09:18
  3. 剃度出家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0-07-06 22:27
  4. 闭关念佛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0-07-01 08:37
  5. 昼夜经行念佛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0-06-01 08:37
  6. 匡庐胜境第一道场 天下莲宗最初祖庭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0-07-12 10:25来源:未知 作者:祥华
  7. 东林寺僧团组织及弘法利生机构庐山东林寺 官网 时间:2010-07-20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