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窦山风景区
雪窦山风景区 |
中文名: 雪窦山风景区 外文名: Mount Xuedou 地理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 著名景观: 千丈岩、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 海 拔: 800 m 通票价格: 230元(含蒋氏故居) 索道票价: 50元 开放时间: 08:30—16:30 |
雪窦山(Mount Xuedou),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四明第一山”,是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 一的弥勒佛的道场。
雪窦山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西北,为四明山支脉的最高峰,海拔800米,有“海上蓬莱,陆上天台”之美誉。风景名胜区全境85.3平方公里,风景区范围54.8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30.5平方公里。
景区以雪窦古刹和千丈岩瀑布为中心,四周围环列,东有五雷、桫椤、东翠诸峰;西有屏风山;南有天马、翠峦;西南有象鼻峰、石笋峰、乳峰,中间是一片广阔的平地,阡陌纵横,山水秀丽,气候宜人,有千丈岩飞瀑、妙高台、徐凫岩峭壁、商量岗林海、三隐潭瀑布等景观。[1]
目录
相关传说
当年妙高台,还是赏月佳处,并且流传著名士苏东坡曾在此赏月的轶事。
据1949年重修的《武岭蒋氏宗谱》第六册记载,蒋介石8岁时“始上雪窦山见妙岑岭爱之”,“中华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先生建山庄于 其地”,自题门楣“妙高台”。山庄为中西合璧,大门内两旁平房各1间,平顶晒台。天井后3间2层楼房,总建筑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436平方米。楼上洋灰走廊与晒台相连,芳草绿树环回萦绕,青山碧水拥来眼前,赏心悦目不足言其妙。据说1949年5月蒋氏逃离大陆以前曾 来此登临,风光依旧,山河不再,蒋介石不由“神采黯然”。他此时想的已经不再是他的军国大事,熟翫的乡音和汩汩流淌的奉化江水,勾起的只能是英雄末路的惨淡和背乡离井的忧伤。堂内吊挂着多帧蒋介石与宋美龄的旧相片,却不见这一幅“霸王别姬”似的“仓皇辞庙”窘态。妙高台左有伏虎洞,右有消凡台,前有晏坐台等,均为宋高僧知和禅师遗迹。传说知和每一日五更就在晏坐台做功课,伏虎洞有两虎终年听其诵经,野性渐收。
雪窦之胜独推妙高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天柱峰,位于飞雪亭西约500米处,海拔396米。峰顶有坪如台,名妙高台。工具南三面均为绝壁,下临深渊,烟霭四合,漂渺似仙境。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晴日登临,爽风迎面,松涛盈耳。凭栏四眺,烟霭初开,近峦远岗,仪态万千;台下亭下湖嵌镶群峰间,波光岚影,别有风情。
文化大革命时期,妙高台被拆毁,1986年重建复原,但原放在正门入口的石塔被换了位置,放在了中间。这座石塔是清末民刚开始的时候雪窦寺的住持和尚的浮屠,因蒋介石很是敬重他,故在造妙高台时把它移了过来
妙高台位于雪窦山,是蒋介石的山庄所在处,因有峰突起,截出万山之表,称“妙高台”,又名“妙岑岭”或曰“天柱峰”。上有蒋氏于1927年熬头次下野时所修一山庄,后下野时也多居于此,遥感时势。
峰顶有坪如台,工具约13米,南北倍之,前面是悬崖峭壁,三面凌空,下临深渊。登雪窦绝顶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峰,从山下仰望,只见山峰不见台,堪称雪窦山胜景中的一绝。
这搭海拔396米,气候凉爽,四周松樟翠竹蔽日,脚下山岩奇突多姿,是一个理想的避免中暑胜地。
传说溪口蒋氏的第二代始祖蒋宗霸是布袋和尚的嫡传弟子,跟随布袋和尚云游四方,雪窦寺自然是日常驻足之处。及至到了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一代,虔敬信佛更到了专心修行、世事不问的地步,连日常维持生计的玉泰盐铺也交付儿子蒋肇聪照管了事。蒋介石的妈妈王彩玉一生茹素礼佛,记诵经书。在其前夫去世后,发愿出家三年,礼雪窦寺果如禅师为师,住金竹庵。三年后返俗嫁蒋家,生下蒋介石后,常带年幼的蒋介石来雪窦寺礼佛诵经。这便使年幼的蒋介石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在其显赫后,每一次回乡,必到雪窦寺瞻拜憩留。1927年,蒋介石还为雪窦寺题写过“四明熬头山”的匾额。
历史文化
