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藏历新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藏历新年

中文名称;藏历年

英文名称:Losar

别       称:洛萨节、洛皇节、平衡登嘉洛

节日时间:藏历神变月初一至初三

节日类型: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中国西藏、青海、
                    四川藏区和不丹、蒙古等

节日起源:起源于象雄本教、

                    受汉历和印度时轮历影响

节日意义: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申报地区: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批准时间:2011年5月23日

遗产编号:Ⅹ-131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虽然往往與农历新年相近(有时差一天或一月或一月又一天),但一般不认为是文化相关的假日。

在中国西藏自治区,藏历新年一般会放假七日(如与农历新年日期相同或相差不久,则与春节假期合并)。

受藏文化影响较深的不丹蒙古也过藏历新年,在不丹蒙古国也庆祝藏历年,虽然国家内不同地区有其各自的新岁。尼泊尔新年称为Losar或Lhochaar,著名的夏尔巴人塔芒人古隆人,他们的年龄通常都用藏历来计算。

2011年5月23日,藏历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日期

绝大部分藏区都以藏历正月初一为新年,该习俗源自于《金光明经》和藏医四续》派的学说,其中《金光明经》是9世纪有由汉文转译为藏文的。传说藏族先民曾在夏季庆祝新年,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望果节就是古代六月过年的文化遗存。根据《旧唐书·吐蕃传》及《新唐书·吐蕃传》记载,吐蕃时期曾以麦熟为新年。工布地区在每年的藏历十月初一庆祝新年,称“工布新年”(工布洛萨)[2]; 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农民往往提前在藏历十二月初一庆祝新年,称“农民新年”(索朗洛萨)。

由于置闰和纪日的差异,藏历新年与农历新年的日期不一定重合,存在重合、相差一天、相差一个月或相差一个月零一天四种情况。

节日风俗

藏历年的确定,是与藏历的使用有密切的关系的,藏历年的正式使用,是在九百五十多年前,即农历丁卯年(公元一0二七年)开始的。从此,藏历的用法便沿袭下来。

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每年藏历正月一日开始,三至五天不等.藏历十二月初,人们便开始准备年货,家家户户在水盆中浸泡青稞种子,培育青苗。十二月中旬每家每户陆续用酥油和白面炸油馃子(卡赛),油馃子的种类很多,有耳朵状的“古过”,有长形的“那夏”,有圆形的、“布鲁”等等。接近年关,每家都要准备一个画有彩图的长方体竹素琪玛五谷斗,斗内装满酥油拌成的糌粑炒麦粒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描上青稞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塑的羊头。这一切都具有喜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的含意。除夕前两天屋内外进行大扫除,摆新卡垫,贴新年画。二十九晚饭前在灶房正中墙上,用干面粉撒上“八吉祥微”。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上象征“永恒吉祥”的字符号,表示人寿粮丰,岁岁平安。除夕晚上,各家在佛像前摆好各种食品,为了使节日期间有充足、丰富的食品,在这天晚上,全家人还忙碌到深夜。这天晚饭,各家要吃面团突巴(古突)[3]。在面团突巴中特意制作几个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夹心不同的面团,每一种夹心都有一种说法,石子预示心肠硬,木炭预示心黑,辣椒预示嘴如刀,羊毛说明心肠软。吃到这些夹心的人,均即席吐出引起哄堂大笑,以助除夕之兴。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活动,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这往往引起哄堂大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

到初一这天,将青苗,油馃子、羊头、五谷斗等摆于佛龛茶几上,预祝新的一年人寿粮丰。大年初一天不亮,家庭主妇便从河里背回“吉祥水”,然后唤醒全家人,按辈排位坐定,长辈端来五谷斗每人先抓几粒,向天抛去,表示祭神,然后依次抓一点送进嘴里。此后长辈按次序祝“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后辈回贺“扎西德勒彭松措”(吉祥如意,功德圆满)。仪式完毕后,便吃麦片土巴和酥油煮的人参果,接着互敬青稞酒。初一一般禁止扫地,不准说不吉利的话,互不走访做客。

初二亲友之间相互登门拜年祝贺,互赠哈达。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见面互道“扎西德勒”、“节日愉快”,此活动持续三五天。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4],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民间还进行角力、投掷、拔河、赛马、射箭等活动。

藏历起源

为什么藏历年的日子有时会和春节重叠,有时又会相差1个月左右呢?这个问题啊,就让我们来说说藏历年的由来吧。

相传,在很久以前,每当庄稼成熟收获时,藏民们就会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年复一年,藏民就把麦子成熟的时候,作为一年的开始。唐代,美丽的文成公主,被聪慧勇敢的松赞干布迎娶到了西藏。她不远千里来到松赞干布身边,不仅带去了爱情,带去了汉家兄弟的友谊,更带去了各种天文历书以及内地的耕作技术和生产工具。文成公主的入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从这段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开始,藏地的历法发生了改变,吸收了内地汉族的天文知识,有了欢度新年的习俗。

此后,又过了200多年的时间,在公元9世纪,结合内地的夏历、印度的时轮历和藏地本有的天文历法,藏民们创造出了自己的历法——藏历。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时值农历丁卯年,于是以丁卯年为始,计六十年为一个“饶琼”,到1987年已是第十七个“饶琼”了(公元1027年为第一饶琼的第一年)。在西藏所有的节日都按藏历计算;青海云南四川等地的藏族,一般按农历推算。

藏历年有着古老的历史,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一百多年,西藏便有了自己的历算法,当时以月亮的圆、缺、朔、望来计算月份,运算很简单。那时的新年初一,相当于现在藏历的十一月一日。

在公元1027年,印度的时轮历被印成藏文,正式传入西藏。这对普信佛教的藏族同胞可是件大事,藏族同胞们更把这一年定为藏历新年的第一个年头。

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曾发现过一部历书,叫做《纺线老人月算[5],这部古老的历算书,详尽地总结了当时藏族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天文历算知识,对后来藏族地区天文历法有很大影响。到了唐代,西藏仍以麦熟为新年,这在《新唐书·吐蕃传》中记载为:“其四时,以麦熟为岁自”,《旧唐书·吐蕃传》则说:“不知节候,以麦熟为岁首。”岁首就是新年。

现在的藏历年,是藏、汉、蒙三个民族历史上友好交流的象征。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唐朝缔结姻好,唐太宗李世民把宗女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重要历书以及内地的耕作技术,生产工具,促进了西藏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藏、汉民族的团结。由于农历元月一日适逢藏历十一月,从而把藏历十月算作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形成了欢度新年的习俗。

视频

藏历新年相关视频

2019春节藏历新年文艺演出
2019康巴卫视藏历新年晚会《扎西学巴》
2019康巴卫视藏历新年晚会《故乡的哈达》
2019康巴卫视藏历新年晚会《赛马理塘》

参考文献

  1. 藏历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 工布新年倒计时中国最早的年和最奇景少一不行,2018-09-21 17:25:24来源:搜狐户外频道
  3. 藏餐美味吃起来:炸灌肺和暖心窝“突巴”,西藏工会新闻网,2013-12-09 10:26:59
  4. 藏族锅庄、弦子舞、索亚啦索,优酷
  5. 概说藏历的由来,藏人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