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白玉县隶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度36分至99度56分与北纬30度22分至31度40分之间,面积10591平方公里。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两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
白玉县具特色的白玉县城。依山傍水,金沙江支流偶曲河水穿中而过,形成面积20万平方米的河东、河西两条主街。集现代建筑风格与民族特色于一体。白玉县北有海子雪山,日照如白玉,故名。一说系藏语白藏之意,藏俗谓白为护法神,玉为地域,即护法神所在之地,意为平安幸福。*[1]
这里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大陆季风高原性气候,神奇的自然景观、高原特有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浓厚的人文积淀令人耳目一新。白玉县境内主要景点有白玉寺、亚青寺、嘎拖寺、滴水岩等。
目录
历史沿革
东汉时期纳西族先民在四川境内建立——白狼国,其属地包括今天四川雅砻江以西的白玉县等地区,与雅砻江东边的牦牛国相邻。据《后汉书•西南夷列传》,白狼国曾是一个兴盛繁荣的国度,并和中原的大汉王朝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到东汉明帝时,“白狼等百余国,户百三十余万,口六百万以上,举种奉贡。” 隋为附国所属婢药部落,曾慕义内附。
唐时隶属吐蕃;宋属岭国。
元初归附中央王朝,置“亦思马儿甘军民万户府”于沙马,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渐为德格土司所辖。
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改土归流,置麻陇设治局,辖白玉一部分,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十一月设武城县,三岩委员,辖白玉盖玉区部分,同年改置白玉州。
民国二年(1913年)改称白玉县,隶属川边特别行政区。
民国七年(1918年)被藏军占领后划属西藏,历时14年。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归属西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西康省。
1955年10月白玉县并入四川省。 2004年,白玉县辖1个镇、16个乡。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01月05日20时37分,在白玉县(北纬30.65度,东经99.60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
2020年2月1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白玉县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白玉县辖3镇、16乡共156个村:建设镇、金沙乡、绒盖乡、章都乡、麻绒乡、河坡镇、热加乡、登龙乡、赠科乡、阿察乡、麻邛乡、辽西乡、纳塔乡、安孜乡、盖玉镇、沙马乡、山岩乡。
人口
户籍人口: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56930人,比去年增加37人,增长0.07%,其中农业人口52302人,占总人口的91.9%,非农业人口4628人,占总人口的8.1%。全县总人口中藏族55789人,占98%;汉族1046人,占1.8%;彝族46人,占0.08%;其它民族49人,占0.09%。 常住人口: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1242人,比去年增加257人,城镇人口12227人,比去年增加91人,增长0.7%,乡村人口49015人,比去年增加166人,同比增长0.34%,城镇化率达到19.97%,增长0.07%。
民族
民族有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玉县位于中国西南,四川省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位于东经98°36′至99°56′与北纬30°22′至31°40′之间。 白玉县东与新龙县接壤,南与巴塘县、理塘县毗邻,西隔金沙江与西藏贡觉、江达县相望,北与甘孜县,德格县交界。东西跨越128.8公里,南北纵横143.4公里,幅员面积10591平方公里。
气候
白玉县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米以上,属大陆季风高原性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2.3℃,1月均温-1.6℃,7月均温15.8℃,年降水量600毫米,无霜期156天,年均日照时数2133.6小时。
地形地貌
白玉县地处西北丘状高原山区,全境属沙鲁里山地段。南与巴塘县接壤之麻贡嘎山峰海拔5725米,最低处山岩乡金沙江河谷海拔2640米。县境东部为山原地貌,西部及南端为高山峡谷,东北部为浅切割山原及丘原。多宽谷价地及平坝。
水文
白玉县境西金沙江自北向南流,隔江与西藏相望。东岸纳偶、赠曲、降曲三水注入。金沙江在县境流程181公里,三条一级支流偶曲、昌曲、降曲,一条二级支流登曲,纵横全境,河道总长3608.7公里,流域面积9529平方公里。平均河流密度0.348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6.37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8年,白玉县总面积10591平方公里,可利用草原1233.4万亩,可利用率达94.3%。
矿产资源
至2011年底,白玉县已查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床159处,其中超大型2处,大型20处。
生物资源
至2011年底,白玉县的植被以松、杉、柏、桦等树为主。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1种,此外,还蕴藏着松茸、羊肚菌、猴头菌、灵芝菌、白菌、食用香菇、黑木耳等丰富的林产品资源,有贝母、黄芪、秦艽、川乌、黄芩等名优野生动植物药材300种以上。
水能资源
白玉县河流众多,人均占有地表流量10.62万立方米。且水流急、落差大,约为10米\公里,水能蕴藏量124万千瓦。有高山湖泊110多个,水域面积1318公顷,总积水量2.5亿立方米。
经济