雪窦山因北宋仁宗皇帝赵祯梦中到此一游而得名“应梦名山”,南宋理宗皇帝赵昀追书“应梦名山”。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标志性景点包括千丈岩、雪窦寺、三隐潭、徐凫岩、妙高台以及全球最高的铜质坐姿弥勒佛造像。 位于雪窦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盛 于宋,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高僧辈出,是弥勒佛的根本道场。浙江雪窦山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奉化西北22公里处,景区面积85平方公里,可观赏景点53处,分溪口镇、雪窦山、亭下湖3个各具特色的景区 ,以独有的人文景观和集山、湖、瀑于一体的自然景观着称,又是着名的佛教圣地——弥勒道场所在地,名闻海内外。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历来为游客所钟爱。宋仁宗赵祯曾梦游此山,宋理宗赵昀追书“应梦名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赋诗赞曰:“高怀却有云门关,好句争传雪窦风。”现代著名地理学家张其昀称雪窦山“兼有天台山雄伟,雁荡山奇秀,天目山苍润”。着名诗人王心鉴登临作《溪口雪窦山》道:“静气弥幽谷,绿竹拂苔路。山月照古寺,翠岚湿天柱。桥横松溪外,瀑悬云深处。凭栏妙高台,尘心由此渡。”20年代,列为全国26个重点风景区之一;80年代,定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1994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之一。1991年以来,每年游客均在100万人次以上。
地理环境
奉化溪口雪窦山地区自距今约1.45亿年前第一次火山爆发始,在以后的一千万年中,又发生了三次火山喷发和四次海进海退。大自然鬼斧神工,雪窦山的上隐潭、中隐潭、徐凫岩,溪口至江口的雪窦山余脉,较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基本定型,如今在千丈岩和下隐潭仍能看到岩层流动状痕迹。又历经一亿多年,雪窦山进入纪元时代,这一代开始呈现森林茂密、动物繁多、危崖耸立、幽谷飞瀑的景象。
徐凫岩瀑布位于雪窦寺西,徐凫岩村附近。岩顶海拔4 7 6 米。崖石有巨石外突,传为仙人骑凫徐徐升天外,故名。远望巨石,酷似石猴倚天而鞠猴岩,以鞠猴岩为中心,两边绝壁呈放射状亘延数百米,其形如斧凿刀削,其色黛赭相杂。崖顶松木苍翠,虬影乱舞,崖下草木丛生,成簇弄影。其壮观、秀丽,胜于千丈岩。宋宝庆《四明志》载,绝壁凿有“鞠猴岩”三大字。
崖顶涧间,有古朴洞桥横跨,涧水自踌躇岭林间潺潺流来,渐而湍急澎湃,过桥后飞流直挂,声震山谷。瀑布落差1 1 6 米,无岩石阻断,一流至底。绝壁下部,水帘与岩壁相隔成一宽绰空间,置身其间,如坐轻罗帐中,细沫涧面,趣不胜述。瀑下有潭,烟云弥漫,令人沉醉。水自潭流出,成溪流沿谷底逶迤而去。宋代陈着《徐凫皎瀑》诗:“一流瀑泻九重天,长挂如虹引洞仙。岩壁凫飞延岁月,石梁龙滚飞云烟。满山药味增新色,夹岩桃花胜旧年。”
20世纪3 0 年代,从崖顶至岩下筑有山径。6 0 年代后,电影《难忘的战斗》、《曙光 》等曾在此拍摄外景。
三隐潭
三隐潭是雪窦山中三折瀑布组成的景观。因为隐匿山谷,又有三处潭潭,所以叫三隐潭。隐潭之水,源自东岙村,形成三级瀑布,全长约1600余米。从上到下分别叫作:上隐潭、中隐潭、下隐潭。
上隐潭以幽险见长。从崖顶下通潭底,有石阶216级,形状象一座天梯。潭底架有一座石桥。瀑布循崖倾泻,高约40米,流水呈线条形, 发出哗哗响声。置身潭边桥上,雾气弥漫,水沫溅衣,凉气逼人。
上隐潭瀑潭边,有一座龙王庙,占地约160平方米。庙里供奉着三尊龙王,中间的是青龙,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左边是紫龙,保佑 考取功名;右边的是黄龙,赐您财源广进。各位可各取所需,进行参拜。
从上隐潭下行约500米,就是中隐潭。只见涧中巨石横卧,瀑布从巨岩中俯冲而下,东折西回,有急有缓,水沫随风飞溅,若雾若雨,既 富有诗情画意,又别具溪谷野趣,因此以清秀取胜。
自中隐潭沿山径小路下行500米便可到达下隐潭,其风光集峰、洞、潭、涧于一体,分外秀丽。这里的瀑布有两支,人称“鸳鸯瀑”。下 隐潭的一块石巨石广约10平方米,旁用石笋一座,高20余米,人称“石笋峰”。峰在潭上,潭在峰底,半遮半现。整个下隐潭犹如一座水上广厦,瀑布横倾潭外,仰视如彩霞横空,绚丽多彩。
千丈岩
从御书亭经百步阶,可至千丈岩底,水击成潭,潭水碧透,寒气袭人。1 8 9 4年(清光绪二十年)潭旁筑仰止桥、午雷亭。2 0 年代重 修,抗日战争时期被破坏。1 9 8 6 年复修。伫立桥上,水气弥漫,余沫扑人,仰望飞瀑,惊心动魄,宋楼钥《千丈岩诗》:“惊见银河空外翻,湍流千丈有余寒。下流不用长劳望,只向悬崖顶上看。” 午雷亭旁摩崖石刻“烟声”两字,为1 6 4 2 年(明崇祯十五年 )县令胡梦泰所书。飞瀑对面崖壁上,“乐不”两字,1 9 1 6 年(民国五年)亭下人沈皆城书。1 9 3 7年 4 月,冯玉祥到此,曾赋诗:“来到四明山,先看千丈岩;若能发水电,更能开我怀。”
雪窦寺
