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烈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烈度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又称地震烈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概述

地震烈度同地震震级有严格的区别,不可互相混淆。震级代表地震本身的大小强弱,它由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能量来决定,对于同一次地震只应有一个数值。烈度在同一次地震中是因地而异的,它受着当地各种自然和人为条件的影响。对震级相同的地震来说,如果震源越浅,震中距越短,则烈度一般就越高[1]。同样,当地的地质构造是否稳定,土壤结构是否坚实,房屋和其他构筑物是否坚固耐震,对于当地的烈度高或低有着直接的关系。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地震烈度。地震烈度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震区的土质条件等有关。 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它所造成的破坏,在不同的地区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可以划分出好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这与一颗炸弹爆后,近处与远处破坏程度不同道理一样。炸弹的炸药量,好比是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好比是烈度。

按人的感觉及地震破坏情况划分等级,依次排列成表,即为地震烈度表。目前世界上地震烈度表的种类很多,以12度表较普遍。此外还有7度表(日本)和10度表等。中国采用12度表。 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有下列因素:

(1)地震等级;(2)震源深度;(3)震中距离;(4)土壤和地质条件;(5)建筑物的性能;(6)震源机制;(7)地貌和地下水位等。

烈度它是指地震在地面造成的实际影响,表示地面的破坏和影响程度。影响烈度高低的因素有震级、离震源的远近,也就是震中距,还有建筑物的类型、地表的状况还有地层结构等等。一般一次地震它的烈度分布是由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震对地面破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综合分析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所以在全球的不同的地方,比如说在中国或者在美国、日本测的同一次地震的震级应该是相同的,一般来讲差别很小,在0.2级左右。但是同一个地震它震级相同,破坏的程度却不一样,随着它离震源的距离或者位置不一样,那么它所造成的破坏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一次地震,它可以划分出几个烈度不同的地区。像1976年的唐山地震,震级是7.8级,震中的烈度是11度,受唐山地震的影响,天津市地震的烈度是8度,北京的烈度是6度[2],所以到不同的离震源的距离的地方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评定烈度的高低,制订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地震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 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和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

视频

烈度 相关视频

什么是地震烈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