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水拔溪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水拔溪桥

基本资料

地理位置   中华民国台湾
      台东县关山镇

施工单位  台铁台东工务段

宽度    单线桥梁

类型    上部结构: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
                      下部结构:混凝土桥墩与沉箱基础

维护    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水拔溪桥是位于台湾台东县加鹿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台东县关山镇关山车站鹿野乡瑞和车站,1986年于旧桥原址重建新桥。

历史沿革

  • 台东线铁路台东(今称台东旧站)至里垅(今关山)间轨距762mm的轻便铁路,由台东开拓会社兴建,1919年12月16日通车,推测跨越加鹿溪的“水拔溪桥”于当时即已存在,其长度与型式不详。1920年代初期,台湾总督府在交通系统一元化政策下,收购台东开拓会社兴建的这段铁路,改为官营,并自1921年起续筑里垅(今关山)至璞石阁(今玉里)路段,衔接1919年5月17日即已完工通车的璞石阁(今玉里)至花莲段762mm轻便铁路,并在1926年完成台东线铁路全线通车。
  • 1978年7月1日起,台铁局进行东线铁路拓宽工程,将台东线铁路由原来的762mm轨距拓宽为1067mm,于1982年6月27日竣工通车[1](但舞鹤-三民间自强隧道前后路段除外),其中水拔溪桥采就地加固桥台及桥墩方式办理,并将钢梁抽换为2孔20公尺预力梁,完工后桥梁全长40公尺[2],桥面铺设1067mm轨距铁轨。
  • 日本时代后期及战后台铁局陆续改建或补强老旧铁路桥梁,并自1980年代起,实施大规模旧桥重建,除了已重建完成者[注 1]之外,计罗列出29座桥梁,分别纳入“五大桥梁重建工程”及“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两项计画[4]
  • 水拔溪桥由于受到1982年起实施“东部治山防洪计画”整治河川上游、兴建堤防并加宽堤距的影响,导致铁路落于行水区内,影响排洪与行车安全,于是,台铁局配合堤防法线及最高洪水位,规划改建水拔溪桥,并纳入“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项下。

重建工程

  • 水拔溪桥采取就地重建方式施工,为了维持列车行驶,施工单位先在原旧桥下游侧另建临时轨(即施工便线)与临时桥。此外,因水拔溪桥南侧四百馀公尺尚有一座也需要重建的奸仔典溪桥(跨越加典溪),因此,两桥的重建工程同步施作,并共同铺设一条临时轨便线。临时轨在1985年12月16日切换通车启用,列车改驶临时轨之后,工程单位随即动工拆除旧桥,改建新桥。
  • 重建之水拔溪桥为4孔跨距22.9公尺单线箱型预力梁桥,桥长增延至91.6公尺,桥梁高程提高1.23公尺,桥墩为单圆柱悬臂式,基础为圆形开口沉箱,于1986年11月21日完工,待铺轨完成后,在1987年2月23日自临时轨切换至新桥通车[2],并使用至今。
  • 2000年8月受碧利斯台风影响,水拔溪桥南堤岸路基淘空坍塌(路线里程130k+573~650)[5][6]
  • 台铁局初步检查评估,水拔溪桥因梁底高程不足及线形不佳,有必要优先办理改建[6]
  • 2014年6月28日,包含水拔溪桥在内的台东线完成电气化通车营运[7]

参见

注释

  1. 未纳入重建计画的老旧桥梁,举例如下:
    • 已于日本时代后期重建者,例如配合台南车站高雄车站间双线工程,于1931年完工通车的第二代二层行溪桥
    • 已配合战后美援时期重建者,例如1953年竣工通车的第二代台铁曾文溪桥
    • 已列入其他铁路扩建双线计画重建者,例如配合高屏铁路扩建双轨工程,于1987年6月17日完工通车的新高屏溪[3]

参考文献

  1. 〈东线铁路拓宽完成 明天上午通车〉,《联合报》,1982年6月26日,第2版。
  2. 2.0 2.1 台湾铁路管理局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处. 《铁路沿线老旧桥梁重建工程总报告》第6册技术篇(四). 苗栗. 1991年5月31日. 
  3. 交通部:中华民国77年《交通年鉴》,台北市,1989年10月10日,页329。
  4. 台湾铁路管理局. 《台湾铁路百周年纪念》. 台北市. 1987年6月9日: 页304~306. 
  5. 国家灾害防救科技中心灾害事件簿查询展示系统[失效链接]
  6. 6.0 6.1 行政院政府计画管理资讯网. 环岛铁路整体系统安全提升计画. 2014、2016: 计画附件_第七章桥梁更新工程.  [失效链接]
  7.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花东线铁路瓶颈路段双轨化暨全线电气化计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