雪窦寺位于雪窦山中心,四面环山,两流合汇,九个山峰犹如“九龙抢珠”,环境胜绝。 雪窦寺历史悠久,晋时开山时叫“瀑布院”, 已有1700年历史。公元999年北宋真宗敕赐“雪窦资圣禅寺”寺额。南宋宁宗时,评定天下寺院等级,雪窦列为“五山十刹”之一。宋理 宗赵昀御书“应梦名山”,遂有“应梦道场”的盛誉。雪窦寺历经五毁五建,“文革”期间遭拆毁,仅存东厢房。现在的建筑是1986年4 月重新修复的。
雪窦寺外,首先可见山门上的题字“四明第一山”,由蒋介石亲笔所书。1927年8月,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来雪窦寺拜佛求答签,当他抽 到“飞龙升天,腾骧在望”的上上签后,十分高兴,马上在雪窦寺住了11天。期间方丈朗清邀他题写山门匾额,蒋介石欣然题写了“四明第一山”五个大字。
山门内有两株大树,名叫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公孙树。这两株银杏有雌雄之分,左边为雌,右边为雄。更珍贵的是它们系汉代所栽,人称“汉代白果”。郭沫若游雪窦寺时曾说:“汉代大树,诚不虚也!”
雄树旁有一石碑,上书“弥勒应迹胜地”。是指弥勒佛与雪窦寺的渊源深厚。相传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在奉化县江水中现身,被长汀村人收养,后到奉化岳林寺出家,常到雪窦寺讲经弘法,因而岳林寺、雪窦寺被人们同称为“弥勒应迹圣地”,公认为弥勒道场。所以,在雪窦寺的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特建有一座“弥勒殿”。
进入天王殿内,迎面的一尊佛像,就是印度籍的正身弥勒,名叫弥苗,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先于释迦牟尼圆寂,上升到兜率宫,经过4 千岁(相当于人间56.7亿岁)后又回到了人间,成为释迦牟尼的接班人。这里塑造的是带冠弥勒,弥勒在佛教中的地位极高,佛教的“竖三世佛”中,过去佛是燃灯佛,现在佛是如来佛,未来佛就是弥勒佛。
天王殿内后是“弥勒宝殿”,正中是弥勒化身布袋和尚塑像,两边是千尊形态不同的弥勒,背景是佛教的五大名山、五大道场,即山西五台山文殊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道场、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道场和奉化雪窦山的弥勒道场。
大雄宝殿后是法堂,又叫藏经楼。只见法堂前有两株楠木,相传是爱国将领张学良亲手所种,因此人们称它为“将军楠”。1937年1至11 月,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雪窦山。一天,他来到雪窦寺里,看到寺里的知客僧又新和尚正在栽种楠木,张将军就参与了刨土栽树,当时共种了四株。西边两株,在1956年被大台风刮倒,现存东边两株。
法堂是高僧讲经谦逊法的场所,楼上是藏经楼。近代的太虚大师,是民国时期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应蒋介石之邀,于1932年前来雪窦寺担任方丈。1937年4月,冯玉祥将军来溪口,送蒋介石胞史蒋介卿出殡,曾上雪窦寺,他为太虚大师题了“抗日救国”的横福。
弥勒大佛
露天雪窦山弥勒大佛位于雪窦寺后山海拔369米的山坡上。景区规划面积52公顷,由中、东、西三条轴线和六大功能区组成。中轴线为大 佛主景区,东轴线为大佛副景区,西轴线为原雪窦寺建筑。六大区功能布局动静结合分别是:大佛核心区、礼佛朝拜区、弥勒群雕区、文物展示区、休闲修身区、旅游购物区。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总高度为56.74米(其中铜制佛身33米,莲花座9米,基座14.74米),整座大佛 用500多吨锡青铜制造,内部有1000余吨钢架支撑,与整个岩体连成一体,稳固坚实,宏伟壮观,气势非凡,是全球最高的坐姿铜制弥勒 大佛造像。
奉化是传说中弥勒化身布袋和尚的成长、出家、圆寂之地。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就是根据布袋和尚的模样塑造的。1984年,雪窦山被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建议为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奉化政府于1999年启动报批,在雪窦山建造露天弥勒大佛造像。2005年9月,中 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文,同意修建。2006年12月29日,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正式奠基开工,并定名为“人间弥勒”。 2008年11月8日隆重开光。
张学良幽禁地
1936年12月12月,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他们把蒋介石在西安软禁了13天,逼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蒋介石组织军事法庭判了张学良十年徒刑;接着给予赦免,交军委会“严加管束”,对张学良实行了无限期的软禁。这样,溪口雪窦山成了张学良将军的第一个软禁地。 这是一座有六间客房,一个餐厅的西式建筑,面积438平方米,原是上海中国旅行社雪窦山招待所,简称“中旅社”。1934年6月建成开业。1937年1月,房子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包用,改称“张学良先生招待所”。