综述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485万元,同比增长7.8%(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85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9419万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30181万元,增长7.9%。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6%、65.1%和19.3%,分别拉动GDP增长为1.2、5.1、1.5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8.8:48.9:22.3调整为27.5:50.5:22,一、三产业比重下降1.3%、0.3%,二产业比重分别上升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22450元,增长9.95%。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5041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占GDP的3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81万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10876万元,增长44.2%;第三产业增加值6958万元,增长6.6%。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我县地处边远,区域封闭,贫穷落后,农牧业的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产业化推进缓慢,畜产品商品化进程缓慢,种植业结构单一,耕地利用率不高,城乡居民缺少稳定的增收渠道;二是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经济结构单一、对产业的集聚和带动能力较弱,缺乏竞争力和发展动力;三是财政收入单一;四是稳定物价仍不容忽视。
第一产业
2011年白玉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02亿元,完成主粮播种面积3529公顷,实现粮食总产量8727吨,比上年增长20.1%。实施畜禽养殖示范村建设6个,“燎原计划”示范村53个,发展农村经纪人15人;牦牛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完成牛羊肉产量6493吨,奶类产量9023吨。年末,各类牲畜存栏35.1万头,牲畜的总增率、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25.7%、21.8%、14.1%。
2018年,全县全面落实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密切关注民生生活,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0002万元,增长5.2%;农作物播种面积60670亩,下降1.1%。其中:主粮播种面积完成50700亩,粮食产量完成10006吨,减少603吨,下降6%。全县粮食平均亩产为197公斤。
2018年末各类牲畜存栏290910头(只、匹),下降4.3%。其中:大牲畜存栏194733头(匹),减少4825头(匹),下降2.5 %。各类牲畜总增率24%;出栏率为27%;商品率为17.5%。 2018年义务植树13.8万株;2018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
第二产业
2011年,色达县实现工业增加值4.77亿元,比2010年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5%。有民营企业40户,注册资金2.19亿元;个体工商户381户,注册资金2034万元;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2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71万元,比上年增长37.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
2018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09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1%(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6186万元,下降0.3%,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0.7%;规模以下企业完成增加值4720万元,增长60.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9.3%。
2018年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完成8375万度,比上年同期减少1467万度,同比下降14.9%;铜含量615.05吨,同比下降76%;铅金5409吨,同比下降45.3%;锌金属含量11344吨,同比下降47%。
手工业
白玉县河坡乡相传是格萨尔兵器生产基地,其民族手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在唐朝时藏王就为战争所需铸造刀、矛、弓、箭等兵器,岭•格萨尔兴起之后,更是广集工匠,制造兵器。同时由于嘎拖寺在河波的建成,使该县民族手工艺与宗教有着剪不断的渊 源。
第三产业
2010年白玉县共接待游客5.0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321.06万元。
2011年白玉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亿元,比2010年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57元,比2010年增长15.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比2010年增长31.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9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161万元。
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250529万元,增长54.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029万元,增长30.6%。
2018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67万元,比去年增加4047万元,增长11.8%。
2018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588万元,比去年增加1479万元,同比增长12.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9416万元,比去年增长42942万元,增长27.4%。
