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青海省氣象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青海省氣象局成立於1954年,為事業單位性質,實行中國氣象局與青海省委、省政府雙重領導,以中國氣象局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承擔青海省氣象行政管理及氣象業務服務工作,機構規格為正廳級。省、市(州)、縣氣象局機關的工作人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主要職責

省氣象局主要職責有8 項:一是制定地方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劃,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氣象事業發展規劃、計劃及氣象業務建設的組織實施;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重要氣象設施項目的審查;對本行政區域內的氣象活動進行指導、監督和行業管理;二是按照職責權限審批氣象台站調整計劃;組織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探測資料的匯總、分發;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涉外氣象活動;三是在本行政區域內組織對重大災害性天氣跨地區、跨部門的聯合監測、預報工作,及時提出氣象災害防禦措施[1],並對重大氣象災害作出評估,為本級人民政府組織防禦氣象災害提供決策依據;管理本行政區域內公眾氣象預報、災害性天氣警報以及農業氣象預報、城市環境氣象預報、火險氣象等級預報等專業氣象預報的發布;四是制定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方案,並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和協調下,管理、指導和組織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五是負責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同級有關部門提出利用、保護氣候資源和推廣應用氣候資源區劃等成果的建議;組織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六是組織開展氣象法制宣傳教育,負責監督有關氣象法規的實施,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有關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罰,承擔有關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七是統一領導和管理本行政區域內氣象部門的計劃財務、機構編制、人事勞動、科研和培訓以及業務建設等工作;會同市(州)人民政府對市(州)氣象機構實施以部門為主的雙重管理;協助地方黨委和人民政府做好當地氣象部門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八是承擔中國氣象局和本級人民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省氣象局領導班子成員:黨組書記、局長李鳳霞,黨組成員、副局長許維俊,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陶建,黨組成員、副局長高順年、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林。

內設機構

省氣象局下設10 個內設機構:辦公室(應急管理辦公室、信訪辦公室)、應急與減災處、觀測與網絡處、科技與預報處(氣候變化處)、計劃財務處、人事處、政策法規處、黨組紀檢組、機關黨委辦公室(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離退休幹部辦公室。省氣象局直屬11個事業單位:省氣象台(省氣象局決策氣象服務中心)、省氣候中心(省氣候變化監測評估中心)、省氣象信息中心(省氣象檔案館)、省大氣探測技術保障中心(省氣象技術裝備中心)、省氣象災害防禦技術中心(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省氣象服務中心、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台(省大氣成分中心)、省氣象科學研究所(省生態氣象中心、省衛星遙感中心、省生態環境監測評估中心)、省氣象幹部培訓學院、、省氣象財務核算中心,省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省氣象國有資產運營中心)。省氣象局下轄9 個市(州)氣象局:西寧、海東、格爾木市氣象局,海西、海南、海北、玉樹、果洛、黃南州氣象局。全省共有國家級氣象台(站)234 個:包括國家基準氣候站16 個、國家基本氣象站19 個、國家一般氣象站(國家氣象觀測站)17 個、國家地面天氣站180 個、中國大氣本底基準觀象台1 個、國家級牧業氣象試驗站1 個。其中,高空探測站7 個、氣象輻射站5 個、酸雨監測站7 個、國家一級農業氣象觀測站13 個、二級站4 個、省級農業氣象情報站10 個、生態監測站47 個、自動土壤水分站76 個。另有,新一代多普勒天氣雷達站3 個、X 波段天氣雷達站7 個、風廓線雷站1 個、X 波段移動天氣雷達2 部、移動毫米波雷達1部、風能資源觀測站12 個、區域自動氣象站513 個(含39 個交通站、27 個設施農業站)、環境氣象觀測站8 個、閃電定位觀測站33 個、大氣電場儀觀測站6 個、GNSS/MET 水汽監測站49 個、空間天氣站1 個。全省所有氣象台站均為艱苦台站。其中:一類艱苦台站20 個,二類艱苦台站20 個,三類艱苦台站10 個,四類艱苦台站5 個。31 個站海拔3000 米以上,9 個站海拔4000 米以上。其中:五道梁氣象站海拔4612 米,是全國第二高氣象站。沱沱河氣象站海拔4533 米,是全國最高的探空站。瓦里關大氣本底基準觀象台為歐亞大陸腹地唯一的大氣本底觀測站。全省氣象部門在編人員情況:截止2018 年12 月31 日,全省氣象部門在職人員總數1461 人,其中,公務員312 人,幹部1128 人,工人21 人。學歷結構:博士4 人,具有研究生學歷(含黨校研究生學歷)的有127 人,占8.7%,大學本科學歷[2](含黨校本科學歷)的有1024 人,占70.1%,大專學歷252 人,占17.2%,中專及以下學歷的有58 人,占4.0%。職稱結構:正研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13 人,副研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220 人,中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775 人,初級專業技術資格人員400 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