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燧,又法主,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曾祖父为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其祖父、父亲都在北周和隋朝为官,是典型的官二代。
生平
李密承袭父爵,为隋炀帝侍从官。某天炀帝见他相貌不凡,命人问其名字。李密认为炀帝杀心已起,遂逃亡,隐居乡间在牛背上阅读《汉书》。之后后来李密被礼部尚书杨素看重,成为其子杨玄感的至交好友。
大业九年,隋炀帝不顾第一次攻打高丽失败的教训,意欲发动第二次东征高丽之役。各地民众不堪其苦,纷纷举事。杨玄感趁炀帝东征高句丽起兵叛变,凭借黎阳堆积如山的军需物资,率领八千船民起兵造反,李密为杨玄感献上了深思熟虑后的上中下三策:上策,趁隋炀帝东征高丽未归,“长驱入蓟”,与高丽前后夹击,将隋炀帝一战成擒;中策,鼓行而西,直取关中,进而徐图中原;下策,就地进攻东都洛阳以号令四方,但由于洛阳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旷日持久必然遭致四方隋军围困。杨玄感战略不当,认为“百官家口并在东都,若先取之,足以动其心”为由选择了下策,抛弃直扑长安的上策,洛阳又攻打不下,兵败被杀。李密于是再逃亡。[1]
瓦岗军
大业七年(611年),翟让与同郡人徐世𪟝起兵于瓦岗(今河南滑县东南),归附者日众。大业十二年(616年)杨玄感兵败,李密逃出牢笼后,辗转于河北、山东等地,先后投奔各割据势力。结果,郝孝德“不礼之”,王薄“亦不之奇也”,本为世家子弟的李密受尽了世人的冷眼和嘲笑。逃亡途中,他整日东躲西藏、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度“削树皮而食之”。[2]
辗转于两河山东,落魄若丧家之犬的时候,李密遇到了正带领瓦岗军纵横河南的翟让,李密投瓦岗军,而瓦岗军也因为李密的出现,也摆脱了四处剽掠、居无定所的流寇状态,正式走上了隋末争衡、逐鹿天下,翟让对李密关怀备至、礼敬有加。面对李密“席卷二京,诛灭暴隋”的方略建议,翟让也言听计从。在李密的辅佐下,瓦岗军破金堤关,攻荥阳诸县,连破隋军大将张须陁、刘长恭,声威大震。不仅如此,李密还出奇兵一举夺得储粮山积的洛口、回洛等仓,随即“开仓恣民所取”,瓦岗军在兵力迅速扩大的同时,在政治和道义上也占据主动,游说河南地区武装势力归附瓦岗军,颇有成效。
大业十三年初(617年),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逐渐掌握兵权。这时李密渐有威信,翟让自觉才能不若李密,乃推李密为魏公,置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李密则任翟让为司徒。李密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瓦岗之主。单雄信、徐世𪟝、房彦藻、邴元真等瓦岗军将领皆听其调遣,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原本对李密并不待见的群盗也纷纷奉李密为主,李密遂“大修营堑,以逼东都”。[3]
与李密一样不受隋炀帝待见的东都书佐祖君彦也投入李密麾下,写出了“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的战斗檄文,成为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名篇。短短两年之间,李密就从一个逃亡天涯的逆犯,一跃而成为隋王朝最大叛乱武装的首领,大有与隋炀帝分庭抗礼、问鼎中原之势。
此时的瓦岗军虽然拥众数十万,在河南攻城掠地、风头无两,但李密知道,其庞大的体量多半是滚雪球裹挟进来的。其骨干力量依然是翟让时期四处剽掠,缺乏组织纪律性和政治目标的盗匪集团。从单雄信、徐世𪟝、王伯当、邴元真,再到那个曾经的瓦岗之主翟让,一旦没有自己的震慑和监临,他们分分钟都可能回到过去啸聚山林、打家劫舍的原始状态。而紧张复杂的斗争形势也让李密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内部整合,将瓦岗军骨干锻造成为堪当吊民伐罪、建立新朝重任的坚强武装集团。
隋朝降官——巩县长柴孝和向李密建议,留翟让、裴仁基等将领镇守洛口、回洛等仓储和战略要地,李密自己亲率主力,效秦汉故事西取关中长安,“然后东向以平河、洛”,则“传檄而天下定矣”。李密也无奈地选择了杨玄感选择的道路——就地攻打洛阳。连理由,也与杨玄感如出一辙:“我所部皆山东人,见洛阳未下,谁肯从我西入!”李密还有一层担心。如果自己舍诸将而西入关中,则难保翟让、单雄信、徐世𪟝、邴元真等人不会自相残杀、“各竞雌雄”,到时候李密前有坚城,后无归路,“则大业隳矣”。
瓦岗军围攻洛阳,大批隋军投降,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李密与瓦岗军部分早期将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司马王儒信劝翟让自为大冢宰,翟让不从。
有一次翟让向长史房彦藻发牢骚,说他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房彦藻深感恐惧,告知李密:“翟让刚愎贪婪,有无君之心,应早图之”。十一月,李密借口置酒招待翟让等饮宴,席间杀了翟让及其亲信。李密当机立断,痛下杀手,的确在短期内达到了统一军令政令,防止内讧分裂的效果。但翟让毕竟是李密恩主,李密的所作所为也不免让人生出恩将仇报、唇亡齿寒之感。从此“密之将佐始有自疑之心”,瓦岗军内部埋下了离心离德的分裂种子。
翟让死后,虽然李密大军围攻洛阳势头不减,窦建德、硃粲、孟海公、徐圆朗等造反力量还是以李密为盟主,但联盟内部形势却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窦建德作为河北最大的割据力量,自然是李密优先拉拢的对象。但当李密派遣部将房彦藻以书招窦建德来见时,却被窦建德以幽州军阀罗艺南侵,“请捍御北垂”[4]为由婉拒。更有甚者,当房彦藻行至卫州时,竟然被造反首领王德仁杀害。李密整合两河义军的努力自此归于失败,不得已,必须凭借瓦岗军的一己之力去对付守御洛阳的隋朝悍将王世充。
江都宫监宇文化及弑杀隋炀帝,率十多万骁果军北返,隋东都洛阳上下震惧。无奈之下,困守洛阳的隋越王杨侗和朝臣决定,招抚李密,让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火拼,待两败俱伤之际,将两股力量一并消灭。为引李密上钩,杨侗还答应李密:“先平化及,然后入朝辅政”[3]
洛阳的越王杨侗招抚李密,使李密讨宇文化及。王世充在洛阳发动政变,乘势袭击瓦岗军。李密大败西走,部将单雄信投降王世充,李密率馀众降唐李渊。618年底,李密又叛唐,腊月三十,据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又南入熊耳山,终为唐兵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