张学良在雪窦山期间,这幢房子前后都有特务放哨,雪窦寺还驻着一连宪兵。蒋介石给张学良的活动空间是“东不出镇海口,西不过曹娥江”。张学良遭软禁后,先后有邵力子、汪精卫、宋子文、陈布雷等来看望过他,赵四小姐和元配于凤至则轮流到此前来陪伴。
蒋母墓道
蒋母王采玉的坟墓做在青山丛林之中,蒋母墓道构建很宏大。包括“石牌坊”、“下轿亭”、“墓庐”、“八角亭”、“坟墓”和“卵石路”等群体建筑。“石牌坊”有三个门洞,中门上面刻着“蒋母墓道”。左右两道边门。从这里直到坟墓,统称“蒋母墓道”。
武岭门
武岭门是进入溪口镇的必经之路,因建在武山的山脊上而得名。关于这个名字有两种阐释:一说溪口武岭周遭,山川景貌堪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相类,且两者为谐音,里人素以武陵自诩,意即世外桃源之地。另一说此名取“武德”之义,蒋介石在《武岭乐亭记》中解“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
1929年前武岭门还是个小庵堂,蒋介石的母亲笃信佛教,常到这里念经拜佛。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为示尊重,国民党元老、着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镌于正面,蒋介石自己亲笔手书则刻于城门之背。
入武岭城门,便见烟霞古镇,只见三里长街与蜿蜒剡溪相依相伴,宛若世外桃源,真仿佛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武陵”景象。武岭路三里长街就是蒋氏父子从小生活的地方。
文昌阁
文昌阁占地理位置之优势,成为溪口镇上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它位居武山南端,剡溪之滨,南望溪南山色,俯视三里长街,八面临风,一派大好风光。
文昌阁初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因阁内供奉首奎星,故又名“奎阁”,有“奎阁凌霄”之称,是清代溪口十景之一。1924年清明,蒋介石回乡扫墓,见其年久失修、规模狭小,出资拆除重建,次年完工后建成了一座画梁雕栋、飞檐翘角的两层楼阁式建筑,面积500平方 米。蒋介石把它取名为“乐亭”,并作《武岭乐亭记》来描述其美景。1927年12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后每到溪口,常在此小住,成了他们的私人别墅。文昌阁一楼为会客室,二楼是蒋介石、宋美龄的卧室和起居室。
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1月13日张学良将军被送到溪口软禁,最先的落脚点也是文昌阁,住了10天后才移送到雪窦山。1939年12月12日,六 架日军侵华战机轰炸溪口,文昌阁被夷为平地,现在的建筑是1987年按原样重建的。2006年,它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洋房
这座三间两层的小洋房,建于1930年,由于结构小巧,所用建筑材料水泥也称为“洋灰”,因而得名“小洋房”,又称“剡溪小筑”、“涵斋”。它位于文昌阁东侧,有一条露天走廊连接文昌阁,主要是为蒋介石住文昌阁时便于使唤近身幕僚而建。
1937年4月,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一边补习中文,研读曾国藩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国文遗教”等着述, 一边让他撰写《旅俄报告》,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给儿子“洗脑”。蒋经国在日记里记叙为“涵斋”,略带调侃地把它比喻为“修练身心、增加涵养的书斋”。蒋经国住读时,楼上东面是卧室,西面是书房,中间是会客厅。小洋房还住过蒋介石的外籍军事顾问端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
小洋房一楼里进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12月12日,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
蒋氏宗祠
入武岭门后,右侧不远处的建筑即是蒋氏宗祠。蒋氏宗祠是溪口蒋姓进行宗族活动的传统场所,祭祖、庆典、嫁娶、出丧等都在此举行。这里供奉着蒋家自元末蒋士杰始祖迁居溪口后的历代祖宗神位,600多年的家族史在此浓缩。
祠堂门口牌楼上的横匾“忠孝传家”四字是蒋介石的亲笔所书,寄托了蒋介石对蒋氏晚辈的一种期望,也表露出他自己对儒家传统的敬慕之情。
