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搜神记》 |
全名:《搜神记》 撰者:干宝 文字:中文 国家 :中国 成书年代 :晋代 今本篇数 :464篇 原书卷数:30卷 今本卷数:20卷 版本:坊间的《搜神记》并非原始的完整版本, 是后人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法苑珠林》等书辑录 而成的,才成为今天所见的二十卷本 《搜神记》。 |
《搜神记》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寫的记录神仙鬼怪的著作,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的代表。
概述
《搜神记》僅存輯本,共分二十卷,主要是搜集各种民间关于鬼怪、奇跡、神异以及神仙方士的传说,也有採自正史记载的祥瑞、异变等情况,其中不乏情节重复的故事,每个故事的叙述非常简短,文学水平也不是非常出色,但对中国后世的传奇小说发展影响很大,以后很多传奇小说如唐人传奇、《聊斋志异》等的写作方法均和《搜神记》相似。胡震亨在《搜神記引》稱:“余得《搜神記》及《搜神後記》讀之,乃知晉德不勝怪而底於亡也。”意思是指干寶認為司馬氏是以陰謀取天下,得位不正。
今天我们虽然把《搜神记》当作中国志怪小说的鼻祖,但在当时,干宝以史家的态度认真来写,读者以读史书的态度认真来看,谁也不觉得这只是打发时间的鬼怪小说。[1]
人物介绍
干将莫邪
楚国的能工巧匠干将和莫邪夫妻二人给楚王铸造宝剑,用了好几年的工夫才制成。楚王因时间久了而发怒,
想要杀死铸剑人。宝剑铸了两把并分有雌与雄。干将的妻子当时怀孕就要生孩子了,丈夫便对妻子诉说道:“我替楚王铸造宝剑,好多年才获得成功,楚王为此发怒,我要前去送剑给他的话,他必杀死我。你如果生下的孩子是男孩的话,等他长大成人,告诉他说:‘走出家门看到南山,一棵松树生长在一块巨石上,我留下的另一把剑就藏在巨石的背后面。’”随后就拿着一把雌剑前去进见楚王。楚王非常忿怒,命令人来察看宝剑,发现剑原有两把,一把雄的,一把雌的,雌剑被送呈上来,而雄剑却没有送来。楚王暴怒,立即把铸剑的干将杀死了。
李寄
李寄是东越国闽中郡将乐县李诞的最小的女儿。郡中有一座庸岭,高几十里。在它西北部的山缝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粗十多围,当地人都很害怕它。东冶都尉和东冶所管辖下的县城里的长官,也有许多是被蛇咬死的。人们一直用牛羊去祭它,所以才没有大的灾祸。后来,大蛇或者托梦给人,或者吩咐巫祝,说它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都尉和县令都为此事发愁。但是大蛇的妖气所造成的灾害却没个完。他们只得一起征求大户人家奴婢生的女儿和犯罪人家的女儿,把她们收养起来。到八月初一祭祀的时候,把女孩子送到大蛇的洞口。大蛇出来,便把女孩吞食了。连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女孩。
这时,他们又预先招摹寻求,还没有找到这样的女孩。李寄想应募而去,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父母没有福相,只生了六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即使有了子女也好像没有一样,女儿我没有缇萦救父母那样的功德,既然不能供养父母,白白耗费衣服食物,活着也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早点去死。卖掉我的身体,可以得些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她,始终不同意她去。李寄就自己悄悄地走了,父母终究没法阻止她。
