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螺镇 |
---|
|
西螺镇,别称螺阳,位于台湾云林县北端,北隔浊水溪与彰化县相邻,以稻米、酱油及西螺大桥闻名各地,为云林地区重要的农业乡镇之一。
目录
历史
西螺镇名称来源自台湾原住民巴布萨族Sailei社之社址,漳州人以其乡音而称之为“西螺社”,荷兰人则称之为“Sorean”[1]。古时又有称之为“螺阳”者,系开拓者为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县螺阳镇之故,为古时文人墨士所用之雅称。
西螺最早的居民为平埔原住民族的巴布萨族人,荷兰时代奖励汉人移驻开垦,汉人乃渐渐增多。清初时,西螺为台湾垦殖的重镇,最初称为“西螺堡”,隶属彰化县。早期至此地开垦的汉人之中,来自中国福建省惠安县者居多。开拓先祖为追思故土惠安县(即螺阳)而以螺阳之名为故乡文化传扬[2]。光绪11年(1887年)台湾建省后,增设云林县,西螺始划归云林。
日治时期初期,西螺隶属台中县嘉义支厅,1897年改属云林出张所,1900年又改隶嘉义县斗六办务署[3]。1901年再改属斗六厅管辖,到了1911年,斗六厅废止,改隶属于嘉义厅,1920年,重划行政区,总督府公告实施“五州二厅”,西螺属台南州虎尾郡管辖,并设西螺街役场。战后初期,1945年,西螺街役场改名西螺镇公所,台南县所辖,1950年(民国三十九年)10月,改云林县管辖。
地理
水文
西螺位于浊水溪下游,属于浊水溪冲积平原,由于土壤肥沃辽阔,还有丰富水源可供灌溉,故发展快速,成为农产丰饶的谷仓,全台湾有三分之一的蔬菜从这里产出。浊水溪河道曾数度变更,溪到下游时分北斗溪、西螺溪、虎尾溪入海,日治时代因实施水利防洪计画,堵塞北斗溪与虎尾溪,使西螺溪成为浊水溪的主流,河道拉宽而呈现在的面貌。
气候
西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温度在16℃以上,七月平均温度在29℃以上,年平均温度在23℃以上,全年适合农作物生产。气候宜人,没有寒冬。西螺属平原区,无高山依恃,虽有季风但无地形雨。气流不易在此停留,雨量较丘陵地少。雨量集中在夏季4-8月中,秋冬时期较少降雨。 需仰赖灌溉维持农作物生长。[4]
经济
西螺因为农产丰饶,农业发展多元,酱油产业、蔬菜生产、西螺米、豆皮等都是西螺的特色。
一级产业
酱油产业
酱油产业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因为水质、温度和湿度的合宜,西螺号称台湾的“酱油王国”。西螺酱油芳香、黏稠,风味特殊[5]。
蔬菜生产
西螺生产了全台湾高达三分之一的蔬菜,控制了国内蔬菜行情。西螺的蔬菜是由农会辅导,采网状栽培的方式专业生产,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雨、虫害带来的损失,提升生产蔬菜的品质。近年来更积极推广有机蔬菜的栽培[6]。
西螺米
浊水溪从上游带来黏性高的土壤,配合浊水灌溉,适合种植稻米。日治时代日本天皇亦指定要食用西螺米。
豆皮
因西螺盛产稻米,而粗糠为豆皮生产时主要的燃料,加上西螺的水质富含石灰,制作豆皮时易于凝结,提供生产豆皮良好的条件。
麻糬
由于西螺一带盛产稻米,自清朝以来当地居民将丰收的的稻米制作成麻糬,有别台湾东部的麻糬特别黏稠,1940~1980为全盛时期,西螺镇上有10家专门制作麻糬的糕饼店,1980后台湾工商业发达后人口大量外移,麻糬甜点制作的业者逐渐凋零,再者没有大量推广现在已经没落,只有民家自己制作家中私密甜点。
商业
西螺是农产集散中心,由于运输带来的人潮,使西螺的商业活动维持一定水准,早年延平路是本镇商业中心,现今永安、中和、福兴、光华里,西螺大桥兴建后加上水运衰退,市区转移至中山路,扩展至光复西路、建兴路。新兴商业区广福、正兴、汉光、中兴里,果菜市场原在汉光里,新安里与新丰里因设有新果菜市场,出现许多与农业、运输相关商家。吴厝里因距离虎尾较近而前往虎尾消费。
连锁商店
- 超市
- 五金超市
- 药妆店
- 屈臣氏
- 杏一药品
- 啄木鸟药局
- 大树药局
- 佑全药局
- 端发药局
- 惠生药局-云林西螺药局
- 3C电子
- 文具店
- 金玉堂批发广场(西螺店)
- 饮食
- 手摇饮料店
金融机构
- 第一商业银行 西螺分行-延平/建兴路口
- 华南商业银行 西螺分行-光复西路/番社街(近省钱超市)
- 彰化商业银行 西螺分行-中山路(儿童福利中心旁)
- 京城银行 西螺分行-福兴路(近西螺邮局)
- 中华邮政
- 西螺邮局-福兴路/中山路
- 埔心邮局-埔心路(近和心派出所)
- 南农资讯中心西螺镇农会金库
- 延平路本会大楼
- 中山办事处
- 和心办事处
- 九隆办事处
- 埤源办事处
- 兆丰商银证劵 西螺分公司-中山路(西螺镇农会中山办事处楼上)
- 元大证劵 西螺分公司(西螺福兴宫旁)
专寿险机构
古迹
- 西螺广福宫:创立于1644年,主祀湄洲天上圣母【新街老大妈】,于107年正式列为‘云林县县定古迹庙宇’。
- 振文书院:正殿为庙宇式建筑,奉祀孔子,仓颉先师等
- 张廖家祠:前身为继述堂,现又称崇远堂,是张廖家族的祖祠。清朝道光28~29年(1849年~1850年),由张廖子孙共同捐资,于现今西螺镇下湳里,兴建的宗祠名为“继述堂”[7],民国17年(西元1928年)重修位在西螺镇福田里新厝二十二号(于二仑往西螺约1.5公里公路引西圳桥南边田园间),并将祠堂堂号,依第三条祖训由“继述堂”改称为“崇远堂”,民国44年(西元1955年)再度整建,民国74年(西元1985年)11月27日,被国家列为三级古迹。请参见:张廖家祠、西螺七嵌