宗祠由新老两座祠堂组合而成,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前进为新祠堂,由蒋介石在1930年出资建造,新祠堂东厢房内陈列了有关蒋氏宗祠的历史资料,还展出了由国务院台办、新闻办、联合制作的台湾知识图片,系统地介绍了台湾历史、两岸关系、中国共产党对台的方针政策等内容。
后进为老祠堂,清康熙五十五年重修,戏台与中门相连,重檐歇山顶,螺旋藻井,蒋介石曾在这里祭祀祖宗,宴请族人,翻阅宗谱,观看演出。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元配毛福梅的丧事也在此举行。
玉泰盐铺
玉泰盐铺地处溪口三里长街武岭路中段。据宗谱记载,清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五(1887年10月31日)农历九月十五日,蒋介石出生于玉泰盐铺楼上,其祖父取其名为瑞元。
自从蒋介石发迹后,玉泰盐铺被溪口乡人视为风水宝地。玉泰盐铺为蒋介石祖父蒋斯千1871年开设,以卖盐为主,兼营大米、酒类、菜饼和石灰等,雇有账房、伙计,为当年溪口镇上的大商号。后由蒋介石父亲蒋肇聪继承,蒋肇聪去世后兄弟分家,盐铺归蒋介石的胞兄蒋介卿经营。1919年,蒋介卿外出谋事,盐铺关闭。现有楼房三间,平房三间,以及厨房、厕所等附属建筑。
盐铺曾两次失火,一次遭受白蚁腐蚀。现存建筑为蒋介石在1948年改建。大门为石砌框架,门额上书“清庐”二字,大门西侧界墙刻着蒋介石题写的“玉泰盐铺原址”六个大字。
溪口博物馆
开馆于1988年春节的溪口博物馆,以溪口武山庙为馆址,在省内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丰富溪口旅游的文化内涵,2006年溪口博物馆新馆筹建,2008年迁入新馆。
溪口博物馆新馆坐落于溪口镇上玉泰盐铺西侧,武岭路中心地段,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
溪口博物馆新馆设置了四大常设展厅:
“仙灵雪窦”展厅是对“四明第一山”的人文品读,形象展示弥勒圣地、唐宋诗路、应梦名山、经典传说等千年溪口的人文遗存。
“烟云武岭”展厅是对近现代蒋氏父子的史事诠释,许多鲜为人知的民国往事,在这里场景重现。
“风情剡源”展厅集中展示了清末民国时期溪口乃至浙东纷繁多姿的民俗民风。
“瑰宝遗韵”展厅荟萃了奉化5600年间遗世的文物精品。
此外,新馆还布置了一个临时展厅,引进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
新馆的展示手段丰富多样,除传统的文物陈列外,大量应用了幻影成像、多媒体、复制品、蜡像、照片和图表等,成为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的公众教育场所。
大自然亿万年的演化嬗变,使得雪窦山山深林密,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据史料记载,元代雪窦山一带“日出不见人,林深但多虎”,清光绪年间,仍见鹿群出没。上世纪50年代初,尚有云豹活动。现有野生动物1600余种,尚栖息着20余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植物
雪窦山已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其植物品类也很繁多。它拥有野生高等植物180余科,1500余种,是浙东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之一。珍稀植物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杜仲,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浙江楠、凹叶厚朴、青檀等,至今仍在雪窦山有零星分布。
佛教渊源
雪窦山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佛教名山,位于山心的雪窦寺创于晋、兴于唐朝、盛于宋朝,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宋朝时名列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明朝时位居“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在佛教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据《寺志》记载:在唐宋时期,雪窦寺先后受几代皇帝的41道敕谕,至今寺内尚存“钦赐龙藏”的经书5760本、玉印、龙袍、龙钵、玉佛等。宋宗赐“雪窦资圣禅寺”额匾,理宗追书“应梦名山”。
建寺历史
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禅宗南岳五世常通禅师,辟为禅宗十大丛林。
五代之后,禅宗兴起,后梁布袋和尚常来寺说法,成为弥勒应迹圣地。
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法眼宗第三世智觉延寿禅师入住,撰《宗镜录》。