2018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53249万元,增长13.7%,住户存款56033万元,增长4.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4225万元,下降3.2%。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一是完善社保体系。严格执行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截至目前,机关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349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4216人,累计征缴基金626.14万元,录入率达100%。
二是推动就业再就业。发布26家企业的岗位信息1000余条,安置各类公益性岗位30个,完成老五品牌培训136人、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250人、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150人,转移就业11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规范用人单位依法用工行为,强化劳动合同依法监管,按照农民工工资保障金收缴相关规定,累计收缴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680余万元,协调处理民工纠纷案件6起,涉及农民工48人,追回农民工工资56.7万元,有效维护农民工保障权益。
教育
至2010年底,白玉县全县有学校23所,在校小学生5353人,在校中学生1722人。为855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资金85.5万元,45名学生就读“9﹢3”免费职业教育。投入资金2024万元,完成对二完小教学楼续建项目。
2011年白玉县投入资金2458万元,新建校舍面积13567平方米;选送140名学生就读“9+3”中职免费教育。
2018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小学17所,小学在校学生6703人,小学专任教师343人。普通中学1所,中学在校学生1093人,中学专任教师118人。
医疗卫生
2011年白玉县17个乡镇和145个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成包虫病普查4100人,免费药物治疗包虫病患者337人。
至2010年底,白玉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145人,病床位106张。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2018年全县有医院、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179个,床位数459张,技术人员256人。
文化
2010年白玉县开展送文化到企业、厂矿、社区、乡村和军营15场次;做好送电影下乡工作,全年放映2022场次,观众人数15.52万人。实施70个村420个点5558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工程;为34座寺庙发放电视机506台,电视配套地面卫星接收设施456套。
2011年白玉县新建文化中心站13个,农家书屋30个,农村体育健身场4个,发放太阳能电视500台;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18场次,免费放映电影1872场次,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7.01%、88.39%。
2018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节目内容日渐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8.07%,全县电视覆盖率达到98.07%。
民生
2011年白玉县完成1046户牧民定居住房建任务,发放新型帐篷2887顶和篷内设施49079件;兑现粮食供应直补、农资综合补贴326万元,退耕还林资金1056万元,草原生态补助补贴资金2484.9万元。年内,新增就业4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788人享受城镇低保,1.02万人享受农村低保,135名“五保”纳入集中供养;17186人参加了城镇和农村养老保险,46015人参加医疗保险,兑现医疗补偿金额338.59万元。
基础建设
2011年白玉县新建水利灌溉工程2处,新增灌面20公顷;新建人口安全饮水工程26处,解决7606人的饮水难题;完成城市供排水管网铺设20公里,新建城区第二水厂,日新增供水3000吨;新建乡村垃圾处理点17个。
生态保护
2020年2月12日,白玉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交通
2010年白玉县通村公路建设完成54条349.4公里,投入资金20万元,新建河坡乡客运站一个。
2011年,白玉县新建公路671公里,新建永久性桥涵18座、吊桥5座,亚通桥和麻通桥全面竣工,新建农村客运站点4个。
交通运输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2018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90.38公里,下降11.2%。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9939万吨公里;完成客运周转量2722万人公里。
邮电
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邮电业务收入1818.16万元,增长15.2%。移动通讯快速发展,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37300户。全年互联网用户达到6200户,增长16.1%,。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着力打造文化艺术和旅游精品,
旅游业
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努力提高白玉知名度。全县实现旅游收入4.002亿元,增长33.4%。旅游人数40.02万人,增长33.1%。
旅游景点
白玉县境内主要景点有白玉寺、亚青寺、嘎拖寺、滴水岩等。
白玉寺
白玉寺位于县城西南的白玉寺。背靠石山,面对俄科河建于1857年,迄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是青川甘边界地区规模宏大,影响很广的宁玛派寺院。经过重建,大经堂、灵塔殿、讲经院、禅修房、僧舍等建筑数以千计,占地近千亩。白玉寺系四川省白玉大寺子寺,“白玉”为其母寺名而得名*[2]
