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惠能 |
---|
|
惠能(638年-713年),又作慧能,俗姓盧,生於唐代嶺南道(今廣東)新興縣,漢傳佛教禪門南宗祖師,與北宗神秀大師分庭抗禮,世稱禪宗六祖(禪宗北宗以神秀為六祖),史學家陳寅恪贊其:「特提出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一掃僧徒繁瑣章句之學,摧陷廓清,發聾振聵,固我國佛教史上一大事也」。其弟子眾多,嗣法四十三人,度化四十二人。
名號
關於六祖的法號,歷來誌為「慧能」或「惠能」的均有。六祖天生聰穎,聽法即悟,惟不識字,但據六祖門人曹溪法海曾記載「……專為安名,可上惠下能也。父曰,何名惠能?僧曰,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此外,六祖法體真身的安放地南華禪寺亦以「惠能」為準,可知「慧能」當是訛誤。
唐憲宗追封尊號大鑒禪師,宋太宗尊封大鑒真空禪師,宋仁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禪師,宋神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圓明禪師,元仁宗加封大鑒真空普覺圓明廣照禪師。
生平
早年
惠能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母李氏,自幼以賣柴為生。
五祖弘忍戲稱慧能為「獦獠」(未開化的蠻人),惠能也自稱「語音不正」,惠能也許是嶺南道的壯侗語系民族。[1]《六祖壇經》中,惠能自述其祖籍為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其父親盧行瑫貶官於嶺南後早逝。《景德傳燈錄》同持此說,並稱惠能於其父貶官至嶺南後生於新州。高士濤認為惠能是北地世族范陽盧氏的後裔[2]。孫昌武根據王維所撰《六祖能禪師碑銘》中「不生族姓之家」的內容,推斷惠能肯定不會是世族的范陽盧氏。孫昌武進一步指出《壇經》所表達的觀念主張佛性人人本具,這與族氏等級觀念正相矛盾。關於惠能出身范陽盧氏的說法,無論根據如何,都反映了唐代門第觀念痕跡。
皈依佛門
惠能父親早亡,家境貧窮以賣柴為生,不識一字。一次,惠能在客店賣柴後聽到有人讀誦《金剛經》,心下即便開悟,問經從何來,念誦者告訴他從黃梅山東禪寺來,該處有五祖弘忍弘法,猊下高足一千餘人。有一人資助惠能銀兩,惠能盡數交給老母親,於是前往黃梅拜謁五祖。五祖知道惠能根性大利,派他在廚房做工。惠能八月有餘,只是「舂米,破柴」,未曾上過一次正殿,聽過一次法會。
其時弘忍有意傳法,命弟子作偈以呈,以檢驗他們的修為。神秀上座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告訴大家應照着這個偈修習,能得大利益。但是私下裡,他告訴神秀,並未開悟,再呈一偈。
惠能聽後亦誦一偈,請人代勞題於壁上:「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大眾皆驚,弘忍見後,告訴大家並未開悟,將偈子擦乾淨。後來,五祖於三更招惠能秘授《金剛經》,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徹大悟。五祖於是傳衣缽,定為傳人。並且囑咐六祖坐船南下,等時機成熟後再弘法,衣缽就到你為止不要再傳了。[3]
後來惠能隱蔽十五年,才在廣州法性寺,由印宗剃度,開始弘法。猊座之下四十三人開悟,禪宗開枝散葉,形成五宗七派的輝煌時期。
參考文獻
- ↑ 麥耘. 中古精組字在粵語諸次方言的不同讀法及其歷史涵義. 中國語言學報. 1997, (2): 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4).
- ↑ 高士濤 《六祖惠能本貫家世粗考》. [2014-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4).
- ↑ 神秀惠能偈頌辨解(一). [2008-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0).