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赠佛经和石刻御书,赐额“雪窦资圣禅寺”。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真宗颁敕谕赐宝牌,不许徭役, 从此扬名天下。
南宋淳佑五年(1245年),宋理宗颁赐“应梦名山“。
宋宁宗嘉定年间(1208-1224年),天下禅院“五山十刹”之一。
宋时,雪窦寺高僧众多着作录入佛教巨着《大藏经》。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列“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
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皇帝赐法器、经籍,至今尤存。
1926年,蒋介石题写“四明第一山”。
1932年,太虚大师应蒋介石邀请,出任方丈,精研弥勒唯识学,致力于雪窦弥勒应迹道场建设,倡议雪窦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太虚大师在任雪窦寺方丈期间,积极倡导“人生佛教”,重视佛教教育,大力推行佛教革新,对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多次拨款帮助寺院修复建筑。
1968年文化大革命,雪窦寺最后一次遭到惨重破坏,寺僧被遣散。
1984年,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提出重建意见。
1985年,重建工程开工。
1987年,时任中国佛协会长的赵朴初先生视察雪窦寺时寄语:“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殿内建筑应有别于他寺,独建弥勒殿,”并称雪窦为五大名山。
1988年寺院对外开放。
90年代持续按规划继续修寺工程。
2000年起,建造太虚塔院和华林讲寺。
2005年5月,露天弥勒大佛工程获国宗局批准,启动建设。
2008年10月,大佛造像落成。
2013年11月,雪窦山弥勒佛学院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宗教事务局正式批准。至此,雪窦寺的规模和盛况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弥勒道场
在印度佛教中,弥勒是宝相庄严的天冠菩萨相,而在中国的寺院中,弥勒是身携布袋袒胸露腹的笑和尚模样。这个模样的原型就是五代后梁时期奉化岳林寺的契此和尚,因为一口布袋不离身,被称为“布袋和尚”。 他以坐化之前的禅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 时人,时人自不识。”被认定为弥勒化身,从此中国佛寺均以袒腹笑口的布袋弥勒形象取代了原来印度佛教中的天冠弥勒形象,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弥勒,实现了弥勒信仰的本土化改造。布袋和尚一生的行迹在奉化形成了完整的弥勒道场体系:成长地长汀村(有弥勒殿),出家和圆寂的根本道场岳林寺,讲经的弘法道场雪窦山,筑塔埋骨处封山三塔寺,曾经挂单的岳林庄等等。而在众多的道场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弘法道场雪窦山。布袋弥勒文化与雪窦山璀璨的佛教文化融会贯通,蕴积了浩瀚的中华弥勒典藏,并反过来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弥勒信仰,雪窦山因此被称为弥勒道场,与普贤道场峨嵋山、文殊道场五台山、观音道场普陀山、地藏王道场九华山并称五大名山。
2008年10月,历经3年建设,由锡青铜铸造的雪窦山露天弥勒大佛造像及其配套设施落成。大佛身高33米,总高56.74米,佛身面积达6600多平方米,为全国最高的坐姿青铜佛像。11月8日,露天弥勒大佛举行落成盛典,嘉宾云集,盛况空前。以此为契机,奉化开始一年一度 举办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如今这个节庆已成为中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先后荣获“全国节庆活动百强暨2008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节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节庆活动”之一、“中国十大品牌节庆”、“节庆中华奖———最佳文化传承奖”等荣誉称号;“布袋和尚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5月19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式将奉化命名为“中国弥勒文化之乡”。