- 西螺泰山石敢当:全台最大的泰山石敢当[8]
教育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大新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文昌国民小学【西螺西】
- 云林县西螺镇安定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广兴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中山国民小学【西螺东】
- 云林县西螺镇文贤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文兴国民小学
- 云林县西螺镇吴厝国民小学
医疗
文化
- 西螺教会,位于西螺市区西侧,为西螺镇之基督信仰中心,由嘉义教会(今嘉义东门教会)分设,设立至今已有142年历史,为云林县第一间基督教会。
风景名胜
- 阿善师墓
- 西螺大桥:横跨浊水溪,连接云林及彰化两县,1953年建成。全长1939.03公尺,当时为远东第一,于全世界则仅次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现在每年举办“西螺大桥观光文化节”,增加观光产业资源。
- 西螺福天宫:俗称社口妈,起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起先新社、社口二庄还是地广人稀,当时有两个肩贩(当时无人记载其姓氏不详)常常南下朴子脚地方经商,有一天祷告朴树宫二妈得到默佑,其心萌感念之恩,遂奉请妈祖金身返故里朝夕虔拜,久而久之左邻右舍祷之则灵,起先暂于茅屋奉栖。分灵起初间断回朴子配天宫谒祖进香,于乙丑年(1983年)连续谒祖进香三年,因建庙经费有限再度中断。丙子年(1996年)妈祖领旨重启绕境周围地区一天(社口、新社、鱼寮、七座等地);己卯年(1999年)扩大绕境西螺地区三天;壬午年(2002年)管理委员会王振同主任委员与时任福田 里长廖瑞玄先生及众多信徒努力推动下,重启往祖庙嘉义朴子配天宫谒祖进香,而社口妈进香团于西螺起驾后便搭车至北港大桥下车,随后于嘉义地区绕境沿路村庄,而延续至今每年皆会举办“二姑婆回娘家”系列活动,是连结云林与嘉义地区之感情盛事。 西螺社口妈文化薪传协会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之国庆连假依圣母之意,举办共计三次全程徒步活动,探访先贤于大正15年所留下之古路关。
- 西螺广福宫:主祀天上圣母,俗称老大妈,香火发源自顺治元年(1644),先民自湄洲祖庙恭请【老大妈】来台,在螺阳落脚,搭寮为庙,后因圣母神威显赫,由当时西螺堡内53庄(今120庄),广东、福建先民捐资建庙,因而命名为‘广福宫’。
- 西螺老街:六十多年历史的西螺镇延平路老街,建筑呈现1930年代流行的“装饰派”风格,是台湾建筑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中间型。由周杰伦执导的电影《天台》以此地作为电影主场景。
- 西螺福兴宫:俗称旧街妈祖庙。奉祀主神是天上圣母(太平妈)。妈祖自康熙56年(1717年)来台,人尊称其为“太平妈”。自2003年起每年秋季举办“螺阳迎太平-西螺妈祖文化祭”活动外,过年期间也会举办庆团圆活动,更是每年农历三月大甲妈祖绕境的驻驾点之一,盛况空前。国片《阵头》和电视剧《热海恋歌》及《多桑@纯粹年代》《哇!陈怡君》《多情城市》曾在此取景。
- 西螺果菜市场:西螺镇是国内最重要的蔬菜专业生产区,全国有三分之一的蔬菜在这个小镇的果菜公司交易,其供应量直接影响国内蔬菜行情。
- 西螺泰山石敢当:台湾最大的石敢当。
- 西螺东市场
参考文献
- ↑ 云林县西螺镇公所 地名由来. [2008年12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年8月5日) (Chinese (Taiwan)).
- ↑ 西螺的地名. [2018-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中文(繁体)).
- ↑ 西螺福兴宫 西螺历史沿革. [201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中文(繁体)).
- ↑ 西螺基础资料.
- ↑ 西螺镇公所 文化特产. [2011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8月7日) (中文(繁体)).
- ↑ 西螺福兴宫 产业文化. [201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1) (中文(繁体)).
- ↑ 廖丑. 西螺七嵌开拓史. 台湾: 台北前卫. 1994 (中文).
- ↑ 观光景点 - 西螺镇公所. [2007-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