李寄于是禀告官府请求得到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八月初一,她就到庙中坐好,揣着剑,带着狗。她先把几石米饼用蜜拌的米麦糊灌在里面,然后把它放在蛇的洞口。蛇便出来了,头大得像圆形的谷仓,眼睛像直径两尺大的镜子。它闻到米饼的香味,先去吞食米饼。李寄便放出狗,狗就上去撕咬,李寄从后面砍了蛇好几下。蛇的创口痛得厉害,便翻滚着窜出来,爬到庙中的院子里便死了。李寄进入蛇洞察看,发现了那九个女孩的头骨,便都拿了出来,悲痛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太可怜了。”于是李寄便慢慢地走回家去。
越王听说了这件事,把李寄姑娘聘为王后,任命她的父亲为将乐县县令,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了赏赐。从此东冶县不再有怪异邪恶的东西了。那赞颂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在那里流传着。
韩凭夫妇
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何氏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夺过来。韩凭心怀怨恨,宋康王把他囚禁起来,并定罪判韩凭服城旦这种苦刑。韩妻何氏暗中送信给韩凭,故意使语句的含义曲折隐晦,信中说:“久雨不止,河大水深,太阳照见我的心。”不久宋康王得到这封信,把信给亲信臣子看,亲信臣子中没有人能解释信中的意思。臣苏贺回答说:“久雨而不止,是说心中愁思不止;河大水深,是指长期两人不得往来;太阳照见心,是内心已经确定死的志向。”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妻于是暗中使自己的衣服朽烂。宋康王和何氏一起登上高台,韩妻何氏于是从台上往下跳自杀;宋康王的随从想拉住她,因为衣服已经朽烂,经不住手拉,何氏自杀而死。韩妻何氏在衣带上写下的遗书说:“王以我生为好,我以死去为好,希望把我的尸骨赐给韩凭,让我们两人合葬。”
宋康王发怒,不听从韩妻何氏的请求,使韩凭夫妇同里之人埋葬他们,让他们的坟墓遥遥相望。安康王说:“你们夫妇相爱不止,假如能使坟墓合起来,那我就不再阻挡你们。”很短时间内,就有两棵大梓树分别从两座坟墓的端头长出来,十天之内就长得有一抱粗。两棵树树干弯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树枝在上面交错。又有一雌一雄两只鸳鸯,长时在树上栖息,早晚都不离开,交颈悲鸣,凄惨的声音感动人。宋国人都为这叫声而悲衷,于是称这种树为相思树。相思的说法,就从这儿开始。南方人说这种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精魂变成的。
现在睢阳有韩凭城。韩妻何氏作的歌谣至今还在流传。
吴王小女
春秋时吴国吴王夫差有个小女儿,名叫紫玉,年龄十八岁,才学容貌都很优秀。有个叫韩重的少年,年龄十九岁,会道术。小女紫玉喜爱韩重,暗中书信交往,并答应嫁给他做妻子。
韩重要到齐鲁一带求学,临走时,请父母聘人前去为他求婚。结果,吴王非常愤怒,不答应女儿嫁给韩重。紫玉气急郁闷而死,埋葬在阊门外面。
三年后,韩重回来,向父母问求婚之事,父母告诉他:“吴王发怒,不准许婚事,紫玉气死了,已经安葬了。”韩重痛哭不已,十分悲伤,带上祭品到坟前祭奠。紫玉的魂魄从坟中出来,与韩重相见,泪流满面地说:“当年你走之后,您父母向父王为你求婚,心想一定能了却我们的心愿,不料分别之后,遭遇如此厄运,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接着紫玉转过脸昂头,哀伤地唱道:“南山上有鹊鸟,北山上有罗网。鹊鸟早已南飞,罗网又能怎样。本想一心随你,无奈谗言太多。忧伤积结成疾,可怜黄泉命丧,命运如此不公,冤屈何时得昭?山林百鸟之王,有名叫做凤凰。一旦失去雄凤,雌凰三年感伤。虽说鹊鸟众多,难以配对成双。因此再现身姿,逢君重放容光。你我身远心近,何时才能相忘?”