雪窦山为弥勒道场,在佛教界早有公论。1922年出版的《佛学大辞典》记载:根据中国佛教的特色,按照中国的“五行”、“五方”、“五大”、“五菩萨”之说,普陀观音在南方属火(表悲属水大)、峨嵋普贤在西方属金(表行属火大)、五台文殊在北方属水(表智属风大)、九华地藏在中央属土(表愿属地大)、雪窦弥勒在东方属木(表慈属空大);雪窦山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太虚大师住持雪窦山的雪窦寺时,也曾倡议雪窦山为五大名山。1987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视察雪窦寺,称雪窦乃弥勒应化之地,雪窦山为五大名山,建议重建中的雪窦寺增加一座其他寺院所没有的弥勒宝殿,以突显五大名山、弥勒道场的特色,并题写了“雪窦资圣禅寺”寺额。
雪窦山与其他四大名山之间互动频繁。2008年11月,普陀山、雪窦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中国五大佛教名山风景区管委会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并共同签署《中国佛教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雪窦山宣言》,该份宣言是中国雪窦山正式与中国普遍认可的四大佛教名山结缘。2012中国奉化弥勒文化节策划“迎请慧灯·点亮心灯”五大名山祈福心灵之旅——“五灯会元”主题活动,得到了各大名山的热烈响应,活动受到了诸多媒体和大众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弥勒文化
中国宗教事务管理局前局长、宗教文化研究者叶小文认为,弥勒文化有三个特点:弥勒菩萨是个“人道主义者”。他重视人性人情,主张建立“人间净土”,弘扬“人间佛教”。可以说,弥勒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弥勒菩萨是个“乐观主义者”。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容可掬,让人感受和睦、和乐。包容、大度,和善、和谐,便会生出不尽的幽默和快乐,就会有凡事“先面对它、再处理它、再接受它、再放下它”,然后再拿起和应对新的事情、面对新的挑战的“勇猛精进”的境界。这是弥勒菩萨总能笑口常开的奥秘。可以说,弥勒文化是乐观向上的文化。弥勒菩萨还是个“面向未来者”。弥勒着眼未来、看重未来,而且对未来充满希望。老百姓总认为弥勒是“未来佛”,能带来未来的光明和希望,因此欢喜他,崇敬他。可以说,弥勒文化是放眼未来的文化。
佛教界的居士闻妙在《弥勒集经选读》一书中提出,学习弥勒就应该学习弥勒的八种精神:即爱国护生的大悲精神,于佛法无不融摄、无不契合、无不包容的精神,敢于荷担、勇于承诺的精神,殷护后学、热情引导的精神,虚心求教、安忍不辩的精神,自我亮短、精进修证的精神,不耻下问、追求智慧的精神,不舍人间、共建人间净土的精神。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表示,根据他的长期研究,雪窦山已有特定的佛教信仰对象,弥勒的中国化的化身——布袋和尚就出现在奉化,而且早在唐末五代就有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说明雪窦山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就是它比其他地方有优势的表现。这个特定信仰对象弥勒的中国化身———布袋和尚身上更多地浓缩了中国老百姓的情感、信仰、智慧、追求。人们在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弥勒身上还寄托着一种对美好未来生活的期盼和希望。
奉化芋艿头是宁波市的传统名特优无公害农产品,芋头近球型,外表棕黄,顶端粉红色,单个重1公斤以上,大的可达2.5公斤左右。其品质特性主要表现为个大皮薄、肉粉无筋、糯滑可口。芋艿头具有多种吃法,且各具风味,可烘蒸、生烤、热炒、白切、浇汤、煮冻。若烘蒸,其香扑鼻,粉似魁栗;若煮汤烧羹,又滑似银耳,糯如汤圆。1996年,奉化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农学会和《中国特产报》联合命名为“中国芋艿头之乡”。
“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沪杭甬一带的这句民谚,主要用于比喻人们见多识广的经历,旧时的“食中珍品”芋艿头,成为如今奉化最知名的特产。
溪口千层饼
溪口千层饼是浙江宁波奉化溪口镇汉族传统名点之一。“天下第一饼”本名“千层饼”,原是当地生产的一种小饼,后因蒋介石的原因闻名天下。主要原料有面粉、芋头粉、白糖、精盐、植物油、芝麻仁、苔菜等。做法是先把芋头粉和面粉和在一起,加上海藻,擀成薄片,再折起来用炭火烘烤制成,入口松脆香甜。溪口千层饼是奉化三大特产之一,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创始人王毛龙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开始制作至今。
灰汁团