白玉寺是藏传佛教宁玛派在康区的三大主寺之一,亦是该教派文化传承的核心地之一。*[3]
嘎拖寺
嘎拖寺位于白玉县境内河坡区白龙沟的多尼山山腰,距县城以北51公里,毗邻德格,是我国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院之一。在这六大寺院中,以敏竹林寺与嘎拖寺最著名。它由藏历第三胜生宁玛派高僧嘎。当巴德西于1159年创建,全称“嘎拖多吉顶寺”。“嘎拖”为藏语译音,意为“嘎上面”;“多吉顶”意为“金刚座”。传说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名嘎拖;又因传说该地受莲花生大师3次开光,八尊莲师在这儿修行,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同,故名金刚座。因是康区的第一座寺庙,又被誉为康区佛教的发祥中心。
至此,嘎拖寺成为康藏间具有宏伟建筑群、并有丰富文物和独特风格的寺庙。至今,该寺有大殿三座,其中德大金殿位居全寺之首,面积约600平方米,飞檐四出,建筑雄伟,柱、廊、檐、阁全为藏式彩画及木雕,采用“三层云头披肩”、“莲花瓣”、“法层彩带”分段处理,饰以六寿、八祥物、无晨十三、吉祥八宝、飞天、龙女及各种飞禽走兽图案,墙壁四周绘有佛本身传及佛教生活故事。大金殿内供着塑、铸、绘、堆绣而成的佛像及塔子,金光四射,灿烂辉煌。寺内还有大经堂一座,可容一百多人常年居住修持。另有雄伟高大的吉祥铜色山佛殿及二百余座僧房。*[4]
其文物主要有格萨尔时期的箭镞、弓、单耳青铜罐、兽形壶、头盔、剑等,元朝封赐品有莲花生刺绣像残部、八思巴封赠该寺的4枚印章、明朝的文殊佛像2尊、清朝赠予的瓷碗、经书《格奔全集》10部等。属寺遍及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及蒙古、印度、不丹诸国。
每年该寺按惯列都要举行各种法会,每四年一次大型晒佛仪式,堪称康巴一绝。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
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境内,是以保护白唇鹿、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甘孜州白玉县阳麻绒乡境内。
1995年建立,总面积1436.826平方公里。保护区最低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5725米,相对高差2200米,风景秀丽,自然生态原始、完整。栖息在这里的珍稀动物种类繁多,全国少有,被视为珍稀动物的乐园。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鹿唇3000头以上,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
另外,金钱豹、雪豹、黑颈鹤、黑鹳、金雕、玉带海雕、绿尾虹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数量也很多,盘羊、岩羊、斑羚、山驴、藏原羚、水鹿、白臀鹿、林麝、金猫、石豹、天鹅、藏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4种。另外,在察青松多的高山湖泊中还有原始种裸鱼。*[5]
滴水岩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建设镇扎盘村境内,正南5公里,颇具神姿仙态,举目仰望,绝壁凌云。
在甘白公路右侧,仅一江之隔,是嘎拖寺、白玉寺高僧修行的地方,每处石洞都有美妙的传说故事。
至滴水岩下,举目仰望,绝壁峻云,一条瀑布挂于悬岩之上,在日光下,晶亮夺目。从悬崖上挂下,宛如一条白龙抖动着浑身水珠,飞坠入潭。飞瀑左侧,有蜿蜒盘山的小道可达龙头,龙头上端青松傲然,郁郁葱葱,傲然屹立;山腰是望不断的桃林杏丛,山樱桃夹杂其间;绿茵茵的草坪被野花染得东红一片,西红一块,山风吹过,五颜六色的草花,犹如一群不间装束的调皮孩子嬉戏在翠绿的海洋里。在整个滴水岩,由石灰岩自然形成的景观还有狮乳洞、石山门、石床、石花、石凳等等,不计其数,令人叹为观止。
风俗
树葬
走入盖玉乡,可以看到三河交汇处岸边的树上悬挂着各式各样的小木箱。木箱顺着树干捆绑着,长短在50至80厘米,形状各异,却都封了口。有的一棵树上挂着四五个木箱,有的只有一二个,形似养蜂人搭建的蜂巢。不可思议的是,这竟是此处独有的习俗——树葬。
原始部落
白玉县至今仍存在若干以男性血缘为纽带的大小团体——“山岩原始父系部落”。山岩,藏语意为“地势险恶”。
饮食
白玉县以川菜、面食和藏餐为主,藏餐多为酥油茶、清茶、糌粑、青稞酒、酸奶子等等。
相关传说
白玉的传说
白玉,系藏语的译音,白——吉祥盛德,玉——地域或地方。相传该地是如来佛和观世音菩萨传授无上密咒大法之圣地;其四周地形组成吉祥的图案,系吉祥盛德之处所,故以“吉祥盛德之地”为其命名“白玉”。
安章寺的传说
县麻邛乡境内有座佛教寺院叫安章寺,意为“齐全寺”。
扎盘的传说
白玉县建设有个名叫“扎盘”的村庄,意为“撒头发之地”。
说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藏王松赞干布合婚时,路经此地。公主见当了气候温和,风景秀丽,引人入胜,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休息几日,以恢复长途旅行之疲劳。公主在小溪边梳洗完毕,梳子上落下不少头发,她捡起梳落的头发沉思良久后,让侍女将头发撒在山谷草坝之中。自此这一地区便得名“扎盘”,即文成公主撒头发之。
名优特产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牦牛全身都是宝,白玉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等。
大黄
蓼科多年年生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之统称,白玉县大黄的根茎肥大粗状,有苦味。以根入药,为常用泻下药。
松茸
松茸是一种珍贵的真菌,学名叫松口蘑,别名有大花菌、松菌、剥皮菌等多种。松茸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维生素B1、B2、维生素C、维生素PP等元素,味道鲜美可口,具有药用价值。
视频
白玉县县情介绍
视频
白玉县风光片
视频
白玉县风景随拍1
视频
白玉县风景随拍2
参考文献
- ↑ 夜色阑珊流光溢彩 动静交融令人沉醉. 09 九月 2017 [15 四月 2020] (中文).
- ↑ 白玉寺 白狼国宁玛之源. 05 七月 2016 [15 四月 2020] (中文).
- ↑ 白玉寺恢复千年古籍 坚守雕版印刷. 01 八月 2018 [15 四月 2020] (中文).
- ↑ 康巴第一寺—嘎拖寺. 19 八月 2015 [15 四月 2020] (中文).
- ↑ 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青藏高原特有物种藏鹀. 05 八月 2016 [15 四月 2020]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