紫玉唱完,已是泪流满面。她请韩重一起回到墓穴,韩重说:“阴间阳间,是不同世界,我怕这样会有祸患,不敢接受你的邀请。”紫玉说:“阴阳两界,各不相同,这我也知道,可是今日一别,永无再回之朝。你怕我已成鬼,就会害你吗?我是想把诚心奉献给你,难道你不相信?”韩重被她的这番表白感动,就送她回墓穴去了。
紫玉在里面设宴招待韩重,并留他住宿三天三夜,与他完成了夫妻之礼。临走时,紫玉取出一颗直径大如一寸的明珠送给韩重,说:“我的名声已毁坏,希望已断绝,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望你时时保重自己。如能去我家,代我向父王表达敬意。”
韩重走出墓穴就去拜见吴王,向他讲述了这件事。吴王十分愤怒地说:“我女儿早已死去,你却编造谎言来玷污她。这不过是掘墓盗物,却假托鬼神罢了。”当即命令抓捕韩重。韩重逃脱之后,就到紫玉坟前诉说了事情经过。紫玉说:“别担心,今天我就回家告诉父王。”
吴王正在梳妆,忽然看见紫玉,又惊又喜,问她:“你怎么又活了?”紫玉连忙跪下禀告:“从前书生韩重来求娶女儿,父王不许。女儿已是名声毁坏,情意断绝,招致身亡。韩重从远方归来,知道我已死亡,特意带着祭品到幕前吊唁。我被他始终如一的真情感动,就与他见了面,因此送给他明珠,绝不是掘墓偷盗。请父王不要追究问罪。”
吴王夫人听说后,赶紧出来抱住女儿,紫玉如一缕青烟般飘走了。
董永
汉朝董永是千乘人。年少时就死了母亲,和父亲住在一起。(父子一起)尽力种地,(董永)用小车载着父亲,自己跟在后面。父亲死了,没有什么东西埋葬,就自己卖身为奴,用(卖身的钱)供办丧事用。主人知道他贤能,给了他一万钱而且打发他自由地走了。
董永行完了三年守丧之礼,要回到主人家,再去做奴仆。在道上碰见一个女子对他说:“愿意做你的妻子。”于是董永就和她一起(到主人家去了)。主人对董永说:“(我)把钱给了你了。”董永说:“蒙受您的恩惠,(使我)父得以收葬。我虽然是贫穷无知的人,一定要勤劳服侍尽心尽力,来报答您的大德。”主人说:“(这)妇女会做什么?”董永说:“会织。”主人说:“一定要这样的话,只让你的妻子替我织一百匹细绢(就行)。”于是,董永的妻子给主人家织绢,十天织完了。女子出了门,对董永说:“我是天上的织女。因为你最孝顺,天帝让我帮助你偿还债务。”说完升上高空而离去,不知到哪儿去了。
成書背景
干宝官至晉朝散骑常侍。据记载年轻时父亲去世,其母善妒,在埋葬他父亲时趁机将他父亲的妾推入棺材一起活埋。过了十年,他母亲去世,和他父亲合葬,开棺后发现他父亲的妾伏在他父亲尸体上,尚有体温,救回家后又活了数年。另外据说他兄长也是死了“气绝数日”又活过来了。因此引起他对鬼神事的兴趣,写了这部《搜神记》。
著名篇章
- 〈干將莫邪〉、〈吳王小女〉、〈李寄斬蛇〉、〈韓憑夫婦〉等篇都是情節曲折,人物個性鮮明的作品。
- 卷十三〈由拳老嫗〉及卷二十〈古巢老嫗〉則是當時流傳民間的地方傳說。
**東海孝婦以往被認為來自搜神記,但實際上是來自漢書
篇名
《搜神記》久佚,其篇名已不可得知,可考者有〈神化〉、〈感應〉、〈妖怪〉、〈變化〉四篇,李劍國《新輯搜神記》中,認為或許還有〈更生〉一篇。
對後世影響
如果以十分正式的小說概念來看《搜神記》所記載的故事,這些都只是一些不成熟的雛型。然而這些故事對於未來唐人傳奇及元代的戲曲都有很深的啟發。
《搜神記》记载的部分志怪,有的被后来发扬、演变成戏剧、小说等的题材,如《三国演义》中的“左慈戏曹操”、“孙策杀于吉”,部分“廿四孝”的故事,關於彭祖長壽,葛永成仙,南海鲛人,神农架野人,相思樹的故事,成语“含沙射影”的由来,“黄粱一夢”的故事,皆源自於《搜神记》。鲁迅所写的《故事新编》中的眉间尺和嫦娥奔月基本上也受到《搜神記》的影響。
版本
- 干寶原撰《搜神记》有30卷,流传至今只有輯本20卷,464篇故事。
- 干寶的《搜神記》名氣太大,除了歷代輾轉傳鈔之外,連襲用書名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同樣叫做「搜神」的至少就有陶潛《搜神後記》、北魏曇永《搜神論》、唐代句道興《搜神記》、宋代的《搜神總記》、元刊《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代羅懋登六卷本《搜神記》、焦璐《搜神錄》(即《窮神秘苑》),明代還有一個八卷本《搜神記》。干寶的《搜神記》原書似乎在宋元間就已散佚了。
- 《隋书·经籍志》載(晋)陶潛撰《搜神後記》十卷,是後人伪托。
- 《密册汇函》刻本。
- 《搜神记》另有日文译本。
- 汪紹楹的《搜神記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