灰汁团是溪口的特色小吃,是一种灰灰的半透明状的小团,吃起来微带点碱香和薄荷的味道。溪口农村的地道灰汁团具体做法是:取地里割下的稻草烧成黑灰,然后把黑灰加入温水浸泡一夜,第二天沥去黑灰,只留“灰汁”,然后往“灰汁”里加入适量的糖和碱,再加入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团子,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即可食用了。
宁波汤圆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
宁波汤圆亦称宁波猪油汤团,其主要作料为糯米、黑芝麻、猪油、白糖、桂花等。做法是先采用吊浆技法,将糯米制成不干不粘的水磨粉;再将黑芝麻研末,加入猪板油丁、白糖等拌成馅心;以水磨粉为皮坯,包入馅心搓圆,置沸水锅内煮熟后,撒上少量白糖、桂花和红绿丝即成。宁波汤圆色白发光,糯而不粘,皮滑馅润,滋味香甜。90年代以来,还新创“麻蓉汤团”、“速冻汤团”等新品种,远销日本和港澳地区,深受欢迎。
直到今日,溪口人在春节早晨还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而元宵、清明、冬至等节日也都要全家吃汤圆,寓意团圆和美。
青团
青团是溪口清明节节日食品,也是溪口人喜爱的点心之一。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首先准备糯米粉、黏米粉、豆沙馅、艾草等材料。把艾草洗干净用水焯一下,在焯的时候,可以加一点点石灰水,去焯苦涩味,如果不加,可多洗几遍。然后加点水,用家用的搅拌机打碎就可以得到艾草汁了。把糯米粉和黏米粉按3:1的量调好,加入艾草汁和成面团,然后加入馅,包成拳头大小的团子,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火蒸。蒸熟后把青团放凉,就可食用。
六度饼
六度饼是溪口人常食点心之一,也是人们礼佛、供佛时常用的供品。相传,六度饼是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契此从兜率内院带到人间来的极品供点。弥勒菩萨当年下生龙华树下,弘法度众,以人间六果点化佛法六度之门,以色相之食充法身之饥,自此六度饼成为历朝历代善男信女礼佛、供佛之佳品。近年,六度饼经现代工艺改良,纯手工制作,口味独特,更成为广大信众供佛、馈赠的嘉礼。
门票有效期:景区票一天,通票两天
溪口风景区统票——230元/人(溪口风景区统票+雪窦山景区交通票)
溪口风景区统票——200元/人
蒋氏故里景区——120元/人
雪窦山景区——120元/人
雪窦山景区交通票
雪窦山景区旅游观光车——30元/人(游客可以在雪窦山乘坐任何一辆旅游车上下山)
观光列车单票45元/人,索道单票35元/人,索道、观光列车统票50元/人
其它景点票门信息
商量岗风景区——50元/人
民国大杂院——50元/人
交通
航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已开通50多条国内、国际民用航线,可直飞香港、厦门、北京等城市。机场距溪口景区20公里,驱车二十分钟即可到达。
铁路:溪口景区至宁波火车站32公里,可通过萧甬铁路与全国铁路联网,通过中转可直达全国各地。而新在创建的1小时铁路交通圈,将 宁波至杭州的时间缩短为1小时,并且将宁波到上海的时间也缩短2个半小时。前往雪窦山旅游的游客到达宁波火车站后,可乘坐988路公 交车直达雪窦山。
公路:溪口景区与宁波相距30公里,而宁波通往南部以及福建、广东地区的甬临线(省道)、黑龙江同江至海南三亚的沿海大通道(同三高 速公路)与 溪口景区毗邻,浙江省东部通往西部以及江南、中原地区的江拔线(省道)、甬金(宁波金华)高速公路(在建中)穿境而过。同三、甬金、沪甬三高边接线将横贯溪口景区,给全国各城市来溪口景区旅游带来极大便利。
而2008年5月分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将宁波与上海的高速公路距离缩短为1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008年5月1日开通后,在沪杭甬之间形成一个二小时的“金三角”交通圈。上海至宁波的走杭州湾跨海大桥,路程仅需2小时。
1.上海旅游集散中心有到溪口的旅游专线车。每逢星期六上午6:30在虹口足球场发车,7:00在上海体育场发车,星期日下午16:00从溪口返回,旅游套票含来回车票、景点门票共335元。
2.从宁波市区前往雪窦山的游客请在宁波火车站南广场公交总站、轻纺城站乘往988路公交车直达雪窦山, 车资5元,车程35公里,半个 多小时即到雪窦山游人中心,从早上六点至晚上19点有车。宁波栎社机场到溪口仅15公里,打的40元能到。此外,溪口与奉化、余姚、新昌等地有大量中巴流水发车。
3.自驾车从市区出发上高速公路--宁波奉化,按公路指示牌走县道即到溪口。 内部交通:一到溪口汽车站,您就可以购买一张当日的汽 车联票了,每位50元,这一天的车费全包,然后你可以在景区内坐出票公司的任意一辆车转向下一景点。
4.可以沿温福铁路北上或者从沪杭甬动车南下,至甬台温铁路的奉化站下车,然后坐奉化公交车至奉化南站,坐奉化至溪口车即可到,到了溪口可以坐三轮车至镇上参观蒋氏故居,若要上山可坐溪口雪窦山旅游公司的大巴上去,车费在联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